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海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关税“风暴”后的市场演绎
券商中国· 2025-03-30 10:06
文章核心观点 - 4月初关税“风暴”即将落地,中国可能受影响最大但准备充分,二季度国内政策发力方向清晰,关税“风暴”落地后预计A股回暖、港股休整、美股修复,核心资产经营韧性强,左侧布局契机成熟,活跃资金退潮,产业主题需催化,配置延续科技点火、供给侧发力和消费补短板思路 [1] 4月关税“风暴”即将到来 - 4月初市场将面对《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调查结论,“对等关税”征收方式和范围落地,预计中国面临最高税率、最广范围,受影响最大 [2] - 微观层面中国企业过去几年积极进行多元化全球布局,准备更充分,如截至2023年底Amazon畅销卖家中49%为中国卖家,美国零售行业多元化程度提高,零售商和贸易商让海外供应商完全承担关税成本不现实 [2] - 宏观层面中国不断拓宽非美市场,2024年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4.6%,只要美国经济不严重衰退牵连全球,加征关税对中国生产商冲击有限 [2] 控供给、保需求 - 今年前两个月财政支出向民生保障方向倾斜,民生相关项目同比+5.6%,基建相关项目同比 -5.6%,基建支出增速2021年以来首次转负,民生支出占比重回上升趋势达46.7%,基建相关支出占比回落至20.2%,政策组合利于企业资本回报率触底回升 [3][4] - 货币政策上中国等合适窗口与美国“同频”,避免政策周期错位引发汇率波动和金融风险,近期央行领导释放“择机”降准降息指引,今年中外部风险积聚或加速中美政策周期“同频”,中国可能迎来2013年以来第四轮总量型内需刺激政策 [4] 关税“风暴”落地后 - 近期海外市场动荡停留在关税担忧和衰退预期交易层面,美国“硬数据”未恶化,“软数据”走弱,海外股票市场反映的是关税冲击和衰退预期交易,非真实衰退交易,预期引导的避险交易在风险事件落地后将结束,海外权益市场有望修复 [6] - 港股明显跑赢A股阶段结束,海外市场预期推动的估值下修减弱港股估值洼地优势,全球资金增配港股进程或减缓,境内机构资金增配港股遇阶段性瓶颈,部分追逐港股的趋势资金可能回流A股,港股“抽血”A股状况有望缓解,两市股票型ETF重新获得净流入 [7][8] 核心资产已体现出极强的经营韧性 - 分析A股“新核心资产30”等5大核心资产组合财务数据,截至2024年三季度仅宁组合净利润率下行但营收拐点初显,A股其他核心资产自2024年二季度后好转,已公布年报的A股公司业绩进一步好转,如新核心资产30中12家公司2024年四季度单季度营收增速为13.9%,较三季度提升5.5个百分点,全A非金融单季度营收增速仅2.7% [9] 活跃资金明显退潮 - 市场交易层面快速降温,A股融资买入额占总成交额比重从2月21日高点的10.8%降至当前的9.0%,样本活跃私募仓位快速下滑,截至2025年3月21日当周录得82.5%,连续两周回落,周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 [11] - 产业主题需新催化吸引活跃资金回流,深海经济等小主题和创新药大板块无法显著撬动市场风险偏好,二季度端侧AI、国产算力和AI应用领域最有潜力出催化 [11] 配置上延续科技点火、供给侧发力和消费补短板的思路 - 本轮中国资产行情以AI和创新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驱动,坚持“科技点火”方向,增加港股红利底仓控制回撤,年中有宏观层面超预期波动可捕捉消费和顺周期板块弹性,目前美国衰退停留在预期层面,年中“中美同频”前宏观叙事配置机会有限 [12][13] - 建议延续科技领域中 端侧AI+国产算力+军工+锂电+港股创新药 的主线配置,关注供给端出清的铝、钢铁及面板,消费补短板的线下新零售和酒店,从一季报潜在超预期视角关注风电零部件、工程机械等细分环节 [13]
一周研读|两个关键时点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9 02:06
两个关键时点 - 年内两个关键时点:一是4月初外部风险落地后带来的交易性机会,二是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后带来的配置性机会 [2][3] - 4~5月科技主题可能成为最佳方向,尤其是经过3月大幅调整且后期有催化的领域 [3] - 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同频将解除中国核心资产的估值压制,市场或迎来2021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风格切换 [3] - 配置上建议继续聚焦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 [3] 主题投资机会 - 建议关注业绩稳健的低位主题,包括低位消费主题、AI+主题和商业航天航空 [3] - 重点关注消费刺激政策落地、3~4月份互联网厂商密集召开AI平台和产品会议,以及国产大飞机产业化发展提升市占率等催化因素 [3] 深海科技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经济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后续支持性政策有望陆续出台,行业有望加速发展 [4][6] - 深海科技产业链涉及上游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中游整机装备以及下游运营和服务,建议优先关注产业链上下游核心参与厂商 [6] - 深海科技作为新质生产力之一,有望迎来类似于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的发展契机 [6] - 深海装备制造、资源勘探和能源开发环节有望进入从0到1的商业化起步阶段,逐步打开新的万亿级市场 [6] - 海工、海缆等深海基建环节有望在市场+政策共同催化下率先受益 [6] - 深海科技主题战略定位高度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板块整体位置较低,后市有望持续演绎 [6] 新材料投资机会 - 深海科技发展将带动以钛材为首的上游材料和零部件需求增长 [8][9] - 我国水下相关军事装备或将加速实现突破,进一步推动钛材等上游材料需求 [9]
