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阿塞拜疆总理阿萨多夫会见苏辉
新华网· 2025-09-16 13:42
新华社巴库9月16日电(记者刘书辰)阿塞拜疆总理阿萨多夫15日在巴库会见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辉。 苏辉转达李强总理对阿萨多夫总理的亲切问候,表示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阿利耶夫总统的战略引领 下,中阿关系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中方愿同阿方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巩固相互支持,深化 互利合作,密切国际协作,不断推动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阿萨多夫请苏辉转达对李强总理的良好祝愿,祝贺中方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表示发展对华关系是阿外交政策优先方向,愿同中方以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 契机,不断深化双方在跨境运输、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 苏辉率全国政协代表团应邀访阿,其间还会见了阿国民会议主席加法罗娃。 ...
塞北“风光”好 发展引擎新
人民日报· 2025-09-16 10:04
传统能源转型升级 - 内蒙古建成国内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煤炭就地转化利用规模超1亿吨/年 [1][3] - 全区累计建成绿色煤矿180处 智能化煤矿215处 千万吨级以上煤矿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 [2] - 宝丰30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通过绿电转化煤炭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等工业材料 实现煤炭资源高效转化 [2] - "十四五"前4年全区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6%左右 [3] 新能源装机与发电 - 新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 占总装机比例52% [1] - 过去两年新能源装机规模翻一番 发电量分别为1665亿千瓦时和2125亿千瓦时 增速保持25%以上 [5] - 华电腾格里基地全部建成后年送电400亿千瓦时 年节约标煤720万吨 年减排二氧化碳2000万吨 [4] 特高压外送能力 - 特高压累计外送电量突破7400亿千瓦时 相当于2.7亿户家庭年用电量 [1] - 锡盟-泰州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长1620公里 日均外送电量超1亿千瓦时 [6] - 电力外送规模由700亿千瓦时提升至3300亿千瓦时以上 绿电外送由300亿提升至600亿千瓦时 预计今年达1000亿千瓦时 [6] 装备制造产业链 - 风光氢储制造产业链2024年集群产值2700亿元 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10% [5] - 明阳北方最大陆上风机叶片检测中心可对113米叶片进行400万次水平及200万次上下摆动疲劳测试 [5] 绿电创新应用 - 全国首个跨省区绿电直连项目获批 实现内蒙古新能源与宁夏负荷点对点直供 [7] - 实施电解铝铁合金等高载能产业绿电替代 发展绿色算力及零碳低碳园区 [7] - 建成绿氢产能6万吨/年 接近全国总产能一半 正规划建设绿氢走廊和输氢管网 [7]
兴证国际:首予香港中华煤气“增持”评级 有望受益于全国性的气量增长和价差修复
智通财经· 2025-09-16 09:08
核心观点 - 香港中华煤气执行固定股息政策 自2009年至今维持每股0.35港元派息 派息额从23亿港元增至65亿港元 年均复合增速7.2%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2.4%/3.4%/6.8% 股息率4.9% [1] 香港业务 - 香港唯一煤气供应商 用户204万户 渗透率74% 2013-2024年煤气消费量下降4.9%至27,159TJ 但EBITDA从42亿港元增至58亿港元 年均复合增速3.0% 占比49% [2] - 价格调整机制每两年上调标准用量收费 通过燃料调整费传递成本波动 煤气较电力具成本和减排优势 仍有提价空间 [2] 内地业务 - 内地业务覆盖23个省级地区 侧重东部沿海及成渝一二线城市 2019-2024年销气量复合增速7.3% 高于全国7.0%增速 [3] - 2024年销气价差同比增11%至0.52元/方 预计2025-2027年价差提升至0.54/0.55/0.58元/方 全国天然气消费量2024-2030年复合增速预计5.9% [3] 延伸业务与绿色能源 - 延伸业务含智慧厨房/保险/安全家居 香港燃气具市占率80% 橱柜30% 内地市占率仅10%/6% 2024年重组整合内地与香港业务并计划引入战投 [4] - 绿色能源布局绿色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料/氢能 产能2025-2028年逐步释放 [4] 资本开支与现金流 - 经营性现金流从105亿港元降至90亿港元 资本开支从102亿港元降至60亿港元 优化非核心业务 推进名气通资产重组 [5] - 未来资本开支保持平稳 自由现金流有望覆盖65亿港元固定派息 [5]
兴证国际:首予香港中华煤气(00003)“增持”评级 有望受益于全国性的气量增长和价差修复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09:07
股息政策与财务表现 - 公司执行固定股息政策 自2009年至今维持每股派息0.35港元(除2011年特别股息外)[1] - 派息率从2009年44%提升至2024年114% 派息额从23亿港元增长至65亿港元 年均复合增速7.2%[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48/60.44/64.56亿港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4%/3.4%/6.8%[1] 香港业务运营 - 公司是香港唯一煤气供应商 截至2024年底拥有204万用户 渗透率达74%[2] - 2013-2024年香港煤气消费量下降4.9%(从28,556TJ至27,159TJ)但EBITDA从42亿港元增至58亿港元 年均复合增速3.0%[2] - 价格调整机制每两年上调标准用量收费 通过燃料调整费传递成本波动[2] 内地业务发展 - 内地业务覆盖23个省级地区 重点布局东部沿海及成渝地区一二线城市[3] - 2019-2024年销气量复合增速7.3% 高于全国表观消费量7.0%增速[3] - 2024年销气价差同比提升11%至0.52元/方 预计2025-2027年将提升至0.54/0.55/0.58元/方[3] 延伸业务与绿色能源 - 延伸业务包含智慧厨房/保险业务/安全家居三大板块 香港地区燃气具市占率80% 橱柜市占率30%[4] - 内地智慧厨房/安全家居市占率分别为10%/6% 2024年完成内地与香港业务重组并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4] - 绿色能源布局涵盖绿色甲醇/可持续航空燃料/氢能 产能将于2025-2028年逐步释放[4] 资本结构与现金流 - 经营性现金流量从2021年105亿港元小幅下降至2024年90亿港元[5] - 资本开支从2023年102亿港元下降至2024年60亿港元[5] - 通过优化非核心业务及资产重组 自由现金流有望逐步覆盖每年65亿港元固定派息[5]
