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破发股思科瑞财务造假将ST 上市募13.9亿中国银河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08:01
公司财务违规行为 - 公司虚构与四川赛狄信息技术股份公司336.65万元检测业务 虚增2022年销售收入336.65万元和利润总额318.81万元 [2] - 公司提前确认与佳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6.93万元检测收入 虚增2022年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246.93万元和203.7万元 [3] - 公司在合同存在412.46万元重大争议情况下不当确认收入 导致2022年虚增销售收入412.46万元和利润总额178.03万元 [3] 财务数据影响 - 2022年年度报告共计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 占同期营业收入24,282.18万元的4.16% [3] - 2022年虚增利润总额700.54万元 占同期利润总额10,679.59万元的6.56% [3] - 公司于2025年4月发布公告对前期会计差错及定期报告进行更正 [3] 监管处罚措施 - 中国证监会四川监管局对公司处以警告并罚款200万元 [6] - 对时任副总经理舒晓辉处以警告并罚款120万元 [5][6] - 对董事长张亚 总经理马卫东 财务总监涂全鑫分别处以警告并各罚款80万元 [5][6] 近期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 较上年同期5,559.33万元增长81.67% [6][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58.42万元 去年同期为亏损246.88万元 [6][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94.35万元 较去年同期4,617.23万元下降78.46% [6][7] 上市及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22年7月8日在科创板上市 发行2,500万股 发行价55.53元/股 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7] - 实际募集资金总额13.88亿元 净额12.53亿元 超原计划6.34亿元募集资金 [8] - 中国银河证券作为保荐机构获得承销保荐费用1.08亿元 [8]
市场监管重在“两个到位”
国际金融报· 2025-09-22 08:01
监管处罚情况 - 6家上市或退市公司同一天收到证监会罚单 其中两家公司罚单金额超亿元[1] - 被处罚公司违规行为包括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 隐瞒对外担保及关联方资金占用 以及财务造假[1] - 亿元罚单主要涉及财务造假案例 如*ST东通因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被罚款2.29亿元 7名责任人员被罚款4400万元[1] - 已退市的亿利洁能因财务造假等多项违规被罚2.1亿元 29名责任人员合计被罚约1.65亿元[1] - 今年以来因财务造假被罚超亿元的公司还包括东旭集团与*ST高鸿[1] 市场影响与监管趋势 - 退市公司同样收到亿元罚单 打破"退市免责"的市场预期[1] - 修订后的证券法实施后 违规成本大幅提升 数百万元至数千万元罚款成为常态[2] - 六十万元顶格处罚已成为过去 亿元罚单在市场监管中不再罕见[2] 监管有效性要求 - 罚没款需足额缴纳 否则罚单意义将大打折扣 违规者未受应有惩罚[3] - 投资者损失赔偿需到位 否则投资者利益未获保护 市场信心受影响[3] - "两个到位"(罚没款到位和赔偿到位)未实现可能激发违规冲动 损害资本市场利益[3]
破发股思科瑞财务造假将被ST 上市募13.9亿中国银河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07:31
公司财务违规行为 - 公司虚构与四川赛狄信息检测业务336.65万元 虚增销售收入336.65万元和利润总额318.81万元[2] - 公司提前确认佳缘科技检测收入246.93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203.7万元[3] - 公司在合同存在412.46万元重大争议情况下不当确认收入 虚增利润总额178.03万元[3] - 2022年年度报告总计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 占同期营业收入4.16% 虚增利润总额700.54万元 占同期利润总额6.56%[3] 监管处罚措施 - 公司被处以警告及200万元罚款[6] - 副总经理舒晓辉被警告并处罚款120万元[5][6] - 董事长张亚 总经理马卫东 财务总监涂全鑫分别被警告并各处罚款80万元[5][6] 股票交易变更 - 公司股票于2025年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1] - A股简称由"思科瑞"变更为"ST思科瑞" 扩位简称变更为"ST思科瑞微电子"[1] - 2025年9月22日停牌一天[1]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0.10亿元 同比增长81.67%[6][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58.42万元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6][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94.35万元 同比下降78.46%[6][7] - 总资产17.98亿元 较上年度末下降1.33%[7]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2022年7月8日在科创板上市 发行2500万股 发行价55.53元/股[7]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2.53亿元 超原计划6.34亿元[8] - 发行费用总计1.36亿元 其中承销保荐费用1.08亿元[8] -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7]
