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消费

搜索文档
“有点钱,但不多,不急花”:2025上半年消费者现状
虎嗅APP· 2025-09-06 03:26
宏观消费趋势 - 2025年6月CPI同比上涨0.1% 核心CPI同比上涨0.7%创去年以来新高 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8%连续三个月扩大 [4]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较去年全年增速提升1.5个百分点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4] - 消费市场呈现强烈分化特征 宏观数据回暖但个体感受差异显著 出现"经济毛细血管"现象 [5] 情绪消费崛起 - 情绪消费产业2013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12%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 [8] - 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5% 毛利率由64%提升至70.3% [9] - LABUBU单IP创造48.1亿元收入 MOLLY等四大IP各贡献超10亿元收入 [9] - 卡游借《哪吒2》热度冲击上市 2024年营收100.57亿元同比增长278% 签名卡牌炒至9.5万元 [9] - 名创优品潮玩子品牌TOP TOY上半年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73% 估值达100亿港元 [9] - 小米汽车二季度收入突破200亿元 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 预计下半年盈利 [10] 传统消费退潮 - 白酒行业二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5.0%和7.5% 21家上市公司中仅6家保持正增长 [11] - 片仔癀总市值从2021年2900亿元跌至1200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为11年来首次 [11] - 天福茗茶上半年收入6.73亿元同比下滑17.1% 净利率从8.5%降至7.2% [11] 性价比消费主导 - 民航旅客运输量3.7亿人次同比增长5.9% 但国内经济舱含税平均票价740元同比下降6.9% [16] - 南方航空客运量8328万人次但亏损同比扩大 华住集团一季度RevPAR 208元/晚同比下降4% [16] - 呷哺呷哺收入19.42亿元同比下降18.9% 全聚德营收6.3亿元同比下降8.34% 九毛九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 [18] - 海底捞营收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 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 但外卖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59.6% [18] - 蜜雪冰城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44.1% 古茗净利润10.86亿元同比增长42.4% [19] 政策驱动消费 - 家电以旧换新参与人数6600万人 更新产品1.09亿台 美的营收同比增长超10%净利润增30% 海尔净利润增15.6% [20] - 国补落地一周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65% 出货量超950万部 小米一季度份额提升4.7%至18.8% 高端机占比25% [20] - 7月社零增速回落1.3%至3.7% 家电类零售额增长28.7%较6月回落3.7% [21] 投资行为变化 - 7月居民新增贷款-4893亿元创历史新低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 [23] - 贝壳上半年二手房交易占比提升至76% 一线城市豪宅与三四线城市房产出现分化 [24] - 老铺黄金上半年营收123.5亿元同比增长251% 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90.6% [25] - A股新上市51家企业募资373亿元 香港新上市公司44家募资293亿港元 [24]
情绪消费月均900元!年轻人“疗愈”自己,这么肯花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3:59
核心观点 - 情绪价值成为Z世代心理刚需 驱动毛绒玩偶等消费市场爆发式增长 [1][2] - 超9成年轻人认可情绪价值 近6成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1] - 情绪消费呈现高频高支出特征 月平均支出达949元 [2] 行业消费趋势 - Labubu相关内容发帖量同比增长3133.2% 搜索量同比增长2643.7% [1] - 56.3%年轻人选择"快乐消费"为情绪价值买单 占比较2024年增长16.2% [1] - 44.8%青年关注"品质升级" 在情绪驱动下追求更好体验感 [1] - 超7成青年认为情绪价值获取门槛提升 35.7%表示普通商品已无法打动 [2] 消费行为特征 - 20.3%年轻人属情绪消费"日活型用户" 23.1%每周多次消费 [2] - 情绪消费月平均支出949元 近1/5人群月支出超2000元 [2] - 女性更倾向自我犒赏和越级消费 男性更渴望被理解认可和身份感 [2] 情绪价值认知 - 46.8%青年认为情绪价值是缓解压力焦虑的良药 [1] - 43.1%青年认为情绪价值带来被需要、被看见的感觉 [1] - 32.8%青年视情绪价值为生活动力和续命工具 [1] - 22.8%青年越来越意识到情绪价值的意义 [1]
