绿色能源

搜索文档
中国空调品牌东南亚突进 避免重走低价竞争老路
第一财经· 2025-09-12 11:03
中国家电品牌在东南亚市场战略转型 - 格力电器在泰国及东南亚市场从代理模式转变为品牌自主运营 新阶段于9月1日启动[1][2] - 格力在东南亚完成从OEM贴牌代工向自主品牌转变 自主品牌收入占比从十年前的30%提升至现在的80%[2] - 海信在泰国开建海外最大生产基地 海尔 美的 海信 奥克斯 TCL等公司均在东南亚布局空调产能[1][3] 东南亚市场潜力与增长预期 - 东盟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第三大人口区域和第六大消费市场 人口数量达6.8亿 GDP复合增速4.3%[3] - 2028年东南亚空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亿美元 销量超1500万台 当前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5] - 中国家电品牌在东南亚市场平均增速预计超30% 市场份额有望在两年内突破50%[1][4] 中国品牌竞争优势与本地化策略 - 中国品牌在东南亚空调市场销量份额持续攀升 海尔在泰国空调份额第二 白电综合份额第一 美的东芝冰箱销量第一[4] - 企业本地化发展呈现绿色化与智能化趋势 海尔规划新增泰国空调年产能400万台 海信规划白电年产能达1200万台[5] - 东南亚消费者关注性价比 中国品牌具备产业链成本优势 社交电商渠道快速发展 TikTok在泰国电商销售额占比达34%[5][6] 市场挑战与战略方向 - 2025年上半年东南亚家用空调市场销量下滑 泰国 越南 马来西亚销量分别同比减少22.6% 21.1%和22%[6] - 需避免同质化价格竞争 转向价值创造和针对性产品创新 结合当地消费习惯开发差异化产品[1][6] - 中国空调出口量去年8500万台 今年预计达9000万台 未来有望增长至1亿台 需提高绿色高效产品产能[6]
华宝新能:公司现已推出全球首创XBC美学曲面光伏瓦产品
证券日报网· 2025-09-12 08:45
产品创新 - 公司推出全球首创XBC美学曲面光伏瓦产品 实现绿色能源与建筑美学融合 [1] - 以曲面光伏瓦为核心载体构建全链路绿色生态 包括光伏瓦 逆变器 储能电池和家庭能源管理 [1] - 将绿电植入别墅家庭生活场景 [1] 战略合作 - 公司与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公司西宁分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1] - 共同推动光伏瓦在高端住宅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1] 未来发展 - 公司不断探索产业协同机会 [1] - 加快产品的普及与应用 [1]
500亿市值风电巨头,豪掷189亿元重押新石油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4:11
记者丨曹恩惠 编辑丨黄剑 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再将氢气与氮气、二氧化碳合成绿氨或者甲醇。绿氨可以应用于制备各种化工产 品,如尼龙、聚氨酯、氮肥等;绿色甲醇则被视作颇具应用前景的交通替代燃料,特别是在航运等场景中。 如今,在这一被称为"新石油"的赛道上,正涌入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 9月10日晚间,风电巨头金风科技发布公告称,拟与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签订《风电制氢氨醇一体化投资开发协议书》,计划在当地投资建 设风电制氢氨醇项目(下称巴彦淖尔项目),总投资金额约189.2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并非金风科技首次涉足该领域。近两年来,这家公司投资了内蒙古兴安盟风电耦合制绿色甲醇项目(下称兴安 盟项目),该项目被视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制氢制绿色甲醇项目;还参与了全球体量最大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 目建设。 根据行业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签约、备案的绿色氢氨醇项目已经超过800个。其中,仅绿醇项目规划总产能已接近6000万吨/ 年。 在绿色能源的赛道上,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为何会快速崛起? 风电巨头豪掷百亿 金风科技计划投资的巴彦淖尔项目,总体规划 ...
