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业务

搜索文档
兴证全球发行首只ETF产品幕后:作为一家券商系基金公司
新浪基金· 2025-09-26 03:50
在沪深300ETF战局正酣,千亿规模头部效应显著之际,又有一家基金公司赫然入局。 证监会网站显示,9月25日,兴证全球基金上报了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目前处于接收材料的状 态。若该ETF获批,成立近22年的兴证全球基金将迎来首只ETF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兴证全球并未选择直接复制已有的宽基ETF路径,而是聚焦于"质量因子",推出跟踪沪 深300质量指数的产品。 该指数从沪深300样本中进一步筛选出50只在盈利能力、盈利稳定性和盈利质量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公 司,旨在帮助投资者更精准地捕捉A股优质资产。若正式获批,该ETF有望成为行业内首只跟踪沪深300 质量指数的ETF。 数据来源:Wind 截止至20250925 相比之下,后续发行的产品规模多数在百亿以下,部分甚至不足1亿元。在这样一个高度集中的市场, 新进入者若没有差异化策略或渠道优势,很难实现规模突破。 兴证全球基金作为一家以主动管理能力见长的公司,长期以来并未涉足ETF业务。其背后股东为兴业证 券,而兴业证券同时控股南方基金——后者早已在ETF领域有所布局,旗下沪深300ETF规模虽不算顶 尖,但也具备一定市场基础,目前,沪深300ETF南方规模 ...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8月25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5 00:08
脑机接口行业发展 - 翔宇医疗发布五大系列13款脑机接口设备并牵头组建康复技术创新联合体 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临床应用[1] - 呼和浩特市落地脑机接口相关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为医疗场景落地提供政策保障[1] - 脑机接口处于技术加速变革期 产业链中上游技术进步推动下游应用突破 国内公司有望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1] A股上市公司分红情况 - A股1688家披露2025年半年报公司中978家净利润同比增长 288家发布中期分红方案合计拟分红1646.98亿元[1] - 119家公司半年度拟现金分红超1亿元 56家超3亿元 21家超10亿元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石化、牧原股份分红金额居前[1] 央行流动性管理 - 本周公开市场将有20770亿元逆回购、3000亿元MLF及9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2] - 央行8月两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通过逆回购净投放和MLF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 义乌圣诞用品出口 - 义乌圣诞用品出口高峰较往年提前1至2个月 拉美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为新增量市场[3] - 企业通过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打造护城河 智能装饰等新式产品出口增长明显[3] 北交所上市公司调研 - 8月以来超20家北交所公司接受机构调研 聚焦业绩增长动力、新产品布局及海外市场拓展[4] - 多家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并拓展新能源、半导体等高潜力赛道 华源证券、易方达基金等机构积极参与调研[4] 光伏行业业绩 - 爱旭股份、弘元绿能等光伏组件厂商上半年实现减亏或扭亏[4] - 多晶硅价格调整被下游市场接纳 组件价格有望回归成本线 行业维持低负荷生产和低毛利率成常态[4] 科技板块市场表现 - 寒武纪自2023年以来累计涨逾20倍 市值超5000亿元 成为A股第二只千元股[5] - 人工智能、芯片等板块领涨 多只科创主题ETF交投活跃 重仓寒武纪的主动权益基金净值涨幅达30%-40%[5] ETF市场动态 - 超1000只股票ETF中逾四成净值创新高 集中在科创方向[6] - 芯片、人工智能等科技类ETF表现突出 消费和新能源主题ETF修复节奏落后[6] - 券商加大ETF业务布局 7月成交额及交易账户数据显示头部券商地位稳固[7] 保险资管及债券基金业绩 - 4家保险资管机构合计营业收入69.25亿元同比增长15.4% 净利润34.94亿元同比增长29.3%[7] - 南华瑞泽债券A净值增长率6.15%超越基准6.21个百分点 南华瑞利债券A涨幅2.04%超越基准2.18个百分点[7]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 浮动费率基金有望转入常规化审批并扩容至"固收+"产品[6] - 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有望公开征求意见[6]
招商基金掉队了?
