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

搜索文档
公用事业行业八月行业动态报告:上半年水火业绩增长,7月用电量创新高
银河证券· 2025-09-03 08:49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绿电行业在能耗目标考核和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建立背景下迎来拐点性机会 [80] - 火电行业受益于煤价下行带来的成本改善 但需关注煤价反弹风险 [80] - 水核行业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核电还具有高成长性加持 [80] 行业要闻 - 2025年7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36亿个 其中可交易绿证1.66亿个占比70.63% 1-7月累计核发绿证16.07亿个 [6] - 中央发布首份碳市场文件 明确2027年覆盖工业主要排放行业 [7] - 华中能源监管局修订"两个细则" 完善辅助服务补偿价格机制 [8] - 湖北136号文规定存量项目机制电价0.4161元/千瓦时 集中式新能源机制电量比例上限12.5% [10][11] - 云南要求已投产新能源电厂全部进入电力市场 上网电价由市场交易形成 [13] - 贵州规定现货市场出清申报价格上限1元/千瓦时 下限-0.006元/千瓦时 [16][17] - 重庆136号文征求意见 存量项目机制电价0.3964元/千瓦时 增量项目执行期限12年 [18][20][24] 行业数据 碳交易市场 - 全国碳市场本月综合价格最高价72.68元/吨 最低价69.23元/吨 收盘价较上月下跌4.39% [29] - 本月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510.88万吨 总成交额10.42亿元 [29] - 2025年1月1日至8月29日累计成交量6539.79万吨 累计成交额47.94亿元 [29] 电力行业 - 7月全社会用电量102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 [31][59] - 1-7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863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5% [31] - 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7亿千瓦 同比增长18.2% [25][37] -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1亿千瓦 同比增长50.8% 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 同比增长22.1% [25][37] - 1-7月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806小时 比上年同期减少188小时 [25][37] - 1-7月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3.59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2% 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1.2% [26]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SW电力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0368亿元同比下降2.2% 归母净利润1071亿元同比增长2.6% [48] - 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31亿元同比持平 归母净利润764亿元同比增长0.2% [48] - 火电板块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31.1亿元同比增长6.9% 水电板块262.4亿元同比增长10.6% [52] - 核电板块归母净利润116.2亿元同比下降10.6% 风电板块107.6亿元同比下降10.2% [52] - 光电板块归母净利润8.6亿元同比下降37.6% [52] 装机与发电情况 - 1-7月风电新增装机53.67GW同比增长79.4% 太阳能新增装机223.25GW同比增长80.7% [56] - 7月风电新增装机2.28GW同比下降44.0% 太阳能新增装机11.04GW同比下降47.6% [57] - 7月规上工业发电量9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 [58] - 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4.3% 水电同比下降9.8% 核电同比增长8.3% [58] - 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5.5% 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28.7% [58]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29日SW公用事业总市值35414亿元 自由流通市值9532亿元占比26.92% [60] - SW环保总市值8516亿元 自由流通市值3813亿元占比44.77% [60] - 8月SW公用事业指数上涨2.53% 跑输沪深300指数7.81个百分点 [64] - SW环保指数上涨5.28% 跑输沪深300指数5.06个百分点 [64] - 公用事业动态市盈率17.82倍 环保动态市盈率20.96倍 [66] 投资建议 - 绿电板块关注龙源电力、三峡能源等全国龙头企业 [80] - 火电板块关注大唐发电、建投能源等市场煤敞口大企业 [80] - 水核板块关注长江电力、中国核电等具备红利属性和成长性企业 [80] - 核心组合为中国广核、川投能源、浙能电力 8月收益率17.31%跑赢行业指数6.51个百分点 [78][80]
9月3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68.76元/吨 较前一日上涨0.01%
新华财经· 2025-09-03 08:39
新华财经北京9月3日电据微信公众号"全国碳交易",9月3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开盘价68.69元/吨,最高价68.91元/吨,最低价68.69元/吨,收 盘价68.76元/吨,收盘价较前一日上涨0.01%。 今日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591,219吨,成交额40,415,121.28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2,481,256吨,成交额158,183,849.68元;今日无单向竞价。 今日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3,072,475吨,总成交额198,598,970.96元。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 名 称 | 价 格 | 单 位 | | --- | --- | --- | | 开 | 68. 69 | 元/吨 | | 最 高 | 68. 91 | 元/吨 | | 最 低 | 68. 69 | 元/吨 | | 收 盘 | 68. 76 | 元/吨 | | 涨 幅 | 0.01% | | | 各年度 | | 开盘价 演高价 演低价 收益价 | | | 流幅 | 日成交量 | 日成交额 | 累计成交量 | 累计成交额 | 交易方式 | | --- | --- | --- | --- | --- | --- | --- ...