内蒙古坚持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塞北“风光”好 发展引擎新(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9-11 22:09
传统能源转型升级 - 内蒙古建成国内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煤炭就地转化利用规模超1亿吨/年[1][3] - 全区累计建成绿色煤矿180处 智能化煤矿215处 千万吨级以上煤矿全部实现无人化开采[2] - 煤化工产业实现废水循环利用 产出氯化钠、硫酸钠等副产品 宝丰30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通过绿电转化煤炭生产聚乙烯聚丙烯[2] 新能源发展成就 - 新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 占总装机比例52% 过去两年装机规模翻番[1][4] - 2023年新能源发电量2125亿千瓦时 增速保持25%以上 华电腾格里基地年送电400亿千瓦时[4] - 建成绿氢产能6万吨/年 接近全国总产能一半 规划建设绿氢走廊和输氢管网[6] 电力外送体系 - 特高压累计外送电量突破7400亿千瓦时 相当于2.7亿户家庭年用电量[1] - 电力外送规模由700亿千瓦时提升至3300亿千瓦时 绿电外送由300亿千瓦时提升至600亿千瓦时[6] - 锡盟-泰州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长1620公里 日均外送电量超1亿千瓦时[5] 装备制造与产业集群 - 风光氢储制造产业链2024年集群产值2700亿元 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10%[4] - 建成北方最大陆上风机叶片检测认证中心 113米叶片需进行600万次疲劳测试[4] - 与宁夏合作获批全国首个跨省区绿电直连项目 创新新能源外送模式[6] 节能减排成效 - "十四五"前四年全区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6%左右[3] - 华电腾格里基地年节约标煤约720万吨 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0万吨[4] - 实施电解铝铁合金等高载能产业绿电替代 发展绿色算力与零碳园区[6]
“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系列报道 | 海亮股份:打造全球铜加工绿色智造标杆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11 15:0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铜加工龙头向全球有色行业绿色智造引领者跨越 从传统铜加工转向高端材料领域转型 [1] - 公司通过新技术、新数字、新领域三大方向实现转型 第五代连铸连轧盘管生产线代表新技术 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工厂代表新数字 新能源领域布局代表新领域突破 [2] - 公司走出技术+数字+产业创新之路 开发家电建筑传统领域及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固态电池风电等新兴领域所需铜基材料 [3] 技术研发突破 - 攻克极薄铜箔研发难题 3.5-6微米规格极薄铜箔每降低1微米可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3%-5% [3] - 通过电镜XRD技术摸清微观组织结构与物性关系 结合面密度自反馈调节实时光泽度监测技术 实现单卷18000米长卷铜箔稳定交付 [3] - 建立以研究总院为中心各基地为支线的联动创新网 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节能减排措施培育创新动能 [7] 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 - 2021年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 构建海亮大脑和数字驾驶舱 [6] - 2024年联合华为成立有色金属行业首个联合创新实验室 发布行业首本AI蓝皮书 [6] - 引入AI质检与工艺优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良率 [6] 全球化产能布局 - 采用全球产能+区域深耕策略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供应链波动 [8] - 美国基地服务北美市场 摩洛哥基地辐射欧美非 东南亚基地聚焦印度等新兴市场 欧洲基地强化技术创新及数字化管理 [8] - 铜加工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深度融入新能源与消费电子领域成为行业头部企业核心供应商 [8] 股东回报与资本运作 - 2008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19次 总金额24.72亿元 [11] - 近三年累计分红占比(含回购股份)达108.71% 2025年半年度预估现金分红约2.3亿元 [11] - 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两次回购股份累计金额超7.5亿元 管理层及控股股东增持累计金额近4亿元 [13] 未来发展规划 - 深化国际化布局 加快美国基地生产线建设 保障摩洛哥工业园欧洲原料供应 开拓东南亚基地印度市场新增长 [14]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重点攻关新能源汽车5G通讯用高端合金 开发AI算力和机器人热管理高附加值散热产品 [14] - 通过全球化产能布局与数字化深度赋能 在新能源AI算力等新兴赛道扩大先发优势 [14]
189亿元投资氢氨醇 风电巨头何以重押“新石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3:51
绿氨和绿色甲醇的生产与应用 - 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 再将氢气与氮气、二氧化碳合成绿氨或甲醇 [2] - 绿氨可应用于制备尼龙、聚氨酯、氮肥等化工产品 绿色甲醇被视作交通替代燃料 特别是在航运等场景中 [2] 金风科技在氢氨醇领域的投资与项目 - 金风科技拟与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 计划投资189.2亿元建设风电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3] - 项目总体规划建设3吉瓦风电 所发电力80%以上用于电解水制绿氢 并通过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每年分别制取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 [4] - 金风科技此前投资了内蒙古兴安盟风电耦合制绿色甲醇项目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36.65亿元 建设2吉瓦风电 每年制取50万吨绿色甲醇 [5] - 兴安盟项目采用全球首套具备最高压力等级、最大处理量的气流床水冷壁半废锅式生物质气化炉 并采用动态掺氢补碳技术 使碳转化率较传统工艺提升20个百分点 [5] - 金风科技2023年11月与航运巨头A.P.穆勒-马士基签订绿色甲醇长期供货协议 所采购绿色甲醇源自兴安盟项目 [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5.37亿元 同比增长41.2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8亿元 同比增长7.26% [6] - 截至2025年6月 外部在手订单总计51.81吉瓦 同比增长45.58% [6] 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支持 - 行业机构统计显示 我国签约、备案的绿色氢氨醇项目已超过800个 仅绿醇项目规划总产能已接近6000万吨/年 [3] - 2024年10月30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指导意见 指出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领域鼓励低碳氢规模化替代高碳氢 探索建设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基地 [7] - 2025年8月27日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通知 公布9个试点项目中有8个涉及绿色甲醇和绿氨 要求这些项目于2026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 2027年6月底前实现高负荷稳定生产 [7][8] - 2024年以来 国内已完成至少13个百亿级别投资规模的绿色氢氨醇新项目的签约或备案 [9] 主要参与企业与区域分布 - 风电企业远景能源、明阳集团、运达股份等相继启动多个项目 远景能源零碳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于2025年7月9日建成投产 [9] - 运达股份2024年在吉林省投资超过200亿元 建设约80万吨生物质秸秆气化合成绿色甲醇生产线、约20万吨水电解制氢催化合成绿色甲醇生产线及200万千瓦风光及储能项目 [9] - 内蒙古成为主要发展高地 在建及已批待建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达8个 新能源装机总规模411万千瓦 合计总投资343亿元 [10] 技术挑战与成本考量 - 目前绿氢成本较高导致氢氨醇经济性受到考验 [11] - 业内分析指出2030年将成为关键转折点 届时绿氢成本有望降至10元/千克以下 极大提振项目经济性 [11]
