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一汽奔腾超85亿元增资正式落地 多元资本赋能新能源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9-06 08:08
本次一汽奔腾合计募集资金85.5亿元,将主要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升级及渠道生态建设等,全面赋能关键战略举措落地。此次与"地方国资+头部 央企+科技先锋"的多元资本强强联合,可实现产业协同、资源整合和战略同步,为一汽奔腾新能源转型注入强大动能。 回溯改革进程,在中国一汽战略支撑下,一汽奔腾于2024年3月完成股份制改革,通过引入市场资源和外部机制激活内生动力。过去两年,一汽奔腾在品 牌、产品端持续突破,打造了全新新能源序列"奔腾悦意"新品牌,并推出奔腾悦意03、奔腾悦意07、奔腾悦意08、奔腾小马等新能源车型,覆盖不同细分市 场需求。 9月6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中国一汽获悉,北京产权交易所正式披露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增资结果,4家多领域头部企业共投资33.1亿元。其中,江 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7.1亿元,中国农业银行旗下投资平台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南京地平 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同时,控股股东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同步增资52.4亿元,中国一汽通过该公司及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共持 股79.0394%。本次一汽奔腾合计募集资 ...
一汽奔腾增资85.5亿元,悦达汽车、地平线等参投
经济观察网· 2025-09-06 05:58
增资概况 - 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完成85.5亿元增资 其中外部投资方合计出资33.1亿元 控股股东中国一汽同步增资52.4亿元[1][2] - 四家外部投资方具体出资额为:江苏悦达汽车集团17.1亿元 农银金融资产投资10亿元 中国电信5亿元 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1亿元[1] 股权结构变化 - 增资后中国一汽及一汽股权投资持股比例从86.1568%降至79.0394% 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持股从1.9741%增至10.3358%[2] - 新进投资方持股比例为:农银金融6.0443% 中国电信3.0222% 南京地平线0.6044%[2] 资金用途与战略规划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 智能制造升级及渠道生态建设[2] - 计划通过"地方国资+头部央企+科技先锋"组合实现产业协同与资源整合[2] - 将与农银金融探索"汽车金融+出行服务"新业态 与中国电信合作5G/云计算/大数据技术 与地平线深化智能驾驶芯片合作[3] 产能与销售表现 - 长春和盐城工厂年产能合计40万辆 其中盐城基地15万辆产能目前已满产运行[3] - 8月销量15,900辆同比增长49.5% 新能源车型销量14,528辆同比增长122.4%[3] - 1-8月累计销量118,337辆同比增长47.5% 新能源车型销量100,989辆同比增长233.9%[3] 产品规划 - 奔腾悦意品牌将推出6款全新车型 覆盖A0级到B级市场[4] - 产品矩阵包括E/P/R三大系列 涵盖纯电 混动 增程多种动力形式[4]
储能电芯市场再“爆单” 全球市场需求持续放量
证券日报网· 2025-09-05 12:53