虎嗅· 2025-08-07 08:54
行业格局变化 - 2025年头部公募前十阵列中招商基金排名下滑至第十 成为唯一排名下滑的前十机构[1] - 招商基金非货规模Q2单季缩水272.04亿元 上半年累计下降600亿元 年中规模降至5320.15亿元 是前20名中唯一负增长机构[1] - 易方达和华夏等头部机构Q2单季增量均超千亿 市场呈现集中上行趋势[1] 规模数据表现 - 易方达非货管理规模达15225亿元 Q2环比增长7.22%[2] - 华夏基金非货规模13252亿元 Q2增幅10.02%[2] - 招商基金非货规模5320亿元 Q2下降4.87% 较2024年末下降6.01%[2] - 招商基金2023年起营收净利双下滑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87% 非货规模下滑3.15%[2] 产品结构失衡 - 债券型和货币市场型基金合计占比79.89% 权益类产品比例仅18.61%[3] - 债券型基金规模3427.08亿元 货币市场型基金3737.87亿元[4] - 股票型基金规模1167.13亿元 混合型基金501.66亿元[4] - 2021-2024年主动权益规模从2788.92亿元降至1841.23亿元[8] 人才流失问题 - 固收核心人物马龙2025年4月卸任全部基金职务后加盟天弘基金[5] - 马龙管理规模曾占债基总量逾两成 代表作招商产业债任职回报68.32%[5] - 招商产业债规模从2024年中期的215.19亿下滑至187.99亿[5] - 近一年8位基金经理离任 远超行业平均的2.16人[13] - 旗舰产品招商优势企业基金经理翟相栋拟离任 Q2规模缩水至81.32亿元[12] 权益投资表现 - 近1年权益投资收益率23.54%[8] - 20%产品自成立以来处于亏损状态 绝大部分为权益类产品[8] - 2022-2024年权益类产品合计亏损近600亿元[8] ETF业务短板 - ETF管理规模365.72亿元 行业排名第20位[14] - 产品数量47只 但主流宽基与行业ETF缺位[14] - 规模不足华夏基金的1/20[14] 组织架构与战略 - 股东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分别持股55%和45%[17] - 2025年上半年总经理徐勇离任 由招银理财总裁钟文岳接任[18] - 新增三位副总经理王景 朱红裕 陈方元[18] - 受央企背景影响 限薪政策对核心人员激励存在制约[18]
ETF业务上半年“战绩”揭晓 头部券商“领跑”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7 16:07
ETF市场概况 - 截至6月末沪市ETF共701只总市值3.15万亿元当月累计成交金额3.9万亿元日均成交金额1951.76亿元环比增长23.21% [2] - 深市ETF共495只总市值1.15万亿元当月累计成交金额1.4万亿元 [2] - 全市场ETF总数达1244只较去年同期增长27.72%资产净值合计4.64万亿元同比增长77.49% [5] 券商竞争格局 - 头部券商占据主导地位:华泰证券6月上交所ETF成交额占比11.75%位居第一中信证券占比11.04%国泰海通占比6.55% [2] - 中国银河沪市ETF持有规模占比24.03%居首申万宏源证券占比17.61%中信证券占比6.26% [3] - 华宝证券上海东大名路营业部以3.26%成交额占比领跑沪市营业部中信证券深圳深南中路营业部占比3.18% [3] - 东方财富证券在深市个人客户ETF交易账户数量前30名中占据10家华泰证券占5家 [4] 业务指标表现 - 华泰证券6月沪市ETF交易账户数量占比11.46%居首东方财富证券占比10.84%中国银河占比5.53% [4] - 东方财富证券在深市个人客户ETF交易金额前30名营业部中占8家国金证券占4家 [3] - 中信证券在深市机构客户ETF交易金额前30名营业部中占4家华泰证券占3家 [3] 行业发展趋势 - ETF规模增速与股市表现呈正相关股票型宽基类ETF有望主导市场 [5] - 券商通过优化交易生态(如万和证券引入网格化交易工具)和增设App专区(如广发证券、西部证券)提升竞争力 [6] - ETF业务潜在增长点包括托管、做市、券结和两融业务需加强投资者教育完善生态圈 [7]
华泰柏瑞挥别“韩勇时代”!转向失灵的“ETF巨轮”困在降费漩涡里
搜狐财经· 2025-05-10 06:05
