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架构调整

搜索文档
独家丨京东零售搜推团队调整,技术负责人或来自美团
雷峰网· 2025-06-18 00:39
京东零售产研团队组织架构调整 - 京东零售搜推团队经历年初较大调整后再度拆分 新成立搜推技术部门与搜推产运部门两个C-2级别部门 [1] - 搜推技术部门整合算法团队与PMO团队 搜推产运部门集合产品团队与运营团队 架构测试等职能岗位已合并至其他相关部门 [1] 搜推技术部门人事变动 - 技术负责人代号"pitikok"已到岗 内部称"pk哥" 行事神秘 线上会议使用变声器 线下仅允许C-3级别负责人同处 [2] - 原美团搜推大牛仙云森4月初离职 接近京东人士推测其可能为新任技术负责人 [2][3] - 仙云森为大连理工计算机系本硕 曾任职百度 SOSO/新搜狗 2015年加入美团负责搜索技术中心基础算法研究落地 [3] 组织调整背景与目标 - 近两年京东零售产研团队调整节奏加快 此次拆分使职责更清晰 形成"主心骨"架构 [3] - 胡喜领导下的调整目标包括夯实产研底层技术基础 优化全流程 后续成效待观察 [3][4] 相关人事动态 - 原抖音生服市场负责人王丁虓加入京东健康 向CEO金恩林汇报 [6] - 京东零售扩张战略涉及宜家式与大食代式业务布局 [7] - 政策红利推动京东Q1营收超预期 外卖业务或引发巨头入口争夺 [8]
星巴克(SBUX.YS)管理层大变动 以加快扭转销售颓势
智通财经· 2025-06-05 01:30
管理层重组 - 公司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重组,旨在加快扭转销售下滑局面的计划进程 [1] - 迈克·格拉姆斯出任首席运营官,职责范围扩大,接任首席门店官一职 [1] - 梅瑞迪丝·桑德兰德被任命为北美首席门店发展官,与首席供应链官桑杰·沙阿向格拉姆斯汇报工作 [1] - 全球品牌团队和全球咖啡团队整合,强调咖啡在公司菜单、产品创新和营销中的核心地位 [1] - 全球咖啡及可持续发展执行副总裁米歇尔·伯恩斯向首席品牌官特里斯西·利伯曼汇报工作 [1] - 首席技术官黛布·霍尔·勒费弗尔向新任首席财务官凯西·史密斯汇报工作,以加快技术部署 [2] - 首席法务官布拉德·莱曼将离开公司,并协助寻找继任者 [3] 业绩与战略调整 - 公司实施变革旨在加快扭亏为盈进程,因上个季度业绩不尽如人意 [2] - 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表示目前业绩"尚未达到期望水平",需要加快步伐 [2] - 公司进行更多组织架构调整,以加强团队协作、强化领导层责任意识并提高工作紧迫性 [2] - 今年早些时候裁减1100个内部岗位,旨在消除重复工作并加快决策速度 [1]
山姆换帅百天后动刀:由6个大区变为7个,江浙沪独立成区,北方大片仍留 “空白地图”
36氪· 2025-06-03 01:30
5月30日,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山姆会员店开启新一轮大区组织调整,将原有6个大区重组为7个,新设江苏、浙江两大区,同时取消原东区建制。 此次调整直接触及山姆在中国市场的核心命脉——华东区域被彻底拆分,江浙沪各自独立成区。 截至2025年5月,山姆中国管理着全国56家门店,这次组织变革距离其2024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大关仅过去半年,距离中国区换帅也才四个月。 01 华东分治,山姆大区重组核心解析 山姆会员店此次组织调整是一场对经营版图的精准重构。调整前,这家零售巨头在中国设置了六大区域管理体系:东区(江苏、浙江部分)、中区(成都、 重庆、湖北)、北区(北京、天津、辽宁、江西、湖南)、南区(深圳以外的广东、广西、福建)、上海区(上海、安徽、宁波嘉兴温州等浙江城市)以及 深圳区。 这一架构下,56家门店被纳入六大区域管理网格中。每个大区平均管理9-10家门店,承担着百亿级的销售规模。 5月30日的调整彻底重塑了原有格局。新设江苏区和浙江区,江苏区包含安徽合肥,浙江区则成为独立运营单元。原东区被取消,其管辖范围被拆分整合; 北区则将江西南昌、湖南长沙市场划归中区管理。 调整后的七大区结构清晰呈现为:南区、深圳区、江苏 ...
