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被动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见证历史!突破50000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26 04:10
【导读】见证历史!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 基金市场再次见证历史性时刻! 今年以来,黄金、A股等各类型资产轮番表现,增量资金持续涌入ETF市场,通过ETF进行大类资产配置,股票、债券、商品等各类型ETF 规模不断增长。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全市场ETF总规模达到5.07万亿元,这也是继今年4月份突破4万亿元大关之后,时隔4个 月时间再次突破万亿级整数关口。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跨过万亿元整数关口,是历史上用时最短的一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被动投资大时代正加速到来。 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全市场ETF总只数达到1273只,总规模达到5.07万亿元,相比前一交易日增长1006亿元,正式突破5万亿 元大关。 近年来,国内ETF发展突飞猛进。2020年10月,国内ETF总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大关;2023年8月,国内ETF总规模突破2万亿元;2024年 9月,国内ETF总规模突破3万亿元;2025年4月,国内ETF总规模突破4万亿元;2025年8月突破5万亿元。 可以看出,ETF市场规模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今年连续突破两个万亿级关口。 ...
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获批;中国ETF规模达5.07万亿,再创历史新高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01:23
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 - 国信证券获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发行股份收购万和证券96.08%股权并成为其主要股东[1] -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获核准成为万和证券实际控制人批复有效期为12个月[1] - 证券行业景气度提升首批券商半年报显示5家券商营收和净利双增长江海证券净利润同比大增13倍[1] - 券商经纪两融资管投行业务受益于增量资金入市行业或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1] 中国ETF市场发展 - 中国ETF规模达5.0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4万亿规模仅用4个月完成跨越[2] - 全市场ETF基金数量为1271只其中101只规模超百亿6只超千亿[2]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4128.8亿元规模居首债券ETF中博时可转债ETF规模达613.2亿元为首只突破600亿产品[2] - 行业ETF中国泰证券ETF规模445.57亿元主题ETF中嘉实科创芯片ETF规模351.03亿元策略ETF中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规模211.39亿元[2] - 商品ETF中华安黄金ETF规模571.59亿元跨境ETF中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753.55亿元[2] - ETF规模突破5万亿反映投资者对被动投资工具青睐及资产配置多元化趋势[3] 券商资管自购行为 - 华泰证券资管拟以不超过3200万元自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持有期不少于1年[4] - 自购行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及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4] - 年内已有127家公募机构启动自购权益类基金自购产品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占比近半数[5] - 机构自购传递积极信号提升市场信心对权益类产品形成支撑并带动行业活跃度[4][5]
海纳全球优质资产 善用ETF触达未来——访兴证全球多元资产配置部基金经理刘潇、刘水清
上海证券报· 2025-08-24 15:36
