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本钢板材:跑出智能制造“加速度”,轻量化汽车钢夯实长远发展基础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09:4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46.98亿元 同比下降但环比回升 [1] - 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9.21% 亏损幅度显著收窄 [1] - 生铁产量519.97万吨 粗钢产量541.65万吨 钢材产量816.16万吨 [1] 成本控制 - 通过原材料低点采购和优化库存节奏降低采购成本 [1] - 拓展年度长协采购合作获取优惠价供应 [1] - 铁矿石和焦煤等原材料价格下降助力行业业绩修复 [1] 产品高端化 - 重点产品占比同比提升31% 热成型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89% [2] - 高附加值新产品增利2737万元 [2] - 2300产线成功轧制2180mm和2190mm超宽幅热轧板 刷新国内纪录 [2] 智能制造 - 数据资产化率达88% 智慧指数82.67分 较前期69.26分提升19.36% [2] - 在3D岗位投入26台机器人 换人率由9%提升至32% [2] - 构建技术引领+产品跃迁双轮驱动策略 [2] 绿色低碳 - 实现综合降低碳排放27%-40% [3] - 推进超低排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3] - 开展绿钢产品试制及低碳排放钢产品认证 [3] 行业趋势 - 反内卷政策可能催化减产措施落地 释放行业盈利空间 [3] - 钢铁产能呈收缩趋势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4] - 下游制造业投资加速 行业受益于制造业升级和AI转型 [4] 汽车钢研发 - 加快打造轻量化高强度低成本汽车钢 [4] - 980MPa级超高强钢通过主机厂认证 可减少零部件厚度实现减重 [4] - 形成销研产一体化高效运营链条 [4]
乔锋智能(301603) - 301603乔锋智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08:46
各下游行业销售占比及增长情况 - 通用设备行业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接近10%,占总收入比重36% [2] - 消费类电子行业2025年上半年增长约190%,收入占比从两年前5%左右提升至20%以上 [2] - 汽摩配件(主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60%,占比14%左右 [2] - 模具行业上半年同比增长约160%,占比约为8% [2] - 工程机械行业上半年同比增长约170%,占比约5% [2] - 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2] 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 - 生产和成本优势:核心零部件自制率高,通过垂直整合生产体系实现主轴、动力刀塔、转台等关键部件自制,降低采购成本与供应链风险 [2] - 产品和技术优势:完成金属切削机床全产品系列布局,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 [2] - 营销优势:灵活采用直销与经销相结合模式,在华南、华东等客户集中区域采用直销模式,客户分散区域采用经销模式 [3] - 服务优势:组建经验丰富、响应迅速、技术完备的服务团队,全国范围内设有37个常驻网点 [4] 制造体系特点及品质保障 - 效率和品质兼顾的生产体系:涵盖26道大生产工序、170多项检测的全流程体系,实行"专职质检+下道工序验证"双重检验模式 [4] - 产研一体化协同:整合研发、设计与生产环节,汇聚具备知名机床厂商背景的人才,加速产品迭代速度 [4] - 柔性化生产模式:采用"以销定产"为主、通用机型备货为辅的模式 [5] 核心部件采购及自制情况 - 外部采购部件:数控系统主要选择发那科、三菱、西门子,同时与华中数控、凯恩帝、广州数控等国产品牌合作;丝杆、线轨主要选择PMI、THK等 [5] - 自制零部件:主轴、动力刀塔、转台等核心部件已实现自主研发并广泛应用 [5] 机器人领域业务进展 - 车床和立式加工中心已在机器人行业实现应用 [5] - 组建由国内外专家和技术精英组成的项目组,研发适配机器人行业需求的核心设备 [5] - 通过参股投资下游机器人企业如开普勒机器人,推动人形机器人核心加工设备开发与迭代 [5] 未来盈利增长来源 - 行业层面:国家政策扶持、智能制造及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机床设备更新换代需求释放、国产替代进程深化、数控化率稳步提升 [6][7] - 公司层面:上市后品牌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东莞、南京新建生产基地投入使用;高端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磨床及高端五轴加工中心等系列产品进入批量生产及销售阶段 [7] 折叠屏手机应用 - 针对折叠屏转轴相关的零部件加工已有大量应用,推出多款适用设备 [8] - 五轴加工中心和钻攻系列产品在转轴加工的精度、关联度、转角速度及整体效率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8] 毛利率优于同行业原因 - 制造端更多采用自制模式,提升效率和品质,带来部分制造端利润 [9] - 长期重视产品品质,积累良好市场口碑 [9] - 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模式,与主要采用经销模式的华东地区企业存在毛利率差异 [9] - 产品结构差异,以标准化程度更高的立式加工中心为主 [9] 海外并购考虑 - 将持续聚焦数控机床主业,密切关注海内外优质机床企业或机床核心部件企业的发展及投资合作机会 [10] - 不排除以投资、并购方式加速产业布局和业务发展 [10]
秦川机床(000837.SZ):拥有行星滚柱丝杠副产品的研发、制造基础,目前主要进行小批试制和应用验证
格隆汇· 2025-09-05 08:07
公司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拥有行星滚柱丝杠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基础 [1] - 目前主要进行小批试制和应用验证 [1]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以主机业务为引领 [1] - 以高端制造与核心部件为支撑 [1] - 以智能制造为新的突破口 [1]
我国“标准”领跑国际,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如何?