撤销华中区,大润发易主后调整组织架构
经济观察网· 2025-05-28 09:50
公司战略调整 - 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将五大营运区调整为四大营运区,具体为华东区、华南区、华北区、东北区,原华中区被拆分并入其他营运区,调整目的是为了组织整合提效 [1] - 华中区门店总数从2023财年的117家缩减至2025财年的97家,三年累计减少20家,在五大营运区中门店减少数量仅次于华东区 [1] - 高鑫零售2025财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回升至3.86亿元,此前2024财年净亏损16.68亿元,营收同比下降13.3%至725.61亿元 [1] 成本控制措施 - 2025财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152.32亿元,同比减少16.2%,主要由于优化门店员工用人结构和模式减少人事开支9.81亿元,负现金流门店减值损失减少11.48亿元,以及管理层降本增效 [2] - 2025财年行政费用同比减少24.1%至17.1亿元,降幅为近五年来最大 [2] - 德弘资本入主后对管理层进行调整,德弘资本首席执行官华裕能出任董事会主席,前欧尚中国区卖场总经理沈辉接任执行董事兼CEO [2] 行业趋势 - 零售行业普遍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永辉超市将四级架构压缩为三层管理模式,全国划分为28个大区,通过扁平化改革赋予一线更多决策权 [3]
中国金茂管理层大洗牌 新团队意在“重新起跑”?
第一财经· 2025-05-10 14:00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取消全部区域设定,将原有的"总部-区域-城市"三级架构调整为"总部-地区"二级架构,设立14个地区公司 [3] - 组织架构调整后,公司内部城市公司之间的竞争会更激烈,目的是适应行业新环境、激发组织活力 [2] - 公司高管团队大更新,多位副总裁被提拔,14个城市公司负责人敲定,整体以原班人马过渡为主 [3][5] 管理团队变动 - 公司主席由执行董事陶天海接任,2025年3月11日起生效 [3] - 华南区域总经理李兴升任高级副总裁,分管成本合约部、资产管理部及金茂广深地区 [4] - 华东区域总经理关翀升任副总裁,分管华东各城市经营 [4] - 首席营销官李剑升任副总裁,2024年加入公司 [5] 业绩表现 - 公司销售金额从2021年的2356亿元回落至2024年的982.55亿元 [6] - 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600.54亿元波动至2024年的590.53亿元 [6] - 归母净利润从2020年的38.81亿元波动至2024年的10.65亿元,2023年曾亏损68.97亿元 [6] - 销售排名从2021年的第15名提升至2024年的第12名 [6] 业绩调整原因 - 曾下沉至较低能级城市拿地,造成阶段性库存压力 [7] - 高端高价产品优势在限价政策松动前受到限制 [7] - 受行业下行影响,计提发展中物业、持作出售物业减值,部分项目收入及毛利率下降 [7] 战略调整 - 公司未来将回归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回归高端产品 [8] - 2024年权益土地款支出202亿,权益占比61%,京沪成为投资重心 [11] - 2025年前4月全口径新增货值590亿元,位居行业第二 [11] - 2025年总推货量约1800亿,其中70%为2023年以来新获取的地块 [11] 行业竞争 - 未来房地产竞争将集中在全国性房企和地性房企之间 [9] - 公司加大投资力度补仓,重回一二线优质地段,与央企、地方国企竞争 [11] - 限价政策取消有利于公司发挥高端产品优势 [11]
中国金茂架构调整落定 重点区域总获晋升
中国经营报· 2025-05-09 12:02
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从"总部-区域-城市"三级管理调整为"总部-地区"两级管理 原5大区域、近20个城市公司精简为14个城市公司及6个事业部/片区 [3] - 华东市场包括上海、浙江、南京、苏南、合肥公司 华北市场包括北京、天津、山东、郑太、雄安公司 华南为广深公司 华中为长沙公司 西南为成渝和西安公司 [3] - 6个事业部/片区包括龙河、福建、武汉、重庆、济南事业部和宁波片区 调整旨在强化总部管控、提升决策效率 保持现有队伍规模 [4] 人事任命 - 14个城市公司总经理名单公布 上海由副总裁关翀兼任 北京由原运营管理部总经理马浩担任 成渝由高级副总裁刘光华兼任 长沙由副总裁杨冰兼任 [5] - 华东区域总经理关翀升任副总裁 分管上海、南京、浙江、苏南、合肥 原华南区域总经理李兴升任高级副总裁 分管成本合约部及广深公司 [5][6] - 原首席营销官李剑升任副总裁 继续分管营销 原华北区域副总经理吴升任首席运营官 分管华北城市经营 [6] 业绩与战略 - 2024年公司签约销售额983亿元 其中68%来自华东和华北地区 截至2024年底未售货值2800亿元 63%集中在华北及华东 87%位于一二线城市 [6] - 2025年总推货值预计1800亿元 预期销售规模保持千亿元 排名稳中有升 近期加速在核心一二线城市拿地 上海已斥资超200亿元获取5宗地块 [6][7]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二手房市场回暖 公司土拓策略转向积极 重点布局上海、北京等核心城市 [6][7] 行业背景 - 行业普遍优化层级架构 中指研究院指出精简可避免总部"头重" 提升市场反应速度 强化资源整合效能 [4]