Soul App联合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情绪消费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05 13:17
报告核心观点 - 情绪价值成为Z世代消费核心驱动力 近6成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较2024年增长16.2% [4][11][12] - 年轻人情绪消费月均支出949元 其中18.1%青年月消费超2000元 20.3%为每日消费型用户 [4][16] - 超9成青年认可情绪价值重要性 近8成认为其源于亲密关系中的理解与回应 [4][11] 消费人群特征 - 男性占比55.9%高于女性的44.1% 90后/95后/00后构成消费主力群体 [7] - 新一线城市消费者占比28.6%最高 收入稳定且有存款群体占比达49% [9] - 职场资深人士(3年以上经验)和自由职业者情绪消费偏好度最高 分别占24.1%和37.8% [10] 消费动机与品类偏好 - 价值共鸣成为首要消费动机 37.6%青年愿为价值契合付费 [18][20] - 实物消费(40.7%)和体验消费(39.4%)为主要品类 社交关系消费(28.1%)和数字消费(27.7%)快速增长 [18][24] - 女性偏好自我犒赏消费(50.5%) 男性更注重获得理解与认可(30.2%) [23] 消费行为模式 - 深夜22点后(33.2%)和工作间歇(26.1%)为消费高峰时段 碎片化时间特征明显 [28][30] - 消极情绪维护(48.4%)和积极情绪强化(34.9%)共同构成消费双轨动机 [30] - AI陪伴相关发帖量同比增长6.2倍 数字头像搜索量同比增长270% 数字消费增速显著 [27] 消费理念演变 - 超7成青年认为情绪价值获取标准提升 35.7%认为普通商品已难以满足需求 [34][36] - 33.7%青年将情绪消费视为新型刚需支出 仅3.2%完全拒绝该消费理念 [32][33] - 定制化、沉浸感和社交反馈成为男性核心诉求 女性更关注包装与体验细节 [36]
Soul App联合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2025 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
证券日报网· 2025-09-05 12:49
报告背景与方法 - 社交平台SoulApp联合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2025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聚焦年轻人情绪消费的兴起轨迹与深层逻辑[1] - 报告综合平台大数据及专项调研结果 问卷调研有效反馈为2338份 Z世代(95后、00后)受访对象占比约七成[3] 情绪价值认可度 - 超九成青年认可"情绪价值" 近八成青年认为情绪价值主要来自亲密关系中的理解和回应[3] - 超五成年轻人主要从社交互动中汲取情绪价值[3] 消费态度与支出 - 近六成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是当下年轻人首要消费态度 较2024年增长16.2%[3] - 年轻人情绪消费月均支出949元 两成青年是情绪消费"日活型用户"[3] 消费模式转变 - 年轻人从"物质偏好"转向"情绪满足" 通过购买行为应对孤独感、压力和焦虑等情绪问题[3] - 新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正重塑消费模式 带来新的场景机会[3] 情绪健康建设 - 年轻人情绪消费观念呈现理性发展和不断成熟趋势[3] - 青年寻找多元情感寄托载体增强个体支持网络 丰富心理调节方式与构建多元社交网络成为守护长期情绪健康韧性的关键[3]
Soul &上海青少年研究中心报告:近6成青年为情绪价值买单
齐鲁晚报· 2025-09-05 12:22
情绪消费市场概况 - 2025年情绪价值成为年轻人消费核心驱动因素 超9成青年认可情绪价值的重要性 近6成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较2024年增长16.2% [1][4][8] - 年轻人情绪消费月均支出达949元 其中18.1%青年月消费超2000元 20.3%为每日消费的"日活型用户" [4][12] - 情绪消费主要动机包括价值共鸣(37.6%)、自我疗愈(34.2%)和仪式感需求(32.3%) [14][16] 消费人群特征 - 男性占比55.9%高于女性 90后(26-30岁)占29% 95后(21-25岁)占26.4% 00后(18-20岁)占10.6%为消费主力人群 [5] - 新一线城市青年占比最高达28.6% 收入稳定群体占比超7成 月收入5000元及以内人群需求最旺盛 [5][6] - 职场资深人士(3年以上工作经验)占24.1% 自由职业者占37.8% 情绪消费偏好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 [7] 消费品类偏好 - 实物消费(毛绒玩具/香薰/解压玩具等)占比40.7% 体验消费(演唱会/游戏/心理咨询等)占比39.4% 为最主要消费类型 [13][17] - 社交关系消费(陪玩/陪练服务)占比28.1% 数字消费(数字头像/AI伴侣)占比27.7% 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13][17] - 05后偏好社交关系消费 00后偏好数字消费 显示越年轻越倾向为虚拟体验付费 [13][18] 消费行为模式 - 48.4%青年在情绪低落时消费 41.9%在压力大时消费 36.4%在独处时消费 显示情绪调节为主要触发场景 [23] - 消费高峰时段为深夜22点后(33.2%)和工作间歇(26.1%) 通勤和午休等碎片时间也被密集利用 [24] - 女性偏好自我犒赏(50.5%)和悦己消费(40.5%) 男性更注重被理解认可(30.2%)和社交货币功能(20.9%) [17] 平台数据表现 - AI陪伴相关关键词发帖量同比增长6.2倍 搜索量增长12倍 AI伴侣发帖量激增1894倍 [19][21] - 数字头像发帖量同比增长440% 搜索量增长270% 显示数字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 [21] - 疗愈话题搜索量同比增长217.3% 音乐会发帖量增长174.1% 反映线下体验需求同步提升 [19] 消费观念演变 - 33.7%青年认为情绪消费是"新型刚需" 27.6%认可为"自我善待" 消费理念趋于理性化 [26] - 超7成青年认为情绪价值获取标准提升 35.7%表示普通商品已无法满足需求 [27][28] - 男性追求定制化与沉浸感(35.7%) 女性更关注包装与体验细节(19%) 需求分层日益明显 [27][28]
