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质生产力
icon
搜索文档
立足景气度逻辑与产业趋势 公募挖掘优势风格“扩散”机会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2:20
市场表现与风格分析 - 自9月18日美联储降息落地以来A股科技成长风格持续走强 科创50指数区间涨幅超过5% [1][2] - 多只半导体设备相关主题ETF表现突出 9月18日至26日涨幅超16% 芯片及数字经济类ETF涨幅也在8%以上 [2] - 大金融、机器人、医药、消费等板块表现相对疲弱 相关ETF跌超5% [2] 驱动因素与流动性环境 - 美联储降息为A股结构性行情提供流动性支持 但需进一步刺激政策配合 [2] - 人工智能产业新进展层出不穷 推动成长风格行情延续 [1][2] - 国内经济数据回暖 但受十一假期"节前效应"影响 短期市场或以震荡为主 [1][2] 板块轮动与估值特征 - 科技板块内部轮动提速 半导体设备、云计算、消费电子等方向交替走强 [4] - 轮动并非简单基于估值高低的"高切低" 而是由行业景气度确定性驱动 [1][4] - 机构抱团和融资资金涌入推高杠杆风险 需适度规避短期风险 [4] 中长期展望与政策影响 - 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主线稳步推进 消费及"反内卷"政策落地将巩固A股修复基础 [3] - 存款搬家、外资回流和融资资金共振将支撑A股震荡上行趋势 [3] - 美联储降息周期为港股提供流动性环境 港股估值洼地吸引力凸显 [3] 投资机会与主线扩散 - 科技板块仍是核心主线 关注AI、机器人、创新药等方向 [5] - 非银金融受益于市场联动性 化工、有色、新能源等板块存在政策倾斜 [5] - 港股互联网标的受资金关注 科技股行情可能从上游向下游扩散 [5] - 港股保险板块和高股息品种存在预期差 超跌创新药个股迎来布局机会 [6]
半导体主题ETF强势霸榜 机构聚焦大盘成长核心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2:13
上周(9月22日至9月26日)半导体产业链领涨市场,多只半导体主题ETF涨超15%。大盘宽基产品成交 活跃,中证A500指数相关产品成交额居前。在资金流向上,随着第二批科创债ETF集体上市,上周净流 入额位居前十的ETF均为科创债ETF。展望后市,机构表示,在国内政策驱动下,上市公司盈利情况或 仍有改善潜力,市场或将重新回到盈利驱动轨道。 在资金流向方面,上周净流入额位居前十的ETF均为科创债ETF,其中,科创债ETF招商为首批科创债 ETF,其余均为第二批科创债ETF。工银瑞信基金指出,在科技金融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科创债ETF 正成为连接社会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通过指数化投资方式,科创债ETF能够引导更多中长期资 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关注大盘成长核心资产 机构表示,当前海内外AI应用用户规模正在持续攀升,为半导体行业注入发展动能。 嘉实成长驱动基金经理孟夏表示,从去年9月24日至今,股票市场经历了一轮结构性的上涨行情,有些 核心热点板块涨幅较大,有些板块或者个股可能还处在上证指数3000点左右的估值水平。这种结构性上 涨,既得益于宏观流动 ...
“第一动力”结出累累硕果
经济日报· 2025-09-28 21:59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全球第一座第四 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十四五"时期的中国,不能造 的越来越少,能造的越来越好。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5年来,我们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 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越来越多的"创新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也 让这5年成为理念创新开拓新路径、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制度创新驱动新变革的时间单元。 面向前沿 重磅成果加速涌现 当"十四五"画卷徐徐展开之时,我们面对的是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经济动荡与政治冲突日益 加剧的世界,也面临着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和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 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问题。创新能力不强,不仅影响发展效率,甚至威胁国 家安全。 把握时与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 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 ...
