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降级
icon
搜索文档
高于20块的香烟都没多少人买了,这是不是消费降级?
搜狐财经· 2025-09-04 13:41
最近,烟酒店老板王强愁眉苦脸,主要原因是高档香烟越来越难卖了。过去高档香烟的库存周转在15天,现在延长至45天。烟酒店正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 险。此外,高档烟即使降价也无人问津。像高档香烟"和天下"之前曾标价100元,如今65元也没人来买。不过,像"紫云"这类20元以下的低档香烟,现在却 卖得火热。 事实上,国内香烟市场正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高档香烟无人问津,而另一边低档香烟需求在上升。根据烟草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高价烟销量同比 下降12%,而20元以下低价烟销量逆势增长8%。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生存压力之下,即使是成瘾性消费,也不得不向价格低头。"现在问题来了,现在高于20元的香烟没多少人买,这是不是消费降 级呢? 第一,工薪族生活和债务压力大,不敢多消费 汽车销售公司员工杨彬,每天只抽8元钱的"红塔山",20元以上的高档香烟根本抽不起。他给我算了一笔账:每月收入8500元,房租4000元,剩下这4500 元,还要维持家庭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只能购买 "最便宜的烟"。事实上,像杨彬这类人群的逻辑就是既然香烟戒不掉,但经济条件又不行,只能抽最 便宜的香烟。 此外,"债务枷锁"也让中产人士消费 ...
看,真实的美国
虎嗅· 2025-09-04 08:47
一边是科技股狂欢、AI投资火热,另一边是国债利息吞掉全年军费、GDP意外萎缩。这种"冰火两重 天"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底层逻辑? 大家有没有觉得美国经济像个"矛盾综合体"?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一起拒绝滤镜视角,直面复杂真相,全面拆解真实的美国经济现状与消费市场。 看清美国经济真正的"铁三角"支柱:一个吞噬全球四分之一消费的"吞金兽"市场、一个吸走全球58%风 投的"资本黑洞"、一台被政策燃油加持的"科技印钞机"。 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拆解美国消费市场正在发生的"分级与降级"撕裂,以及中国企业如何从中找到机 会、学到真本事。 如果你正在思考全球化布局、产品或品牌出海,这篇分析会让你更懂美国、更懂未来。 同时,截止2025年8月,美国的国债总额已突破37万亿美元大关,人均负债接近10.7万美元。国债利息 支出更是超过了1万亿美元,占据了联邦总支出的17%。有预测说,2025年全年利息支出可能高达1.4万 亿美元,这已超过美国的国防预算,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这种"科技繁荣"与"债台高筑"并存的撕裂,揭示了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真实底色。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经济看起来总是那么"能打"?甭管外面风吹雨打,它似乎 ...
理发店迎来“倒闭潮”!明明没有电商冲击,为啥把自己逼上绝路?
搜狐财经· 2025-09-04 07:09