Soul App联合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2025 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 近6成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较2024年增长16.2%
北京商报· 2025-09-05 09:35
报告核心观点 - 情绪价值成为Z世代消费核心驱动力 近6成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较2024年增长16.2% [7][8] - 年轻人情绪消费月均支出达949元 其中18.1%青年月消费超2000元 20.3%为每日消费的"日活型用户" [11] - 消费模式从物质占有转向精神认同 超9成青年认可情绪价值价值 超4成通过实物和体验消费获取满足 [3][16] 消费群体特征 - Z世代占比达7成 其中00后(21-25岁)占28.5% 95后(26-30岁)占29% 05后(18-20岁)占10.6% [5] - 新一线城市消费占比最高达28.6% 超越北上广深(18.8%)和普通地级市(23.2%) [5] - 月可支配收入5000元及以内群体需求最旺盛占比24.8% 收入稳定群体合计占比超7成 [5] 消费动机分析 - 价值共鸣成为首要付费原因占比37.6% 其次为自我疗愈(34.2%)和仪式感需求(32.3%) [13] - 女性偏好自我犒赏型消费 男性更注重被理解认可 深夜22点后消费达33.2% [16][20] - 48.4%消费者为维持情绪稳定消费 41.9%在情绪低落时触发 34.9%为庆祝幸福时刻 [21] 消费品类偏好 - 实物消费(毛绒玩具/香薰等)占比40.7% 体验消费(演唱会/游戏等)达39.4% [12] - 社交关系服务(陪玩/陪练等)占28.1% 数字消费(AI陪伴/数字头像)占27.7% [12][19] - 05后最热衷社交服务消费 00后偏好数字消费 AI陪伴发帖量同比增长6.2倍 [16][19] 消费行为特征 - 56.3%青年选择"快乐消费"理念 44.8%同时关注品质升级 体现理性消费倾向 [7] - 情绪消费兼具心理维护功能 36.4%因独处孤独触发 26.1%在工作间歇喘息时刻消费 [20][21] - 超7成青年认为情绪价值获取门槛提升 35.7%认为普通商品已无法打动消费者 [24]
2025上半年消费图鉴:情绪、性价比与钱的流向
36氪· 2025-09-05 08:46
宏观消费趋势 - 6月CPI同比上涨0.1% 核心CPI同比上涨0.7%创去年以来新高 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8%连续三个月扩大 [1]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 同比增速5% 较去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1] - 消费呈现分化特征 宏观指标反映总量趋势 个体消费决策受收入预期及社会心理影响 [2] 情绪消费崛起 - 情绪消费产业2013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12%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 [3] - 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5% 毛利率由64%提升至70.3% [4] - LABUBU单产品线创造48.1亿元收入 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均超10亿元收入 [4] - 卡游借《哪吒2》爆火 签名卡牌炒至9.5万元 2024年营收100.57亿元同比增长278% [5] - 名创优品潮玩子品牌TOP TOY上半年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73% 估值达100亿港元 [5] - 小米汽车二季度收入突破200亿元 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 [6] 传统消费退潮 - 白酒行业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0%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5% 21家上市公司中仅6家保持正增长 [6] - 片仔癀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为近11年来首次 市值从2900亿元跌至1200亿元 [7] - 天福茗茶上半年收入6.73亿元同比下滑17.1% 净利率从8.5%降至7.2% [7] 性价比消费主导 - 民航旅客运输量3.7亿人次同比增长5.9% 但国内经济舱含税平均票价740元同比下降6.9% [12] - 华住集团一季度RevPAR 208元/晚同比下降4% 二季度回升至235元仍低于2024年水平 [12] - 海底捞上半年营收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 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 [14] - 外卖业务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59.6% 其中"下饭火锅菜"贡献超55%外卖收入 [14] - 呷哺呷哺收入19.42亿元同比下降18.9% 