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紧缩

搜索文档
美联储重启降息在即 美股能否延续强势上攻
第一财经· 2025-09-14 03:50
核心观点 - 科技股引领美股市场上涨 人工智能相关板块受甲骨文业绩展望推动反弹 标普500指数上涨1.6%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 [1][5] -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会议降息25个基点 芝商所FedWatch工具显示降息概率为100% 12月底前累计降息75个基点概率达74% [3][4] - 资金流向显示投资者获利了结迹象 上周美股基金净流出104.4亿美元 创近5周新高 [1][6] 经济数据表现 - 8月CPI环比上涨0.4% 为1月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同比上涨2.9% 核心CPI环比涨0.3% 同比涨3.1% [2] - 就业市场呈现压力 非农就业数据基准修正初步估算下调91.1万个岗位 占总就业人数0.6% 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增加2.7万人至26.3万人 [2] - 9月消费者信心降至5月以来最低 短期通胀预期稳定在4.8% 长期通胀预期从3.5%升至3.9% [2] 美联储政策预期 - 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将关注就业市场疲软风险 预计降息25个基点并释放结束量化紧缩信号 [4] - 牛津经济研究院指出美联储双重使命偏离预期 政策面临两难境地 但倾向于优先应对就业市场风险 [4] - 杰富瑞强调关税推高部分商品价格 但未导致通胀持续加速 降息主要针对就业市场下行风险 [4] 市场动态与风险 - 下周三美联储决议后可能出现"利好出尽是利空"行情 技术面显示需防范常规回调 [6][7] - 下周五迎季度"三巫日" 大量衍生品到期可能引发流动性波动 [6] - 甲骨文剩余履约义务同比激增359%至4550亿美元 人工智能需求强劲且处于增长初期阶段 [6] 板块表现与资金流向 - 道琼斯指数上涨近1% 为三周来首次周度上涨 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板块提供支撑 [5] - 利率敏感板块(罗素2000成分股、房地产、金融)可能因美联储鸽派立场获得买盘支撑 [7] - 嘉信理财指出市场将就业数据恶化视为积极信号 因可能触发更多货币宽松政策 [6]
美联储重启降息在即,美股能否延续强势上攻
第一财经· 2025-09-14 03:37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科技股引领标普和纳指再次向历史高位发起冲锋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 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1.6%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近1% [2][6] - 上周美股基金净流出104.4亿美元 创近5周新高 投资者选择落袋为安 [2][6] - 下周五是每季度一次的美股三巫日 大量股指期货、股指期权和股票期权到期 可能出现流动性造成的波动 [6] 宏观经济数据 - 8月整体CPI环比上涨0.4% 高于预期的0.3% 为今年1月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同比上涨2.9% 核心CPI环比上涨0.3% 同比上涨3.1% [3] - 非农就业数据基准修正初步估算为向下调整91.1万个岗位 占总就业人数的0.6% 过去10年基准修正绝对平均幅度为0.2% [3] - 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增加2.7万人至26.3万人 高于上周的23.6万人和预期的24.2万人 [3] - 9月美国消费者信心降至5月以来最低水平 消费者对未来一年通胀预期稳定在4.8% 长期通胀预期从8月3.5%升至3.9% [3] 美联储政策预期 - 市场预计美联储9月会议降息概率为100% 从当前至12月累计降息75个基点概率为74% 高于一周前65% [4] - 美联储更关注就业市场疲软态势而非通胀高于目标水平的问题 [4][5] - 预计美联储将降息25个基点 强调就业市场下行风险 可能释放结束量化紧缩政策信号 [5] 行业与企业动态 - 甲骨文剩余履约义务同比激增359%至4550亿美元 人工智能需求强劲 增长轨迹处于初期阶段 [7] - 人工智能相关板块反弹 为三大指数提供支撑 [6] - 利率敏感板块包括罗素2000指数成分股、房地产、金融、不动产等可能获得买盘支撑 [8] 市场情绪与展望 - 市场将就业数据恶化视为积极信号 因可能意味着更多货币宽松政策 [7] - 不与美联储作对准则主导投资者情绪 技术交易者奉行趋势即友准则 [7] - 9月通常是美股表现最差月份 需防范市场常规回调 [7] - 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后可能出现获利了结或借利好出货行情 [8]
