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强国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讲述藏品背后的科学家故事
新华网· 2025-05-30 11:31
活动概况 - 2025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薪火相传 奋楫扬帆——科学家记忆的永恒使命" [1] - 活动包含4个篇章:"回望·大海星辰""传承·迎风破浪""致敬·山河铭记""未来·逐梦寰宇" [1] - 通过10件藏品故事展现科技工作者践行科学家精神的形象 包括"两弹一星"元勋合影、侯云德入党志愿书手稿、钱七虎"八一勋章"等 [1] 博物馆运营成果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一周年累计接待公众超17万人次 [2] - 策划推出14个专题展并举办巡展 [2]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15周年 入库550余位科学家的数十万件实物原件和数字化资料 百万分钟音视频资料 [2] 行业发展规划 -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蓝图已经绘就 [1] - 科技工作者需服务国家战略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 重要仪式与项目 - 举行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藏品捐赠入藏仪式 为钱七虎等科学家代表颁发证书 [1] - 发布"共和国的脊梁"文艺展演入选名单和2025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剧目名单 [1] -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聚焦"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 由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央宣传部联合举办 [2]
科技报国正当时
科技日报· 2025-05-30 01:20
中国科技工作者与创新成果 - 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研制团队攻克月球逆行轨道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2][3] - 围绕月壤已发表100多篇科技论文[4] - "梦想"号钻探船具备1.1万米最大钻深能力,150余家单位、3000多名建设者参与研发[2][5] 重大工程与自主技术突破 - 深中通道集成"桥岛隧水下互通"结构,60多个单位、1.5万名建设者参与[5] - 鸿蒙系统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实现国产自主可控[6] - C919商业运营两年覆盖中国16个城市,并开通上海至香港跨境航线[6] 科技人才与政策支持 -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1.2亿人居世界首位[7]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80%[8] -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权"下放,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9] 前沿科技与产业应用 - 宇树科技机器人迭代后成为全球行业出货量最大产品[10] - 星环聚能等离子体电流提升至480千安,加速可控核聚变研究[10][11] - 纬景储能突破长时储能技术,降低新能源使用成本[11]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
新华网· 2025-05-29 00:26
科技领域代表科研成就 -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叶聪介绍该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载人最多、作业时间最长、潜浮速度最快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达10909米[3] - 近五年来"奋斗者"号累计开展300多次下潜,与4个国家合作对9条主要深渊海沟开展科学考察,获得万米海底环境数据并发现深海生物新物种[3] - 未来将持续推动载人深潜的智能化、谱系化和体系化,服务深海探测、保护和开发工作[3] 电磁兼容研究突破 -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团队发现电磁发射内在规律,首次提出电磁干扰要素集理论,将电磁兼容从"玄学"变为科学[4] - 团队曾在科尔沁草原连续几天采集电磁环境数据,致力于解决真问题[4] 干旱区生态保护研究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团队近30年研究新疆干旱区生物资源,探索生物适应不利环境的生存密码[5] - 参与国家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评估新疆高质量发展生态承载力并提供发展路线图[5] 科普教育与人工智能发展 -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开发物理实验仪器被国内百余所高校引进,参与"天宫课堂"等科普活动[5] - 上海无问芯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夏立雪带领平均年龄32岁团队突破人工智能算力瓶颈,推动技术普惠[6] - 目标实现人工智能在中国高效落地和广泛普及,形成可持续创新能力[6]
“烽火报国路•逐梦新征程”融媒行动启动
南京日报· 2025-05-28 13:17
纪念活动启动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融媒行动在南京正式启动,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地档案馆参与,近20家在宁企业积极响应[1] - 活动由南京市档案馆、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博物总馆联合主办,将通过寻访、展陈等多种形式串联南京工业从抗战时期西迁救国到新时代科技强国的历史脉络[1] 企业历史回顾 -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前身永利铔厂在抗战期间多次遭受日军炮弹轰炸被迫迁移到四川,硝酸塔被日军掠夺,抗战胜利后追索回南京[3] - 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金陵兵工厂、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江南汽车公司等多家企业也曾西迁,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持生产[5] - 抗战胜利后众多企业回迁南京,在解放后迎来迅速发展[5] 工业遗产保护 - 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共同成立南京工业遗产档案文化研究中心,并与近20家企业代表签署南京工业遗产档案战略合作协议[5][7] -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将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持续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现代能源体系[5] 新时代发展 - 南京理工大学国防教育与国防动员研究院赠送新型155mm车载加榴炮模型,彰显南京从"实业救国"到"科技强国"的跨越[9][11] - 南化公司生产区中历史悠久的硝酸塔与现代化化工设备相映成辉,体现厚重历史与新质生产力的碰撞[11]
复旦大学纪念建校120周年 徐青森宣读贺信并讲话 朱忠明讲话
解放日报· 2025-05-28 01:45
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 - 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徐青森宣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并讲话,上海市委副书记朱忠明出席并发言 [1] -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主持大会,校长金力致辞,兄弟高校代表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及校友代表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等发言 [3]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 - 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充分肯定复旦大学办学成绩,并对学校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体现党中央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 [2] - 贺信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及复旦大学办学治校指明方向,强调强化使命担当、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等五点要求 [2] 教育部对复旦大学的期望 - 教育部希望复旦大学深化知识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2] - 教育部将全力支持复旦大学建设,推动其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 上海市政府对复旦大学的支持 - 上海市委副书记朱忠明表示,复旦大学与上海血脉相连,上海将支持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 [3] - 希望复旦大学成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领航者,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3]
内蒙古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精彩纷呈
内蒙古日报· 2025-05-26 01:41
5月24日,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在阿拉善盟举办。 据了解,在科技活动周期间,阿拉善盟将举办航空航天科普讲座;自治区医疗、农牧业专家组成的 科普小分队将深入阿拉善左旗苏木(镇)、社区,开展义务诊疗和实地技术指导,把实用科技与惠民政 策送到基层一线;阿拉善左旗部分苏木(镇)将开展沙产业专题科普,邀请专家针对肉苁蓉、锁阳等特 色产业开展"线上线下课堂讲座+现场教学"技术培训等系列科技活动。同时,阿拉善盟科研机构、高校 及高新技术企业将开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和生产线,邀请公众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阿拉善盟 还将举办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惠民服务等群众性实践活动,推动科技资源向农村牧区延伸;网络平台将同 步推出短视频等高质量科普作品,并开展直播活动,打造"云端"科技体验,强化公众参与感。 当日,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多功能体育场 启幕,活动现场设置了自治区科技成果展区、沙漠生态科技成果展区、航天科技成果和科普作品展区等 六大科技主题展区。活动采用"沉浸式观展+交互式体验"模式,重点展示自治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自 治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特色科普成果及 ...