高管变动与公司战略调整 - 华泰柏瑞基金总经理韩勇于2025年5月9日因工作调整离任,由董事长贾波代行总经理职务,公司特别感谢其13年任期内对长期稳健发展的贡献 [1][2] - 韩勇职业生涯始于君安证券,曾任职证监会多个部门,在华安基金期间主导挽回4488.99万美元和解款并成功挽救华安上证180ETF,2011年11月接手华泰柏瑞基金时公司管理规模不足300亿元且面临"匿名信事件"引发的监管调查 [4] - 公司当前面临核心产品费率下调与多元化战略受阻的双重压力,需回归"以客户需求为原点"的底层逻辑,此次高管变动被视为打破路径依赖的契机 [1][17] 核心产品发展历程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于2012年3月获批,首发募集329.69亿份刷新A股被动型产品纪录,比竞争对手嘉实沪深300ETF早成立3天,当前规模超3300亿元 [6][7][8] - 该产品带动公司管理规模从2011年末134.06亿元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6339.42亿元,行业排名从第38位升至18位,ETF总规模增长超4500亿元 [8] - 2024年11月公司将该ETF管理费率从0.50%降至0.15%,托管费率从0.10%降至0.05%,反映行业费率改革背景下高费率优势的终结 [17] 业务结构失衡问题 - 公司51只ETF中仅4只规模超百亿,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占比过半(3300亿元/4500亿元),对比易方达(9只百亿ETF)和华夏(11只百亿ETF)的产品线更为单一 [10][12][13] - 量化投资领域持续投入未达预期,2012年起扶持海归量化团队推出十余只产品但未能成为主流,被私募量化机构超越 [14] - 2018年转向主动权益领域失败,外聘的李晓西和牛勇管理的多只产品亏损超40%,消耗公司市场信誉 [14][15][16] 历史战略布局 - 公司2005年启动ETF研发,2006年推出国内首只Smart Beta策略ETF(上证红利ETF),但真正突破来自2012年沪深300ETF [5][6] - 2020年前资源长期向量化投资倾斜,2020年后才密集发行行业指数ETF,错失布局时机 [13] - 2018年主动权益转型期间仅发行两只ETF合计22亿元,远低于全市场760亿元的发行规模 [14]
华宝基金又一FOF产品面临清盘!董事长黄孔威的“万亿梦”渐行渐远
搜狐财经· 2025-05-08 05:15
华宝基金FOF产品清盘危机 - 华宝积极配置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因资产净值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面临清盘风险 若截至5月29日仍不达标将进入清算程序 [1] - 该基金成立于2024年4月23日 初始募集规模4.56亿元 但至2024年末份额缩水超八成 净资产仅剩6598万元 2025年一季度末进一步跌至3200万元 较成立时锐减92.95% [6] - 华宝FOF产品线已出现连锁清盘现象 2024年9月华宝稳健目标风险三个月持有混合(FOF)因净值跌破2亿元触发清算 成为首只清盘的FOF产品 [1][9] 基金经理表现与产品业绩 - 基金经理孙梦祎管理的两只FOF总规模仅0.94亿元 华宝积极配置三个月持有混合(FOF)任职总回报-5.45% 同类排名357/357垫底 [7] - 另一只华宝稳健养老(FOF)表现同样不佳 规模勉强维持在5000万元以上主要依赖公司自有资金及关联方支持 华宝基金固有资金认购1000万份 关联方华宝投资持有1973万份 [7] - 清盘的华宝稳健目标风险三个月持有混合(FOF)从2022年成立时的2.02亿元缩水至清算前的0.13亿元 缩水幅度达93.56% [9] 公司战略与整体经营困境 - 2022年7月黄孔威接任董事长后提出"五年内管理规模突破万亿"目标 但2023年规模同比下滑227亿元 2025年一季度末管理规模3357.51亿元 较2022年的3706.07亿元不增反降 [9] - ETF业务竞争优势弱化 华宝中证医疗ETF近三年累计亏损36.82% 渠道信任度持续下滑 2024年华宝宝润债券基金遭机构"一键清仓"19.68亿元 [11] - 2024年公司全线产品零获奖 与2023年"万亿规模蓝图"形成反差 自2024年以来已有9只基金清盘 包括华宝中证1000A、华宝国证治理等产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