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

搜索文档
一季度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突破400万辆,汽车ETF(516110)涨超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03:04
新能源车销量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402万辆,同比增长39%,占全球汽车销售比例的18.4% [1][4] - 国内4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90.5万辆,同/环比增长33.9%/-8.7%,渗透率51.5%,同/环比提升7/0.4个百分点 [4] - 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72.8%,市场份额72%,豪华/合资品牌渗透率分别为23.5%/6.8% [4] 智能化技术发展 - 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未来核心驱动力,超20家车企接入DeepSeek大模型,新势力车企将"AI汽车公司"定为战略目标 [5] - 2024年L2级辅助驾驶功能在新车中渗透率达57.3%,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警示等技术逐步普及 [5] - 智驾产业链表现突出,智能化底盘、域控和传感器等赛道业绩增速超越行业均值,L2.5及以上智驾车型渗透率预计2025年快速提升 [5] 资金流向 - 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加仓最多方向集中在汽车、有色金属、电子等板块,汽车行业超配比例处于历史90%以上高水位 [7] - 机构投资者对汽车行业长期基本面看好,但需警惕超配带来的后续上涨动能不足问题 [7] 行业展望 - 长期看好汽车智能化方向,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细分领域 [9] - 中期汽车行业基本面转好势头明显,公募基金加仓方向验证这一趋势 [9]
从“在中国制造” 到“为中国设计” 再到“由中国定义” 合资车企转型开启“加速度”(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5-22 21:47
合资车企转型趋势 - 合资车企正从"在中国制造"转向"由中国定义",深度共创和生态融合成为"汽车合资2.0"时代的关键标签 [1] - 合资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的61 6%降至2024年的31 5%,4S网络规模同比减少13 5%至7744家,新增网点占比仅3% [2] 营销策略调整 - 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车企推出"一口价"策略,提升价格透明度和终端表现 [3] - 2025年上海车展合资与自主新车首发比例接近1∶1,产品设计更符合年轻化审美需求 [3] - 新车型推出后市场反馈积极,4S店客流和销售信心显著提升 [3] 研发模式重构 - 丰田在上海设立雷克萨斯纯电研发生产公司,启动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本土工程师主导研发 [4] - 日产未来两年追加100亿元投资中国电动汽车研发,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并由中国团队主导 [4] - 大众中国团队开发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广汽本田新建新能源工厂,长安马自达技术反哺日本总部 [4][5] 本土生态融合 - 合资车企供应链从外资主导(外资零部件占比超80%)转向与本土供应商合作 [6] - 宁德时代、华为等本土技术被搭载到合资车型,缩短与自主品牌在智能座舱、智驾等领域的差距 [7] - 丰田和大众高管强调通过本土合作推动技术反哺全球市场,加速融入中国生态链 [7]
