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

搜索文档
实地探访“保姆机器人”正精准适配不同生活场景 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央视网· 2025-07-28 01:54
行业概况 - 保姆机器人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强调对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照料的综合承担,区别于单一功能的家用机器人或任务导向的工业服务机器人 [1] - 当前产品按功能划分为护理辅助型、健康监测型、日常服务型和社交陪伴型四大类别 [1] - 按应用场景分为家庭型、机构型和社区型三类 [1] 市场前景 -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年末达3.1亿,占总人口22%,预计2035年将突破4亿,占比超30%,这将激发保姆机器人在家庭照护中的需求 [5] - 尽管面临成本、性能和应用普及方面的挑战,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居家照护和生活辅助的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市场空间广阔 [3] 技术发展 - 保姆机器人规模化进入家庭需要具备"看得清""反应快""做得稳"三大核心能力 [12] - 行业涵盖高端制造、传感器、芯片、算法、控制系统、操作系统、内容服务等多个关键环节,有望形成完整的高质量产业生态 [14] 产品创新 - "光子"通用人形机器人具备倒咖啡、斟茶、制作沙拉、收拾打扫、熨烫衣服等功能,灵活度和体态控制技术国内领先,已打造23个真实应用场景 [6] - 河北工业大学研发的机器人采用"高负载耦合式驱动关节"技术,能安全搬运人体,集成触觉传感器和视觉系统,可实时感知交互力并规划安全运动轨迹 [8] - 苏州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具备多场景适应能力,可胜任服务场所、教育领域工作,也能通过远程操控进入危险环境执行任务 [10]
长护险最新覆盖面出炉,扩容保障网还有几道坎
北京商报· 2025-07-24 12:36
长护险制度发展现状 - 长护险试点地区已形成基本制度框架,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制度综合效应逐步显现 [1] - 长护险参保群众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过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 [1][4] - 试点范围从2016年15个城市扩展至2020年49个城市,国家医保局将持续扩大范围 [4] - 长护险已惠及超200万失能群众,减轻家庭负担超500亿元 [5] 长护险制度意义 - 有效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痛点 [3] - 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第六险" [3] - 主要目的是减轻失能人员长期护理的后顾之忧,降低家庭照料负担 [4] - 在服务老龄化大局方面具有重要民生价值 [5] 老龄化背景与需求 - 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 [6] - 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 [6] - 我国失能失智老人已超4500万人,平均每6位老年人中就有1位需要长期照护 [6] 面临挑战 - 服务供给与专业能力不足,护理人员数量和机构规模增长仍不能满足需求 [7][8] - 筹资机制不完善,下乡难,护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7][8] - 公众认知不足,评估标准不统一 [7][8] - 试点地区政策差异可能阻碍全国统筹 [8] - 长期千亿级资金支出需建立更科学的精算模型和动态筹资机制 [8] 发展建议 - 加速培育专业护理队伍,扩大职业培训规模并完善薪酬激励 [9] - 推动数据共享与精算创新,建立全国失能数据库 [9] - 强化顶层设计,统一保障范围与评估标准 [9] - 探索财政、个人、企业责任共担的多元化筹资模式 [9] - 引导保险机构开发补充性商业护理产品,形成多层次保障体系 [9]
适老化避暑应该成为社会服务优先项
北京青年报· 2025-07-24 01:02
老龄化社会避暑需求 - 老年群体在商场、地铁站、银行营业厅、便利店等公共场所聚集避暑现象日益普遍,反映出城市"适老化"避暑系统的缺失 [1] - 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导致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慢性病患者患热射病风险成倍增加,但体感温度迟钝且因节省电费不愿长时间使用空调 [1] - 商业空间虽提供空调环境,但存在"嫌老"现象,社区服务未将防暑纳入日常巡访,公共预警信息未覆盖智能手机普及率低的老年群体 [1] 适老化避暑解决方案 - 政府需整合社区活动中心等资源设立"避暑驿站",配备血压计等医疗物资,基层单位应建立独居老人动态档案库并通过智能水电表监测异常 [2] - 医疗机构需制定高温应急预案,家庭医生团队需在热浪期间每日巡诊重点人群并将防暑纳入慢性病管理 [2] - 公共空间改造需纳入适老化标准,如商场配备软质座椅、银行设老年专属纳凉区,鼓励商户延长空调开放时间并组织志愿者开展"敲门送凉"行动 [2] 行业升级方向 - 当前适老化产品覆盖助行、助浴、助餐等大类,但避暑需求未被纳入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核心议程 [2] - 气候变暖背景下需将"适老化"避暑提升为社会服务优先事项,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2]