碳市场行情周刊:全国统一碳市场顶层设计出炉,促进行业快速稳定发展
产业信息网· 2025-09-03 06:19
全国碳市场政策框架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 明确碳市场是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 提出到2027年强制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减排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到2030年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碳市场体系[1] - 全国碳市场体系包含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强制市场累计成交量达6.8亿吨 成交额474.1亿元 自愿市场累计成交核证减排量249万吨 成交额2.1亿元[13][14][17] - 上海发布碳市场深化改革行动方案 计划通过16项举措打造国际碳交易中心 2026年起降低石化化工等行业纳管门槛至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2028年将高等学校等公共机构纳入管理[12] 碳金融创新与司法保障 - 广东出台全国首部省级碳配额质押融资司法保障文件 明确碳排放配额属于合法质押标的 建立"人民银行登记系统+省级交易平台"双登记模式 设置竞价和代收代付违约处置机制[2][6][7] - 碳配额质押融资长期存在法律属性模糊问题 广东碳市场累计成交配额2.3085亿吨 总金额67.01亿元 但质押融资仅31笔金额不足亿元[4][5] - 金融机构创新碳金融产品 九江银行发放首笔300万元CCER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农业银行上海分行落地1亿元碳价格指数估值型质押贷款 厦门国际银行推出2500万元碳足迹贷款[46][50][48] 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 - 内蒙古森工集团碳汇产品交易额突破6000万元 林区年固碳量达3600万吨 配合检察机关完成120余起"以碳代偿"案件 销售碳汇超120万元[40][41][58] - 多地推进林业碳汇开发 陕西商洛CCER项目开户成功 广西发布10种碳汇造林主推树种 每公顷碳储量可达94-397吨[33][42] - 海洋碳汇取得突破 威海银行购买300吨牡蛎碳汇用于打造零碳网点 成为山东省首单牡蛎碳汇交易[43][44] 碳市场运行状况 - 8月全国碳市场配额价格下跌 综合价格69.3元/吨 较上月下跌4.39% 日均收盘价71.39元/吨环比下降3% 但日均成交量55.26万吨环比上涨9%[18][19] - 碳市场覆盖范围扩大 在发电行业基础上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实现管控[16] - 生态环境部加强数据质量管理 2024年审核企业数据300余万条 异常数据发生率明显降低[15] 技术创新与区域实践 - 盐城环保科技城组建江苏省零碳未来产业研究院 聚焦产业化应用 已建成27万平方米研发场地 拥有500余台高端检测设备[29][30][31] - 铜仁建立碳汇司法实践协作机制 通过"三书两证"制度规范碳票认购流程 实现71.81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20][21][23] - 福建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 计划2027年底完成50家纺织品企业认证 推动100家企业获得碳足迹标识[26] 国际合作与企业行动 - 第六次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在京召开 双方同意加强碳市场、气候投融资等领域合作 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24][25] - 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推出绿信链平台 累计管理碳信用超300万吨 完成数据资产流转5000万笔 启动全球绿色赋权计划[55][56][57] - 南通落地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 全国性银行在南通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74亿元[52][53]
系统性破解碳市场发展关键难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21:51
碳市场制度建设 - 形成"强制+自愿""政府+市场""国内+国际"立体化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 [1] - 明确强制碳市场与自愿碳市场的定位、发展目标及相互关系 [2] - 通过优化配额管理制度完善碳定价机制 包括总量控制、有偿分配和配额储备等手段 [5] 市场发展现状 - 全国碳市场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市场 累计成交量6.94亿吨 累计成交额477.16亿元 [2] - 自愿碳市场累计成交250.16万吨 累计成交额2.1亿元 [2] - 强制碳市场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多个行业 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及四氟化碳、六氟化二碳温室气体 [3] 市场机制完善 - 引入金融机构、非履约主体及自然人等多元交易主体 [3] - 支持金融机构推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 [3] - 采用拍卖、定价发售等市场化定价机制反哺低碳项目开发 [5] 数据质量监管 -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 [4] - 完善全链条技术规范和标准 提升监测、报告和核查(MRV)能力 [4] - 建设数智化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审定核查机构退出机制 [4] 产业发展机遇 - 可再生能源和工业节能降碳领域迎来新发展机遇 [5] - 新型电力系统和氢氨醇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领域获得发展契机 [5] - 碳清除和资源化利用、企业碳管理和碳金融服务领域存在市场机会 [5]
天津:连续四年完成国家粗钢压减任务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00:49