绝味食品等四公司因财务造假被ST,累计隐瞒收入数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22 06:35
核心事件概述 - 四家上市公司复旦复华、思科瑞、绝味食品和创意信息因财务造假被实施ST 其他风险警示 实施起始日为2025年9月23日 绝味食品A股简称变更为"ST绝味" [3] - 绝味食品在2017年至2021年期间通过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少计营业收入 占对应年度营收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累计隐瞒收入达数亿元 [3][6] - 操作手法涉及财务总监安排员工出借个人银行账户走账 使装修费脱离上市公司核算体系 [3][4] 财务违规细节 - 绝味食品采用"反向造假"手法少计收入 而其他三家公司均为传统虚增利润:复旦复华虚增利润8106万元 思科瑞虚增营收996万元 创意信息多计营收近4亿元 [4] - 董事长戴文军知悉装修业务未纳入上市公司管理体系 财务总监彭才刚主导个人账户走账操作 [4] - 湖南证监局对绝味食品处以400万元罚款 对戴文军罚款200万元 对彭才刚罚款150万元 合计850万元 [5] 监管环境变化 - 监管对财务信息失真采取"零容忍"态度 无论虚增或虚减收入均一视同仁处罚 [5] - 以2020年为界 财务造假处罚标准从"罚款+市场禁入"升级为可能直接退市 [3] - ST处罚的"污名"效应远超罚款金额 体现注册制下信息披露真实性的核心地位 [5] 行业背景与动机分析 - 加盟行业存在装修费"潜规则":总部指定装修公司报价通常高于市场价20%-30% 形成隐性利润 [6] - 绝味食品在IPO招股书中未将装修款列为主营收入 当时被视为行业共识 [6] - 潜在动机包括:平滑业绩降低竞争警惕性、管理层通过体外资金进行利益安排、规避关联交易监管等 [7][9] 公司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滑超40% [12] - 鲜货类产品营收21.12亿元同比减少5亿元 下滑超19% 在营门店10838家较2023年底减少超5000家 [10] - 合同负债1.43亿元同比下滑9.4% 加盟商管理收入2712万元同比下滑明显 [10] - 单店月均销售额从高峰期3万多元下降至2万元左右 [10] - 毛利率29.92%低于周黑鸭的58.6%和煌上煌的31.96% [13] 投资视角分析 - 部分投资者视ST为"困境反转"机会 公募基金强制清仓可能导致超跌 [11] - 摘帽条件需完成财务重述并规范运作12个月 [11] - 社保基金在2025年一季度新进持股800万股 二季度增持至1000万股 [12] - 当前市值92亿元较高峰期600亿下跌85% [13] 行业竞争格局 - 周黑鸭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8% 绝味领先优势缩小 [12] - 禽类制品收入下滑20.8% 蔬菜产品下滑11.6% 全品类出现系统性下滑 [13] - 绝味坚持"万店战略"扩张 而周黑鸭选择关店提质并研发新消费场景 [14] 长期风险因素 - 股权投资持续亏损:2022年亏9421.85万元 2023年亏1.16亿元 2024年亏1.6亿元 [14] - 加盟体系系统性收缩 单店盈利恶化 营销费用率从8.9%攀升至10% [10][11] - 商业模式面临消费降级和行业竞争的结构性挑战 [16]
连续16个交易日面值低于1元/股 A股一*ST股锁定面值退市
长沙晚报· 2025-09-22 06:07
公司股价表现 - 公司股票22日开盘直接跌停 股价为0.46元/股 连续16个交易日面值低于1元/股 即使后续4个交易日涨停也无法回升至1元/股 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1] - 自8月11日起连续跌停 9月1日跌破1元/股 截至22日累计出现28个跌停板 [2]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5年中报显示每股收益-0.12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14034.09万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率-3166.01% [1] - 主营业务包括企业信息化业务 IT销售业务及信息服务业务 面向企业客户 3C卖场及个人消费者 [1] - 截至8月20日股东户数为5.3万户 [1] 监管处罚与违法事实 - 证监会查明公司2015年至2023年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收入约198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超7620万元 [2] - 证监会拟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合计罚款超1.6亿元 并对付景林 江庆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对丁明锋采取5年禁入措施 [2] - 财务造假行为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退市市场动态 - 年内已有22家A股公司完成退市程序 另有6家处于退市进程中 [2] - 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案例显著增加 年内超10家公司因财务造假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 去年52家退市公司中仅2家涉及此类退市 [2]
紫天科技财务造假遭重罚!受损股民可索赔
新浪财经· 2025-09-22 01:49