中国的老年病时代,已经来了
虎嗅APP· 2025-07-22 09:50
人口老龄化现状 -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从2019年的2.54亿增长至2024年的3亿,占比达22%,年均增长率3.7%,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3] - 预计2040年60岁以上人口达4.02亿,占总人口比例升至1/3 [3] - 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2%,仅用21年实现翻番,发达国家平均需50年 [9] - 2050年预测65岁以上人口达3.95亿(相当于美国现人口1.2倍),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1.35亿(超过日本现人口总数) [9] 老年病流行病学特征 - 75%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城市老年人平均患2.3种慢性病 [6]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19年达1700万,占全球25.5%;骨质疏松患者近1亿;帕金森病患者超300万 [12][23] - 心血管疾病占城乡居民死因首位:农村48.98%、城市47.35% [14][16] -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呈指数增长,2020-2022年监测覆盖31省26万余人显示老年群体风险突出 [17] 老年病临床与防治挑战 - 老年病呈现多系统受累、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等特点,诊疗难度大 [10][11] - 基层医疗机构专科设备配置率不足:县医院基本标准达标率69.7%,推荐标准仅54.65% [29] - 老年医学科医生5.9万,与3亿老年人比例失衡 [29] - 农村地区疾病检出率低,骨质疏松误诊率高,数字化医疗使用障碍显著 [29][34][36] 健康体系建设方向 - 需构建"预防-诊疗-康复"一体化防治体系,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 [26][37] - 家庭仍是护理主体,但社区和基层机构作用日益凸显 [37] - 老年友好型社会需解决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用药依从性及数字鸿沟等问题 [33][35][37]
东方创新医疗股票A: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104.33万元 净值增长率6.3%
搜狐财经· 2025-07-22 01:57
基金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基金利润104.33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585元 [3] - 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为6.3% [3]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21.77%,同类排名30/54 [4]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33.61%,同类排名27/54 [4]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40.14%,同类排名22/53 [4] - 成立以来夏普比率0.2608 [9] - 成立以来最大回撤28.85%,2024年一季度单季度最大回撤23.3% [12] 基金规模与持仓 - 二季度末基金规模1658.86万元 [3][16] - 成立以来平均股票仓位73.6%,低于同类平均仓位88.2% [15] - 2025年上半年末仓位达91.98%的峰值,2024年上半年末仓位降至21.11%的最低点 [15] - 二季度末十大重仓股为悦康药业、迈威生物、首药控股、恒瑞医药、信达生物、迪哲医药、迈瑞医疗、康诺亚-B、爱尔眼科、百济神州 [18] 投资策略与行业观点 - 采用自上而下细分行业判断与自下而上选股相结合策略 [4] - 重点布局创新产业链、药店、消费医疗、设备更新等政策支持、产业周期向上的细分领域 [4] - 个股选择偏向基本面较好的龙头白马及基本面改善标的 [4] - 看好人口老龄化带动的医疗健康需求提升及行业创新突破 [4] 基金基本信息 - 截至7月21日单位净值1.095元 [3] - 属于标准股票型基金,长期投资医药医疗股票 [3] - 基金经理许文波管理4只基金,其管理的东方兴瑞趋势领航混合A近一年净值增长率达51.55%,东方龙混合为-1.53% [3]
2025中国人口形势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18 03:30