全聚德营收6.3亿元同比下降8.34% 九毛九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 [13] - 蜜雪冰城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44.1% 古茗净利润10.86亿元同比增长42.4% [15] 政策驱动消费 - 家电以旧换新参与人数6600万 更新产品超1.09亿台 [16] - 美的营收同比增长超10% 净利润增长30% 海尔净利润增长15.6% 格力营收同比下降2.46% [16] - 手机国补实施一周销量同比增长65% 出货量超950万部 [16] - 小米一季度智能手机份额提升4.7%至18.8% 高端机占比提升3.3%至25% ASP达1211元同比增长5.8% [16] - 7月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7%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13.8% 家具类增20.6% [17] 资产配置转向 - 居民新增贷款-4893亿元创历史新低 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 [18] - 贝壳上半年二手房交易占比提升至76% [18] - 老铺黄金上半年营收123.5亿元同比增长251% 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90.6% [19] - A股新上市51家企业募资373亿元 香港新上市44家企业募资1070.61亿港币 [19]
“有点钱,但不多,不急花”:2025上半年消费者现状
虎嗅· 2025-09-05 06:26
消费市场宏观表现 - 2025年6月CPI同比上涨0.1% 结束连续负增长 核心CPI同比上涨0.7%创去年以来新高 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8%连续三个月扩大 [1]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较去年全年增速提升1.5个百分点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1] - 7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7% 较上半年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 以旧换新品类增速放缓 [22] 情绪消费崛起 - 情绪消费产业2013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12%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 [4] - 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5% 毛利率由64%提升至70.3% [7] - LABUBU单IP创造48.1亿元收入 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均超10亿元收入 [7] - 卡游2024年营收100.57亿元同比增长278% 借《哪吒2》爆火导演签名卡牌炒至9.5万元 [8] - 名创优品潮玩子品牌TOP TOY上半年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73% 估值达100亿港元 [8] - 小米汽车二季度收入突破200亿元 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 预计下半年盈利 [9] 传统消费退潮 - 白酒行业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0%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5% 21家上市公司中仅6家保持正增长 [10] - 片仔癀2025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双双下滑 为近11年来首次 市值从2900亿元跌至1200亿元 [10] - 天福茗茶上半年收入6.73亿元同比下滑17.1% 净利率从8.5%降至7.2% [10] 性价比消费主导 - 民航上半年旅客运输3.7亿人次同比增长5.9% 但国内经济舱含税平均票价740元同比下降6.9% [15] - 南方航空客运量8328万人次但亏损同比增加 华住集团一季度RevPAR同比下降4%至208元/晚 [16] - 上海千元餐厅数量较2022年缩减40% 北京减47% 深圳减57% 杭州减35% 内地整体缩减50% [17] - 呷哺呷哺收入19.42亿元同比下降18.9% 全聚德收入6.3亿元同比下降8.34% 九毛九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 [17] - 海底捞营业收入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 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 [18] - 外卖业务逆势增长 海底捞外卖收入9.27亿元同比增长59.6% 百胜中国外卖销售同比增长17% [19] - 蜜雪冰城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44.1% 古茗净利润10.86亿元同比增长42.4% [20] 政策拉动效应 - 家电以旧换新超1.09亿台 美的营收同比增长超10%净利润增30% 海尔净利润增15.6% 格力营收同比下降2.46% [21] - 手机国补实施一周销量同比增长65%超950万部 小米一季度手机份额提升至18.8% ASP达1211元 [21] - 国补结束后7月家电零售额增速较6月回落3.7个百分点 文化办公用品回落10.6个百分点 [22] 投资行为变化 - 7月居民新增贷款-4893亿元创历史新低 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 [24][25] - 贝壳上半年二手房交易占比提升至76% 一线城市豪宅热销与三四线滞销并存 [27] - A股新上市51家企业募资373亿元 香港新上市44家企业募资1070.61亿港元 [27] - 老铺黄金上半年营收123.5亿元同比增长251% 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90.6% [27]