行业需求与增长态势 -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258GWh 同比增长106% 中国出货252GWh 同比增长109% [1] - 海外市场成为需求最强引擎 美国、欧洲、中东需求激增 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持续释放潜力 [2][3] - 行业呈现长时化趋势 4小时及以上系统应用增多 对电芯低温性能、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1][4][5] 企业产能与订单状况 - 头部企业生产线高负荷运行 宁德时代储能业务收入284亿元 毛利率25.52% 亿纬锂能储能收入102.98亿元 同比增长32.47% [2] - 工厂订单排产至年底 海辰储能厦门及重庆基地持续满产 宁德时代签约南亚2.2GWh光储项目及澳大利亚3GWh储能系统 海辰储能签署英国720MWh及沙特1GW/4GWh项目 [2][3] - 国内"531"并网政策刺激短期抢装潮 中短期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2] 技术发展与产品创新 - 行业向高能量密度、低度电成本、长时储能方向演进 需构建大容量、长寿命及系统安全性优势 [4] - 电芯容量存在变大趋势 但需兼顾安全寿命、系统集成匹配性及工程可行性 非盲目追求容量 [4] - 海辰储能推出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专用电池及循环超20000次钠离子电池 1175Ah与587Ah电池已量产 N162Ah钠离子电池及6.25MWh系统将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 [5] 市场竞争与行业生态 - 上半年国内储能系统价格全面走低 海外订单具备更高毛利但要求更严格 [4] - 2025年上半年前五家企业占据全球75%份额 技术壁垒持续提升 [4] - 需坚持技术溢价与价值竞争 避免价格战 构建良性竞争生态 [5]
北京汽车上半年净利润3.6亿元创新低
中证网· 2025-09-05 05:47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823.98亿元同比下降12.6% [1] - 归母净利润3.60亿元同比下降81.8%创港股上市以来新低 [1] - 利润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4.8% [1] 销量表现 - 整车批发42.1万辆同比下降6.44% [1] - 整车零售42.7万辆同比下降10.29% [1] - 北京奔驰销量贡献率由74.1%降至68.7% [2] 业务板块分析 - 北京奔驰中国市场销量下降14%至29.32万辆 [2] - 奔驰电动车销量8.73万辆同比下滑14% [2] - 主力电动车型EQE SUV销量同比暴跌78.69% [2] - 北京现代销量10万辆与去年同期持平 [2] - 北京品牌销量贡献率13.6% [2] 业绩下滑原因 - 受价格竞争及销量下降变动影响 [1] - 合资品牌销量大幅下挫直接影响盈利表现 [1] - 新能源转型较其他友商相比仍显滞后 [2]
长安汽车旗下多个品牌开启人事调整 总裁一职已空缺近5个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2:11
人事调整 - 长安汽车进行多品牌人事调整 阿维塔科技由副总裁王辉分管 长安引力和启源由执行副总裁杨大勇分管 长安福特由执行副总裁王孝飞分管[2] - 人事调整从8月底开始 原分管长安引力和启源的叶沛任常务执行副总裁 米梦东任副总裁 调整可能持续[2] - 长安汽车总裁职位已空缺近5个月[2] 阿维塔科技海外拓展 - 阿维塔科技与Momenta合作开发海外车型项目代号15G 首款车型正进行海外测试 预计9月底完成 可能率先投放中东市场[3] - 分管领导王辉曾任职海外事业发展部总经理 主导长安泰国罗勇工厂选址建设 陈卓总裁有6年海外工作经验[3] - 阿维塔计划2025年覆盖50个国家和地区 销量目标1.5万辆 2026年进军欧洲 2027年海外目标6万辆 未来覆盖全球五大洲[3] 品牌销量表现 - 长安汽车2024年总销量268万辆 引力系列贡献121万辆 2024年上半年总销量135.52万辆 引力销量47万辆 启源销量16.92万辆[4] - 阿维塔科技2024年销量7.36万辆 同比增长140% 2024年8月销量1.06万辆 同比增长185% 连续6个月破万辆[5] - 长安福特2024年销量24.7万辆 同比增长5.97% 全年净利润20.9亿元[4] 战略规划 - 长安汽车2025年销量目标300万辆 深蓝承担50万辆 阿维塔承担22万辆 长安品牌承担228万辆[5] - 计划2030年总销量500万辆 新能源占比超60% 海外销量占比超30%[5] - 长安福特成立新能源科技公司 推进代号CX810新能源产品 电动化是长安新能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5]