晨报|寻找中国酒类创新点/外骨骼机器人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28 00:15
外骨骼机器人 - 外骨骼机器人可应用于工业、物流、户外运动及医疗康养场景,受益于AI和工业控制技术迭代 [1]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养需求增加和劳动力减少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空间扩大 [1] - 建议关注核心零部件环节和相关设备企业 [1] 可控核聚变 - 行业政策信号将不断明确,后续或有顶层设计或支持资金预期 [2] - 市场普遍认为行业兑现较远期,但大量订单将进入集中兑现期 [2] - 核聚变与三代核电及军工材料公司业务重叠,相关公司有望迎业绩和估值共振 [2] 海外酒类 - 日本酒类发展经验可为中国提供前瞻,獭祭成功原因为品质为先、工艺创新和渠道创新 [3] - 中国酒类行业需积极寻求新场景、新消费和新模式,头部名酒企业表现更优 [3] - 投资主线为高端酒和区域酒龙头企业 [3] 能源化工 - 美国成为油气净出口国,2024年出口量大幅增长,生产成本支撑布伦特油价68~70美元/桶底部区间 [5] - 特朗普对伊朗、委内瑞拉制裁及地缘扰动推升油价,2025年布伦特油价有望涨至70~75美元/桶 [5] - 中东局势紧张和俄乌谈判进展缓慢继续支撑油价 [5] 溴素 - 国内溴素进口货源供应吃紧,价格持续上涨 [6] - 国内溴素严重依赖进口,后续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有产能企业将显著受益 [6] 债市 - 特朗普签署贸易与投资备忘录,或直接调整关税税率等贸易政策 [7] - 需注意《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备忘录对华结果披露后贸易摩擦加剧风险 [7] 美元指数 - 3月以来美元指数走弱主因欧元走强和美国市场交易"Trump Recession" [9] - 若"海湖庄园协议"存在,当前仍处"强美元"第一阶段 [9] - 美元指数短期内或难继续大幅下行,若特朗普关税政策超预期可能回升 [9] 工企利润 - 1-2月工业企业营收和利润增速回落,利润率下降主因上游采矿业利润率下降 [10] - 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行业利润表现较好,"两新"相关行业利润更亮眼 [10] - 3月工业量价面临压力,关税影响可能显现,关注政策对冲效果 [10] 医疗健康 - 广州市推出"穗新保"系列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标志多层次医疗保障模式探索 [11] - 投资主线为创新药械、商保综合服务提供商和差异化医疗终端 [11] 新材料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经济列为战略新兴产业 [12] - 政策支持下水下军事装备或加速突破,带动钛材等上游材料需求增长 [12]
尤夫股份近七年“五亏两赚”业绩承压 搭上“深海经济”概念3连板股价
长江商报· 2025-03-26 09:54
公司股价表现 - 尤夫股份股价在3月21日至25日实现三连板,累计涨幅达33% [1] - 公司公告称其拒海水聚酯工业丝产品可应用于船舶、海洋钻井等领域,但该产品销售收入仅占营收约1%,对业绩影响有限 [1] - 公司股价在3月25日早盘经历波动后最终封住涨停 [1] 公司业绩情况 - 尤夫股份近七年业绩呈现"五亏两赚"格局,仅在2019年和2022年实现盈利 [3] - 2018年公司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为-10.47亿元,主要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3] - 2020年和2021年亏损加剧,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1亿元和-14.1亿元 [3] - 2023年亏损收窄至-9322万元,2024年预计亏损进一步收窄至2500万至3900万元 [3][4] 公司业务与经营状况 - 主营业务为涤纶工业丝,产品包括工业丝、线绳、帘子布等 [3] - 公司曾进军新能源领域但未成功,导致负债规模过高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3] - 2021年6月开始预重整,2022年底完成重整 [3] - 当前亏损主因是产品竞争加剧、海运费增长及出口关税等因素导致价差收窄 [4] 公司信息披露 - 公司声明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2]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在股价异常波动期间未买卖公司股票 [2] - 公司确认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且不存在违反公平信息披露的情形 [2]
尾盘,直线拉升!