产品策略与定位 - 兴证全球基金推出ETF-FOF产品 聚焦以ETF为主要投资标的 投资于ETF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7] - 产品采用多元资产配置策略 覆盖中证A500指数、境外权益资产、固收资产和黄金 通过跨资产跨地域配置降低风险 [7] - 产品定位为长期权益资产配置工具 以中国资产为主兼顾全球 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增强的双重效果 [9] 市场背景与机遇 - 国内ETF市场发展迅猛 数量已超千只 整体管理规模突破4万亿元 为ETF-FOF产品提供成熟工具基础 [7] - 公司自2019年推出首只FOF以来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FOF管理规模超143亿元 服务超过122万客户 [11] - 团队将FOF价值从"选基"升级为"一站式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致力于提升投资者持有体验 [8] 投资方法论 - 通过20-30只ETF组合对标基准 采取灵活主动管理 根据市场风格在成长与价值间适度偏离配置 [10] - 利用ETF场内交易特性捕捉极端行情下定价失真机会 如折价买入和溢价卖出以增厚收益 [10] - 重点关注指数增强型ETF 兼顾透明高效特性与稳定超额收益 契合产品定位 [10] 团队能力与业绩表现 - 团队重视资产配置能力 通过海外多元配置和因子层面主动管理(大小盘、质量、现金流、ROE等)实现增强 [10] - 刘潇管理的多只FOF产品业绩突出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兴全安泰稳健养老近一年回报8.51% 超越基准近7个百分点 [11] - 兴证全球优选稳健六个月持有FOF近一年回报4.94% 兴证全球安悦平衡养老近一年回报13.22% 均居同类前20%分位 [11]
Direct洞察 | 解读2025上半年全球公募基金趋势与海外基金配置中国市场动态
Morningstar晨星· 2025-08-21 01:05
全球公募基金趋势 - 主动开放式基金新发行3958只但净增长仅278只 而ETF发行1264只且净增长达1051只 显示主动基金更迭剧烈而ETF呈现强劲扩张[4] - 大类资产资金流向中债券型基金净流入超4100亿美元 是股票型基金流入量的两倍 同时配置型基金净流出约200亿美元[7] - 股票型基金细分流向显示美国大盘平衡策略资金流入居首 欧洲股票、印度股票和中国股票也位居前列[10] - 被动投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全球公募基金总规模十年增长超130% 被动产品管理规模占比从23%升至43% 主动产品份额从77%降至57%[13] - 被动型ETF增长最快 主动型ETF过去五年显著增速 目前已占总规模的2%[13] 海外基金配置中国市场动态 - 海外基金对中国股票配置比例自2024年下半年起逐步回升 从2024年低点4.79%升至2025年3月末的6.26% 此前该比例在2020年达11.07%阶段性高点后持续下降[19] - 海外中国主题基金中被动型产品规模反超主动基金约160亿美元 资金流动结构性变化显著 2022年后资金持续从主动基金转向被动产品[20][21] - 海外中国主题基金2020-2022年持续资金流入 2023-2024年转为净流出 规模从2021年近2500亿美元高点降至2024年底1752亿美元[23] -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中国主题基金净流出约20亿美元 其中一季度净流入46亿美元而二季度净流出66亿美元 但规模增长至1967亿美元[24]
山证资管李宏宇:注重投资者回报是大资管行业的“第一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12:13
核心观点 - 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50%推动权益被动投资浪潮兴起 [3] - 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加速基金经理队伍优化出清并延长职业生涯 [1][6] - 低利率时代需通过多资产多策略模式破局 资管机构需差异化建设核心竞争力 [1][7][10] 投资者结构变化与被动投资发展 - 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50% 指数曲线主要由机构绘制 [3] - 战胜基准指数需战胜50%的机构同行 被动化布局成客观规律 [3][4] - 头部效应显著 单款优秀指数出现时30-40家公司参与竞争 [4] - 山证资管运用"固收+ETF""固收+场内衍生品对冲"等策略参与ETF投资 [4] 公募基金行业转型与考核机制改革 - 考核端重新签订指标 注重三年以上中长期考核 [9] - 投资端要求月度汇报业绩与基准差异及改进措施 [9] - 风控端采用归因模型和数智化技术统计投资者盈亏占比 [9] - 产品端改造老产品并设计新业绩基准 市场端收集渠道反馈 [9] 多资产多策略模式与核心竞争力建设 - 券商资管需夯实直接投资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 [10] - 资管七大门类需根据特点创新策略并相互融合 [10] - 山证资管通过精准挖掘客户需求、全市场寻找策略、数智化匹配三步骤满足投资者需求 [7] - 未来行业评价标准将转向投资者回报和多元策略供给能力 [7]
【银行理财】资管年会谋篇市场新生态,债市波动引理财净值回调——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8.11-2025.8.17)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8-20 10:18
