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逆周期调节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东方近5年累计新增投放制造业项目122个
新浪财经· 2025-09-01 05:57
公司投资与业务策略 - 近5年累计新增投放制造业项目122个且投资金额超450亿元 [1] - 灵活运用不良资产收购和市场化债转股等业务模式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 [1] - 设立专项基金参与中航锂电增资以定向偿还企业对外金融负债并协助降低负债率 [1] - 发挥专业优势利用破产制度司法挽救功能综合运用债务资产技术管理重组等投行技术开展制造业企业风险防控和价值提升 [1] - 未来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深入参与各领域存量资产盘活优化金融服务模式 [2] 行业服务定位 - 立足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的功能定位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1] - 围绕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推进新型工业化 [2] - 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2]
中信金融资产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加15.66%
智通财经· 2025-08-29 11:37
财务业绩表现 - 持续经营活动收入总额311.36亿元 同比增长2.91% [1]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66% [1] - 上半年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1]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21.1% 较2024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 [1] - 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1.1% 较2024年度提升0.35个百分点 [1] 战略发展态势 - 2025年为冲刺"三年质效显著提升"及开启"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的关键之年 [1] - 持续强化主业能力建设 向上向好发展态势持续巩固扩大 [1] - 充分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1] - 落实"优资产、增收入、抓回现、压不良、促改革、练内功"工作要求 [1] 盈利能力分析 -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7.5% [1] - 基本每股收益0.066元 [1] - 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连续3个月不变
经济日报· 2025-08-26 22:01
LPR利率走势 - 1年期LPR为3% 5年期以上LPR为3.5% 连续3个月维持不变[1] - LPR报价持平原因为政策利率持稳及商业银行净息差处于低点[1] - 2020年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累计分别下降115个基点和130个基点[2] 货币政策实施 - 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以来累计实施12次降准和9次政策利率下调[2] - 货币政策保持支持性立场 包含总量保障 结构优化和价格引导等多维度措施[2] - 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落实适度宽松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2] 政策传导与效果 - 已实施政策成效持续显现 重点在于落实落细存量政策[3] - 财政贴息政策有效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结构性政策避免资金空转[3] - 宏观政策加强协同配合 财政 货币 产业政策形成合力[3] 未来政策展望 - 政策利率及LPR报价仍存在下调空间 以提振内需和稳定房地产市场[3] - 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灵活性 重点跟踪前期政策传导效果[3] - 金融环境保持适宜 社会融资成本处于低位[2]
股债跷跷板依然主导,关注长端债券机会
宁证期货· 2025-08-25 11: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震荡偏空,关注股债跷跷板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下半年政策主基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或持续出台,但超市场预期的增量政策有限 [4] - 下半年流动性宽松,叠加股市上涨预期,或加剧股市波动,对债市杠杆操作有帮助,债市短期波动或加剧,股债跷跷板使短端债市操作难度加大 [3] - 三季度债市发行高峰与需求较弱时期叠加,股债跷跷板持续利空债市,长端债市供需矛盾或更突出 [4] - 股债跷跷板逻辑主导债市,长端债券逻辑较顺畅,建议关注 [26] 各章节总结 第1章 行情回顾 - 股债跷跷板逻辑使长端债市跌破60日均线,后续或继续主导债市,但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操作困难 [10] 第2章 重要消息概览 - 央行将落实落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 [13] - 8月25日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本月MLF净投放3000亿元,连续6个月加量续作,还开展3000亿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8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6000亿 [13] - 规模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出,投向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15] - 央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受灾地区经营主体 [15] - 7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6.7%,出口2.31万亿元增长8%,进口1.6万亿元增长4.8% [15] - 7月M2同比增长约8.8%,M1同比增长约5.6%,M0同比增长约11.8% [15] 第3章 重要影响因素分析 3.1 经济基本面 - 7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3,环比降0.4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2,降0.