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碳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等16省市试点绿色外债
解放日报· 2025-08-22 01:47
政策试点范围 -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16个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 包括上海 北京 天津 河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山东 湖北 广东 四川 宁波 厦门 青岛 深圳 [1] 政策适用对象 - 试点政策针对境内非金融企业从非居民融入本外币资金 [1] - 跨境融资资金需专项用于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规定的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 [1] 政策核心机制 - 允许绿色项目减少占用企业全口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 [1] - 扩大投资绿色发展或低碳转型项目企业的跨境融资规模上限 [1] - 外债登记由银行直接办理以提升业务便利化水平 [1] 政策战略目标 - 吸引全球金融资源向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有序聚集 [1]
国家外汇局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
金融时报· 2025-08-22 00:50
政策试点范围 -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上海 北京 天津 河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山东 湖北 广东 四川 宁波 厦门 青岛 深圳等16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 [1] 政策核心内容 - 试点政策针对境内非金融企业从非居民融入本外币资金且专项用于支持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相关规定条件的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 [1] - 允许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更少占用企业全口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 [1] - 扩大投资绿色发展或低碳转型项目企业的跨境融资规模上限 [1] - 相关外债登记由银行直接办理 提升绿色外债业务办理便利化水平 [1] 政策目标影响 - 鼓励非金融企业将跨境融资资金用于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 [1] - 有利于吸引全球金融资源向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有序聚集 [1] - 持续提升跨境融资便利化 助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货币市场日报:8月21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1 11:51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 人民银行开展253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 利率持平于1.40% 当日实现净投放1243亿元[1] - 逆回购到期规模为1287亿元[1] 货币市场利率表现 - Shibor短期品种全线下跌:隔夜跌0.70BP至1.4660% 7天跌3.90BP至1.4950% 14天跌0.30BP至1.5930%[1] - 质押式回购利率普遍下行:DR007跌5.4BP至1.514% R007跌4.2BP至1.5356%[3] - 质押式回购成交额分化:DR001增加1682亿元 R001增加2294亿元 R007减少1297亿元[3] 银行间资金面变化 - 早盘资金面均衡偏紧 公开市场操作后转松 隔夜利率从1.60%-1.65%降至1.45%[7] - 7天期利率从1.55%-1.57%降至1.50%附近[7] - 尾盘资金面进一步宽松[7] 同业存单市场动态 - 当日发行58只同业存单 实际发行量820.4亿元[7] - 一级市场交投活跃 二级收益率整体持平:1Y大行收1.665% 3M国股下行0.5BP至1.555%[7] - 期限利差变化:6M与3M利差拉宽0.5BP至6.5BP 3M与1M利差收窄0.5BP至4.5BP[7]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外汇局在16省市试点绿色外债业务 允许减少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占用[9] - 友邦人寿保险资管子公司计划年底开业 采用集团统一标准[9] - 成都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 推出降低首付比例等6项措施[10]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16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
央视新闻· 2025-08-21 09:48
