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双牛

搜索文档
“存款搬家”加速:理财规模突破31万亿元,港股等权益策略增加
第一财经· 2025-05-20 13:00
理财规模增长 - 2025年5月理财总规模突破31万亿元大关,达到3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万亿元 [1][2] - 4月是理财市场关键分水岭,单月规模大增2.2万亿元,前4个月大行理财公司增长一般,部分股份行增幅较高 [3] - 规模增长主要来自短期限产品,1个月(含)以下产品增长最快,较年初上升8369亿元 [2][4] 产品结构变化 - 短期限产品占比明显提升,每日开放型产品规模达11.3万亿元,1个月(含)以下产品规模5.9万亿元 [2][4] - "存款替代"效应增强,现金管理类、纯债类产品早前畅销,近期"固收+"策略产品受欢迎 [1][5] -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部分产品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下限低于2% [5] 市场利率趋势 - 5月央行实施"降息10BP+降准50BP+结构性降息25BP"一揽子计划,LPR下调10BP [1] - 机构预计下半年仍有降息可能,3个月以内短端债券利率可能下降10BP~20BP [6][7]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当前报1.903%,机构预计未来3个月波动范围在1.5%~1.8% [7][8] 权益策略发展 - "固收+"产品出现频率提升,权益资产占比一般不超5%,控制波动仍是首要任务 [9] - 港股策略产品增多,部分产品一季度净值增长率达3.73%~4.84% [9][10] - 民生理财推出混合类产品,不超过40%资产投向权益类,侧重A股和香港市场 [10] 机构动态 - 理财规模前三机构为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 [3] - 2025年2月光大理财、华夏理财和兴银理财发行产品数量位居前三 [5] - 青银理财"璀璨人生成就系列"产品一季度净值增长率3.73%,通过港股ETF增厚收益 [10]
基金圈大地震!没了铁饭碗,操盘手们开始这样玩
搜狐财经· 2025-05-09 08:17
基金新规对A股市场的影响 - 基金新规通过"只罚不奖"机制促使基金经理转向保守策略 严格按照业绩基准配置股票[2] - 银行股因公募基金在沪深300中配置比例最低而获得集中补仓 推动股价快速上涨[2] - 科技股和港股因超配面临调仓压力 短期抛压导致市场波动加剧[5] 市场资金与利率动态 - 一年期存单利率跌破1.7% 显示央行通过银行间资金投放等非传统方式释放流动性[5] - 信贷宽松政策抵消货币宽松效果 导致长债利率未出现预期中的大幅上涨[5] - 国债收益率呈现分化:2年期下降3.5基点至1.4050% 10年期下降2.75基点至1.5630%[6] 机构操作手法与市场特征 - 大资金通过制造股价剧烈波动清洗游资和散户 典型手段包括砸盘震仓后低位回补[12] - 部分股票呈现"平淡-暴涨"走势 表面波动实为机构隐蔽建仓的信号[10] - 游资使用杠杆资金参与抢筹 但难以承受机构制造的剧烈价格波动而被迫退出[12] 政策环境与市场趋势 - 监管层推出"三降政策"为市场托底 大幅下跌风险被有效控制[8] - 信贷宽松与货币宽松形成组合效应 复制去年9月股市大涨的政策逻辑[8] - 中长期股债双牛趋势未改 但中美谈判等外部因素可能引发短期震荡[5][8] 投资者行为分析 - 散户过度关注成交量等短期指标 易被机构制造的"烟雾弹"干扰判断[10][12] - 机构建仓期常伴随游资抢筹与散户跟风 导致市场呈现复杂博弈状态[8][12] - 客观交易数据比K线形态更能揭示大资金真实意图 需建立系统化分析框架[12]
浙商证券浙商早知道-20250508
浙商证券· 2025-05-07 23:39
报告核心观点 - 货币政策再宽松驱动股债双牛 [2][5] 市场总览 大势 - 5月7日上证指数上涨0.8%,沪深300上涨0.61%,科创50上涨0.36%,中证1000上涨0.14%,创业板指上涨0.51%,恒生指数上涨0.13% [3][4] 行业 - 5月7日表现最好的行业分别是国防军工(+3.7%)、银行(+1.49%)、基础化工(+1.15%)、房地产(+1.06%)、石油石化(+0.91%),表现最差的行业分别是传媒(-0.56%)、计算机(-0.42%)、电子(-0.37%)、社会服务(-0.24%)、医药生物(-0.12%) [3][4] 资金 - 5月7日全A总成交额为15051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出78.66亿港元 [3][4] 重要观点 所在领域 - 宏观 [5] 核心观点 - 货币政策再宽松驱动股债双牛 [5] 市场看法 - 市场预计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有限 [5] 观点变化 - 观点无变化 [5] 驱动因素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央行已将首要目标从国际收支与金融稳定切换至稳增长和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5] 与市场差异 - 从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切换分析央行政策逻辑 [5]
5月7日央行一揽子货币政策解读:货币政策再宽松驱动股债双牛
浙商证券· 2025-05-07 07:43
货币政策工具 - 央行降准50BP,预计年内还有一次50BP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1][2][3] - 央行降息10BP并引导LPR回落,预计年内还有20BP降息,7天逆回购利率从1.50%调至1.40%,利率走廊调整为1.2%-1.9%[1][2][5] - 结构性货币政策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再贷款额度扩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增至8000亿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8] -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5000亿元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额度合并为8000亿元[10]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为科创企业和投资机构发行债券融资提供支持[12][13] 政策目标与预期 - 央行首要目标从国际收支与金融稳定切换至稳增长和促进物价合理回升,2025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2][14] 降准原因 - 推动适度宽信用,缓解政府债集中供给的资金面扰动,一季度实体有效需求不足,二季度逆回购到期规模大且政府债供给压力将加大[4] 降息目的 - 降低实体部门融资成本,带动实际利率回落,改善投资、消费情绪,减轻房贷借款人利息负担[7] 风险提示 - 美国二次通胀概率升温,美联储宽松受阻,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扰动,提高货币政策决策难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