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成式AI
icon
搜索文档
亚马逊和谷歌的决裂,是AI震动广告业的开始
虎嗅· 2025-08-12 12:48
亚马逊与谷歌关系破裂 - 亚马逊在7月21日至23日突然全面退出Google Shopping广告竞价,其在美国、英国和德国的曝光份额分别从60%、55%、38%迅速滑落至零 [1] - 7月30日,亚马逊通过网站代码更新,从技术层面彻底禁止谷歌的AI购物助手抓取产品页面 [2] - 整个过程没有公告和解释,完全通过技术手段与谷歌划清界限 [3][4] 合作惯例与利益结构变化 - 过去十年,谷歌和亚马逊维系着“谷歌负责带路,亚马逊负责成交”的默契,用户习惯在谷歌搜索商品后跳转至亚马逊下单 [5] - 平台间的默契并非合同约束,一旦利益结构改变,稳固的合作关系也会失效 [6] - 亚马逊的行动旨在把控用户购物的起点,即“用户的第一问”,而非仅仅承接购买意图 [7] 生成式AI对用户行为的改变 - 用户行为从关键词搜索转变为自然语言提问,购物路径被压缩成一次对话的结果 [8] - 用户决策空间缩小,更多依赖于预设的推荐系统 [9] - 谁能接住用户的第一个问题,谁就可能掌握后续的所有点击和转化 [10] 亚马逊的战略意图与行动 - 亚马逊将商品信息、评价、库存与价格视为核心资源,不愿其成为外部AI的训练素材或导致订单流失 [11] - 公司已封锁谷歌、OpenAI、Anthropic等主流AI代理的爬虫访问 [11] - 亚马逊推出自有AI助手Rufus,嵌入App内部,实现从用户提问、搜索到推荐、下单的全链路闭环控制 [11][12] 谷歌与亚马逊的核心商业模式分歧 - 谷歌是一家广告公司,其产品演进必须考虑广告库存和现有收入结构,无法彻底改变流量分发方式 [15][16] - 亚马逊的主业是零售,关注成交本身,其广告隐藏在整个购物流程中,强调“广告即体验” [17] - 谷歌希望AI搜索带来更贵的流量,亚马逊则希望AI路径更可控,最终导致双方互相设防 [19] 全行业构建闭环的趋势 - TikTok通过将搜索、问答、笔记、直播、评论、商品页堆叠在同一页面,削弱用户跳转的必要性 [20] - Meta的流量结构基于关系链,其方式是将广告融入内容流,沿原有路径优化广告插入点 [22][23] - OpenAI与Shopify、Instacart等平台打通,让ChatGPT直接完成从提问到购买的动作,通过“路径介入”获得用户行为的预设权 [25] - 行业默认选择是优先构建闭环,再将广告预算作为嵌入系统的“过路费” [26] 广告行业信任结构的改变 - 传统广告系统建立在品牌、平台、用户三方可解释的协商合作关系上 [28][29][40] - AI生成式推荐使推荐逻辑变成黑箱,品牌只能看到平台给出的投放报告,难以验证过程和反推原始路径 [31][32] - 品牌投放从基于信任、经验和逻辑的判断,转变为依赖平台推荐的“信平台”动作,不确定性增强 [36][37] - 平台角色从中介转变为裁判,协商空间变小,品牌失去主动调节的机会,用户习惯默认路径 [41][42][43]
速递|韩企Datumo获Salesforce投资1550万美金,无代码AI模型评估挑战Scale AI
Z Potentials· 2025-08-12 11:33
根据麦肯锡最新报告显示,大多数企业表示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以安全负责任的方式使用生成式 AI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可解释性——即理解 AI 如 何及为何做出特定决策。该报告指出,虽然 40% 的受访者认为这是重大风险,但仅有 17% 的企业正在积极应对。 Datumo 首席执行官 David Kim 曾是韩国国防发展署的 AI 研究员,他对数据标注耗时耗力的现状感到沮丧,于是萌生了一个新想法:开发一款基 于奖励机制的应用程序,让人们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标注数据并赚取报酬。这家初创公司在韩国科学技术院( KAIST )的创业竞赛中验证了这个概 念。 2018 年, Kim 与五位 KAIST 校友共同创立了 Datumo (前身为 SelectStar )。 在该应用程序尚未完全开发完成时, Datumo 就在竞赛的客户发现阶段获得了数万美元的预售合同,主要客户来自 KAIST 校友创办的企业和初创 公司。 成立第一年,这家初创公司就实现了超过 100 万美元的收入,并拿下了多个关键合同。 如今,其客户名单包括三星、三星 SDS 、 LG 电子、 LG CNS 、现代汽车、 Naver 以及总部位于首尔的电信巨头 SK ...