长安汽车旗下多个品牌开启人事调整,总裁一职已空缺近5个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1:53
人事调整与业务分管 - 长安汽车进行多品牌人事调整 阿维塔科技由副总裁王辉分管 长安引力和启源由执行副总裁杨大勇分管 长安福特由执行副总裁王孝飞分管[1] - 人事调整自8月底启动 原分管引力和启源的叶沛任常务执行副总裁 米梦东任副总裁 调整可能持续[1] - 王辉具有海外业务经验 曾任海外事业发展部总经理 主导建设长安泰国罗勇工厂[2] - 杨大勇从长安福特调至自主品牌板块 体现对稳定销量基本盘的重视[3] - 王孝飞在分管阿维塔期间建立"增程+纯电"双动力矩阵[3] 阿维塔科技海外拓展 - 阿维塔科技与Momenta合作开发海外车型项目15G 首款车型进行海外测试 预计9月底完成 可能率先投放中东市场[2] - 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具有六年海外工作经验 公司目标一半销售市场在海外[2] - 公司推进东盟 中东非 拉美等海外布局 计划2025年覆盖50个国家和地区 销量目标1.5万辆 2026年进军欧洲 2027年海外目标6万辆[2] 品牌销量表现 - 2024年长安汽车总销量268万辆 引力系列贡献121万辆 占比45.1%[3] - 2024年长安福特销量24.7万辆 同比增长5.97% 实现净利润20.9亿元[3] - 2024年阿维塔科技销量7.36万辆 同比增长140%[3] - 2025年8月阿维塔销量1.06万辆 同比增长185% 连续六个月破万[3] - 2025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总销量135.52万辆 其中引力系列47万辆 启源系列16.92万辆[3] 新能源战略规划 - 长安福特成立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推进新能源乘用车销售 代号CX810新能源产品有序推进[4] - 2025年长安汽车目标销量300万辆 其中深蓝50万辆 阿维塔22万辆 长安品牌228万辆[4] - 2030年目标整车销量500万辆 新能源车占比超60% 海外销量占比超30%[5] 组织架构背景 - 中国长安集团成立仅一个月 长安汽车总裁职位已空缺近5个月[1] - 人事调整涉及长安福特 启源 引力等多个品牌 被视为完成2025销量目标和新能源转型的关键[4]
第一上海予中国石油股份(00857)买入评级料公司经营情况将持续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9-04 07: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万亿元同比下降6.7%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840.1亿元同比下降5.4% [1] - 毛利润为1,175亿元 [1] 业务运营 - 原油产量4.76亿桶同比增长0.3% [1] - 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68万亿立方英尺 [1] - 采用减油增化策略推动业务结构优化 [1] 战略转型 - 油气稳产与新能源转型加速推进 [1] - 油气和新能源业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天然气弹性释放有效抵消油价波动影响 [1]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28,732亿元 [1] - 预测2026年收入28,800亿元 [1] - 预估2027年收入29,366亿元 [1]
汽车图谱⑲|8月比亚迪销量37万辆领跑,小鹏刷新交付纪录
贝壳财经· 2025-09-04 00:12
自主车企8月销量表现 - 8家自主车企8月销量均实现同比及环比双增长 行业呈现淡季不淡特征 [1] - 比亚迪以373,626辆销量稳居榜首 环比增长8.5% [1][4] - 上汽集团销量363,371辆 同比增速7.7%为传统车企最高 [1][4] - 北汽集团同比增速达15.4% 长城汽车同比增长10.7% [4] 新势力车企交付动态 - 零跑汽车交付57,066辆创单月新高 环比增长13.8% [2][4] - 小鹏汽车交付43,262辆 环比增长2.7% [2][4] - 理想汽车交付28,529辆 环比下降7.2%且连续三个月下滑 [2][4] - 蔚来品牌(含乐道/萤火虫)总交付30,684辆 其中乐道品牌6,434辆(环比增175%) 萤火虫品牌4,346辆(环比增83.7%) [2][4] 新能源转型进展 - 新能源车型销量成为各家自主车企重要增长引擎 [1] - 岚图汽车交付13,505辆 环比增长11.3% [4] - 极氪品牌交付17,626辆 环比增长3.8% [4] - 深蓝汽车交付28,235辆 环比增长3.9% [4] 车企未来业绩指引 - 零跑汽车上调全年销量目标 [2] - 小鹏汽车目标9月起月交付超4万辆 预计第四季度实现首次单季度盈利 [2] - 理想汽车计划2025年进入纯电SUV市场 年底高端纯电赛道目标"保五争三" [2]