政策试点范围 -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上海 北京 天津 河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山东 湖北 广东 四川 宁波 厦门 青岛 深圳等16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 [1] 适用对象与资金用途 - 试点政策针对境内非金融企业从非居民融入本外币资金 [1] - 跨境融资资金专项用于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相关规定条件的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 [1] 政策核心机制 - 允许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更少占用企业全口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 [1] - 扩大投资绿色发展或低碳转型项目企业的跨境融资规模上限 [1] - 相关外债登记由银行直接办理以提升业务便利化水平 [1] 政策目标与影响 - 有利于吸引全球金融资源向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有序聚集 [1] - 持续提升跨境融资便利化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北非首单!中环新能源(01735)7.63MW组件启航摩洛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10:11
项目签约与市场拓展 - 公司旗下中环低碳新能源签约国轩高科摩洛哥20GWh动力电池工厂项目 首批7.63MW组件已发货 [1] - 公司首次进入北非摩洛哥市场 海外业务取得重要进展 [1][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项目所在地年日照超3000小时 夏季晴天率达94% 具备光伏发电天然优势 [4] - 组件采用大尺寸超高效电池技术 具备卓越转化效率与电量输出 [4] - 产品通过3倍IEC加严PID测试 3倍IEC加严冷热循环测试 4倍IEC加严湿冻测试 适应沿海湿润气候 [4] 战略与行业影响 - 摩洛哥为"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 光伏建设进程显著 [4] - 公司通过此次组件出海扩展国际化战略布局 彰显中国制造参与全球绿色转型实力 [4] - 公司将持续推动光伏新能源技术创新与应用 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助力全球低碳转型 [4]
全球丙烯产业发展图景展望
期货日报网· 2025-08-19 01:04
基础特性与产业链架构 - 丙烯化学分子式为C3H6,是全球产量位居前列的化工品之一,属于不饱和烯烃,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双键碳原子共处于同一平面,单键碳原子能够自由旋转 [2] - 丙烯物理参数:熔点-185 2℃,沸点-47 7℃,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略具甜味,不溶于水但极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液体密度约0 5139g/cm3(20℃),空气中爆炸极限2%~11 1% [2] - 丙烯化学性质活泼,易发生加成、聚合、氧化等反应,属于二类危化品,运输储存需严格遵循《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操作环境需控制可燃气体浓度并配备防爆设备 [2] - 丙烯产业链构建"上游多元供给—中游全球流通—下游广泛应用"金字塔式生态体系,各环节紧密联动支撑全球产业网络 [3] - 上游生产四大工艺路径:蒸汽裂解以石脑油为主要原料,催化裂化依托炼油厂催化装置,丙烷脱氢(PDH)凭借丙烷原料成本优势,煤制烯烃以煤炭为原料,适应不同区域能源结构与资源分布 [3] - 中游流通构建多维度跨区域物流网络,管道运输承担区域内主要运输,公路罐车与铁路覆盖短途及陆地跨区域配送,远洋运输支撑洲际贸易,全球每年完成约1800万吨丙烯贸易量 [4] - 下游应用超过70%丙烯用于生产聚丙烯,其余流向环氧丙烷、丙烯腈、丁辛醇等精细化工领域,延伸至包装、汽车制造、医疗器械、建筑装饰、电子电器、日用化工等终端市场 [4] 生产格局与技术路径 - 2000—2024年全球丙烯产能从5600万吨/年增至1 68亿吨/年,年均复合增长率4 5%,东北亚地区占比57%成为国际核心产区,中国贡献约80%增量 [6] - 中国形成华东(55%)、西北(12%)、华南(11%)三大产能区域,华东集聚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西北推动煤制烯烃产业,华南发力丙烷脱氢产业链 [6] - 中东地区2000—2024年产能增幅837%,沙特朱拜勒、阿联酋鲁韦斯等石化园区成为重要出口枢纽,规模化生产与先进炼化技术提升产能并便捷输送至欧洲等市场 [6] - 北美地区受页岩气革命推动,轻烃裂解工艺广泛应用,2024年产能达2100万吨,墨西哥湾沿岸构建生产出口一体化产业带 [7] - PDH工艺增长最快,单套100万吨装置投资约40亿元,建设周期18~24个月,中国PDH年产能2284万吨占全球42%,东华能源、卫星化学等企业通过长约采购中东和北美丙烷降低成本 [9] - 煤制烯烃是中国特色路径,单吨丙烯消耗约5吨煤炭,宁煤、陕煤等企业通过"光伏制氢+煤化工"耦合技术降低碳排放35% [9] - 蒸汽裂解是传统主流工艺,原料灵活性强但丙烯收率较低,日韩企业通过炼化一体化提升综合效益 [10] 消费与贸易格局 - 东北亚地区2023年丙烯消费量占比51 9%较2017年提升6 7个百分点,中国2024年表观消费量超5500万吨为2014年2 57倍,年均增长率约10 03%,华东地区贡献31 1%消费份额 [11] - 北美地区消费占比稳定在11 8%,高端聚丙烯(医疗级、汽车改性料等)占比达40%体现产业链升级趋势 [11] - 欧洲地区丙烯消费量约460万吨,电力和居民供暖领域占比超60%,2014—2023年消费年均下降0 