瑞银上调快手(01024)目标价至95.37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09:14
全球视频内容制作市场 - 全球视频内容制作市场年支出约1200亿美元 [1] - 生成式AI正在掀起行业变革浪潮 [1] 可灵AI的市场潜力 - 可灵AI瞄准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10-230亿美元 [1] - 专业用户市场规模为70-140亿美元,覆盖3000-4000万用户 [1] - 消费级市场规模为40-80亿美元,覆盖6000-10000万内容创作者 [1] - 专业用户基数参考Adobe Premiere Pro等专业视频软件 [1] - 消费级市场对标YouTube、抖音、快手等UGC平台创作者规模 [1] 可灵AI的竞争力 - 在定价、视频生成连续性、时长及成本控制方面表现突出 [1] - 瑞银对视频生成行业进行渠道调研,包括与顶尖民营视频AI模型运营商交流 [1] 中长期竞争格局 - 视频生成式AI不会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 [2] - 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倾向于将AI作为云服务或广告业务的配套工具 [2] - 可灵AI聚焦创作者与媒体制作市场,差异化路径清晰 [2] 快手目标价调整 - 瑞银将快手目标价从83.40港元上调至95.37港元 [2] - 剔除可灵AI后的核心业务加净现金及投资估值为每股86.0港元 [2] - 可灵AI单独估值每股9.3港元,参考同类视频生成式AI企业估值水平 [2]
论坛| 未可知 x 腾云AI: AI 投资与GEO对商业生态的重构
全球AI格局与中国挑战 - 中美企业在生成式AI应用层布局接近持平,但中国AI融资占比持续收缩,头部企业估值仅为美国企业的2% [3] - 中国AI产业面临严峻算力瓶颈,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 [3] DeepSeek的崛起与开源战略 - DeepSeek以全栈开源策略突破,仅用600万美元、2000块H800 GPU完成训练,成本仅为GPT-4的6% [4] - 上线20天日活用户数突破2000万,刷新互联网获客纪录 [4] - 与微信生态深度整合,形成"超级平台+开源模型"新范式,重构广告、电商与企业服务生态 [4] GEO生态与流量变革 - GEO成为企业流量命脉,微信11亿日活用户接入DeepSeek R1推理引擎,搜索行为进化为"对话式需求表达" [6] - 传统SEO失效,AI成为全新搜索入口,未可知研究院推出GEO智能广告服务,抢占"答案话语权" [6] - 未来70%用户决策依赖AI推荐时,GEO将成为新时代的黄金广告位 [11] 2025年AI投资赛道 - 通用智能体(Agentic AI)、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小型AI硬件革命、AI for Science是重点赛道 [8] 未可知研究院的定位与服务 - 聚焦AI前沿趋势、商业落地与人才发展,致力于成为"AI时代的认知基础设施" [12] - 提供"趋势预判-技术拆解-商业落地"全链条服务,连接技术方与场景方 [11] - 参与工信部AIGC标准制定,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赛道筛选与投资风险评估服务 [11]
需求推动叠加政策助力 人形机器人进入爆发期
新华网· 2025-08-12 05:47
人形机器人技术进展 - 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参与汽车制造流水线工作 包括门锁质检、车灯盖板检测、安全带检测和贴车标等复杂操作 [1] - 小米集团2022年推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yberOne 配备自研视觉空间系统和音频算法 [3] - 小鹏汽车2023年10月展示双足人形机器人PX5 具备敏捷运动和抗扰越障能力 [3] - 科大讯飞2023年10月开发者节公开展示人形机器人产品 [3] 资本市场动态 - 优必选2023年12月29日登陆港交所 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上市仪式由Walker S机器人完成敲锣 [2] - 2023年国内9家人形机器人企业累计获得超19亿元融资 其中3家企业单轮融资金额超亿元 [5] - 