绿色发展政策与任务部署 - 围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污染治理等五大领域部署24项重点任务 [1]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 连续四年完成国家粗钢压减任务 [1] - 淘汰11台2吨/时以下生物质锅炉和60万平方米陶瓷产能 [1] - 12家砖瓦企业全部停产淘汰 [1] - 焦化企业关停转型 [1] 清洁能源体系建设 - 2024年全市煤炭消费同比减少194.23万吨 [1] - 本地煤电机组发电占比降至40%以下 [1] - 非化石能源装机较2020年增长3.8倍 [1] - 非化石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41%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3% [1] 绿色交通与碳市场管理 - 天津港内焦炭货类集卡短途倒运实现100%清洁运输 [1] - 碳市场连续九年履约率100% [1] 污染治理工程成效 - 完成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平板玻璃企业对标治理、垃圾焚烧企业提升改造 [2] - 绩效A、B级和引领性企业达552家 较2020年增长157% [2] 空气质量改善数据 - 2024年PM2.5年均浓度38.1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8% [2] - 2024年优良天数比率73.2% 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 [2] - 2025年前8个月PM2.5年均浓度33.71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2.8% [2] - 2025年前8个月优良天数比率77.7% 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 [2] - 8月30日至31日PM2.5持续保持一级优水平 [2] 环境监管体系建设 - 发布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2] - 修订8个重点行业绩效评级指南 [2] - 完善重污染应急响应货车"白名单"制度 [2] - 运用卫星遥感、走航监测、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实现大气污染数字化精准监管 [2]
健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 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碳市场建设解读③
中国环境报· 2025-09-02 00:30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背景与意义 - 健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是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重要任务 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 创造巨大绿色市场机遇的重要政策工具 也是推进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抓手[1]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全国碳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辅相成[2] - 建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将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 支持服务业在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2] 政策部署与指导方向 - 202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成更加有效 更有活力 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设立明确目标[2] -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碳市场建设作出具体部署 要求进一步发展碳市场 完善法律法规政策 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降低碳减排成本 增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 并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2] -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建设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3] - 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要求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3] 市场建设进展与成果 - 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4] - 初步构建"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的政策法规体系 包括2023年10月印发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及一系列配套规范性文件[5] - 建成并顺利上线运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 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管理注册登记系统 北京绿色交易所管理交易系统[6] - 发布造林碳汇 红树林营造 并网光热发电 并网海上风电 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 公路隧道照明节能等6个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7] - 注册登记系统累计开户5635个 申请登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共47个 已登记项目23个 