中国人口全景概览(2025年) - 中国总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2024年末为14.08亿,2022-2024年分别减少85万、208万、139万人 [1] - 性别比104.3,男性7.19亿,女性6.8919亿,男性比女性多3097万 [1] - 城镇人口9.435亿,乡村人口4.6478亿 [1] 年龄结构 - 0-14岁占比16.9%(2.38亿),15-59岁占比62.2%(8.77亿),60岁及以上占比20.9%(2.95亿) [2] -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4%,总和生育率跌至1.05(全球倒数第五),出生人口902万(1944年以来最低) [2] 人口流动与地区分布 - 东部省份人口占比提升至40.32%,东北三省人口全部负增长 [3] - 广东人口增量最高(+74万),浙江(+43万)、新疆(+24.8万)紧随其后 [7] - 山东、河南、黑龙江人口减少最多(合计-105.8万),东北三省降幅占全国前三 [7] 老龄化趋势 - 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达2.17亿(占15.4%),预计2050年占比达32.6% [9] - 2022-2036年为老年人口增长最快时期,2056年后老年人口绝对数量下降 [9] - 家庭养老难以为继,1963年出生人群平均子女数比1936年减少150% [9] 生育困境与政策建议 - 中国生育率已低于更替水平(2.1)50%以上,经济压力和婚育推迟是主因 [13] - 国际经验显示法国通过"早干预+高补贴"将TFR稳定在1.8,韩国0.72的教训需警惕 [13] - 2025-2035年为育龄女性总量稳定期(2.9亿),需全面放开生育并实施激励 [16] 县域发展挑战 - 90%县域人口净流出,2020-2023年县域人口减少4000万 [14] - 应对策略包括发展都市圈卫星城、布局低空经济和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建设"平急两用"韧性城市 [14] 长期人口预测 - 低生育方案(TFR=0.72)下,2100年人口降至3.2亿,老龄化率50.7% [15] - 高生育方案(TFR=1.31)下,2100年人口5.9亿,老龄化率32.6% [15]
德国生育率降至17年来最低水平
财联社· 2025-07-18 01:22
德国生育率现状 - 德国2024年总和生育率降至1.35 较2023年的1.38下降2% 为近17年最低水平 [1] - 生育率已打破联合国设定的1.4"超低"门槛 下降趋势可能难以逆转 [3] - 德国籍女性生育率降至1.23 为1996年以来最低 外国女性生育率为1.84 较2023年下降2% [3] 历史趋势与国际对比 - 德国生育率在2021年达到1.58后加速下降 长期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 [2] - 2022年和2023年生育率分别下降8%和7% 2024年降幅显著放缓至2% [3] - 韩国2024年生育率全球最低 仅为0.75 欧盟国家中马耳他(1.06)和西班牙(1.12)最低 [3][4] 经济影响与区域动态 - IMF警告德国人口老龄化将加剧公共财政压力 或导致经济滞胀 [3] - 爱沙尼亚和奥地利2023年生育率跌破1.4 加入西班牙等九个欧盟国家行列 [3] - 欧盟2023年生育率最高为保加利亚(1.81) 整体2024年数据尚未公布 [3]
2025年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概览: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 智能重构养老体验
新浪财经· 2025-07-17 14:55
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概述 - 智能养老机器人是以人工智能、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技术为核心的多功能服务设备 可部署于家庭及养老机构 通过差异化功能实现生活辅助、健康监护等用途 并支持与智慧养老平台的数据协同 可分为康复型、护理型和陪伴型产品 [1] -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已从简单机械辅助迈向智能化服务 通过多模态感知、自主决策与适老化交互技术升级 实现从单一功能设备到智慧养老系统核心节点的转型 [1] - 行业已形成技术创新、标准规范、场景适配与伦理安全相结合的政策支持体系 覆盖研发制造、场景落地、服务运营及医养结合的全产业链框架 [1]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推动下 智能养老机器人提升在社区和家庭的渗透率 促进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完善"硬件+服务+数据"的生态布局 [1] -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破3亿 智能养老机器人加速渗透社区、机构和家庭场景 通过康复训练、生活协助和情感陪伴等多样化服务构建科技赋能的品质晚年生活 [1] - 多部委协同构建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产业生态的完整体系 聚焦老龄化社会需求 通过标准规范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2] 行业应用场景 - 智能养老机器人深度融入养老服务体系 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科技支撑 [2] - 产品通过康复训练、生活协助和情感陪伴等多样化服务 为老年人构建科技赋能的品质晚年生活 [1]
退休参保人员首超1亿,医保面临这些挑战
第一财经· 2025-07-17 13:22