星动纪元2024年1月完成超亿元天使轮融资 由联想创投领投 金鼎资本和清控天诚跟投 [6] - 宇树科技2024年春节前完成B2轮融资 金额近10亿元 投资方包括美团、金石投资和源码资本 [6] 企业战略布局 - 优必选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作为工业场景切入点 同时布局人工智能教育和智慧康养领域 [2] - 逐际动力制定三阶段商业化路线:四轮足机器人巡检物流→大型商业场景操作→具身智能消费应用 [4] - 星动纪元实现机器人本体、驱动器、关节电机和控制算法完全自研 计划2024年推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并量产 [5] - 智元机器人2023年8月发布第一代通用型人形双足机器人远征A1 预计2024年推出第二代产品 [5] 产业链支撑 - 人形机器人由传感系统(力控/视觉传感器)、控制系统(算力/存储芯片)和执行系统(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三大系统组成 [7] - 奥比中光构建全栈式3D视觉感知技术体系 其传感器已应用于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 [7] - 生成式AI技术提升机器人适应性和感知力 大型语言模型使人与机器人交互更直观 [8] 政策与行业认知 - 2023年工信部、北京市和上海市出台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1]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1] - 智能制造场景被认为是大规模应用首选领域 商用服务为最快落地市场 家庭场景最具潜力 [3] - 人形机器人可解决工业机器人无法胜任的长尾工种 对保持制造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2]
与爱为舞张怀亭:在AI应用领域创业,要先有业务闭环、再用模型接管
IPO早知道· 2025-08-12 05:00
生成式AI技术在服务业的应用 - 核心观点是利用生成式AI技术将服务业转化为制造业,打破大规模、高品质、低成本的不可能三角 [4][7] - 教育行业可通过AI老师实现个性化终身陪伴,边际成本可降低90% [6] - AI技术可标准化服务流程,替代人力密集型行业的复杂管理问题 [8] AI应用商业化落地挑战 - 当前AI应用未爆发式落地因大模型存在幻觉、推理不准确和结果不确定 [4][10] - 多模态交互能力(如数字人实时表情生成)和并发推理架构仍需优化 [10] - 需平衡模型不确定性与业务容错度(如医疗场景容错率远低于内容推荐) [10] AI应用创业路径与策略 - 创业路径应先跑通业务闭环,再用AI逐步替换环节(如阿里云由电商需求倒逼) [12] - AI赋能分为两类:辅助人类决策(线性增长)和完全无人化(指数增长) [13] - 数据飞轮形成依赖持续个性化交互(如订餐偏好),非确定性任务更易构建飞轮 [14] 智能时代组织建设关键 - 需融合领域人才与AI人才,解决技术落地与业务需求的矛盾 [15] - 企业文化需务实创新,业务闭环先行再AI升级 [15][16] - 人机协同成为基础运营范式(如AI参与销售环节) [15] 行业趋势与成本优势 - 算力成本下降趋势明确,人力成本上升,AI替代经济性显著 [8] - 教育、医疗、法律等服务业可通过AI实现千人千面服务 [7] - 技术迭代速度超越摩尔定律,需动态评估模型能力边界 [10]
“所有移动的物体都能变成机器人”,英伟达加快物理AI部署
第一财经· 2025-08-12 04:42
物理AI战略定位 - 公司CEO黄仁勋多次强调物理AI是下一波技术浪潮 是机器人技术 自动驾驶汽车和空间智能技术背后的引擎[1] - 物理AI依托神经图形 合成数据生成 物理模型 强化学习和AI推理技术[1] - 公司Omniverse和仿真模拟技术副总裁Rev Lebaredian表示物理AI将撬动万亿美元级市场[1] 技术研发进展 - 在SIGGRAPH 2025大会展示16篇论文 物理AI是核心主题[1] - 图形研究副总裁Aaron Lefohn指出渲染研究推动逼真虚拟世界创建 用于训练物理AI系统 AI帮助基于图像构建3D世界[2] - 实时路径追踪性能在9年间提升1万倍[2] - 推出开源70亿参数推理视觉语言模型Cosmos Reason 用于机器人和视觉AI代理理解物理世界[5] - 推出新软件库Omniverse NuRec 3D高斯喷射库[5] 应用场景拓展 - AI研究副总裁Sanja Fidler表示机器人将成为家庭成员 