山东启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
齐鲁晚报· 2025-05-25 07:15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 - 山东启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 活动从5月上旬持续至6月上旬 主题为"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 [1] - 省科协设计"展览+宣讲+展演+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立体化活动体系 包括6项主题展览 6场剧目展演 6场集中宣讲 6项搭台赋能活动 [1] - 主场活动将邀请中国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作主题宣讲 启动历史图片展 推介科学家故事舞台剧 共建"红色引领"学习教育基地 [1] 科技工作者风采宣传 - 举办科技报国为民风采集中宣传系列活动 包括2场"科技工作者与媒体记者见面会" 主流媒体开设人物宣传专题 [2] - 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将线上线下协同开展群众性活动 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2]
“成为”他们:既在舞台瞬间也在不远未来
中国青年报· 2025-05-25 01:38
中国科学院大学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话剧大赛 - 国科大举办第二届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话剧大赛 吸引来自多个专业的100余名学生参与 赛程长达半年 通过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历史 [2][4] - 参赛学生饰演钱学森 郭永怀 王希季等科学家以及图纸设计师 车间工人等"无名英雄" 旨在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2][4] - "两弹一星"研制期间 中国科学院累计投入40多个单位 1.7万余人参与相关工作 该精神成为国科大文化的历史根基 [2] 学生参演体验与感悟 - 学生通过"缩小困境"表演法则 将个人困境与科学家面临的挑战相类比 加深角色理解 [3] - 参演学生表示 亲身演绎能更深刻体会艰苦环境和人物心境 领悟攻坚克难精神 [4] - 学生感悟到科研不仅是工作更是责任 应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为国家进步贡献力量 [5] 精神传承与科研激励 - 学生通过饰演科学家角色 将"两弹一星"精神应用于个人发展 激发学习钻研动力 [4] - 参演经历成为学生抵挡迷茫与焦虑的法宝 增强解决科研难题的信心 [8] - 国科大通过话剧大赛呼应时代需求 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强国志向 服务国家战略 [9] 科研工作者的心路历程 - 科研工作者描述科研创新需经历极致的孤独与浪漫 是"在黑暗里找光"的过程 [8] - 学生表达希望未来能坚持科研工作 传承科学家精神 在关键领域攻坚克难 [9]
数百场活动点燃广州科技活动周
环球网资讯· 2025-05-24 13:31
中新网广州5月24日电 (记者 王坚)元宇宙+AR穿越虚实边界,让观众率先领略全运风景;中国工程院院 士钟南山团队以漫画形式,揭开呼吸健康的科学奥秘;超算广州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让市民零距离触 摸磅礴算力……24日,一场全民参与的科技大会正在广州上演。 来源:中国新闻网 由广州实验室联合生物岛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钟南 山科普工作室发起制作的《南山呼吸健康科普系列漫画》随后发布。这本读物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漫画 形式,将呼吸健康知识转化为高质量科普作品,立体呈现了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创新成果,鼓励青少 年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创新志趣。 24日至25日,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园变身科技乐园。于此举行的嘉年华面向民众开放。本届嘉年华参与单 位数量首次突破百家,创历届新高。现场设有两大科普讲座、五大主题互动展区、"以书换书"科普图书 漂流角等项目。 今年是广州的"全运年"。五大展区中,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全运会科技工作专班办公室策划 的"科技全运"专区备受关注。数字人、机器狗、降温涂料、自动驾驶等应用于全运赛场的新科技齐齐亮 相,让民众先睹为快。(完) 嘉年华现场。活动周 ...
马明龙主持召开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凝心聚力加快建设产业强市科技强市
镇江日报· 2025-05-17 23:30
5月15日,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 新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镇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科技委第一次、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 研究部署今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重点任务,加快建设产业强市、科技强市,为全省挑大梁作出更多镇江 贡献。市委书记、领导小组组长马明龙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陈可可出席。 会议要求,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组织领导再完善、制度创新再强化、能力作风再提 升,凝心聚力打好"整体战",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把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书写在镇江大地 上。 副市长尹卫民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相关会议精神并作工作部署。 会议审议了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工作要点等文件。市发改委、市工信局、丹阳市、 镇江高新区、江苏大学作交流发言。 市领导张娟、王成明,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会议。(记者 胡建伟) 会议充分肯定近年来全市科技创新事业取得扎实成效,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科 技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 行动指南。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