证券时报· 2025-03-26 08:56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主要介绍了当日A股三大股指及相关板块表现,还提及恒大汽车、泡泡玛特等公司股价变动及业绩情况,同时分析了机器人、化纤等概念板块上涨原因和招商银行股价下跌原因[1][2][3]。 A股市场表现 - A股三大股指盘中窄幅震荡,尾盘回落走低,沪指微跌0.04%报3368.7点,深证成指跌0.05%报10643.82点,创业板指跌0.26%报2139.9点,上证50指数跌0.54%;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1804亿元,较昨日减少1073亿元[1]。 - 场内超3500股飘红,机器人、稀土、农业、化纤等板块上扬,银行板块疲弱,市值超万亿的招商银行大跌超5%[1]。 部分公司股价表现 - 恒大汽车午后一度暴涨,盘中最高涨约236%,随后涨幅快速收窄,截至收盘,仍涨超70%,成交约1.65亿港元;恒大物业盘中一度涨超20%[2]。 - 泡泡玛特尾盘直线拉升,一度涨超15%,2024年实现总收入130.38亿元,同比增长106.9%,董事长、CEO王宁预期2025年同比有50%以上增长[3][4]。 概念板块情况 机器人概念 - 机器人概念再度爆发,力星股份、美力科技等多股涨停[1][6]。 - 近段时间,机器人租赁市场火爆,有的机器人日租金超万元仍业务繁忙,厂家业务量激增,订单接不过来[8]。 - 2025年或将成为机器人量产元年,产业链不断完善成熟,人形机器人造价下降,技术突破与市场增长将迎来爆发期,价格将持续下探[8]。 -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持续拓展,预计2025年首先在工业制造场景落地,未来3 - 5年将在多领域落地,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从2025年的1.2万台增加至2030年的500万台[8]。 - 我国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核心零部件技术创新及国产化是量产重要保障,国产零部件厂商面临较好发展机遇[9]。 化纤概念 - 化纤概念盘中强势上扬,华峰超纤、汇隆新材涨约15%,海利得、尤夫股份涨停,吉林碳谷涨约8%[10]。 - 尤夫股份已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公司海水聚酯工业丝产品销售收入占比约1%,对业绩影响较小[12]。 - 深海科技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续地方相关产业支持政策预计将陆续出台,深海科技产业链涉及多环节,建议关注核心参与厂商,钛材和碳纤维复材在深海领域应用有望深化[12]。 招商银行情况 - 招商银行股价大幅下挫,A股收盘跌5.39%报42.66元/股,全日成交约68.2亿元,港股亦下挫,跌幅超5%[13][14]。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374.88亿元,同比下降0.48%;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22%;不良贷款余额增加,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下降;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约504.4亿元[17]。 - 机构表示,公司2024年利润增速回正,中长期基本面仍保持同业领先,仍是中长期优秀投资品种[18]。
深海经济蓬勃兴起,新材料纤维迎来发展关键期
金投网· 2025-03-24 06:41
UHMWPE制造商南山智尚表示,在战略聚焦层面,南山智尚锁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锦纶纤维新 材料作为破局点,构建"技术壁垒+场景深耕"的竞争护城河,立足打破国外垄断。面向未来,公司着力 构建"1+2+N"新材料产业生态,逐步形成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核心的战略支柱,锦纶纤维提供增 长引擎,其他新材料纤维成为前沿方向的发展格局,持续提升新材料业务发展动能,打造"第二成长曲 线",构建公司成为全球化新材料一站式平台企业 除了南山智尚,其他新材料纤维企业也在深海经济领域有所布局。中复神鹰、江苏恒神等碳纤维企业产 品也被用于深海装备的关键部件,这些新材料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深海装备的性能,也推动了深海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深海经济蓬勃兴起,新材料纤维迎来发展关键期 深海经济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 破10万亿元,占GDP的7.8%,其中深海经济在海洋油气开发、矿产资源开采、生物资源开发等领域展 现出巨大潜力。政策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将深海科技纳入新兴产业规划,推动其安全健 康发展。上海市海洋局等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