重新定义工厂 仓库 农业运作方式[2] - 虚拟环境训练效率比真实世界高几个数量级 几分钟训练可匹敌现实世界10年经验[2] - 研究副总裁Ming-Yu Liu指出所有移动物体都可变成机器人 工业机械臂执行简单任务 自动驾驶汽车应对复杂交通 仿人机器人需多技能[3] - 生成式AI转化为物理AI的关键是训练数据 合成数据是破解数据问题的核心[3] 产品生态布局 - 银河通用机器人首发搭载公司Jetson AGX Thor芯片的应用[1] - Jetson Thor GPU机载计算机在机器人领域生态完善 节省厂商开发时间[3] - 1月推出基础世界模型Cosmos 生成合成自动驾驶场景辅助物理AI开发[5] - 推出Nemotron Nano2和Llama Nemotron Super 1.5模型[5] - 思科 戴尔将推出搭载RTX PRO 6000 Blackwell服务器版GPU的服务器 用于代理AI 工业和物理AI企业负载[5] - RTX PRO 4000 Blackwell SFF版和RTX PRO 2000 Blackwell GPU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5]
港股午评:恒指微涨0.09% 半导体股拉升 苹果概念股继续强势 创新药高开低走
格隆汇· 2025-08-12 04:08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涨0.09%在25000点一线反复徘徊 [1] - 国企指数涨0.17% [1] - 恒生科技指数跌0.39% [1] 科技股行情 - 大型科技股多数呈现弱势行情 快手跌近7% 阿里巴巴跌1.35% 百度美团腾讯飘绿 [1] - 小米京东小幅上涨 [1] 半导体行业 - 生成式AI技术推动全球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 [1] - 晶圆制造作为半导体产业链核心环节值得关注 [1] - 半导体芯片股拉升 权重中芯国际涨超3% [1] 苹果产业链 - 机构指苹果追加在美投资看好果链估值修复 [1] - 苹果概念股继续强势 比亚迪电子鸿腾精密再创阶段新高 [1] 大宗商品相关板块 - 双焦期货继续走高 煤炭股普遍活跃 [1] - 行业利好消息不断 乳制品股集体上涨 [1] - 濠赌股内房股保险股石油股齐涨 [1] 弱势板块 - 稀土概念股走低 [1] - 生物医药股低迷 创新药方向呈现高开低走行情 [1] - 应用软件类股军工股纸业股光伏股教育股钢铁股多数低迷 [1]
深聊GPT-5发布:过度营销的反噬与AI技术困局
钛媒体APP· 2025-08-12 03:18
GPT-5发布与市场反响 - GPT-5上线次日因用户批评恢复向付费用户提供GPT-4o [1] - 发布会展示存在数据图表错误、代码演示漏洞及科学原理解释误导问题 [3] - 核心技术更新"Router"被硅谷AI从业者指出为已存在数年的技术 [3] 技术架构与性能表现 - GPT-5采用实时路由器(Real-time Model Router)整合子模型而非端到端单一模型 [6][7] - 路由器技术原用于设备端成本平衡、多模型聚合及高频简单查询处理场景 [8] - 编程基准测试(SWE-bench)图表显示GPT-5准确率52.8% 但柱状图错误高于o3模型69.1% [27] - 多模态整合面临计算需求差异挑战 语音模块需低延时而研究模块可容忍数分钟延迟 [9] 垂直领域商业化战略 - 重点布局教育、健康医疗和编程三大垂直领域 [13] - 教育场景展示多模态语言学习功能 可自动生成法语学习网页及游戏应用 [14] - 健康医疗领域瞄准占美国GDP 18%的市场规模 [20] - 全球AI医疗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6.69亿美元增至2030年188.38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8.62% [20] - 编程领域与Anthropic展开竞争 Cursor公司站队OpenAI对抗Claude Code产品 [22] 模型开发困境与瓶颈 - 内部项目Q-Star最终转化为o系列模型 侧重思维链推理但未达GPT-5命名标准 [37] - Orion项目(后称GPT-4.5)因高质量数据匮乏延期 依赖合成数据训练效果未达预期 [41] - 模型训练出现灾难性遗忘(Catastrophic Forgetting)现象 导致原有知识体系崩溃 [44] - Scaling Law面临瓶颈 预训练阶段性能增长放缓 [41][45] 未来技术发展路径 - 强化学习(RL)路线专注于目标驱动型任务 