8% [11] - 聚丙烯是主要应用领域占比68 5%但呈下降态势,环氧丙烷(7 0%)、丙烯腈(6 7%)等精细化工品需求增速高于平均水平,反映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11] - 中国丙烯进口量从2019年312 7万吨降至2024年201 8万吨,对外依存度从14%降至3 5%,韩国为主要供应来源占比73 7%并加速向东南亚转移过剩产能 [12] - 中东15%丙烯出口至欧洲和东南亚,北美向南美出口320万吨占其出口总量42%,短途贸易依靠1000~5000吨全压式船,跨洋运输依赖5万~10万吨级全冷式船,运输成本占进口到岸价8%~12% [12] - 荷兰鹿特丹、美国休斯顿及中国华东地区构成全球三大转运枢纽 [12] 中国丙烯产业 - 中国丙烯产业历经炼化一体化奠基期(2010年前)、煤制烯烃崛起期(2012—2019年)、轻烃与民企主导期(2020年至今)三个发展周期 [14] - 炼化一体化奠基期中石油、中石化主导,2010年产能突破2000万吨,进口依存度超50% [14] - 煤制烯烃崛起期神华宁煤等项目带动,煤制丙烯占比提升至21%缓解油气资源紧张局面 [14] - 轻烃与民企主导期PDH产能增加1743万吨,民营企业占比达42%,华东形成"港口—储罐—PDH装置"一体化集群 [15] - 当前中国丙烯产业工艺形成PDH(35%)、蒸汽裂解(29%)、煤制(18%)、催化裂化(18%)多元格局,原料对外依存度30%主要为PDH所用丙烷 [15] - 煤制烯烃受"双碳"政策限制,企业尝试绿氢替代、提高能效应对低碳转型压力 [15] 未来趋势与挑战 - 全球丙烯产能预计2026年达1 8亿吨,中国占比超45%,中东与北美新增产能集中释放或导致全球开工率从85%降至80%以下 [17] - LNG运输船短缺问题缓解后跨洋丙烯贸易成本有望降低15%~20%,中东对欧洲、东南亚出口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17] - 2022年丙烷与石脑油价差一度达800美元/吨,直接影响PDH与蒸汽裂解经济性,长约采购和期货套保成为企业风险管理核心手段 [17] - 中国在全球丙烯市场地位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塑造者,推动产业链向更高质量、更具可持续性方向迈进 [17] - 未来需平衡原料安全、成本控制与低碳转型,这一进程将持续重塑国际能源与化工市场竞争格局 [17]
建材业节能降碳成效显著
经济日报· 2025-08-17 21:49
行业碳减排倡议 - 建材行业发起《全球建筑材料行业碳减排联合行动倡议》,旨在通过创新、协同和合作推动低碳转型 [1] - 行业已完成水泥、平板玻璃等6个重点产业的碳减排技术指南和节能降碳调研报告 [1] - 水泥熟料产能达到标杆水平以上占比较2020年提高15个百分点 [1] - 20多个地区已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和建材产品"以旧换新"行动 [1] 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 - 行业推进"六零"示范工厂建设,30个研发项目中已有超过10个取得阶段性成果 [2] - 济宁海螺水泥建成零外购电工厂,实现新能源高效稳定利用 [3] - 重庆华新地维水泥将燃煤替代率由60%提升至65%以上 [3] - 中材国际实现钙质石灰石原料100%替代 [3] - 多家企业建成10-2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的CCUS工业化示范线 [3] - 蒙娜丽莎陶瓷实现废水废渣零排放 [3] - 北新建材开发智能化生产线实现多个环节无人化 [3] 标准体系与市场机制 - 建材行业"六零"工厂系列标准研制取得新突破 [3] - 水泥行业已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3] CCUS技术发展 - 全球商业化CCUS项目约740个,其中70个在运行,年减排量约7000万吨 [4] - 我国对CCUS等碳减排技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4]
承辉国际(01094.HK)8月15日收盘上涨12.5%,成交41.95万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8-15 08:2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15日股价收报0.54港元/股,单日上涨12.5%,成交量78万股,成交额41.95万港元,振幅10.42%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0%,年初至今累计涨幅9.09%,跑输恒生指数同期27.22%的涨幅 [1] 财务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财年营业总收入9066.99万元,同比大幅减少87.44%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1.14亿元,同比恶化18984.91% [1] - 毛利率28.68%,资产负债率64.12% [1] 行业估值对比 - 软件服务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22.04倍,行业中值为-2.5倍 [1] - 公司市盈率-2.3倍,在行业中排名第136位 [1] - 同业公司市盈率对比:京投交通科技4.38倍、禅游科技5.49倍、自动系统5.69倍、驴迹科技5.81倍、思博系统6.68倍 [1] 业务定位与核心产品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一站式综合采购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推动采购业务电子化、无纸化 [2] - 自主研发的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获得财政部推荐,在全国政府、高校、国有企业等公共部门广泛应用,累计采购成交金额超千亿 [2] - 面向私营领域提供企业采购管理电子交易平台,涵盖平台运营、招投标、代理采购等服务 [2] 战略发展方向 - 2021年恢复能源管理承包服务业务,积极参与新能源领域业务拓展,践行"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 [2] 重大财务事件 - 2025年8月8日发布2024财年年报,归属股东应占溢利-1.239亿港元,同比下降18984.91% [3] - 基本每股收益-0.2318港元 [3]
