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搜索文档
苏州迈步全球科创新高地
苏州日报· 2025-07-05 00:30
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 - 金仕生物自主研发全球首个预装干瓣介入瓣膜产品获批上市,为心脏病治疗提供新方案 [1] - 国芯科技构建12条产品线,专注于智能汽车芯片领域 [1] - 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苏州科创板上市企业达57家,位居全国第三 [2] - 英诺赛科作为全球氮化镓行业龙头,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8%,布局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AI及人形机器人领域 [3] - 迈为股份投资23亿元投用异质结电池整线设备项目,预计年产值近200亿元 [3] 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 - 苏州集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3万家(全国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4万家(全国第四) [3] - 苏州拥有独角兽企业18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08家,省瞪羚企业486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3] - 苏州引进顶尖人才(团队)10个、重大创新团队62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835人,人才总量达407万人,高层次人才45万人 [3] - 苏州科技招商中心每年新增科技项目1万个,支持32家外资企业建设研究院,带动新增研发投入86.18亿元 [4] - 罗氏诊断、德国布鲁克纳、空客等跨国企业研发载体持续落地 [4] 高能级平台与产学研合作 - 苏州实验室、"一区两中心"等重大平台推动源头创新 [5] -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由苏州牵头,集聚34家中国科学院载体机构 [5] - 与260多家国内外高校合作,C9高校全覆盖 [5] - "八个一"创新联合体机制培育235家联合体,形成800余项攻关任务 [5] - 苏州纳维科技依托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平台,成为全球氮化镓单晶晶片前三供应商 [5] 产业生态与金融支持 - 苏州组建新能源、光子等8个产业科创联盟 [6][7] - 核酸药物技术创新平台等公共技术平台开放共享 [7] -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设立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8] - 思必驰联合上海交大、苏州大学共建江苏省语言计算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8] - 苏州培养4440名技术经理人,推动苏州金龙智能网联客车核心技术突破,2024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29.36%),智能网联客车占比15% [8] 开放与金融创新 - 苏州依托中新、中日、中德等开放平台及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导入高端人才项目 [9] - 苏州集聚3000只基金,资金管理规模超万亿元,推出"科创指数贷"及重大科技攻关综合保险 [9] - 苏州科技商学院联合北大、清华等院校培养2600名科创人才 [9] - 2025年目标: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4.2%、科技领军人才超4000人、高企超1.8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90% [9]
工信部: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快讯· 2025-07-04 09:26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 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是当前工作重点 [1] - 提升干事担事能力水平以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核心任务之一 [1] - 推进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以优化区域布局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防范化解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带来的风险 [1]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统筹发展的关键 [1] - 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1] 民生保障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谋划需从人民利益出发 [1]
★聚焦创新开放 金融管理部门多策齐发
上海证券报· 2025-07-03 01:55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政策 -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目标5-10年内建成与综合国力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聚焦金融市场建设、金融机构能级等六大领域 [1] - 央行推出8项举措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包括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发展自贸离岸债、试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研究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等 [1]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涵盖金融机构集聚、制度型开放、监管水平提升等五方面内容 [2] 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 - 证监会将深化科创板改革,推出"1+6"政策措施:"1"为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6"包括试点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IPO预先审阅机制等 [2] - 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同步公开两项配套业务规则征求意见 [2] - 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期权交易,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2] 金融对外开放 - 金融监管总局提出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支持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对标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 [3] - 外汇局推动外汇领域高水平开放,深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外债管理改革及外汇市场开放 [4] - 外汇局发布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征求意见稿,包含4项投资端政策、2项融资端政策、3项支付便利政策 [4] 金融基础设施与智库建设 - 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揭牌,定位为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决策咨询的高端智库平台 [3] - 央行副行长提出外汇管理"更加便利、开放、安全、智慧"方向,加强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 [4]
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子