行业倒闭潮规模 - 2024年全国理发店倒闭数量超过30万家 2023年关店数量达8.7万家[2] - 2025年一线城市闭店率达18.73% 三四线城市闭店率高达26.3%[2][8] - 行业呈现开店与关店齐头并进态势 倒闭数量年年创新高[6] 经营模式问题 - 普遍存在过度推销现象 顾客单次消费金额从30元基础费用轻松翻倍至上百元[2] - 依赖预付费充值卡模式滚动资金 资金链断裂导致卷款跑路风险[5] - 员工培训周期仅数月 手艺不稳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3] 成本结构压力 - 房租及水电人工成本持续上涨 一线城市黄金地段租金压力尤为突出[3] - 疫情后新增消毒设备投入 进一步推高运营成本[5] - 员工薪酬依赖高提成制度 倒逼推销行为恶性循环[3] 市场竞争格局 - 10-20元快剪模式分流基础客群 翻台效率高冲击传统门店[3][8] - 家用电发器与DIY染发套装热销 线上教程普及减少到店频次[3][5] - 化妆店与影楼等跨界服务商进一步分流市场份额[3]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频次从每月1次降至2-3个月1次 经济低迷导致消费降级[5] - 年轻人偏好DIY美发服务 老龄化社会减少花哨服务需求[5] - 消费者对预付费模式信任度降低 更倾向单次消费[6] 行业分化趋势 - 低端快剪店保持忙碌状态 高端沙龙依靠固定客群维持[6] - 中档门店受冲击最严重 装修华丽但手艺一般的门店最先倒闭[6] - 部分门店通过取消办卡推销和调低价格实现经营稳定[6] 宏观经济影响 - 2025年经济低迷加剧行业困境 失业降薪现象普遍[5] - 广东地区出现失业潮 老牌企业倒闭波及服务业[5] - 消费能力下降导致连10元快剪都面临需求萎缩[8]
“事出反常必有妖”!百姓口袋没钱,国内出现这6大反常现象
搜狐财经· 2025-09-04 01:21
酒店行业 - 高端酒店入住率降至52%创五年新低 一线城市豪华酒店平均房价同比下跌18% [1] - 经济型酒店和民宿入住率逆势增长7% 平均房价上涨5% [1] - 企业差旅预算压缩与个人旅游需求减少导致高端酒店需求断层 [1] 餐饮行业 - 高端餐饮营业额同比下滑15.3% 出现一周不开张现象 [4] - 快餐门店人均消费50元以下区间增长9.7% 外卖平台15元以下订单量暴增62% [4] - 消费需求从排场型转向性价比导向 快餐外卖业务量显著提升 [4][5] 奢侈品行业 - 头部奢侈品牌销量全线下滑 最高跌幅超过20% [5] - 二手奢侈品平台成交额增长34% 卖家数量暴涨58% [5] - 奢侈品平均成交周期从15天延长至28天 反映流动性下降 [5] 汽车行业 - 新车销量整体下跌5.8% 中高端车型跌幅超12% [7] - 二手车交易量同比暴涨18% 汽修行业收入增幅达14% [7] - 消费模式从三年换车转向三年保养 延长使用周期成趋势 [7] 教育行业 - 素质教育类支出下滑18.6% 艺术兴趣类培训需求萎缩 [7] - 职业技能培训(编程/财务/外语)需求飙升23.4% [7] - 教育投入从兴趣导向转向就业技能导向 实用主义成主流 [7] 居民财务行为 - 居民存款新增4.9万亿元 同比增长12.3% [7] - 消费信贷增速降至5.6%创七年新低 [7] - 高净值客户转向低风险理财 资金配置保守化趋势明显 [7] 宏观背景 - 青年失业率高达18.3% 影响当期消费能力 [9] - 2024年房地产销售额大跌16% 家庭资产端承压 [10] - 实际可支配收入仅增长3.2% 低于物价及负债增速 [10]
经济越冷,面馆越烫 ,卖面能否穿越周期?
虎嗅· 2025-09-03 06:52
行业规模与市场表现 - 中国面馆数量达到60万家[1] - 粉面赛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500亿元[1] - 行业呈现刚需、高频、性价比和高毛利特征[1] 经济周期相关性 - 面馆消费在经济下行期呈现逆势增长态势[1] - 热食面类产品成为消费降级时期的代表性消费品[1] - 行业具备潜在周期穿越能力[1] 商业模式特征 - 小型门店运营模式具备可持续盈利能力[1] - 产品具备高毛利特性[1] - 消费频次高且需求刚性[1]
“纸面财富”崩塌?比房子卖不动更担忧的3件事,已经悄悄在城市蔓延
搜狐财经· 2025-09-03 04:50