“央行超级周”来了--这36小时交易员要“连轴转”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9-14 02:58
央行超级周核心事件 - 全球多家主要央行将在约36小时内密集公布利率决议 直接影响全球半数交易最活跃货币 并为第四季度全球经济定调 [1] - 决策涉及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五分之二 包括七国集团(G7)中的四个国家 [1] - 市场波动性可能显著加剧 投资者需高度关注 [1] 美联储利率决议 - 预计宣布降息25个基点 为自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的首次降息 [1][2] - 降息背景包括白宫长期施压降低借贷成本 但鲍威尔对关税推升的通胀保持警惕 [1][2] - 近期劳动力市场疲软迹象为降息提供理由 周二零售销售数据(预期增长0.3%)和周四失业救济申请数据为关键参考 [3] 其他主要央行政策动向 - 加拿大央行预计同步降息 将基准隔夜利率下调至2.5% 主因近期就业数据失望及第二季度经济萎缩 [1][4] - 英国央行大概率维持4%基准利率不变 焦点在于可能大幅放缓量化紧缩(QT)步伐(原计划每年缩减1000亿英镑) [1][4] - 日本央行预计维持利率不变 虽处政策正常化路径但未释放紧缩信号 投资者关注行长植田和男会后发言 [1][4] - 挪威央行面临不确定性 可能降息25个基点至4%或因核心通胀率高于3%而推迟行动 [4] 新兴市场央行政策倾向 - 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央行预计维持现有利率不变 包括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南非 [5] - 巴西央行几乎确定维持借贷成本在19年高点15% [5] - 印度尼西亚央行决策受国内抗议和财政部长突然离职影响 [5]
纳指续创历史新高,甲骨文两日跌超11%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3 00:17
美股市场表现 - 纳指上涨0.44%至22141.10点创历史新高 道指下跌0.59%至45834.22点 标普500指数微跌0.05%至6584.29点[2] - 本周标普500指数上涨1.59%创8月初以来最佳单周表现 纳指上涨2.03%连续第二周上涨 道指上涨0.95%实现三周内首次单周上涨[2]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0.11% 百度上涨2.6% 网易上涨1.8% 阿里巴巴和拼多多下跌0.2% 京东下跌2.1%[3] 科技股表现 - 特斯拉股价飙升7.4% 距离收复年内失地仅差2%[2][6] - 微软上涨1.8% 通过向客户提供不含Teams组件的Office产品降价方案避免欧盟反垄断罚款[2][5] - 苹果上涨1.7% Meta上涨0.6% 英伟达上涨0.4% 谷歌上涨0.2% 亚马逊下跌0.8% 甲骨文下跌5.1%近两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超11%[2] 债券与通胀预期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3.3个基点至4.06% 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1.2个基点至3.56%[3] - 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5.4为5月以来最低水平 低于8月终值58.2[4] - 消费者对未来一年通胀预期维持在4.8%不变 对未来五年通胀预期从3.5%升至3.9%[4] 美联储政策预期 - 市场完全消化美联储下周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 50个基点降息概率为7.5%[5] - 市场定价体现年内三次25个基点降息预期 机构预计全年降息幅度达75个基点[5] - 券商预计美联储将降息25个基点 强调就业市场下行风险并可能释放结束量化紧缩信号[5] 大宗商品市场 - WTI原油近月合约上涨0.51%至62.69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近月合约上涨0.93%至66.99美元/桶[6] - COMEX黄金期货上涨0.34%至3649.40美元/盎司 连续第四周上涨[6] 个股特殊动态 - 华纳兄弟探索频道上涨近17% 因派拉蒙天舞传媒准备对其发起收购要约[6] - 疫苗生产商股价下跌 莫德纳下跌7.4% 辉瑞和诺瓦瓦克斯均下跌逾3%[6]
纳指续创历史新高,甲骨文两日跌超11%
第一财经· 2025-09-13 00:09