浙江双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4-29 11:18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1,478.57万股,发行价每股125.88元,募集资金总额186,122.39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166,635.87万元 [1][3] - 募集资金于2023年6月2日到账,经中汇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确认 [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实际使用募集资金66,743.03万元,余额105,908.42万元(含利息收入) [2]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制定了《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 [4] - 设立5个募集资金专户,与保荐机构及银行签订三方监管协议 [2][4] - 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经会计师事务所鉴证,符合相关规定 [11]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智能测控装备生产基地项目"、"研发中心项目"、"营销网络及技术支持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5] - 使用超募资金30,400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占超募资金总额的29.96% [7] - 使用3,200万元超募资金回购股份543,996股,占总股本0.92% [9] 闲置募集资金管理 - 使用不超过8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产品 [6][7][36] - 2024年累计取得理财产品收益407.33万元 [7] - 将部分募集资金以通知存款、协定存款方式存放 [47] 利润分配方案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72元(含税),合计派发6,281.78万元 [15][17] - 2024年半年度已每10股派发2.62元,合计派发1,535.29万元 [19]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7,817.07万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89.99% [19] 公司经营动态 - 2025年计划向银行申请不超过1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 [57][58] - 调整公司组织架构以优化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26][27] - 根据财政部规定变更会计政策,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7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 [30][33]
国泰海通领导班子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4-03 15:04
文章核心观点 4月3日晚间国泰海通完成更名后发布首份公告,官宣领导班子并明确新组织架构,领导班子融合双方原有班底,组织架构大范围调整,名称变更手续已完成 [1][4][6][9] 领导班子集体亮相 - 股东大会选举17名董事,包括3名内部董事、8名股东董事、6名独立董事,将与职工董事共同组成第七届董事会 [4] - 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朱健为董事长、周杰为副董事长,聘任李俊杰为总裁,多名副总裁及其他高管,聂小刚兼任首席风险官和董事会秘书,张信军兼任首席财务官 [3][4] - 领导班子融合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原有班底,有利于文化传承、队伍稳定和协同效应,周杰兼任副董事长利于业务及人员稳定,体现大股东赋能支持 [5] 组织架构大范围调整 - 公司设立七个实体化运作的委员会,设置41个总部部门,各委员会下设不同一级部门 [6] - 另设多个一级部门,整合后有44家分公司,各类子公司过渡期内并行运作 [7][8] 名称变更手续已完成 - 公司名称由“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市场主体变更登记,将申请变更A股、H股证券简称 [9] - 公司取得新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目前沿用国泰君安的钻石品牌标识,后续将推进企业文化规划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