房产市场成交量萎缩 - 2025年7月六大城市房产成交量同比下降29% [1] - 新季度销售量低于去年旺季单月水平 [1] 开发商促销与退订潮加剧资金压力 - 全国开发商普遍采取"买房送装修、车位"等变相促销方式 例如100万房产送15万车位相当于85折优惠 [3] - 2025年前5个月新房退订量同比暴增60% 桃园和台中成为退订重灾区 [3] - 退订潮导致开发商首付资金回收困难 银行房贷增速降至7.38% 创18个月新低 [3] 二手房市场结构向低价位转变 - 广州200万以下二手房占比达46% 南京58% 上海300万以内房产占比45% [5] - 中产换房需求下降 改善型群体贷款换房数量减少37% [6] 投资逻辑转向收租型资产 - 2025年上半年保险资金对不动产投资增加40% 重点投向物流园、长租公寓等收租型项目 [8] - 北京前7个月80%成交位于五环外 郊区刚需成为市场主力 [8] - 投资偏好从增值预期转向稳定收租 4%-5%租金回报率资产受青睐 [8] 购买力与行业就业结构变化 - 科技公司员工贷款需求增加两倍 中产消费降级趋势明显 [6] - 房产从业人员大量转行网约车等行业 行业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10]
珍酒李渡不再是中国第四大酱酒品牌了
搜狐财经· 2025-09-02 07: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9.6% [2][3][4] - 归母净利润5.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3.5% [2][4] - 经调整净利润6.1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9.8% [2][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4年同期5.75亿元转为-3.22亿元,同比骤降156.1% [3][5] - 每股基本盈利0.174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4.4% [3] 产品结构分析 - 高端产品营收同比下滑47.3%,毛利率下降2.2个百分点至67.7% [7] - 次高端产品营收下滑41.6%,毛利率微升2.4个百分点至65.7% [7] - 中端及以下产品营收下滑30.9%,毛利率上升2.6个百分点至46.8% [7] - 整体毛利率从58.8%微升至59.0% [7] 品牌表现 - 珍酒品牌营收14.92亿元,同比下滑44.8%,营收占比从65.4%降至59.7% [8][10] - 李渡品牌营收6.11亿元,同比下滑9.4%,平均售价从492.0千元/吨暴跌至348.9千元/吨 [9][10] - 湘窖品牌营收2.77亿元,同比下滑38.7% [10][11] - 开口笑品牌营收0.81亿元,同比暴跌63.9% [10][11] 渠道状况 - 总经销商数量减少516家至7119家,同比下降6.8% [12] - 零售商数量减少499家至2835家,体验店减少72家至1025家 [12] - 预收款余额14.3亿元,同比减少20.1% [12] - 终端铺货率从68.3%降至52.7% [12] 资产与库存 - 存货规模从2024年末75.03亿元增至80.17亿元,新增5.14亿元库存 [5][6] - 银行及手头现金从62.02亿元降至52.87亿元 [6] - 全球发售所得款中86.7%(21.63亿港元)未动用 [13] 战略调整 - 删除"中国第四大酱香型白酒品牌"市场地位表述 [8] - 推出"万商联盟模式",但仅128家经销商加入,占比1.8% [12] - 体验店数量减少72家,全国化进程停滞 [9][12]
迎接“最糟糕的局面”!美国零售巨头集体警告:关税影响仍在升级,涨价不可避免
美股IPO· 2025-09-02 00:58
关税影响与成本传导 - 关税相关价格上涨已渗透到食品、家居用品和电子产品中 [1][3] - 随着更高成本的库存陆续到港 消费者和企业面临的最糟糕局面可能尚未到来 [1][3][4] - 沃尔玛首席执行官表示成本每周持续增加 预计持续到第三和第四季度 [5] 企业业绩与市场反应 - 食品包装巨头J M Smucker因关税导致美国咖啡业务利润暴跌22% 将有更多产品提价 [3] - Hormel Foods因大宗商品投入成本急剧上升而业绩不及预期 股价下跌12% [3] - 联邦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全球进口关税超出法定权力 但允许在上诉期间继续有效 导致未来进口成本悬而未决 [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下降近6% 同比下降超过14% 通胀预期从4.5%升至4.8% [6] - 消费者出现消费降级现象 如选择低端产品或更便宜的替代品牌 [8] - 折扣零售商受益于价值购物趋势 Dollar Tree Five Below和TJX Companies股价分别上涨约45% 37%和14% [8] 零售行业应对策略 - 零售商面临决断 需平衡自身吸收成本与转嫁消费者的比例 [4] - 消费习惯向替代性购买转变 消费者选择价格合适且品质出色的产品而非纯粹降级 [8] - 价格压力加剧美国经济K型分化 高收入消费者支撑经济而低收入消费者受挤压 [6]