其中9个项目减排量通过审核后登记经核证减排量(CCER)共约948万吨CO2e[7] - 截至2024年5月30日 CCER累计成交量约187.9万吨CO2e 累计成交额约1.57亿元 成交均价约83.56元/tCO2e 3月中旬CCER价格一度超过100元/吨[7] 未来建设重点方向 - 加快构建方法学体系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领域及绿色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 立足国情并遵循国际规则 强化应用大数据 智能化技术以确保项目及减排量质量[8] - 加快健全市场交易制度 丰富市场交易产品与交易主体 探索基于特定项目CCER的交易模式 加强与其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机制的有效衔接 健全CCER价格发现机制[8] - 不断强化市场监管 建立完善生态环境部与项目领域主管部门联合监管机制 健全注册登记机构与交易机构联合监管机制 强化市场风险识别和应急处置 建立完善标准化信息披露机制[9] -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推动与相关国际机制衔接互认 探索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国际化新途径 将市场打造成推广绿色低碳技术的市场化平台 推动建成国际碳交易 碳金融和碳定价中心[9]
【生态环境周观察】中央首份碳市场文件出炉;阳光电源拟赴港上市;宁德时代与中石油联合成立储能公司
钛媒体APP· 2025-09-01 10:29
政策动态 - 中国发布首份中央级碳市场建设文件 明确2027年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基本覆盖全国碳市场 2030年建成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的市场体系并实现与国际接轨 [1] - 美国拟更新关键矿产清单 新增铜/硅/钾/银/铅/铼六种矿物 旨在强化本土矿产供应链建设与税收优惠支持 [2] 企业资本运作 - 阳光电源拟赴港上市 上半年营收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 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 储能业务营收178.03亿元同比增127.78%占比超四成 [3] - 纳百川新能源创业板IPO过会 专注电池热管理产品 为宁德时代供应商 [8] 产业链合作 - 宁德时代与中石油合资成立储能公司 注册资本7700万元宁德时代持股60% 主营电化学储能集成业务 [4] - 中石化与沙特企业签约绿氢绿氨项目 预计2030年建成全球最大生产综合体 [6] - 中环新能源拟在阿曼合资建设光伏电站及组件工厂 首期项目2026年启动 [7] 业绩表现 - 金风科技上半年营收285.37亿元同比增41.26% 风机销售收入218.52亿元同比增71%占比76.6% 海外收入83.79亿元同比增75.3% [5] - 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毛利率达39.92% 为各业务板块最高水平 [3]
央行等发文推动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10:16
政策动态 - 央行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提出15条具体措施 包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 强化林业重要战略实施金融保障 加大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投入 建立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及保障机制 [2] - 中英转型金融工作组中方成员机构首场座谈会明确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包括推动转型金融标准落地 开展能力建设 积累实践案例 推动跨境项目合作 [3] - 《厦门经济特区绿色金融发展条例(草案)》提请审议 共6章36条 提出发展蓝色金融产品 支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探索两岸绿色金融合作新模式 推动建立碳排放核算和核查机制 [4] - 烟台市发布《探索蓝色金融实践支持烟台市蓝绿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目标到2027年全市蓝色产业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 明确三大主攻方向包括全覆盖支持蓝色产业 重点场景差异化支持 生态权益资产化攻坚 [6] 市场数据 - 全国碳市场上周最高价70.69元/吨 最低价69.23元/吨 收盘价较前周五下跌1.42% [7] - 上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6,037,485吨 总成交额410,389,175.76元 [8] - 2025年1月1日至8月29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65,397,895吨 成交额4,793,699,317.08元 [9] - 截至2025年8月29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95,666,559吨 累计成交额47,826,426,420.59元 [9] 产品创新 - 中国银行协助广东省政府在澳门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包括2年期蓝色债券5亿元票面利率1.63% 3年期主题债券15亿元票面利率1.75% 5年期绿色债券5亿元票面利率1.85% 订单簿峰值达118亿元 [9] - 融通中证诚通央企ESG ETF联接基金首发规模9.6亿元 创国内公募基金ESG主题指数产品最大首发纪录 整体ESG主题指数产品规模达12.08亿元 [11] - 苏州工业园区设立ESG绿色独角兽产业基金 总规模5亿元人民币 重点投向智能制造 工业母机 人工智能 新能源等前沿领域 [12] 机构实践 - 交通银行在转型金融领域牵头制定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标准并落地首单贷款 [3] - 厦门条例草案提出金融机构要建立符合绿色金融发展的组织体系 [4] - 烟台方案鼓励金融机构依据《烟台市蓝色产业投融资目录》为海洋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6]
【联合发布】新能源商用车周报(2025年8月第4周)