晶方科技:汽车智能化推动封装业务增长 拓展非CIS应用商业化量产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3:06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23.72%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68.4% [1] - 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增长32.73% [1] - 芯片封装及测试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三成受益于车用CIS领域业务规模增长 [1] 业务驱动因素 - 汽车智能化带动车载摄像头需求单车摄像头搭载数量和价值量提升 [1] - AI眼镜有望成为AI技术落地最佳场景之一机器人通过视觉系统与环境交互能力提升 [2] - MEMS FILTER等非CIS应用领域实现商业化量产成为新增长驱动 [3] 技术布局 - 全球车规摄像头芯片晶圆级硅通孔封装技术领先者持续创新工艺提升生产效率 [1] - 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MEMS传感器芯片先进封装测试平台"项目突破共性关键技术 [3] - 提升荷兰苏州双光学中心能力从光学器件向光学模块光机电系统延伸 [2] 市场拓展 - 封装产品已应用于智能汽车AI眼镜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2] - 推进马来西亚槟城生产基地建设贴近海外客户需求 [4] - 依托新加坡子公司搭建国际化投融资平台 [4] 行业趋势 - 汽车智能化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带动封装市场需求 [1] - AI大模型赋能推动机器人通用化应用进程 [2] - 国际贸易与产业重构背景下全球化布局重要性提升 [4]
【百人会百人谈】对话英飞凌曹彦飞:跨国汽车半导体企业的本土化新样本
新华财经· 2025-05-22 11:57
新华财经北京5月22日电(记者王鹤王钊)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新"向"智"转型,半导体是驱动这场 变革的核心引擎。作为全球汽车半导体龙头,英飞凌以13.5%的市场份额领跑赛道。 新华财经:中国汽车芯片自给率目前提升至约15%左右水平,预计还将不断提升,英飞凌如何看待本土 厂商的崛起?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期间,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汽车业务大中华区负责 人曹彦飞发布了英飞凌汽车业务"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并与新华财经记者就英飞凌本土产品 定义、本土化价值链生产、本土化生态圈的思考进行了深度对话。 新华财经:汽车智能化是当下行业的热点和焦点,英飞凌如何看待这样一个趋势? 曹彦飞:汽车行业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行业确实在按照这个趋势发展。汽车产品的卖点 从电动化早期更关注续航里程、电池等动力总成相关的指标逐步转向智能辅助驾驶。 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英飞凌做了多年的产品布局。舱外感知方面,我们的毫米波雷达已经有15年历 史,上一代产品已陆续投放市场3亿多片。未来一年,英飞凌将推出28纳米CMOS工艺的4D毫米波成像 雷达,该技术将有助于未来智能辅助驾驶的发展需求。舱内感知 ...
汽车上的那些反人类设计,到底冤不冤?
虎嗅· 2025-05-22 08:37
汽车反人类设计分类 - 汽车反人类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为视觉效果、营销噱头或成本压缩而牺牲用户体验的设计,另一类是看似反直觉但背后有明确工程逻辑或行业规范的设计 [1] 不合理派设计案例 - **隐藏式门把手**:风阻系数仅降低0.003Cd,百公里节约0.15~0.18度电,但带来冬季使用困难、故障率高、紧急逃生受阻等问题,实际作用更多是提升视觉高级感 [3][4][5] - **取消物理按键**:新能源车取消物理按键依赖中控大屏操作,导致操作繁琐、延迟影响驾驶安全,座椅记忆等功能藏于深层菜单进一步降低便利性 [7][8] - **外饰件取消物理按钮**:如电尾门取消物理关闭按钮,依赖感应操作易失灵,用户体验倒退 [10] 合理派设计逻辑 - **R挡在前D挡在后**:AT变速箱时代延续的换挡逻辑,R挡靠近P挡便于停车切换,D挡下压更符合前进直觉 [11][12] - **后排座椅翘角设计**:通过"坐垫抬角"分散大腿压力,改善长途舒适性;内置"防下潜挡板"金属骨架,碰撞时防止乘员下滑,避免安全带勒颈风险 [15][16][18][19][21][22] - **A柱加粗取消视野**:强化碰撞安全性能,新能源车一体化设计对A柱强度要求更高,盲区问题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电子手段补偿 [23][25][26][28] - **车窗升降延迟**:防夹功能的安全考量,部分国家已纳入强制法规 [29][30][31] 行业趋势与反思 - 早期智能座舱照搬手机逻辑忽视驾驶场景,物理旋钮的便捷性仍不可替代 [33] - 市场反馈推动设计改进,如隐藏门把手转向"半隐藏"方案,空调操作恢复部分物理按键 [35] - 优秀设计需平衡技术复杂性与用户易用性,安全与人性化是核心方向 [36][37]