行业会议与高管洞见 - 2025资产管理年会以"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为主题,多位理财公司高管分享行业见解 [3][6] - 招银理财袁尧认为2025年是银行理财多资产多策略配置元年,看好AI基础设施、高分红资产及黄金的投资机会 [6] - 信银理财总裁提出理财公司应定位为固收产品主要供给者和含权产品重要供给者,通过错位竞争满足多元化需求 [7] - 光大理财副总经理指出被动投资呈加速态势,建议优化宽基指数编制、健全产品体系、研发配置方案及创新品种布局 [7] - 农银理财副总裁强调行业格局变化取决于市场化机制、多元资产组合能力及客户服务能力构建 [8] - 中银理财副总裁表示固收增强产品成为新增长点,债市或长期震荡而股票市场预期更高回报 [9] 产品创新动态 - 浦银理财升级"日鑫悦益"2.0产品体系,四大主线包括现金管理功能强化、债券+策略升级、信用资产深度挖掘及固收+多元矩阵覆盖12类策略 [3][10] - 招银理财联合发布SMARP大类资产配置指数,涵盖稳健/平衡/进取策略以优化多资产配置和动态风险管理 [3][10] 收益率表现 - 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1.31%(环比降3BP),货币基金收益率1.20%(环比降1BP),收益差收窄1BP [4][12] - 纯固收及固收+产品收益率全面下降,主因权益市场上行引发"股债跷跷板"效应 [4][13]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环比上行5BP至1.75%,信用利差走阔,债市对基本面反应钝化 [5][13] - 理财产品收益率中长期承压,估值整改和低利率环境导致业绩比较基准普遍下调 [14] 市场波动与风险指标 -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1.52%(环比升0.65个百分点),信用利差同步走阔2.55BP [5][16] - 破净率与信用利差正相关,但变动存在滞后性且受数据时效性影响 [16] - 信用利差处于2024年9月以来低位,性价比有限,若持续走阔可能推升破净率 [5][16]
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8.11-2025.8.17):资管年会谋篇市场新生态,债市波动引理财净值回调-20250820
华宝证券· 2025-08-20 08:1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2025年资产管理年会以"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为主题,多位理财公司高管分享行业见解 [3][11] - 债市波动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周度环比上行5BP至1.75% [5][18] - 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下降,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环比下行3BP至1.31% [5][16] - 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环比上升0.65个百分点至1.52%,信用利差走阔2.55BP [6][24] 监管和行业动态 - 2025资产管理年会聚焦大资管生态重构,探讨AI基础设施、高分红资产及黄金的投资机会 [11] - 理财公司定位为固收产品主要供给者和含权产品重要供给者,需与公募基金等机构错位竞争 [12] - 被动投资加速发展,建议优化宽基指数编制、丰富非红利因子产品体系及创新多资产ETF [12] - 银行理财行业格局将取决于市场化机制、多元资产组合能力及客户服务能力三大因素 [13] 同业创新动态 - 浦银理财升级"日鑫悦益"产品体系2.0,涵盖现金管理、债券+、信用资产及多元配置四大进阶策略 [14] - 招银理财发布SMARP大类资产配置指数,覆盖稳健/平衡/进取策略以捕捉多资产机会 [15] 收益率表现 - 现金管理类与货币基金收益差收窄至11BP,纯固收及固收+产品各期限年化收益率普遍下降 [16][18] - 权益市场上涨加剧"股债跷跷板"效应,债市对基本面反应钝化,信用利差走阔 [18] - 长期限理财产品因久期敏感性更高,收益率波动幅度显著大于短期限产品 [18] 破净率跟踪 - 破净率与信用利差呈正相关,当前信用利差处于2024年9月以来低位,性价比有限 [24][26] - 若信用利差持续走扩,破净率可能进一步承压上行 [26]
中邮理财高级业务专家唐倩华:ETF成资管新势力,赋能固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07:09
ETF市场发展 - ETF市场呈现"增长快、品类广、空间大"特征,规模增长迅猛,品类覆盖股票、债券、商品、转债等领域,股票ETF产品日益精细化 [3] - ETF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包括投资策略及金融产业链延伸,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3] - ETF崛起得益于监管政策支持、资金驱动效应、公募基金资源投入以及生态健全 [3] - ETF具备成本低、效率高、透明度好的特点,与当前市场环境高度契合 [3] 固收+策略与ETF结合 - ETF为固收+策略提供有力支撑,深化大类资产配置的量化维度 [4] - 通过Smart Beta量化策略清晰告知客户收益区间、持有周期及风险概率,增强客户持有信心 [4] - 未来将持续挖掘细分资产机会,提升固收+策略的有效性 [5] 低风险偏好下的资产配置 - 理财客户普遍偏好低风险资产,理财产品被视为存款替代工具,行业面临客户需求与市场趋势适配难题 [6] - 固收+行情表现向好,但理财规模增长集中在纯固收、超低回撤产品,混合型产品规模增长有限 [6] - 在股债性价比回归背景下,应聚焦低波固收+产品,适配客户需求 [6] - 中邮理财打造低波固收+产品,核心逻辑为坚持"固收+"而非"固收-",以固收资产为核心仓位,控制组合波动与回撤 [6] 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配置挑战 - 单一资产无法穿越周期,需通过多元资产、大类配置、丰富工具协同解决资产荒问题 [7] - 理财机构需深化大类资产研究,重塑投研文化与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7]
突破4.8万亿,谁在推动ETF市场狂奔?