沪产绿色甲醇拿下全流程双认证 10万吨级项目年底投产 计划明年春节前完成上海港首单加注
解放日报· 2025-09-16 01:34
项目认证与全球市场准入 - 上海10万吨级绿色甲醇项目获得ISCC EU与PLUS全流程双认证证书 标志着产品获得欧盟及全球市场的绿色认证资格 [1][2] - ISCC EU认证为欧盟能源市场强制准入标准 ISCC PLUS认证适用于全球能源及化工品等领域 具备极高国际认可度 [2] - 双重认证使产品可进入欧盟市场 帮助上海港规避贸易风险并参与碳减排交易 [2] 项目规模与技术路线 - 项目为上海市首个本地绿色甲醇产能项目 年产能达10万吨 是目前国内生物天然气制备绿色甲醇规模最大项目 [1] - 采用生物质甲醇技术路线 以城市湿垃圾 畜禽粪污等发酵提纯的绿色生物天然气为原料 结合3台风力发电机组绿电供应 [1] - 与化石燃料制备路线相比 该项目碳排放强度减碳率达80% [1] 建设进度与战略意义 - 项目由申能集团 城投集团 华谊集团和上港集团四家上海市属国企联合推进 [1] - 计划于2024年底前建成投产 2026年春节前完成上海港首单本地绿色甲醇加注 [2] - 项目满足上海港国际航运船舶绿色燃料加注需求 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1]
北京稳坐中企500强“第一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23:10
榜单总体概况 - 2025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479.60亿元,较2024年提升5.79亿元 [1][5] - 500强企业营收总额达110.15万亿元,资产总额460.85万亿元(增长7.4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71万亿元(增长4.39%) [5] - 千亿级企业数量达267家(增加14家),占比53.4%,其中15家企业营收超万亿元 [1][5] 头部企业格局 - 前十强企业中国家电网(营收超3万亿元)、中石油、中石化、中建(均超2万亿元)居前四,京东为前十中唯一民营企业 [1][6] - 万亿级企业包括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中国铁路工程、京东、中国人寿、平安、中国铁道建筑、中国移动、中国交建 [6] 研发创新表现 - 500强研发总投入1.73万亿元,研发强度1.95%实现八连升 [7] - 华为以1796.87亿元研发投入居首,比亚迪(531.95亿元)、中国建筑(454.59亿元)、中国移动(380.66亿元)、中石油(354.50亿元)分列2-5位 [7] - 研发强度前三为携程(24.62%)、华为(20.84%)、中兴(19.81%),通信设备制造业占前十强中五席 [7] - 华为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12490亿元,持有全球有效专利15万件 [8] 区域分布特征 - 500强分布于30个省级地区,北京(79家)、浙江(56家)、广东(54家)数量居前三 [9] - 东部地区入围362家(减少9家),中部地区61家(增加12家),区域分布更趋均衡 [1] 产业结构变化 - 新入围/重新入围企业39家,汽车零部件与物流供应链领域新增最多(6家) [10] - 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从23家增至32家(增加9家),房屋建筑与地产企业从56家降至32家(减少24家) [10] -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的战新业务收入与利润贡献率均超40% [11]
“2025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
证券日报· 2025-09-15 22:37
榜单总体规模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较上年度有所增长 [1] - 入围门槛提升至479.60亿元 实现连续23年上升 较上年增加5.79亿元 [1] - 资产总额达460.8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6% [1] 行业结构特征 -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入围数量持续增加 [2] - 39家新入围或重新入围企业中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增量显著 共6家新入围 [2] - 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对营收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0.48%、40.29%和19.23% 呈现协调发展态势 [2] 企业研发创新 - 研发总投入达1.73万亿元 研发强度创1.95%新高 连续8年提升 [2] - 有效专利总数达224.37万件 较上年增加21.40万件 增幅达10.54% [2] - 大企业被要求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的长期稳定投入 构建市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2] 战略发展方向 - 大企业需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投入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3] - 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数字化能力向产业链中小企业溢出 提升产业生态数字化水平 [3] - 发挥产业链核心作用 联合上下游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生态系统 [3] 头部企业格局 - 前十强企业依次为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建筑、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铁路工程集团、京东集团 [1] - 同步发布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大企业创新100强等多个子榜单 [1]
“2025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数量增加
证券日报· 2025-09-15 16:24
根据榜单,排名前10位的企业依次为: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建 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铁路工程集团、京东集团。 发布会上,还同步发布了"2025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2025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 100强"和"2025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等多个榜单。 中国企联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介绍,从规模上看,"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 110.15万亿元,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入围门槛实现23连升,达479.60亿元,提升5.79亿元。资产总额 为460.85万亿元,同比增长7.46%。 