Z世代,正在用情绪消费重塑市场
36氪· 2025-09-05 00:06
潮玩行业增长与格局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76亿元同比增长204.4% 税前利润61.57亿元同比增长401.2% [2] - 泡泡玛特从盲盒厂商转型为IP全产业链运营商 上半年13个艺术家IP收入过亿 LABUBU成为全球热门IP [2] - 潮玩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国外品牌乐高万代占据份额 国内卡游布鲁可增速迅猛 [4] - 盲盒类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580亿元 女性消费占比75% Z世代推动中高端升级 [4] - 拼搭类玩具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640亿元 布鲁可领跑角色类赛道 [4] - 卡牌类2029年市场规模预计446亿元 卡游占据绝对领导地位 [4] - 泡泡玛特海外收入55.9亿元同比增长440% 其中美洲收入22.65亿元同比增长1142.3% [4] - 52TOYS海外收入从2022年3540万元增长至2024年1.4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超100% [5] - Z世代泛二次元人群突破5亿人 相关市场规模约6000亿元 [3] 新茶饮行业变革与趋势 - 茶饮行业竞争焦点转向"质价比" 头部品牌通过加盟模式加速规模化扩张 [7] - 现制茶饮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5500亿元 零售茶饮6500亿元 周边及生活零售5万亿元 [7] - 蜜雪冰城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 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4.1% [7] -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数53014家 较去年同期新增9796家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7.6% [7][8] - 古茗2025年上半年收入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 净利润16.25亿元同比增长121.5% [8] - 古茗81%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 单店日均GMV7600元同比增长22.6% [8] - 奈雪的茶上半年收入21.78亿元同比下降14.4% 经调整净亏损减少73.1%至1.18亿元 [8] - 蜜雪冰城加盟门店占比99.97% 通过向加盟商销售食材设备获得主要收入 [9] - 供应链成为行业新护城河 头部企业通过源头直采自建基地优化仓储物流 [9]
浪浪山小妖怪14亿票房背后,500元的毛绒玩具卖爆了
36氪· 2025-09-04 23:57
文章核心观点 - 问童子作为新兴高端毛绒品牌 通过差异化产品设计和品质把控快速崛起 联名产品三天售出超一万件 累计销量近十万件 [4][5] - 公司定位高端毛绒市场 强调中华传统文化表达 产品售价从165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目标客群为18-35岁注重自我表达人群 [7][13] - 对比JellyCat等国际品牌 问童子采取垂直整合模式控制生产流程 高端毛绒产品利润率可达50%以上 远超普通毛绒产品10%-20%的利润水平 [8][17][19] 品牌市场表现 - 与《浪浪山的小妖怪》联名周边三天售出超一万件 累计销量近十万件 部分产品需预购至十月中下旬 [5] - 官方旗舰店产品售价区间为165-500元 部分产品售价上千元 花卉系列单品价格达700多元 [7][15] - 淘宝旗舰店积累近70万粉丝 二手市场保值率较高 七折购入产品可八折转售 [20][22] 产品战略与差异化 - 以毛绒为载体承载文化表达 产品分为品牌向和市场向两类 品牌向产品注重文化意象表达 市场向产品采用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故事 [11][26] - 花卉系列产品以中式插花为设计灵感 采用毛绒布艺替代传统瓷器植物 解决易碎难养护痛点 [13] - 设计到生产环节高度自主 仅生产环节外包 设计团队自主打样 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17] 生产与品质管控 - 采用垂直整合模式 设计 打样 销售环节由团队自主把控 仅生产环节对外 [17] - 对不合格产品采取无限期延后或修正策略 曾因品质问题终止生产售卖进程 [18] - 要求合作工厂进行人员技术调整和产能升级 复杂设计需反复试错 投入成本较高 [18][19] 商业模式与盈利水平 - 高端毛绒产品利润率达50%以上 显著高于普通毛绒产品10%-20%的利润率 [19] - 消费者多在促销期间购买 单客户复购金额约2000元 复购原因主要为产品质量 [15][20] - 线上渠道为主 正加速布局线下 计划2024年在一线核心商圈开设品牌专属门店 [22][23] 线下扩张计划 - 2023年商业化核心转向线下 已与哈姆雷斯等玩具零售商合作 开设快闪店 [23] - 计划开设40-50平米标准门店 需陈列300多个SKU 选址一线城市核心商圈 [23] - 线下门店强调体验展示 选品与线上差异化 弥补毛绒产品需触感体验的短板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