齐鲁晚报网· 2025-09-05 06:29
先进制造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以来累计发布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行业国家标准4000多项[1][3] - 智能制造领域发布国家标准491项 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布国家标准95项[3]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3] 国际标准合作与转化成果 - 提出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国际标准提案880项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3] - 4210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转化为中国标准 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90%[4] - 通过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等平台加强电动汽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标准交流[4] 智能制造实施成效 - 累计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3万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30余家[7] - 卓越级智能工厂实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 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7] - 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 碳排放平均减少20.4%[7] 未来产业标准布局 - 江苏省前瞻布局"10+X"未来产业 成立合成生物、无人机等未来产业标委会[9] - 加强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标委会建设 促进技术组织、高校、行业协会、企业交流合作[9] 标准更新升级计划 - 2023年发布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标准600余项[11] - 下一步将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循环利用、能耗能效、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4000余项[12]
恒铭达股价涨5.24%,长江资管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53万股浮盈赚取114.4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5 06:22
股价表现 - 9月5日股价上涨5.24%至43.42元/股 成交额3.33亿元 换手率4.09% 总市值111.25亿元 [1] 公司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防护产品及外盒保护膜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 [1] - 收入构成:精密柔性结构件82.85% 精密金属结构件15.69% 材料及其他1.46% [1] 机构持仓情况 - 长江智能制造混合型发起式A(014339)二季度持有53万股 占基金净值3.12% 位列第八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114.48万元 最新规模3.57亿元 [2] - 基金经理施展任职3年252天 管理规模6.08亿元 最佳基金回报34.81% [2] 基金业绩表现 - 长江智能制造混合型发起式A今年以来收益18.91% 同类排名3300/8178 [2] - 近一年收益51.71% 同类排名1934/7978 [2] - 成立以来收益34.52% [2]
山东兖州: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彰显发展热度
中国发展网· 2025-09-05 06:14
工业经济表现 - 1-7月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家 总数达195家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4% 工业总产值444.1亿元 营业收入524.3亿元 [1] - 工业用电量28.7亿千瓦时 主要指标保持较高增幅 [1] 技术改造投资 - 工业技改投资完成77亿元 增幅达25.5% [2] - 实施步百亿技改工程 推进总投资455亿元的113个技改项目 [1] - 推进数字化改造工程 总投资108亿元的137个数字化项目 [1] 重点项目进展 - 倍耐力年产400万套子午线轮胎生产线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等25个项目进入省技改导向目录 [1] - 4个项目入选2025年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奖补资金项目名单 [1] - 太阳纸业和金大丰获批省级"贷款贴息"政策支持 [1] 数字化转型成果 - 华勤数链橡胶智慧工业园 天意机械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 通力轮胎智慧物流综合运输等数字化项目有序推进 [1] - 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 [1] - 抓住国家政策在数字化转型 智能制造 绿色升级 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支持 [2] 产业链建设 - 实施"总链长"工作体系 聚焦31条重点产业链包括汽车零部件 煤电 专用装备 盐化工等 [2] - 开展"书记区长企业家恳谈日"暨融链固链活动 关联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2] - 梳理企业问题诉求47项 已办结36项 落实土地指标1529亩 协调发放贷款26.3亿元 [2] 企业创新成就 - 促成区内企业合作11项 [2] - 9家企业13个项目入选2025年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2] - 金大丰机械等10家企业入选济宁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 万世机械入选省级研发中心 [2] 企业资质认定 - 华昇微电子等15家企业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 [2] - 亮马新材料等26家企业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2] - 围绕橡胶化工 造纸包装 装备制造 健康食品等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强基工程" [3]
宝馨科技增资苏州集萃智造 进军机器人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04:02
交易概述 - 宝馨科技以1800万元认购苏州集萃智造机器人增资扩股 交易完成后持有目标公司81.82%股权 [1] - 目标公司本次增资总额为2000万元 宝馨科技以自有资金认购其中1800万元 [1] - 交易完成后苏州集萃智造机器人将成为宝馨科技并表子公司 [1] 目标公司业务 - 苏州集萃智造机器人主营业务包括工业机器人制造与销售 智能机器人研发及系统集成服务 [1] - 公司专注于协作机器人研发与生产 明星产品IIMT-CI-W05协作机器人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活性 适用于焊接等工业场景 [1] - 公司还生产轻型协作机器人 具有体积小巧 重量轻便和安全性高等特点 可灵活部署于各种工作环境 [1] 交易方背景 -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聚焦数字化工厂技术 智能化装备技术和可制造执行系统三大技术方向 [2] - 研究所致力于突破核心共性关键技术 个性化培养高层次人才 积累并转化一流研究成果 [2] - 研究所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优势 打造智能制造与自主研发集群式发展模式 集聚并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2] 战略协同效应 - 宝馨科技现有主营业务包括新能源充换电设备 光伏电池及组件 新能源电站开发等新能源业务 [2] - 市场认为目标公司凭借技术积累和产业闭环已展现机器人领域竞争力 [2] - 交易有望助力本地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高端人才集聚和就业机会创造 [2] 行业前景与产能布局 - 机器人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全球市场潜力巨大 预计未来几年保持高速增长 [2] - 江苏集萃智能制造3000台协作机器人产业化基地项目于9月1日开工 总投资1.3亿元 [3] - 项目新建2万平方米厂房 采用模块化+柔性双路径设计 交付周期压缩至30天 效率提升50% 引入AI调度系统后产能提升300% [3]