9月15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企联")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 布"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这是中国企联连续第24次向社会公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朱宏任认为,作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市场主体中的"关键少数",未来,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大 企业需在以下四个方面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一是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主引擎"作用。大企业应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的长期稳定投入, 依托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从"沙戈荒"到"新蓝海"——新疆能源建设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
新华社· 2025-09-15 13:38
新疆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达2.26亿千瓦 其中水电/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约60% [8] - 1-7月新疆外送新能源电量约259亿千瓦时 占总外送电量比例超30% [5] - 构建"新型储能+抽蓄"多元调节体系 新型储能总装机规模达1241万千瓦/4121万千瓦时 规模居全国前列 [7] 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6月10日投产送电 配套电源规模1420万千瓦 [5] - 新能源装机占比超70% 包含风电/光伏/光热等多种清洁能源类型 [5] - 形成3条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 分别通往华中/华东/西南地区 [5] 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 - 新疆电力交易中心联合京沪电力交易中心实施精细化调度 疆沪绿电交易达23笔 同比增长24% [7] - 绿电输送覆盖11个省份 包括北京/天津/湖北等地 外送总量突破90亿千瓦时 [7] - 利用新疆白天风光发电优势对接上海日间用电高峰 实现跨省"精准到家"输送 [7] 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开发 - 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为全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 配备大型构网型储能项目 [3] - 采用100%国产化构网型风机 为全国最大规模国产化示范项目 [3] - 华电集团与华润集团共同开发 克服酷热/极寒/暴风/沙尘等极端环境条件 [3] 储能技术应用突破 - 阜康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于2024年全面投产发电 [7] - 新型储能呈现规模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态势 适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 [7] - 有效提升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稳定性 [7]
专访澳洲会计师公会会长:中澳正从货物贸易走向服务贸易新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1:41
中澳贸易关系演变 - 中澳贸易过去16年主要集中在货物领域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 占澳大利亚总贸易额近三分之一 主要涵盖液化天然气 牛肉和葡萄酒等产品[1][3] - 中澳贸易正逐渐转向服务贸易领域 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 健康创新 专业服务等领域成为合作新亮点[1][3] - 2023-2024财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服务出口增长42% 显示贸易正从货物走向服务的新阶段[3][5] 服务贸易发展态势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务贸易增长5% 约为过去两年增速的一半 亚洲继续引领全球服务贸易增长势头[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3.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 中国 印度和日本的服务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2] - 中国在软件开发 研发及高端设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实现显著增长 资本 专业人才 数据和智能成为关键驱动因素[2] 服贸会澳大利亚参与情况 - 澳大利亚作为2025年服贸会主宾国 组织近60家机构和企业组成国家馆 展台面积达360平方米 创服贸会历届主宾国之最[1] - 澳洲会计师公会连续第二年作为铂金合作伙伴参展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与3家国内专业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 与10家全球领先会计师事务所发起联合倡议 发布共享服务研究报告[3] 中澳自贸协定成效 - 中澳自贸协定签署十周年 成为两国稳固伙伴关系的核心 2023-2024财年双边贸易额增长2.6%达3250亿澳元(约1.5万亿元人民币)[4][5] - 同期澳大利亚对华货物与服务出口达2127亿澳元(约1万亿元人民币) 其中服务贸易增长42.3% 旅游与教育是两大主要引擎[5] 新兴合作领域 - 新能源与绿色发展领域蕴含巨大潜在机遇 中澳企业在新技术领域开展双向技术引进合作[9] - 46%的全球商业服务组织已在财务领域推进及应用AI技术 技术正应用于汽车 机器人等多个方面[7] - 健康创新 教育 旅游等服务领域成为澳大利亚优势领域 与中国能力形成互补[7] 投资趋势与挑战 - 中国在澳大利亚投资持续发展壮大 专业服务领域需求越来越大 会计师在跨文化业务中发挥关键作用[11] - 中国企业投资需关注价值创造机会和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面临监管复杂性 全球市场不稳定性和外汇波动等挑战[12] - 双边关系改善带来发展红利 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都能在新领域找到发展突破口[9] 专业服务发展 - 市场对法律 财会等专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提高 需要关注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10] - 可通过联合培养国际人才 加强职业资格互认等方式促进专业服务互联互通[6] - 会计和金融服务业在应对气候变化 贸易 旅游和文化交流等领域迎来新机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