公司业务与行业分类 - 公司及子公司以数据科技和移动互联的智慧运营理念为企业提供品牌赋能和资本运作的链式服务 服务区域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1] - 按照申万行业分类(2021) 公司属于传媒-广告营销-广告媒体行业 [1] 财务造假事实 - 2022年年度报告合并报表虚增营业收入7.786亿元 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44.59% 虚增营业成本4.649亿元 占33.74% 虚增利润8,529万元 占利润总额的35.99% [1] - 2023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2.077亿元 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14.56% 虚增利润7,937万元 占利润总额的51.64% [1] - 2023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17.206亿元 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78.63% 对应虚增营业成本17.206亿元 [1] 监管处罚与立案调查 - 2025年8月22日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1] - 2024年10月27日公司披露《立案告知书》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2] 投资者索赔条件 - 索赔适用于2023年4月28日至2024年10月27日期间买入 且在2024年10月28日及以后卖出或继续持有的投资者 [4] - 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均具备索赔资格 [4]
涉嫌财务造假复旦复华、创意信息、绝味食品、思科瑞将被ST
新浪财经· 2025-09-22 00:06
核心观点 - 四家A股上市公司因年度报告财务指标虚假记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股票简称变更并调整涨跌幅限制 [1][2][3][4] 复旦复华财务违规 - 2019-2023年三个年度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累计虚增利润总额超8000万元 [1] - 2019年少计营业成本5065.22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5065.22万元 占年度披露利润总额60.25% [1] - 2020年少计营业成本259.20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259.20万元 占年度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7.11% [1] - 2023年少计资产减值损失2782.13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2782.13万元 占年度披露利润总额118.48% [1] - 违规涉及复华文苑住宅项目财务核算问题 被处以警告及400万元罚款 [2] - 股票简称变更为"ST复华" 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5% [2] 创意信息财务违规 - 2022年11月两笔业务违规确认收入 导致2022年年报多计营业收入26784.64万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12.22% [3] - 2023年半年度报告多计营业收入12470.34万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未披露具体数值 [3] - 被处以警告及400万元罚款 四名相关责任人被分别处罚 [3] - 股票简称变更为"ST创意" 日涨跌幅限制保持20% [3] - 公司称违规事项已整改完成 将在行政处罚决定书满12个月后申请撤销风险警示 [3] 绝味食品财务违规 - 2017-2021年连续五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导致各年度少计营业收入 [3] - 少计营收比例最高超过5% 具体年度占比分别为5%等(原文未列全具体比例) [3] - 被责令改正并处以警告及400万元罚款 三名时任高管被分别处罚 [3] - 股票简称变更为"ST绝味" 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5% [3] 思科瑞财务违规 - 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 虚增利润总额700.54万元 [4] - 涉嫌虚构销售业务、提前确认收入及不当确认收入 [4] - 被处以警告及200万元罚款 四名相关责任人被给予警告及罚款(具体金额未披露) [4] - 股票不进入风险警示板交易 涨跌幅限制保持20%不变 [4]
涉嫌财务造假 复旦复华、创意信息、绝味食品、思科瑞将被ST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1 23:23
公司停牌及风险警示实施 - 复旦复华、创意信息、绝味食品、思科瑞4家A股公司股票于22日停牌1天,23日起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 - 实施原因为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涉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表科目 [1] 复旦复华财务违规详情 - 2019年、2020年、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累计少计营收5324.42万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8106.55万元 [1][2] - 2019年少计营业成本5065.22万元,虚增利润总额5065.22万元,占年度利润总额60.25% [1] - 2020年少计营业成本259.2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20万元,占年度利润总额绝对值7.11% [1] - 