依赖通用验证器(Universal Verifier)提升答案质量 [46][49] - 多模态能力被视为关键突破方向 视频与世界模型(World Model)可拓展信息承载量 [55] - 联合嵌入预测架构(JEPA)成为替代Transformer的潜在方案 在潜层空间完成预测任务 [59] - 谷歌发布世界模型Genie 3 被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重要性超过GPT-5 [56] 行业竞争与市场影响 - 语言学习公司多邻国股价在GPT-5发布会期间出现大幅震荡 [16] - OpenAI投资医疗AI公司Ambience Healthcare完成C轮2.43亿美元融资 [20] - 头部大模型公司开启价格战 争夺企业订单与市场份额 [3] - 基准测试(Benchmark)重要性下降 竞争前沿转向用户体验优化 [30]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812
腾讯研究院· 2025-08-11 16:01
一、xAI开放Grok 4 - Grok 4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但限制每12小时使用5次 达到限制后完全不可用 [1] - 该策略被视为对标GPT-5发布 引发付费用户对订阅价值的质疑 [1] - Grok Imagine视频生成服务新增分享功能 修复下载问题并强化图片审核机制 [1] 二、浪潮发布元脑SD200服务器 - 元脑SD200将64张GPU卡融合为统一内存节点 支持四大国产开源模型并行运行 [2] - 采用3D Mesh架构与GPU虚拟映射技术 显存达4TB 内存64TB 满足万亿参数模型推理需求 [2] - 64卡运行DeepSeek R1性能提升3.7倍 Kimi K2提升1.7倍 专为Agentic AI计算需求设计 [2] 三、智谱GLM-4.5技术突破 - GLM-4.5公开预训练与后训练细节 首创单模型融合推理、编码与智能体能力 [3] - 基于MoE架构与15T通用+7T专业数据训练 强化长上下文与智能体性能 [3] - 在12项ARC测试中超越Claude Opus 4 部分指标超过OpenAI o3 [3] 四、昆仑万维SkyReels-A3视频模型 - SkyReels-A3基于DiT架构生成1分钟数字人视频 优化手部动作与运镜控制 [4] - 采用改进插帧方法与ControlNet模块 解决长视频稳定性与多视角切换问题 [4] - 作为五天技术发布周首款产品 已上线Talking Avatar工具 [4] 五、腾讯混元3D生成能力升级 - 创想三维MakeNow平台接入腾讯混元 增强CubeMe等工具的3D生成能力 [5] - 混元3D v2.5采用稀疏原生架构 几何分辨率达1024³ 纹理贴图4K级 [6] - 用户上传照片5分钟内可生成可打印Q版手办 支持三种风格个性化调整 [6] 六、阿里开源具身智能组件 - 开源RynnVLA-001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能从第一人称视频学习人类操作 [7] - RynnRCP协议打通传感器到执行的机器人工作流 支持多款热门模型 [7] - RynnEC模型通过视频序列建立连续空间感知 引入多模态世界理解能力 [7] 七、百川医疗大模型Baichuan-M2 - 32B参数Baichuan-M2在HealthBench评测中仅次于GPT-5 超越所有开源模型 [8] - 集成验证系统与患者模拟器 严格遵循中国医疗指南并适配临床场景 [8] - 4bit量化后单卡RTX4090可部署 成本较DeepSeek-R1 H20降低57倍 [8] 八、灵巧智能机器人手技术 - DexHand021 Pro拥有22自由度 双绳驱动实现拇指对指等精细操作 [9] - 串并混联设计解决摩擦损耗问题 四指负载>1kg 整手抓握>5kg [9] - 集成12个电机与多传感器 成本仅为同类产品十分之一 [9] 九、Scaling Law行业观点 - Scaling Law反映数据内在幂律特性 模型能力非线性增长源于数据结构 [10] - 需通过强化学习将计算转化为新知识 建立生成-验证-学习的进化飞轮 [11] 十、2025大模型应用趋势 - 45%企业已部署大模型至生产环境 32%定制模型 27%采用API服务 [12] - 用户平均使用4.7家不同产品 ChatGPT领先但Gemini与DeepSeek增速显著 [12] - 55%接受中国模型但要求海外部署 英伟达占据78%训练硬件市场份额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