美股市场表现 - 纳指收盘创历史新高22141.10点 单日涨幅0.44% 本周累计上涨2.03% [3] - 标普500指数收报6584.29点 单日微跌0.05% 本周累计上涨1.59% 创8月初以来最佳单周表现 [3] - 道指收报45834.22点 单日下跌273.78点(跌幅0.59%) 本周实现0.95%涨幅 为三周内首次周度上涨 [3] 科技股表现 - 特斯拉单日飙升7.4% 股价较年内高点仅差2% [3][8] - 微软上涨1.8% 因向欧盟客户提供不含Teams组件的Office降价方案避免反垄断罚款 并与OpenAI达成非约束性盈利性公司重组协议 [3][7] - 苹果上涨1.7% Meta上涨0.6% 英伟达上涨0.4% 谷歌上涨0.2% 亚马逊下跌0.8% [3] - 甲骨文连续两日下跌超11% 单日跌幅达5.1% [3] 中概股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微跌0.11% [3] - 百度上涨2.6% 网易上涨1.8% [3] - 阿里巴巴与拼多多均下跌0.2% 京东下跌2.1% [3] 大宗商品市场 - 国际油价上涨 WTI原油近月合约涨0.51%至62.69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近月合约涨0.93%至66.99美元/桶 [8] - 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COMEX黄金期货周涨0.34%至3649.40美元/盎司 实现连续第四周上涨 [8] 债券市场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3.3个基点至4.06% [4] - 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1.2个基点至3.56% [4] 经济数据与政策预期 - 9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5.4 为5月以来最低水平 较8月终值58.2下降 [6] - 消费者对未来一年通胀预期维持在4.8% 五年期通胀预期从3.5%升至3.9% [6] - 市场完全定价美联储下周降息25个基点 50个基点降息概率为7.5% [6] - 市场预期年内累计降息75个基点 未来12个月可能再降50-75个基点 [7] 行业动态 - 华纳兄弟探索频道大涨17% 因派拉蒙天舞传媒拟对其发起收购要约 [8] - 疫苗生产商股价集体下跌 莫德纳跌7.4% 辉瑞与诺瓦瓦克斯均跌超3% 因美国卫生部门将25名儿童死亡与新冠疫苗关联 [8]
美国国债意外成为赢家 “债券义警”暂时销声匿迹-美股-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00:34
美债市场表现韧性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年迄今下跌超过0.33个百分点 成为唯一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债券市场[1] - 30年期美债跑赢其他债券 2025年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仅上升约0.125个百分点 而英国上涨0.5个百分点 法国近0.75个百分点 日本高达1个百分点[1] - 美债市场波动性自4月以来呈下降趋势 主要波动指标接近三年来最低点[1] 经济数据与货币政策影响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5月初以来首次跌破4.17% 因就业增长放缓数据为美联储降息打开窗口[3] - 利率互换显示交易员预计美联储未来12个月降息约1.3个百分点至3%的中性水平[9] - 五年期通胀掉期升至两年高点 反映市场对美联储独立执行货币政策能力存疑[5] 财政与债务管理措施 - 关税收入今年估计约3000亿美元 有助于填补预算缺口但合法性受质疑[5] - 财政部长暗示可能限制长期国债发行并为收益率设底线[7] - 外国资本未出现逃离美国资产迹象 对美债需求保持强劲[7] 收益率曲线与期限溢价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期限溢价"接近十年高位[3] - 5年期与30年期美债收益率差扩大 因特朗普试图解雇美联储理事[8] - 市场认为5%已成为30年期美债收益率天花板 长端未与短端同步变动[8] 量化宽松政策预期 - 白宫可能推动美联储重新购买长期债券实施量化宽松以压低借贷成本[9] - 美联储可能将到期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进行再投资 目前每月允许50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抵押贷款债务到期不续作[10] - 全球高债务水平要求央行保持低利率控制偿债成本 模糊财政与货币政策界限[9]
一代人一遇的机会!基金经理高呼:现在是抄底的绝佳时机