新华日报· 2025-06-30 20:33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飞跃,两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 [2] - 推动企业共建或引进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推进协同创新合作 [2] - 简化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手续,加大企业创新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 -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促进企业创新的金融产品 [2] 创新生态构建 - 发挥国有企业战略性科技攻坚主力作用,定位重大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突破 [3] - 发挥民营企业市场性创新引擎作用,推动产品迭代和应用创新,缩短技术转化周期 [3] - 深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创新,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出题—解题"互动 [3] 高新园区与高校院所协同 - 促进高新园区和高校院所协同发展,推进"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有组织产业化" [3] - 联合世界一流研究型高校院所,依托高新园区产业集群优势,打造新型研发机构 [3] - 实现"协同研发+就地转化",消除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 [3] 产业创新场景开放 - 推进新技术、新业态与具体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4] - 坚持"政府资源牵引+企业技术验证"双轮驱动模式,开放产业创新场景与清单 [4] - 推动AI、新能源、无人机和低空物流等前沿技术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 [4]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 注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金融业 [4] - 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激励"模式,优化金融资源市场配置 [4] - 鼓励天使基金、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投资现代科技产业,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硬和投长 [4] 教育与人才培养 - 分类培养学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和工匠型高技能人才 [5] - 依据产业发展需求动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合理缩小各工种人才收入差距 [5] - 突出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型思维和应用性能力,消除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鸿沟 [5] 政府服务与制度型开放 - 强化纪律红线意识,健全"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机制 [5] - 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集聚世界优质科技产业资源 [6] - 全面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 [6] - 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制度型开放 [6]
探讨资本如何赋能中国创新 2025上市公司论坛在浙江温州举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02:21
上市公司论坛核心观点 - 资本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正在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 [1] - 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 在推动资本赋能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 上市公司凭借融资平台优势 资源整合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为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持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的根本动力 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 - 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试验田"和价值实现的载体 [2]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 - 上市公司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力量 [2] 上市公司应对贸易摩擦策略 - 通过多元布局与本地化运营推动供应链重构 [2] - 从制造向"智造"与"品牌"跃迁 实现"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2] - 从出口导向转向"内外双循环" 拓展市场空间 [2] - 优化资本结构 构建风险对冲机制 增强金融韧性 [2] 上市公司竞争力与作用 - 上市公司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创新的引领者和全球机遇的开拓者 [3] - 上市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 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外部监管日益完善 [3] - 上市公司在创新领域深入探索 积极把握全球机遇 助力市场稳定运行 [3] - 上市公司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注入新活力 [3]
赋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5上市公司论坛在浙江温州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6-29 12:40
上市公司论坛概况 - 2025上市公司论坛于6月28日至29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办,主题为"资本赋能 中国创新 全球机遇" [1] - 论坛围绕上市公司价值重估、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赋能中小企业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 [1] -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四大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及近600家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代表参会 [1] 资本赋能创新 - 资本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正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纽带 [2] - 上市公司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凭借融资平台优势、资源整合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2] -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指出资本是创新的"燃料",为创新活动提供资源支持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4] - 上市公司是推动两者融合的关键力量,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发挥引领作用 [4] - 建议健全企业参与机制、协作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以实现高度融合 [4] 上市公司竞争力与经济发展 - 《2025中国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上市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6] - 上市公司在创新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对全球机遇的把握将助力市场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6] 交易所支持措施 - 上交所将推进科创板"1+6"改革举措落实,增强制度吸引力和竞争力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7] - 深交所将深化创业板改革,突出服务大局、问题导向和改革协同以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9] - 北交所致力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企业数量和质量持续优化,创新属性逐步凸显 [12] - 北交所通过高质量企业供给、严监严管、支持并购重组等举措服务中小企业 [13] 港股市场动态 -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逐渐活跃,"A+H"上市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15] -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徐经纬表示港股市场表现强劲,科技企业成为最重要板块之一 [15] - 港交所将继续提升上市制度适应性,加强与内地监管协同以降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门槛 [15]
“北鲲青年科学家奖”申报系统七月中旬开放
央视网· 2025-06-28 00:13
奖项设立背景与目标 - "北鲲青年科学家奖"旨在培育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青年科学家,构建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 [3] - 奖项聚焦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3] 奖项运营与评选机制 - 采用"管理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分权运营架构 [3] - 面向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男性≤45周岁,女性≤48周岁) [3] - 每年评选一次,北鲲青年科学家奖总奖金1000万元(不超过5人,200万元/人),潜力奖总奖金200万元(不超过10人,20万元/人) [3] 申报流程与时间安排 - 2025年申报系统开放时间为7月15日12:00至9月30日12:00 [3] - 需提交单位基本信息、已获科研成果、未来科研规划等材料 [3] 行业专家观点 - 专家强调需搭建创新平台、健全体制机制以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 [2] - 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机构学者分享了科技成果转化经验 [2] 活动组织情况 - 发布会由中国科技会堂举办,汇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界代表 [2] - 主办方现场解读奖项设立目标、评审规则及奖励机制 [2]
科技潮引中关村办公需求扩张,北京甲级写字楼连续八季度去化,租金降幅持续收窄
华夏时报· 2025-06-27 13:51
北京写字楼市场现状 - 北京甲级写字楼空置率连续七个季度稳定在20%左右,租金水平已下滑至2011年水平 [1][2][4] - 甲级写字楼市场总存量达1310万平米,乙级写字楼1003万平米,产业园1308万平米 [2] - 二季度甲级写字楼平均净有效租金环比微降2.9%至235.6元/月/平米,为近三季最小降幅 [4] 供需结构分析 - 市场进入供需深度博弈期,需通过严控新增供应与激活企业需求双轨攻坚降低空置率 [1][4] - 2025年将迎三年新增供应低谷,为下半年空置率下行创造有利条件 [4] - 企业办公空间集约化整合叠加自有物业回迁潮,预计年末空置率仍维持20% [4] 区域分化表现 - 中关村连续四个季度累计去化总量近16万平米,创历史最快速度 [1][6] - 中关村规模以上重点企业1-5月总收入达3.2万亿元(同比+7.3%),技术收入占比28.5% [6] - 丽泽商务区单季净吸纳量突破2万平米,空置率降至21.5%;金融街空置率维持全市最低11.7% [9] 租金动态与案例 -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租金从2019年10.5元/平米/天降至当前6-9元/平米/天 [2] - 鼎好大厦改造后吸引深视科技、零一万物等科技企业入驻,出租率显著提升 [7] - 租金下行促使中关村部分高端写字楼短期内实现满租,如互联网金融中心仅剩1套房源 [6] 结构性机会 - 科创产业驱动中关村、丽泽及金融街成为需求核心区,市场呈现分化趋势 [5][6] - 轨道交通网络突破地理限制,企业选址半径扩大且优质项目可触达量翻倍 [3] - 老旧楼体升级改造(如鼎好大厦)成为科技企业集聚新载体 [7]
“三箭齐发”精准服务 助力浙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人民网· 2025-06-27 10:26
浙江省新质生产力发展 - 浙江省以"创新浙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高地 [1] -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通过跨境协同 投贷联动 资本赋能"三箭"齐发 靶向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跨境协同服务制造业 - 浙江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 成功在港股市场完成H股发行 [2] - 工行浙江省分行联动工银亚洲 工银理财等子公司及全球一流投资机构 通过基石投资 境外收款等服务支持企业境外上市 [2] - 工行浙江省分行为省内企业布局全球资本市场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 助推民营制造业国际化 [2] 投贷联动促进外贸消费 - 工行浙江省分行联合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对中国轻纺城集团下属子公司实施战略股权投资 [3] - 中国轻纺城市场2024年度交易额突破4000亿元 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重要支点 [3] - 股权投资合作助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支持纺织品出口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3] 资本赋能科创企业 - 工行浙江省分行联合工银国际助力某网约出行平台公司在港股成功上市 [4] - 该行搭建服务浙江上市公司快速通道 完成首笔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业务审批 [4] - 已公告合作的上市公司数量和专项贷款授信金额在省内金融行业领先 服务20余家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 [4]
机构:北京甲级写字楼租金降幅持续收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04:41
市场整体态势 - 北京甲级写字楼市场进入供需深度博弈期 [1] - 2025年第二季度净吸纳量达3.2万平方米,连续八个季度去化 [2] - 空置率稳定在20.2%,连续七个季度维持20%左右水平 [2] 租金表现 - 第二季度平均净有效租金降至235.6元/平方米/月,环比微降2.9%,为近三季度最小降幅 [2] 区域分化特征 - 需求呈现"西进东稳"态势,中关村、丽泽及金融街为新增需求核心区域 [2] - 中关村上半年净吸纳量突破6万平方米,连续四个季度累计去化16万平方米,创历史最快速度 [2] - 丽泽商务区本季度净吸纳量突破2万平方米,上半年累计超5万平方米,空置率降至21.5% [2] - 金融街空置率维持全市最低11.7% [3] 驱动因素 - 科创与产业创新融合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空间扩张,中关村去化速度对标2015年4G产业爆发期 [2] - 国央企办公需求集中释放带动丽泽区域去化 [2] 未来展望 - 2025年处于三年新增供应低谷期,为下半年空置率下行创造有利条件 [3] - 企业办公集约化整合及自有物业回迁将导致全年净吸纳量同比收窄,年末空置率预计维持2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