1.18亿元!合肥工业大学采购大批仪器(含设备更新)
仪器信息网· 2025-09-05 03:58
采购规模与时间安排 - 合肥工业大学发布19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预算总额达1.18亿元[1][2] - 采购计划预计于2025年8月至9月实施 涉及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系统、全景组织细胞玻片扫描仪等高端设备[2] 核心仪器设备技术规格 - 全景组织细胞玻片扫描仪实现病理诊断数字化 通过高分辨率数码成像技术自动扫描拼接全景数字图像[3] - 流变仪测量材料流动与变形行为 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工、制药等领域 表征粘度、弹性等流变学特性[4] - 极紫外高次谐波飞秒激光器产生极紫外波段超短相干光脉冲 波长范围10-124纳米 应用于超快科学和纳米成像[5] - 高速相干光通信测试平台包含任意波形发生器和实时示波器 采样率达128GSa/s 模拟带宽45GHz[7][8] - 飞秒激光微纳加工系统配备20W平均功率激光器 单脉冲能量≥400μJ 重复频率10k-200kHz可调[8] 重点采购项目与预算分配 -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采购包含伺服电机、编码器、驱动器等412万元 用于手术机器人和仿人双臂ICU巡查机器人[7] -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构件高性能成型制造子平台预算970万元 包含大尺寸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制造平台[9] - 机电液绿色制造前沿技术创新实验实训子平台预算1055万元 包含7套设备如液压伺服控制技术综合实训台[10] - 智能制造机器人综合实训平台采购4套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 预算200万元 支持虚拟仿真和数字孪生功能[11] - 锂电池及液流电池单体采购3000万元 用于混合储能系统测试 包含100个不同容量类型电池单体[11] 科研平台与学科优势 - 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 机械工程学科在全国评估中位居前列[12][14] - 拥有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科研经费充足且成果转化规模居全国高校前列[13][14] - 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与江淮、奇瑞等企业合作研发电池管理系统和智能网联技术[14] - 重点实验室包括可控化学与材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聚焦新能源材料和纳米材料研究方向[15] - 有色金属与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轻合金材料研发 服务于航空航天和轨道交通领域[15]
iPhone17发售在即,部分果链企业大力招工;2025年Q2,华为智能手表出货量首次夺冠超越苹果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9-05 03:18
iPhone供应链生产动态 - 富士康、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等果链企业正大力招工 应聘通过后可当日进厂工作且需做好加班准备[2] - 果链企业招工工价显著高于同业 蓝思科技省外工厂小时工价达37元/h 伯恩光学广东工厂达33元/h[2] - 非果链厂商在广东省内小时工价普遍低于25元/h 反映果链企业处于生产旺季且人力需求旺盛[2] 消费电子新品发布 - 华为发布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 搭载麒麟9020芯片和鸿蒙5.0系统[2] 智能手表市场格局变化 - 2025年Q2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8% 结束连续五个季度下滑趋势[4] - 华为智能手表出货量当季首次超越苹果跃居全球第一 中国市场增长成为主要驱动力[4] - 华为、小米与小天才等品牌在中国市场带动行业复苏[4] 能源化工行业动态 - 埃克森美孚考虑出售英国和比利时化工厂 潜在出售价格高达10亿美元[5] - 出售计划受美国关税等因素影响 公司已就出售事宜与顾问进行早期讨论[5]
我国正牵头制定脑机接口相关国际标准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1:45
标准发布与产业支撑 - "十四五"期间市场监管总局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行业发布国家标准4000余项[1] - 智能制造领域发布国家标准491项 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高质量参考[1] - 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布国家标准95项 增强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并提高生产效率[1] - 太阳能光伏领域发布国家标准221项 防范非理性竞争并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1]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1] 国际标准化建设成果 - 我国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新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26个[2] - 中国专家新担任国际标准技术机构主席30个及工作组召集人486个[2] - 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2] -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 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2] - 4210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2] 国际标准具体应用领域 - 脑机接口领域牵头制定术语及数据格式国际标准 统一国际认知并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2] - 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为设计制造测试认证提供基准参考[3] - 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首次构建关键指标体系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3] - 光伏领域牵头研制首个碳足迹核算国际标准 为碳排放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3] 国际标准战略作用 - 国际标准助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2] - 国际标准推动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并提供统一技术规范[3] - 国际标准便利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大宗贸易产品国际贸易衔接[3] - 国际标准通过碳数据溯源和碳足迹核算助力环境可持续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