8月比亚迪销量37万辆领跑,小鹏刷新交付纪录
新京报· 2025-09-04 00:08
自主车企销量表现 - 8家自主车企2025年8月销量均实现同比及环比双增长 呈现淡季不淡特征 [1] - 比亚迪以37.36万辆销量位居榜首 环比增长8.5% 同比增长0.1% [1][3] - 上汽集团同比增速达41% 为统计车企中最高 当月销量36.34万辆 [1][3] - 长安汽车环比增幅11.06% 北汽集团环比增幅15.4% 分别为环比增长最快车企 [3] - 吉利汽车累计同比增幅47.3% 奇瑞集团累计同比增幅14.5% 显示强势增长势头 [3] 新能源转型加速 - 新能源车型销量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行业转型步伐显著加速 [1] - 比亚迪前8个月累计销量达286.39万辆 同比增长23% [3] - 上汽集团前8个月累计销量275.35万辆 同比增长17.9% [3] - 吉利汽车前8个月累计销量189.71万辆 同比增长47.3% [3] 新势力品牌分化 - 零跑汽车8月交付57,066辆 环比增13.8% 同比增88.3% 创单月新高 [1][4] - 小鹏汽车8月交付37,709辆 环比增27% 同比增168.7% 同步创新高 [1][4] - 蔚来品牌(含乐道和萤火虫)8月总交付21,405辆 其中乐道环比增175% [1][4] - 理想汽车连续3个月环比下滑 8月交付28,529辆 环比降7.2% 同比降40.7% [1][4] - 塞力斯8月交付43,262辆 环比降2.96% 同比增19.57% [4] 企业战略调整 - 零跑汽车上调全年销量目标 [1] - 小鹏汽车目标9月起月交付超4万辆 预计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1] - 理想汽车计划2025年进入纯电SUV市场 年底高端纯电赛道目标"保五争三" [1] - 小米汽车8月交付超3万辆 同比上升 [4]
丰田,快不行了?
36氪· 2025-09-03 23:50
丰田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务表现 - 净利润同比下跌36.9%至8413亿日元(约人民币410亿元)[4] - 公司下调2025财年净利润预期至2.66万亿日元 同比降幅44%[4] - 利润缩水受美国汽车关税政策及日元汇率变动影响[4] 全球销量与市场地位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达554.5万辆 同比增长7.4% 蝉联全球销冠[6][8] - 大众汽车集团以440.53万辆销量位列第二 同比增长1.3%[8] - 比亚迪销量214.6万辆 同比增长33% 增速显著[8] 技术路线与产品策略 - 混合动力车型占全球总销量43% 中国市场电动化车型占比达48%[24][26] - 计划为Supra跑车装载5.0升V8发动机 坚持传统燃油技术[8][9] - 第六代RAV4取消纯燃油版本 推出插混与混动版本 北美市场保留燃油版[30] 成本控制与规模效应 - 2024年销量超1000万辆 摊薄研发、制造及管理费用[23] - 全球化生产销售网络实现技术共享与规模经济效益[23][24] - 混动车型凭借低油耗和高保值率成为销量增长引擎[26] 区域市场表现与策略 - 北美市场贡献全球销量23% 但受27.5%关税影响[4][15] - 中东市场以大排量SUV为主 兰德酷路泽系列占据品牌影响力高位[28] - 美国纯电汽车渗透率仅7.3% 政策目标下调至35%[29] 产业格局与竞争对比 - 中国18家主要上市车企净利润总和不足800亿元 相当于丰田1/3[20] - 丰田单车利润约2.3万元 中国自主品牌不足其一半[20] - 燃油车预计2030年占全球市场份额30%-40%[31] 品牌优势与长期竞争力 - 燃油车保有量支撑成熟二手车交易与维修体系[27][36] - 高保值率与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强化品牌议价能力[36] - 多元化能源战略涵盖混动、氢能及燃油技术[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