乘联分会· 2025-09-01 08:36
政策法规 - 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注册资本950亿元 由国铁集团全资控股 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9] - 新藏铁路全长约2000公里 连接新疆和田与西藏日喀则、拉萨 平均海拔超4500米 总投资预计超4000亿元 单公里造价约2亿元[9] - 新疆段计划2025年11月开工 桥隧比61.53% 西藏段或延至2026年开工 全线力争2035年贯通[9][13] -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15] - 目标到2027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行业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15] - 目标到2030年建成制度健全、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碳市场体系 形成合理的碳定价机制[15] - 重庆市经信委推出氢燃料电池汽车支持政策 包括加氢站建设补贴单站最高300万元[16][17] - 加氢站运营补贴按年度累计加氢量给予30元/千克 单站最高不超过300万元[17] - 氢燃料电池货车不受城市货车限行限制 氢燃料电池车不受中心城区高峰时段桥隧错峰通行限制[17] 市场洞察 - 2025年1-7月国内新能源小卡销售6.2万辆 同比增长40.9% 渗透率达23.7%[20] - 7月单月销售9435辆 同比增长21.8%[20] - 纯电动路线占比99% 为绝对主流技术路线[24] - 电池电量逐年增长 61-80kWh和51-60kWh区间合计占比超过50%[24][27] - 华东地区销量1.9万辆 同比增长30.8% 渗透率29.8%[26][28] - 华南地区销量1.6万辆 同比增长16.3% 渗透率36.7%[26][28] - 西北地区增速最快达84.3%[26][28] - 昆明销量1501辆 深圳销量4611辆 为市场增量主力城市[27] - 远程品牌销量近1.6万辆位列第一 同比增长20.6%[29][31] - 奇瑞品牌销量近1.1万辆 同比增长61.8%[29][31] - 福田销量近0.9万辆 同比增长160.2%[29][31] - 瑞驰同比增速最快超过1700%[29][31] 企业监测 - 一汽解放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796.63亿元 同比增加9.50%[37][38] - 营业收入280.79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0.20亿元[37] - 中国重汽上半年重卡销售8.1万辆 同比增长14.1%[42][43] - 销售收入261.6亿元 同比增长7.2%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7亿元 同比增长8.1%[42][43] - 福田汽车上半年营业收入303.7亿元 同比增长26.71%[48][4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77亿元 同比提升87.57%[48][49]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18.94亿元 大涨415%[48][49] - 零一汽车推出智卡小满好运来 专为重卡高频次长里程运营场景设计[30][33] - 产品分为400kWh和600kWh两种电量 预售价45万元[33][35] - 采用矩石2.0创新4合1集成电驱桥 综合效率更高电耗更低[40] - 大电量续航超550公里 较中央驱动节能25%[40] - 电池支持4500次循环 电芯能量密度192Wh/kg 优于行业6%-12%[40]
许正宇:香港绿色金融进展显著 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总额连续七年居亚洲首位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3:22
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发展总体成就 - 2024年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总额超过840亿美元 较2021年增长约50% [1] - 香港安排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总额约430亿美元 占地区总额约45% 自2018年起连续七年居亚洲区市场首位 [1] 政府可持续债券计划 - 截至今年六月政府已成功发行合共约2,400亿港元等值绿色债券 涵盖多币种和不同年期 [1] - 政府通过该计划为本地116个合资格绿色项目融资 [1] 多元化融资渠道建设 - 自2021年起多个内地地方政府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截至今年七月累计总额达400亿元人民币 [2] - 港交所2023年三月实施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 覆盖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五大行业 [2] 碳市场发展进展 - 港交所2022年推出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 提供港元及人民币双币结算 [2] - 截至去年年底参与者数目达100个 并与多家内地碳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 [2] 可持续披露制度构建 - 去年十二月推出《香港可持续披露路线图》 要求大型公众责任实体不迟于2028年全面采用ISSB准则 [3] - 香港被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确认为首批以全面采用ISSB准则为目标的司法管辖区 [3] 金融创新实践 - 政府发行全球首批政府代币化绿色债券及多币种数码债券 [3] - 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科技概念验证测试资助计划已批出60个方案 [3] 人才培养与生态圈建设 - 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培训先导计划截至今年七月底批出超过7600宗申请 总资助金额超4200万港元 [4] - 计划延长至2028年 并通过国际碳市场峰会及香港绿色周等活动构建跨界别合作平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