金十数据· 2025-09-04 07:11
英国国债收益率走势 - 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5.723% 创1998年以来新高[1]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4.835% 为年初以来最高点[1] - 2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月4.379%回落至约3.95%[1] 英国国债市场波动因素 - 英国养老基金削减30年期国债持仓加剧市场波动[1] - 2022年迷你预算危机与2024年7月财政大臣更迭引发剧烈波动[1] - 当前市场波动性维持高位但被视作买入信号[1] 期限溢价与投资机会 - 英国国债期限溢价异常高企 显示市场已消化利空消息[1] - 实际收益率达2.5%-3% 被认定为一代人一遇的投资机会[2] - 国债拍卖需求达发行量3.5倍 反映市场信心强劲[1] 财政政策与市场预期 - 政府反复强调财政规则以回应债券义警关切[2] - 秋季预算将成为传递财政审慎信号的关键时点[2] - 财政缺乏回旋空间可能促使额外增税措施出台[3] 国际债券市场对比 - 日本国债实际收益率缺乏吸引力[2] - 美国面临财政状况黯淡及长期风险溢价上升压力[2] - 欧元区受德国国防支出与法国预算僵局制约[2] 量化紧缩政策影响 - 英国央行放缓量化紧缩可能进一步提振国债需求[2] - 国债价格较2020年高点下跌50% 当前抛售缺乏合理性[2] 机构观点与风险提示 - 瑞银策略师认定英国为2025年最有趣利率市场[3] - 长端债券估值便宜但存在预算风险与需求薄弱隐患[3] - 财政拖累可能对利率走势形成利好支撑[3]
美债收益率逼近5%!央行宽松失灵,全球债务失控,金银成最大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9-03 20:08
全球债券市场趋势 - 全球债券市场出现与央行宽松货币政策背道而驰的潮流 长期国债收益率同步飙升 美债收益率再度逼近5%警戒线 英债30年期收益率达5.64%创1998年来新高 德债法债收益率均刷新数十年高位[1] - 2024年全球74%央行采取降息举措 2025年降息次数超90次 创疫情以来宽松纪录 但市场对央行口头承诺失去信心 更关注各国财政状况[1] - 债券市场"义警"行为回归 通过抛售债券惩罚财政纪律涣散的政府 要求更高风险补偿 2010年代低收益率持续预期彻底终结[6] 主要国家债务与财政状况 - 美国国债总额突破36.4万亿美元 其中9.5万亿美元债务将在12个月内到期 2025年联邦政府利息支付预计近1万亿美元 相当于医疗或国防支出规模[2] - 英国债务占GDP比重可能攀升至274% 利息支出将吞噬国民经济13% 日本债务负担超GDP250% 3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3.2%创历史新高[2][4] - 法国财政赤字常年维持GDP5%以上 突破欧盟3%上限 法德国债收益率价差拉大 市场质疑法国削债计划执行能力[4] 量化紧缩与贸易政策影响 - 量化紧缩政策加剧债市压力 央行缩减资产负债表减少债券购买角色 2025年9月15日单日可能从银行系统抽走近2000亿美元准备金[9]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推高通胀担忧 2025年4月将钢铁关税从25%提高至50% 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重组和成本上升[9] 贵金属市场表现 - 黄金价格2025年上涨超33% 涨幅达标普500指数三倍 白银价格冲破40美元/盎司 分析师预测可能触及46美元[10] - 白银工业需求强劲 全球光伏装机量连续三年保持20%增速 每块光伏板需20克银浆 年耗银超5000吨 新能源车电子元件用量是燃油车3倍[10] - 2025年白银缺口扩大至1.49亿盎司 相当于全球六分之一年产量 工业需求如海绵般吸收白银库存[10] 资金流向与市场参与 - 美国鹰扬银币销量连续6个月高于五年均值 黄金ETF2024年实现四年来首次净流入 黄金突破3500美元关键阻力位触发大量买盘[11] - 中国市场白银T+D交易量2025年6月环比暴涨280% 部分银楼出现现货断供 COMEX白银期货未平仓合约三个月内暴增60%[11] 央行储备与美元信用 - 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达4974吨创历史新高 央行购金占比21%达1045吨 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央行是主力购买方[11] - 中国人民银行连续5个月增持黄金 通过黄金储备多元化对冲美元风险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降至57.4%创30年新低[11][16] - 美国债务/GDP比率突破130% 利息支出占税收比例高达40% 十年前仅为10% 加剧市场对美元长期价值担忧[14]
全球长债都在跌,市场在定价什么?