医保参保情况 - 2024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2662.08万人,参保率巩固在95% [1] - 职工医保参保37948.34万人,同比增长2.3%,居民医保参保94713.73万人 [4] - 基本医保参保总人数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减少720余万人,主要因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 [9] 职工医保现状 - 职工医保退休参保人员首次超过1亿人,增速达4.6%,显著高于在职职工1.5%的增速 [4] - 职退比持续下降,从2012年3降至2024年2.63 [5] - 退休人员医疗费用10258.35亿元,占职工医保总费用49.8%,高于在职职工8108.22亿元 [5] 医保基金收支 - 2024年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34913.37亿元,总支出29764.03亿元,当期结存4639.17亿元 [1] - 职工医保基金收入23732.47亿元,支出19102.54亿元,统筹基金累计结存30445.50亿元 [5] - 居民医保基金收入11180.91亿元,支出10661.49亿元,当期结存519.42亿元 [10] 人口老龄化影响 - "十五五"期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净增超1300万人 [11] -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18786.34万人,2024年基金收入244.15亿元 [13] - 医保体系需向慢病管理转型,适应高龄和失能老年人需求 [13] 参保结构变化 - 职工医保灵活就业人员占比从2018年12.8%升至2024年17.4% [9] - 居民医保参保人数5年减少超7000万人,同期职工医保增加5023万人 [9] - 居民医保基金收支处于"紧平衡"状态,当期结存增加400亿元但无根本改善 [10]
2025年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概览: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智能重构养老体验
头豹研究院· 2025-07-17 12: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老龄化加速、失能人口负担重及养老服务人才紧缺驱动养老机器人市场扩张,行业在政策推动下发展迅速,未来将向个性化、智能化、普惠化方向发展,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4][46] -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产业链三级架构协同运作,各环节有不同特点和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格局将多元化,各细分赛道差异更明显 [52][8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综述 - 定义与分类:智能养老机器人是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设备,分为康复、护理和陪伴机器人,可加速渗透养老场景为老人提供服务 [2][16] - 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通过康复训练、生活协助和情感陪伴等服务,为老年人构建品质晚年生活,应用于社区、机构和家庭场景 [3] - 发展历程:从简单机械辅助迈向智能化服务,实现从单一功能设备到智慧养老系统核心节点的转型 [2] - 政策环境:形成技术创新、标准规范、场景适配与伦理安全相结合的政策支持体系,覆盖全产业链框架,为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 - 需求环境:老龄化加速、失能人口负担重及养老服务人才紧缺驱动市场扩张;养老服务设施规模扩张驱动需求上升;全球市场呈“高认知低应用”状态,亚洲接受度高但潜力待释放 [4][29] - 市场规模:2020 - 2024年市场规模从90.5亿元增长至28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2.9%,预计至2029年将攀升至65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2%,未来向个性化、智能化、普惠化方向发展 [46]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图谱:以上游供应商提供核心零部件、中游厂商整合研发生产、下游触达终端用户并实现养老服务功能的三级架构协同运作 [52] - 上游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需求高增,国产品牌崛起,国产化率提升,行业前景广阔 [59] - 中游分析:行业有产品销售、租赁服务、增值服务订阅及政府合作与生态共建四种商业模式;康复机器人处于外骨骼式第二阶段,未来将聚焦舒适度与智能化升级;陪伴机器人依托技术具备养老价值,在智能化等方面持续升级 [63][69][76] - 下游分析:养老机器人需兼具“健康管家”“生活助手”“情感伴侣”三重角色,以安全、便捷、温暖为核心设计原则 [78]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竞争格局:市场呈现消费级与医疗级加速融合趋势,未来竞争围绕技术合规性与场景覆盖能力展开,各细分赛道差异化特征将更明显 [88] - 企业分析:未提及相关内容 - 发展趋势:康复机器人进入技术深耕期,护理机器人加速规模化发展,陪伴机器人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成竞争关键,市场将走向“综合龙头主导 + 专业细分补充”的稳态结构 [88] 中国可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企业图谱 - 新松机器人:凭借全场景产品矩阵、技术 - 政策协同创新和临床转化能力,在养老机器人领域建立完整解决方案优势 [98] - 艾雨文承:未提及相关内容 - 作为科技:未提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