西藏药业: 转型再出发 双路径发力构建新增长曲线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1:38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2025年再次努力转型 大方向是新质生产力 小方向是创新药[1] - 公司以新媒体营销与创新药研发为双轮驱动 全面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 - 公司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包括内源性增长和外源性增长双路径发力[3] 财务表现 - 公司过去10年(2015年-2024年)营业收入从5.21亿元增至28.07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34%[2] - 公司过去10年(2015年-2024年)净利润从0.92亿元增至10.51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63%[2]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45%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9.45%[3]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2.23% 扣非净利润增长3.69%[3] 投资与并购 - 公司拟以6000万美元投资Accuredit Therapeutics Limited 将持有其40.82%股权[1] - Accuredit核心资产为锐正基因 主要从事基因编辑技术研究[1] - 并购锐正基因是公司外源性增长的重要抓手 开启从0到1的创新探索[3] 产品管线 - 核心产品包括生物制品一类新药新活素 藏药诺迪康 国际心血管药物依姆多[2] - 诺迪康和金罗汉两个产品已具备重新爆发和增长机会[3] - 计划推进新活素的海外临床研究 尝试海外市场[3] 锐正基因技术平台 - 锐正基因聚焦基于非病毒载体的体内基因编辑药物开发[5] - 建立产业级端到端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平台 拥有基因编辑和递送专利技术[5] - 碱基编辑器已获美国专利[5] - 通过基因可逆性技术和高饱和剂量脱靶检测提升安全性[6] 研发进展 - 主要在研产品ART001针对ATTR 已在中国和美国获批IND[5] - ART001正在中国开展I/IIa期临床试验[5] - ART001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定和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5] - ART002尚未取得临床批件[5] 行业前景 - 基因编辑技术效果不可逆 安全性是核心关注点[6] - 国际上需等待2年到5年临床数据验证安全性[6] - 安全性得到确认后可应用于多种大病种 慢病领域应用较谨慎[6]
利好!八部门发布《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上海证券报· 2025-09-28 21:11
《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经济效益保持向好态势,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再生金属产量突破 2000万吨,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数字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工作方案》要求,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提高资源保障水平。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铜、 铝、锂、镍、钴、锡等资源调查与勘探,科学有序投放矿业权。支持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资源绿色 高效采选冶技术及装备攻关。强化废铜、废铝等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以及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光伏组 件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 权威精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 —2026年)》(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聚焦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围绕保资 源、优供给、促转型、拓消费、强合作等5方面提出10项工作举措。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相关人士介绍,当前,有色金属行业资源保障能力、高端供给水平和有效 需求挖掘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出台《工作方案》,旨在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 量,推动 ...
嘉实基金孟夏: 以“质量”与“均衡”穿越科技制造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54
□本报记者张凌之 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发挥着核心引擎作用。今年以来,半导体、芯片、创新 药、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发展提速,技术持续突破、产业趋势不断增强,相关投资机遇成为市场瞩目的焦 点。 面对科技制造领域的历史性投资机遇,嘉实基金的基金经理孟夏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 出,科技制造行业竞争激烈,容易形成"赢者通吃"的格局。因此,在投资科技制造企业时,更应注重企 业质量,并在行业配置上保持适度均衡,以更好地实现穿越周期的成长回报。 作为嘉实基金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孟夏在公司投研文化的熏陶下,依托"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 多策略"的投研体系,不断拓展能力边界,逐渐成长为市场中少有的质量成长风格投资选手。11年的证 券从业经验与5年投资实战经历,让孟夏的能力圈覆盖高端制造、软硬科技、平台服务、消费与医药制 造、"专精特新"等多个领域,并逐渐成长为一位值得长期托付的"底仓型"成长投资基金经理。 科技创新红利持续释放 在A股指数连创新高之后,近期市场进入震荡调整阶段。孟夏分析认为,这是市场上涨进程中的良性整 固,有助于行情更健康、更持久地发展。他指出:"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市场上涨 ...
半导体主题ETF强势霸榜机构聚焦大盘成长核心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本报记者 王宇露 此外,旅游ETF(159766)上周下跌6.18%,领跌全市场ETF。创新药、恒生消费相关ETF也跌幅居前。 科创债ETF获资金加码 上周,大盘宽基产品成交活跃,以A500ETF易方达为代表的中证A500指数产品和以科创板50ETF (588080)为代表的科创50指数产品成交额分别超1340亿元和480亿元。此外,以恒生科技ETF易方达 为代表的恒生科技指数产品成交额也超过1000亿元。 从单只产品来看,上周,香港证券ETF成交额超500亿元,创业板ETF(159915)成交额达277亿元,中 概互联网ETF(513050)、A500ETF易方达的成交额分别达191亿元和164亿元,均位居市场前列。 在资金流向方面,上周净流入额位居前十的ETF均为科创债ETF,其中,科创债ETF招商为首批科创债 ETF,其余均为第二批科创债ETF。工银瑞信基金指出,在科技金融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科创债ETF 正成为连接社会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关键枢纽。通过指数化投资方式,科创债ETF能够引导更多中长期资 金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关注大盘成长核心资产 ...