2023年少计资产减值损失2782.13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782.13万元,占年度利润总额118.48% [2] - 违规涉及复华文苑住宅项目财务核算,公司被警告并处400万元罚款,6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50万至100万元 [2] - 股票简称变更为"ST 复华",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5% [2] 创意信息收入确认违规 - 2022年11月两笔业务违规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不具备商品控制权 [3] - 2022年年度报告多计营业收入26784.6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2.22% [3] - 2023年半年度报告多计营业收入12470.3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15.84% [3] - 公司被警告并处400万元罚款,4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70万至150万元 [3] - 股票简称变更为"ST创意",日涨跌幅限制保持20% [3] - 公司称违规事项已整改完成,将在行政处罚决定书满12个月后申请撤销风险警示 [4] 绝味食品收入确认问题 - 2017年至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各年度少计营业收入 [5] - 少计营收占年度营收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5] - 公司被责令改正、警告并处400万元罚款,3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100万至200万元 [6] - 股票简称变更为"ST 绝味",日涨跌幅限制为5% [6] 思科瑞收入虚增行为 - 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700.54万元 [6] - 公司被警告并处200万元罚款,4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80万至120万元 [6] - 股票简称变更为"ST思科瑞",涨跌幅限制保持20%,但每日买入限额50万股 [7]
*ST广道造假 面临退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21 20:21
● 本报记者杨梓岩 9月19日晚间,*ST广道披露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北交所送达的《关于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 告知书》,北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告知书》显示,9月12日,*ST广道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 认定,公司披露的2018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半年度报告及《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 说明书(草案)》存在虚假记载。前述事实触及《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0.5.1条第(七)项规定 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北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虚增营收与成本 《行政处罚决定书》明确,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ST广道通过制作虚假购销合同、发票、银行回 单、发货通知单及入库单等方式,虚构销售和采购业务,虚增营收与成本的规模和比例高企。 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分别虚增营业 收入1.43亿元、1.92亿元、2.23亿元、2.49亿元、3.04亿元、2.83亿元、0.72亿元,占当期报告记载金额 的比例分别为87.34%、95.39%、98.96% ...
*ST广道造假面临退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21 20:17
● 本报记者 杨梓岩 《行政处罚决定书》明确,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ST广道通过制作虚假购销合同、发票、银行回 单、发货通知单及入库单等方式,虚构销售和采购业务,虚增营收与成本的规模和比例高企。 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分别虚增营业 收入1.43亿元、1.92亿元、2.23亿元、2.49亿元、3.04亿元、2.83亿元、0.72亿元,占当期报告记载金额 的比例分别为87.34%、95.39%、98.96%、85.87%、99.39%、98.14%、88.11%。同期,公司分别虚增营 业成本0.65亿元、0.85亿元、1.17亿元、1.33亿元、1.63亿元、1.52亿元、0.39亿元,占当期报告记载成 本的比例介于83.30%至99.13%之间。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时任董事长、总经理、实际控制人金文明明知和放任公司实施财务造假,不 仅协调第三方借款、审批关联公司配合资金流转,还放任公司伪造合同单据,最终被给予警告并罚款 1500万元(其中作为直接负责主管人员罚款500万元,作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罚款1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