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50.1,环比降0.4个百分点 [16] - 二季度GDP同比5.2%,环比1.1%均超预期,7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7%创年内新高,但7月景气度下行,经济下行压力增加 [16] 3.2 政策面 - 7月末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M2与M1增速之差收窄 [18] - 社融存量达431.26万亿元,比去年7月增长9%,当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主要靠政府发债拉动 [18] 3.3 资金面 - DR007在7月25日后持续下行,资金成本降低 [18] - 下半年美联储降息或为国内货币政策宽松打开空间,但货币政策调整依国内需求而定,下半年大概率保持流动性适度宽松 [18] 3.4 供需面 - 7月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制定国补资金使用计划保障政策有序实施 [21] -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对设备更新支持力度2000亿元,第一批约1730亿元已安排到项目,第二批正在审核筛选,近期专项债发行提速 [21] 3.5 情绪面 - 股债性价比突破短期震荡区间向下,市场对股市关注度大于债市,风险偏好增加,近期略有下降但仍处高位区间 [23] - 短端债券受资金面影响大,长端债券受股债跷跷板影响明显 [23] 第4章 行情展望及投资策略 - 下半年流动性宽松或为主基调,叠加股市上涨预期,或加强股市波动,对债市杠杆操作有帮助,短端债券波动或加剧 [26] - 股债跷跷板逻辑仍是主逻辑,长端债券逻辑较顺畅,建议关注 [26]
中信金融资产: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 同比增长约12.5%至16.3%
金融时报· 2025-08-21 02: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人民币60亿元至62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2.5%至16.3% [1] - 剔除金融租赁公司出表影响后 净利润同比增长23.9%至28.2% [1] - 当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不良债权资产等非上市资产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人民币218亿元 [1] 业务发展策略 - 持续强化不良资产主业能力建设 加大主业投放力度 [1] - 纾困盘活业务和股权业务等主业收入实现明显增长 [1] - 资产回报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1] 融资与风险管理 - 融资能力持续加强 融资工具不断创新 [1] - 融资成本同比实现下降 [1] -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深化 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 [1] 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公司充分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1] - 致力于打造不良资产行业标杆企业 [1] - 把握国家政策机遇和行业发展新旧转换关键期 [1]
LPR连续3个月不变,年内或有下调空间
证券日报· 2025-08-21 00:15
LPR报价情况 - 8月20日1年期LPR为3.0% 5年期以上LPR为3.5% 两个期限品种LPR较前月均维持不变 [1] - LPR已经连续3个月保持稳定 符合市场预期 [1][2] 利率传导机制 - 7天期逆回购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 成为LPR新的定价锚 [1] - 通过强化各利率间协同 逐步疏通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 [1] - 自5月份降息后政策利率保持稳定 使得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变 [1] 商业银行净息差状况 - 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 较一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 [1] - 虽然5月份存款利率有较大幅度下调 但贷款利率下行趋势不改 商业银行稳定净息差压力持续显现 [1] - 在政策利率未降情况下 LPR报价单独下调的空间和动力不足 [1] 货币政策展望 - 上半年宏观经济稳中偏强 短期内引导LPR下调强化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不高 [2] - 后续货币政策重心在于抓落实 短期内继续加码宽松的概率不高 [2] - 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保持适度宽松节奏 但降准降息时点可能后移 LPR下调时点也会相应延后 [2] - 预计四季度初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 并带动两个期限品种LPR报价跟进下调 [2] 房地产政策预期 - 下半年稳楼市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力 [2] - 监管层可能通过单独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 推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调 [2]
受银行净息差等影响,LPR连续三个月不变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00:08