凯发电气:数字化供应链降本显效,新利润增长点瞄准智能电网与绿色能源
全景网· 2025-09-11 12:58
运营成本与效率 - 上半年运营成本同比下降15% 主要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回落和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施 [1] - 通过新一代信息化平台建设和项目预算管理有效降低项目执行成本 [1] - 新技术推广和成本控制推动铁路供电自动化系统业务毛利率提升2.8个百分点 [1] 业务转型与技术研发 - 重点布局智能电网和绿色能源领域 推动核心技术向多应用场景渗透 [1]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紧跟国家"十四五"智能交通专项规划方向 [1] - 聚焦智能化与绿色化技术升级 核心竞争力源于自主研发和完备产品体系 [2] 国际市场拓展 - 德国汉堡地铁改造项目进入调试阶段 通过供应链融合与技术共享积累可复制国际经验 [1] - 贸易战对德国子公司RPS影响有限 [1] 发展战略与竞争力 - 积极开拓新利润增长点 深化产学研合作 [1][2] - 契合智能化与绿色化行业趋势 为国家战略相关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2] - 通过持续提升经营成果回报股东 核心技术不存在"卡脖子"风险 [2]
TCL中环:把握半导体材料领域发展机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全景网· 2025-09-11 12:31
行业需求与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装机保持韧性增长 [1] - 国内分布式市场迎来短期抢装潮 市场需求呈现阶段性旺盛 [1] - 2025年5-6月产业链需求逐步降温 [1] 产业链价格与供需状况 - 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供需失衡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跌 [1] - 库存压力对产业链造成影响 [1] 公司战略与技术发展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光伏材料制造商、电池组件供应商及智慧光伏解决方案服务商 [1] - 持续关注产业技术进展和半导体材料领域发展机遇 [1] -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1] - 始终引领行业先进技术和先进制造方式的产业化应用 [1] 企业理念与发展目标 - 秉持为人类奉献蓝天和白云的绿色生态理念 [1] - 推动光伏行业技术革新 实现全球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1]
凯发电气(300407) - 300407凯发电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1
2025-09-11 11:06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运营成本同比下降15% [2] - 铁路供电自动化系统业务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4] - 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40% [9] - 净利润同比下滑因成本费用增速超过营收增速 [8] 技术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显著 [5] - 研发人员占比持续稳定在30%以上 [10] - 核心技术均为自研,产品体系完备且产业链完整 [10] - 智慧运维系统已在多条线路推广应用 [8] - 新专利应用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3] 业务战略与市场布局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5% [4] - 海外业务如德国汉堡地铁改造项目进入调试阶段 [4] - 智能电网、绿色能源等领域有望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6] -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突破500亿元 [8] - 公司业务专注于轨道交通牵引供电领域,不涉及信号系统 [3][10] 风险与挑战 - 不存在关键技术或核心元器件卡脖子风险 [3] - 贸易战对德国子公司RPS影响不大 [8] - 二级市场股价受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4] 未来发展方向 - 契合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持续投入技术研发 [7] - 研发战略重要性提高,权重显著增强 [7] - 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合作 [7] - 紧跟国家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方向 [7] - 暂无并购设计院或复制生产基地到雄安新区的计划 [8]
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在京启动建设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1 10:29
项目启动 - 海淀区和房山区启动建设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北京) 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 聚焦区域优势产业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1] - 海淀区与房山区分别聚焦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赛道 签署战略协议 建设中关村发展集团和北京中关村学院等单位参与 [3] 人工智能中心建设 - 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区域转移转化中心以中关村学院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三期和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为核心节点 形成三点协同全域联动空间格局 [3] - 中心统筹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等高校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中国科学院等概念验证中心 打造面向全国及海外的高校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综合平台 [3] - 海淀区已挖掘近2100个项目 其中40个项目落地注册企业 挂牌具身智能创新孵化产业园 落地全国首个高端数据标注示范基地 [3] 绿色能源中心建设 - 全国高校绿色能源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选址良乡大学城与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 规划面积近70万平方米 [4] - 中心将在建设空间载体 成立实体化运营机构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强化科技金融支持等方面发力 打通成果挖掘筛选验证孵化培育应用全链条 [4] - 房山区汇集100余家绿色能源企业 形成较完善产业集群 出台3项支持政策涵盖企业培育 技术升级 成果转化 科技金融 场景开放 人才引进等方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