晶方科技: 晶方科技关于2024年度业绩暨现金分红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2 08:1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1.30亿元,同比上升23.72% [2] - 实现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上升68.40% [2] - 业务规模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2] 业务板块分析 - 封测业务(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安防)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汽车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带动车载摄像头应用增加 [2] - 光学器件业务规模整体平稳,通过技术开发拓展提升双光学中心能力,从光学器件向光学模块、光机电系统延伸 [3] - 晶圆级光学器件(WLO)工艺水平与量产能力提升,推进在汽车智能投射领域的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应用 [3] 新兴领域发展 - AI眼镜、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快速发展,带动视觉传感器市场需求增长 [3] - 公司封装产品广泛应用在智能汽车、AI眼镜、机器人等领域 [3] - AI智能眼镜有望成为AI技术落地的最佳场景之一 [3] 技术研发进展 - 重点研发方向包括车载激光雷达、车载MEMS、5G射频芯片封装技术等 [4] - 在MEMS、滤波器领域已实现规模量产 [4] - 开发TSV-Last、Cavity-last相关工艺,在新应用领域取得突破 [5] 全球化布局 - 依托新加坡子公司平台搭建国际化投融资平台 [5] - 推进马来西亚槟城生产基地建设以贴近海外客户需求 [5] - 应对国际贸易与产业重构发展趋势 [5] 未来增长驱动 - 汽车智能化、机器人、AI眼镜等领域发展将为业务带来增长驱动 [5] - 通过技术创新拓展MEMS、FILTER等非CIS应用领域 [5] - 不断提升行业壁垒和产业领先优势 [5]
华为“朋友圈”凭什么越来越大?
经济观察报· 2025-05-22 07:11
华为汽车生态圈发展 - 公司自2009年涉足车载模块开发,2019年全面大规模进军汽车业务,目前合作车企包括赛力斯、奇瑞、长安、江淮、北汽蓝谷、上汽集团等[1] - 合作模式涵盖零部件供应、HI模式、智选车模式,其中智选车模式下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设计、营销及销售,并开放手机门店作为渠道[1] - 问界系列、智界系列等智选车模式案例成功,逐步构建庞大汽车生态圈[1] 2025上海车展动态 - 鸿蒙智行携"四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集中亮相,发布新成员"尚界"品牌[2] - "尚界"由上汽与华为联合打造,定位时尚精品,首期投入60亿元,组建超5000人团队并建设专属超级工厂[2] - 丰田发布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D级轿车铂智7X,采用华为智能辅助驾驶技术[3] -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为首款搭载华为乾昆辅助驾驶技术的燃油车,支持高速NOA、城市NOA及AVP泊车功能[3] 技术实力与创新 - 公司将5G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汽车领域,提供智能化、网联化支持[5] - 乾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ADS 4驾驶辅助系统、Harmony Space 5鸿蒙座舱、XMC数字底盘引擎[5] - 智能电动Drive ONE解决方案覆盖全场景运动域、B+级车运动域等,主打续航、安全、操控体验[5] 市场表现与行业影响 - 问界M5、M7成为新能源市场热门车型,M9凭借高端定位受追捧[6] - 合作车企赛力斯实现扭亏为盈,市值跃居国内第三大车企[6] - 岚图梦想家加入华为技术后销量显著提升,成为MPV销冠[6] - 公司技术应用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6]
AI时代的「出行新物种」:年轻人究竟需要一台什么样的车?