36氪· 2025-08-20 01:02
市场表现与规模增长 - 截至8月19日收盘 上证指数年内上涨11.20% 深证成指上涨13.51% 创业板指上涨21.49% [1] - 全市场ETF总规模突破4.8万亿元 较2024年底激增1.04万亿元 增幅达27.88% [1] - ETF规模增长反映机构资金大举入场和个人投资者跟风涌入 成为长钱配置核心工具 [1] 头部基金公司竞争格局 - 前15家公募基金公司ETF合计管理规模达4.1万亿元 占全市场85.42% [2] - 华夏基金以8176.30亿元管理规模居首 旗下111只ETF中股票型ETF105只规模7730.78亿元 [2][3] - 易方达基金规模7471.84亿元列第二 旗下99只ETF中股票型ETF95只规模6869.63亿元 [3] - 华泰柏瑞基金虽仅50只ETF但规模达5353.53亿元 其中沪深300ETF单只规模3968.31亿元占比超70% [3] - 南方基金和嘉实基金规模分别为3306.50亿元和3032.80亿元 [3] - 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广发基金、博时基金等多家公司ETF规模均超2000亿元 [3] 产品结构特征 - 宽基ETF成为最大赢家 沪深300主题ETF总规模突破1.1万亿元 [4] - 行业主题ETF快速崛起 科创50、半导体、AI算力、生物医药等硬科技ETF成为新质生产力布局工具 [4] - 债券ETF规模突破5000亿元 在利率下行环境中发挥减震器作用 [4] - 保险、年金、养老金等长期资本进行战略性布局 [4] 机构配置与市场影响 - 宽基ETF机构配置占比较2024年初提升19.64个百分点 [5] - 股票型ETF中机构穿透占比高达62.14% [5] - 截至2024年底机构通过ETF持有股票型基金比例超40%创历史新高 [5] - ETF崛起正在重构市场生态 倒逼主动基金转向长期价值挖掘 [5] - 公募基金通过深度研究锚定价值本质 引导耐心资本流向国家战略领域 [5]
公募基金观察(20250811-20250815):ETF交易活跃度提升,本年度规模增长超1万亿
华创证券· 2025-08-19 11:12
行业投资评级 - 非银行金融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5] 核心观点 - 今年以来ETF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总成交额逼近2万亿元大关,创历史第二高纪录[8] - 截至8/15,ETF市场总规模达4.77万亿元(较年初+27.9%),其中债券型ETF规模增速达211.2%,商品型ETF规模增速102.1%[8][4] - 股票型ETF总规模3.21万亿元(环比+2.8%,较年初+11.2%),跨境ETF规模增速达68.9%[2][4] 股票型ETF细分表现 宽基ETF - 规模2.29万亿元(环比+3.1%,较年初+5.0%),但份额较年初下降14.5%[2] - 上周收益率前五:招商创业板大盘ETF(+10.27%)、西部利得创业板大盘ETF(+10.25%)[2] 行业主题型ETF - 规模0.78万亿元(较年初+30.4%),资金净流入明显[3] - 上周收益率前五:华夏金融科技主题ETF(+11.56%)、华宝金融科技主题ETF(+11.53%)[3] 风格策略型ETF - 规模1330亿元(较年初+29.8%),资金主要流入红利类产品[3] 其他ETF类别 跨境ETF - 规模7160亿元(较年初+68.9%),恒生指数年内涨幅25.97%[4] - 资金流入前五: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4] 商品ETF - 规模1530亿元(较年初+102.1%),华安黄金ETF规模573亿元[4][18] 债券ETF - 规模5414亿元(较年初+211.2%),年内净流入超3000亿元[4] 市场动态 - 8月15日单日ETF成交额达4929.27亿元,创2024年10月以来新高[8] - 股票型ETF与债券型ETF当日成交额分别为1204.84亿元和2130.92亿元[8] 投资建议 - ETF作为高透明度配置工具,市场规模有望继续突破,成为增量资金重要来源[9] - 被动投资渗透率提升、权益市场长期向好及渠道发力是主要驱动因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