科技投资“山高” 公募基金“水更长”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本报记者 徐金忠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表示。 科技板块已经成为A股市场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代表,公募基金在科技投资,尤其 是在人工智能(AI)、人形机器人、创新药等科技创新投资的大潮中,可谓当仁不让。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采访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后发现,科技投资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是方向之变、方法之 变,更是思维之变。对照此前研究和投资,科技板块显然是崭新的方向,需要一套为成长估值、为创新 定价的体系,背后更是研究和投资在思维层面的"链式反应":科技投资不再是简单的"线性思维",而是 复杂、复合的"系统思维"。这一思维模式,在研究、定价、投资、风控等领域,正在全面塑造行业发展 的新范式。 投资新陈代谢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资本市场含'科'量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 都是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 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 家。"吴清点出了A股市场的新变化。 "许多年后,当我们回忆起往事时,可能 ...
公募挖掘优势风格“扩散”机会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6
□本报记者 王鹤静 自9月美联储降息落地以来,A股市场科技成长风格持续走强。截至9月26日,多只半导体设备相关主题 ETF表现不俗。业内机构分析,人工智能(AI)产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成长风格带动的结构性行情仍 未结束。不过,叠加十一假期的"节前效应",如果没有较多的利好催化,近期市场或以震荡为主。 在科技板块估值进入高位的同时,板块内部的轮动也在提速。业内机构提示,此前市场极致的结构分化 和过于集中的共识需要消化和整固。在当下由增量资金和部分行业景气度驱动的行情中,轮动并非简单 基于估值、追求赔率的"高切低",决定板块胜率的主要因素是景气度的确定性,而非位置高低,所以更 要立足景气度逻辑与产业趋势,挖掘优势风格及主线机会的"扩散"。 A股成长风格行情仍未结束 自9月18日美联储降息落地以来,A股市场延续此前的科技成长风格,截至9月26日,科创50指数区间涨 幅超过5%。 短期来看,富国基金认为,美联储重启降息给予了流动性叙事更多底气,目前国内经济数据仍在回暖, 叠加十一假期的"节前效应",如果没有较多的利好措施进一步出台,近期市场或以震荡波动为主。 富国基金提示,可关注以下板块的机会:一是科技板块仍是行情核 ...
转型再出发 双路径发力构建新增长曲线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20:4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计划在2025年进行战略转型 聚焦新质生产力和创新药方向[1] - 公司通过内源性增长和外源性增长双路径发力 以新媒体营销和创新药研发为双轮驱动[1] - 公司已基本完成从1到10的内源性增长目标 正为实现从10到100的规模化增长奠定基础[1] 财务表现 - 公司过去10年(2015年-2024年)营业收入从5.21亿元增至28.07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18.34%[2] - 同期净利润从0.92亿元增至10.51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27.63%[2]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45%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9.45% 较2023年112.49%的增速大幅放缓[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增长2.23% 扣非净利润增长3.69%[2] 投资布局 - 公司以6000万美元投资Accuredit Therapeutics Limited 获得40.82%股权[1] - Accuredit核心资产为通过VIE架构控制的锐正基因 主要从事基因编辑技术研究[1] - 锐正基因成立于2021年 聚焦基于非病毒载体的体内基因编辑药物开发[4] 产品管线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生物制品一类新药"新活素"、藏药"诺迪康"、心血管药物"依姆多"及多个国家级中药品种[2] - 锐正基因主要产品ART001针对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 已在中美获批IND 正在中国开展I/IIa期临床试验[4] - ART001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定和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 ART002尚未取得临床批件[4] 技术优势 - 锐正基因建立产业级端到端体内基因编辑技术平台 开发出系列基因编辑和递送专利技术[4] - 碱基编辑器已获美国专利 通过基因可逆性技术和高饱和剂量脱靶检测提升安全性[4][5] - 基因编辑技术特点为效果不可逆 安全性是核心关注点 需2-5年临床数据验证[5] 增长战略 - 公司计划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包括内源性增长和外源性增长两个维度[3] - 内源性增长侧重稳定新活素基本盘 重塑现有产品价值 诺迪康和金罗汉产品已具备重新爆发机会[3] - 外源性增长通过研发投入、并购及创新产品布局 计划推进新活素海外临床研究[3] 管理团队 - 锐正基因CEO王永忠曾任苏桥生物CEO、先声药业总裁、康弘生物CEO及美国健赞公司科学家[4] - 公司看重锐正基因的国际化视野可赋能海外拓展 其研究方向紧跟生物医药前沿趋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