华尔街见闻· 2025-09-02 09:26
全球债市调整核心驱动因素 - 财政赤字激增和公共债务上升推高债券收益率 [2] - 通胀顽固居高不下侵蚀债券实际回报 [2] - 央行信誉受质疑及量化紧缩政策减少债券需求 [2] - 投资者心理转变与债券"义警"回归迫使财政纪律 [2] 财政赤字对收益率影响 - 美国债务占GDP比例从疫情前不足80%升至2025年预计近120% [3] - 美国财政赤字维持GDP的6-7%给国债收益率带来上行压力 [3] - 英国长期国债收益率达5.6%创1998年来新高 [3] - 日本债务超GDP250% 30年期国债收益率首破3% [5] 通胀与央行政策作用 - 通胀持续走高迫使投资者要求更高回报率 [6][7] - 美联储维持利率4.25-4.50% 欧英央行已开始降息 [8] - 量化紧缩政策缩减央行资产负债表 减少债券购买 [9] 投资者行为转变 - 债券"义警"通过抛售债券迫使政府财政纪律 [10][11] - 美国长期国债拍卖困难 英国30年期国债需求疲软 [11] - 安全避险行为减弱 冲突事件未引发债券抢购 [11] - 欧洲收益率变动三分之一直接受美债影响 [11] 全球市场结构性变化 - 长期收益率共同上升终结超低利率时代 [12] - 美国失去惠誉AAA评级 英日评级更低 法国受债务警告 [12] - 政府利息支出膨胀 贷款利率要求提高 [12] - 5%长期债券收益率成为全球金融新基准 [13]
日本央行副行长释放鹰派信号:持续加息仍是合适选项 国债政策迎重大调整
新华财经· 2025-09-02 06:45
针对备受瞩目的国债市场改革,冰见野良三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为恢复国债市场功能,有必要逐步降 低央行购债水平,最终目标是让长期利率由市场供需决定。但他同时强调,缩减购债的过程必须保 持"可预测性"与"灵活性"的平衡,既要避免突然退出引发市场动荡,又要防止流动性枯竭威胁金融稳 定。 冰见野良三多次提及"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他指出,当前日本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可 能挤压企业利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带来的供应链成本上升,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能源价格波动, 均构成下行风险。与此同时,国内薪资增长加速与物价上涨形成的正向循环,也令通胀超预期的风险不 容忽视。 "政策制定者如同走钢丝,"冰见野良三比喻道,"既要防范经济失速滑落,又要警惕物价失控飙升。"为 此,日本央行已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经济指标偏离基线预期,将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潜在损失。 冰见野良三特别提到金融市场情绪虽已恢复至4月动荡前的水平,但仍需密切监测异常波动。这暗示着 日本央行对近期市场过度乐观情绪保持警惕。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如何管理庞大的资产负债 表成为新课题。 日本央行副行长冰见野良三于本周二发表讲话,明确传递出货币政策将持续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