LPR利率现状 - 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两个期限LPR连续三个月保持不变 [1] - LPR保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因政策利率稳定且市场利率上行导致报价行缺乏下调动力 [1] - 商业银行净息差在2025年二季度降至1.42%,处于历史最低点 [1] 利率政策背景分析 - 企业贷款利率和个人贷款利率均处于低位,降低LPR并非当务之急 [1] - 降低LPR的边际效应下降,因市场利率已不断降低 [1] - 宏观经济稳中偏强,短期内强化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不高,当前处于政策观察期 [2] 未来政策走向 - 未来外需可能放缓,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策利率和LPR有下行空间 [2] - 下半年央行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并带动两个期限LPR跟进下调 [2] - 稳楼市政策可能通过单独引导5年期以上LPR下行,推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调 [2] 融资成本优化路径 -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可从降低抵押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非利息成本着手 [1] - 货币政策将更关注畅通传导渠道,在LPR市场化进程和报价质量方面推动改革优化 [3] - 结构性货币政策能精准发力、避免资金空转,配合存款活化和物价回升趋势 [2] 货币政策立场 - 货币政策保持支持性立场以稳信用、促内需、强协同,但降准降息时点可能后移 [2]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空间,因当前物价水平偏低 [2] - 政策实施将兼顾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 [3]
LPR未作调整 后续仍有下行空间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20:17
LPR利率现状 - 1年期LPR为3.0% 5年期以上LPR为3.5% 均连续三个月维持不变 [1] - 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 较去年同期下降约45个基点 [1] - 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 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0个基点 [1] 利率维持原因 -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 短期内强化逆周期调节必要性不高 [1] - 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 较一季度微降0.01个百分点 银行缺乏下调LPR动力 [2] - 企业贷款利率和个人贷款利率均处于低位 降低LPR非当务之急 [1] 未来利率走势 - 政策利率及LPR仍有下行空间 预计年内还有10个基点左右降幅 [2] - 若美联储9月降息 将为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创造宽松外部空间 [2] - 金融管理部门可能单独引导5年期以上LPR下行 推动居民房贷利率下调 [2] 政策实施重点 - 货币政策将更关注畅通传导渠道 推动LPR市场化进程和报价质量优化 [2] - 5月出台的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需时间观察传导成效 [1] - 政策重点在于提振内需和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2]
LPR连续3个月不变 年内或有下调空间
证券日报· 2025-08-20 16:26
LPR报价情况 - 8月20日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两个期限品种LPR较前月均维持不变 [1] - LPR已经连续3个月保持稳定,符合市场预期 [1][2] 利率传导机制 - 7天期逆回购利率成为LPR新的定价锚,通过强化各利率间协同疏通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 [1] - 自5月份降息后政策利率保持稳定,使得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 [1] 商业银行净息差状况 - 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 [1] - 虽然5月份存款利率大幅下调对稳定净息差起到较好作用,但贷款利率下行趋势不改使商业银行稳定净息差压力持续显现 [1] 货币政策展望 - 货币政策重心在于抓落实,短期内继续加码宽松的概率不高 [2] - 为稳信用促内需强协同保持政策连续性,下半年货币政策仍将保持适度宽松节奏 [2] - 四季度初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并带动两个期限品种LPR报价跟进下调 [2] 结构性政策导向 - 两项财政贴息政策有效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结构性政策更能精准发力避免资金空转 [2] - 考虑到存款加速活化物价温和回升的趋势,年内再度降准降息时点可能后移 [2] - 监管层可能通过单独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推动居民房贷利率更大幅度下调 [2]
LPR连续3个月保持不变,是何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20 12:49
LPR报价情况 - 8月LPR报价1年期3.0%和5年期以上3.5%均与上期持平 [1] - LPR报价连续3个月保持不动符合市场预期 [3] 利率水平现状 -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保持在历史低位 [2] - 二季度广谱利率仍在下行 [1] -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 [4] 政策背景与传导机制 - 政策利率保持稳定导致LPR报价定价基础未变 [3] - 7天期逆回购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成为LPR新的定价锚 [3] - 人民银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 [1] 银行经营压力 - 银行息差延续承压导致LPR继续下调受限 [1] - 商业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最低点报价行缺乏主动下调LPR加点的动力 [3] - 存款利率下调对稳息差起到较好作用但贷款利率下行趋势不改 [4] 未来政策展望 - 四季度初前后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并带动LPR报价跟进下调 [5] - 货币政策保持支持性立场但降准降息时点可能后移 [6] - 当前处于政策观察期短期内继续加码宽松的概率不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