金子越来越贵,千家门店却关门停业,黄金饰品门店为何迎来关门潮
搜狐财经· 2025-09-01 12:53
金价走势与市场表现 - 2022年国际金价约1800美元/盎司 三年内飙升至3000美元/盎司 国内零售价突破1000元/克 [4][5][6] - 2024年4月国内黄金饰品价格突破1000元/克大关 引发社会关注度显著提升 [1] 金饰行业困境分析 - 金价暴涨导致首饰成本飙升 终端售价包含工费/设计费/品牌溢价 较现货金价溢价超200元/克 [7][8][16] - 消费者转向投资性金条购买 银行渠道提供高纯度/低溢价/可分期的金条/金章/金豆豆产品 [15][16] - 深圳水贝市场采用批零一体化模式 按实时金价加少量工费定价 通过直播和社群销售打破价格壁垒 [19] 婚庆市场需求变化 - 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仅680万对 不足十年前的一半 婚庆金饰需求锐减 [12] - 年轻消费者倾向租赁或购买仿金首饰 单套成本仅数千元 婚庆刚需属性减弱 [14] 行业经营状况恶化 - 周大福单季度收缩近400家门店 老凤祥加盟店年减少近200家 头部品牌普遍关店 [19][21] - 老凤祥出现营收与利润双降 周生生利润下滑20% 周大生营收腰斩 [21] - 多家金店出现暴雷事件:北京加盟店卷款5000万元跑路 福州连锁店集体关门 杭州珠宝公司资金链断裂波及上万投资者 [19] 商业模式结构性挑战 - 金饰本质是消费品而非投资品 回收需折价且买卖价差大 保值属性被削弱 [9][22] - K金/18K金等含金量75%的合金产品被包装为时尚首饰高价销售 消费者认知度提升 [17] - 传统金店依赖的婚俗/投资/消费升级三大增长引擎全部失灵 面临新渠道与消费降级双重冲击 [21][24]
健康险“价格战”AB面:行业进入“市场竞争更充分”阶段丨“病有所保”大调研
第一财经· 2025-09-01 12:39
行业竞争态势 - 健康险市场出现价格战 高端医疗险产品从1万元降级至1000-3000元中高端险种 中低端百万医疗险价格降至几百元但保障范围超过数千元重疾险 [1] - 价格竞争源于新入局者对存量市场的争夺 尤其体现在团险细分市场 去年社会医疗就诊需求创新高导致行业赔付急剧拉升 企业预算有限引发公开招标 [4] - 财产险公司和互联网保险公司将团险作为重要获客渠道 打破原有巨头垄断格局 [4] 产品与定价策略 - 健康险产品不断放宽既往症限制 扩充特药目录 降低免赔额 但保费增长和定价差异并不显著 [1] - 部分保司推出0免赔健康险产品 但部分产品仅针对特药责任 或设定医疗费用2万元以下赔付50%的条件 [7] - 保司通过动态调整理赔条件控制风险 包括年龄 保障责任广度深度和医保政策三因素叠加影响定价 [7] 市场创新与生态 - 带病体保险市场出现产品同质化现象 客户购买诉求相近导致产品形态相似 [5] - 市场存在200多家保险公司 每家推出约10款产品 总体生态竞争良性 [4] - 行业鼓励两类创新:保守式同质化创新和激进式创新 后者可能打破现有定价逻辑产生涟漪效应 [4] 风险控制能力 - 保司精算能力提升和风控手段增多 保障责任较保费更快增长不一定导致运营风险 [2] - 医保 医疗和药企数据开放赋能 结合保司经验数据积累 使普惠性带病体保险精算更具可能性 [7] - AI大模型应用于医疗风险量化 使保司能更精准评估人群未来医疗支出水平 [7] 行业发展挑战 - 价格战存在两面性:可能限制保障责任增加和产品创新空间 但也推动行业进入更充分竞争阶段 [2][4] - 关键待解问题包括:如何增进带病体赔付感知度 区分购买保险是为当前治疗负担还是防范后续并发症 [8] - 行业需摆脱一刀切定价困境 进一步挖掘和满足带病体差异化需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