36氪· 2025-05-21 14:58
汽车智能化趋势 - 汽车产业革命下半场以智能化为核心,90%中国消费者愿为高阶智能驾驶付费,30%愿支付超1万元[2] - 年轻消费者更看重智能化体验而非传统性能指标,AI技术成为汽车"第三空间"变革催化剂[2][3] - 行业竞争从电动化转向全方位智能化重塑,涵盖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营销沟通[2][12] 年轻消费市场特征 - 中国Z世代达2.6亿人,推动汽车消费逻辑转向实用功能与科技体验,偏好零排放电动车[3] - 年轻用户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定制、语音控制座舱、智能泊车等,电动车消费品属性接近智能手机[3][5] - 2025款eπ007针对年轻人设计,获红点设计奖,采用无框车门、电动尾翼等轿跑元素[5] 产品智能化创新 - eπ007搭载eπOS 2.0车机系统,采用手机式交互逻辑,配备SOA座舱和双AI大模型全场景语音[5] - 同级唯一电动四驱实现3秒级零百加速,百公里电耗11.9kWh,提供纯电/增程双版本[7] - 马赫电池通过6项极端测试,获国家级认证,提供整车+三电终身质保[7] 营销模式变革 - 全球首场AI共创发布会打破传统范式,通过场景体验而非参数比拼建立年轻用户连接[8][9] - 跨界营销案例包括联合王者荣耀B站直播、中国国家地理探索活动、武汉马拉松合作[9] - 从产品设计到营销全链条年轻化,实现"科技不炫技,实用即正义"的价值主张[14] 企业技术战略 - 东风集团采用"自研+共研"双路线:天元技术品牌涵盖太极大模型、智驾/智舱等核心自研技术[15][16] - 联合华为、字节跳动、Deepseek等科技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突破封闭式技术围墙[16] - 56年造车积淀+三大品牌矩阵支撑,形成央企新能源转型独特优势[14][15]
汽车智能化传导至充电环节,挚达科技推出自动充电机器人
第一财经· 2025-05-21 13:57
智能充电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充电是汽车智能化生态闭环的关键一环,随着辅助驾驶功能汽车的普及,全产业链自动化备受关注[1] - 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L2级新车渗透率从2023年的52.1%增长至59.7%,10万元以上中高端车型L2级占比接近70%[1] - 自动驾驶技术从封闭场景向全场景普及,自动充电需求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无人停车场、智慧社区等多场景增长[1] 挚达科技战略与产品 - 公司发布新一代蛇形自动充电机器人"灵蛇SmartLink",以智能化作为2.0战略核心方向[1] - 与支付宝合作推出"碰一下AI自动充电+无感支付"项目,实现停车、充电、支付全流程无人化[1] - 自动充电机器人已在全球100多个场景落地,包括香港机场、雄安新区、卡塔尔科学园等[2]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华为、小米等企业加码智能充电,推动设备从单一功能向交互式、自适应方向升级[2] - 公司自2016年起布局自动充电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具备先发优势[2] 挚达科技全球化与资本运作 - 在泰国完成本土化产能建设,计划将制造能力拓展至中东、南美等区域[2] - 2024年11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发行不超过2062.71万股,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2] - 上市前完成9轮融资,估值达30亿元,投资方包括比亚迪、上海中电投等产业链巨头[2] - 比亚迪既是主要投资方也是第一大客户,体现产业链协同效应[2]
以旧换新促进汽车消费,行业平稳增长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5-21 03:53
乘用车产销量同比增长,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4月乘用车延续良好态势,分别完成 225.65万辆和222.26万辆,环比分别-12.35%、-9.95%,同比分别+10.17%、+11.05%,产销 量同比实现增长,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57.1万辆,同比+23.51%,市场份额 70.67%,环比提升4.67个百分点,同比提升7.1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商用车产销微增。4月商用车产销同比微增,分别完成36.23万辆和36.71万辆,同比分别 +1.32%、+2.71%。分车型看,货车产销分别完成31.7万辆和32.25万辆,环比分 别-16.83%、-18.19%,同比分别+1.55%、+3.18%;客车产销分别完成4.52万辆和4.45万辆, 环比分别-9.91%、-16.05%,同比分别-0.21%、-0.56%。 中原证券近日发布汽车行业月报:2025年4月汽车行业仍保持增长态势,4月汽车产销分 别完成261.88万辆和258.96万辆,环比分别-12.88%、-11.18%,同比分别+8.86%、+9.78%, 环比下降,同比实现增长。4月汽车出口量达到51.68万辆,环比+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