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
河南日报· 2025-08-15 01:45
双碳政策与绿色转型 - 双碳顶层制度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产业结构正朝着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1] - 能源结构优化步伐加快,整体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1] - 下一步将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 碳排放管理 - 将扎实做好"十五五"碳排放数据测算,科学设置碳排放强度降低约束性目标 [1] - 完善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举措和管理机制 [1] - 推动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要举措落地见效 [1] 产业体系升级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培育未来产业 [1] -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体系融合 [1] -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能规模布局,强化标准约束 [1] 能源体系转型 - 实施风、光、地热、生物质等多种清洁能源协同开发 [1] - 深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建设 [1] - 拓展外电外气入豫通道,创建国家级零碳园区,探索绿电直连新模式 [1] 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 -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2] - 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 - 优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延伸资源循环产业链条 [2] 重点领域低碳转型 - 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 [2] - 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河海直达运输,推进城乡建设绿色转型 [2] -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突出公共机构示范引领 [2]
江苏南京:守护山水城林 喜看“绿”能生“金”
南京日报· 2025-08-14 23:36
生态修复与治理成效 - 浦口区长江岸线整治累计投入约24亿元,拆除建筑物13万平方米,复绿面积170万平方米,恢复生态岸线11公里[5] - 南京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7年保持100%,PM2 5浓度从2019年40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28 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至85 8%[7] - 长江南京段江豚数量从2017年35头增至65头,浦口段年均观测记录达2000头次[5][7] 乡村绿色经济转型 - 汤山龙尚村从采石加工业转型发展民宿经济,2024年村经营性收入68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 4万元,带动就业600人[8] - 江宁区黄龙岘茶旅融合使村民人均收入从1 8万元提升至11 1万元,六合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10亿元[9] - 南京休闲农业2024年接待游客4454万人次,综合收入162 1亿元,培育绿色农产品701个,优质农产品比重超75%[9][11] 工业绿色化升级 - 格力电器(南京)消纳绿电889 4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7148吨,获评江苏省绿色工厂[12] - 南京钢铁集团投入超130亿元用于环保改造,年吸引游客8万人次,旅游收入500多万元[13] - 2024年南京新增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非电煤消费企业减少至10家,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12] 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 高淳区完成全国首笔水稻减排固碳有偿竞拍和全省首张碳票交易[10] - 莱斯乡村平台上线产品2300种,带动农民增收超5000万元,"共享小院"模式拓展乡村旅游市场[10][11] - 南京在全省率先启动GEP核算试点,建邺区楼宇光伏年减碳超万吨,玄武区试点氢能源公交[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