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于人
icon
搜索文档
政治局会议点评:以更明确更长远政策路径导向新旧动能转换
东方证券· 2025-08-03 03:17
宏观经济与政策导向 - 上半年中国GDP增速达到5.3%,逆周期调节紧迫性延后[5] - 财政和货币政策留有空间,提及"适时加力"以应对超预期风险事件[5] - 产业政策方向明确化,强调治理企业无序竞争和"反内卷"从中短期行动转向长期制度建设[5] 资本市场与产业转型 - 资本市场表述变化,强调"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预计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供给将增加[5] - 工信部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行动,涉及自主可控、科技创新等领域[5] - "十五五"规划方向和措施将成为资本市场相关主题的催化剂[5] 消费与民生政策 - 会议提出"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预计更多"投资于人"的措施将出台[5] - 育儿补贴制度等民生措施可能推动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张[5] 风险提示 - 抢出口、抢转口可能透支下半年及明年增速,影响宏观政策空间[5] - 美国流动性风险超预期并传导至国内的风险[5]
罗志恒:育儿补贴规模每年或可达千亿 “投资于人”信号意义明显
搜狐财经· 2025-08-02 03:45
育儿补贴政策实施方案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覆盖一孩、二孩、三孩家庭,每年发放3600元补贴直至儿童年满3周岁 [1] - 政策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个婴幼儿家庭,是一项全国性重要民生政策 [1] - 补贴标准符合预期,体现了财政支出从"投资于物"向"投资于人"的转变 [1] 政策影响分析 - 补贴政策将降低家庭育儿成本和负担,提升生育意愿,对中西部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激励效应更明显 [2] - 东部发达地区可能在国家基础补贴上增加额度 [2] - 每年补贴规模约1000亿元(3600元×900万新生儿×3个年龄段),通过乘数效应可带动更大规模消费 [2] 消费刺激效应 - 1000亿元补贴将转化为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母婴产品和服务消费 [2] - 消费提升规模预计达上千亿元,形成经济循环 [2] 资金来源方案 - 主要来自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其他预算调入资金 [4] - 建议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通过国有资产上缴财政专项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 配套政策建议 - 教育领域需增加补贴,缓解学龄前教育、托育等压力 [5] - 住房保障应与子女数量挂钩,提高育儿个税附加扣除标准 [5] - 完善产假和陪产假制度,加强企业落实监督并提供正向激励 [5]
粤开宏观:育儿补贴规模每年或可达千亿“投资于人”信号意义明显
粤开证券· 2025-08-01 05:15
育儿补贴政策背景 - 育儿补贴政策符合预期,已有省级层面先行实施[3] - 国家政策正从以物为主转向以人为主的投资方向[3][11] -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未来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3][11] 育儿补贴意义 - 降低育儿成本,提高生育意愿,中西部/低收入群体激励更明显(年补贴3600元)[4][12] - 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提振消费规模预计超千亿[4][5][13] - 释放"投资于人"信号,预示住房/养老/教育等领域财政支出将增加[4][13] 补贴规模测算 - 按年出生人口900万计算,0-3岁覆盖约1000亿元/年(3600元×3年×900万人)[5][13] - 消费乘数效应可使经济影响远超千亿规模[5][13] 资金来源方案 - 主要来自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及政府其他预算调入[14] - 推动"国资-财政-社保"联动改革,利用国有资产补充社保体系[14][15] 配套措施建议 - 教育领域需增加托育/托管等补贴缓解养育压力[7][16] - 按子女数量调整住房保障及个税抵扣政策[7][16] - 完善产假/陪产假制度,通过监察+企业补贴减少职场歧视[7][16]
为育儿减负 给未来投资(新视野)
人民日报· 2025-07-31 20:42
育儿补贴政策核心内容 - 全国每年2000多万婴幼儿可领取现金补贴 每孩每年3600元 [1] - 政策通过财政资金精准发放 直接增加育儿家庭现金收入 [1] - 补贴重点缓解中低收入家庭育儿经济压力 覆盖部分基本开支 [1] 政策实施意义 - 减轻家庭育儿负担 缓解年轻人"想生不敢生"的经济压力 [1] - 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传递国家支持生育的清晰信号 [1] - 体现社会对生育价值的认可 强化生育支持激励政策导向 [1] 政策深层影响 - 0-3岁关键期投入关系未来人口素质和国家发展潜力 [2] - 补贴是对人力资本和国家未来的战略性投资 [2] - 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促进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2] 配套政策需求 - 需托育服务 教育 住房等政策协同发力形成系统支持 [2] - 单一补贴无法完全覆盖育儿支出 需多维度免除后顾之忧 [2]
育儿补贴政策出台,“投资于人”必获大回报
南方都市报· 2025-07-30 23:05
育儿补贴制度 - 中央财政设立"育儿补贴补助资金" 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 中央财政承担约90% [1] - 育儿补贴线上线下同时办理 各地政府可叠加奖励 政策受到广泛关注与讨论 [1] - 育儿补贴制度是直接缓解家庭育儿成本的重要手段 关乎国家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 [1] - 育儿补贴普惠性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现金补贴 一孩至三孩家庭均可享受 每人每年3600元直至3周岁 [2] - 申领便捷 通过全国统一线上信息系统办理 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开通入口 也可线下办理 [2] - 政策暖心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低保认定不计入家庭收入 [2]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 近年来出台一系列生育支持措施 包括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税扣除 完善生育休假制度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1] -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日益成型 包括经济支持 时间支持 服务支持和权益保障等多方面 旨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2] - 政策体系从多渠道降低群众生育 养育 教育成本 受到公众欢迎 [1] 投资于人理念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 [3] - "投资于人"核心理念是将资源优先用于提升人的能力 技能和福祉 获得长期回报 [3] - 重视民生领域投资 让老百姓接受更好教育 享受更好医疗 获得更好工作和更高收入 [3] - "投资于人"有利于提升生育率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3]
免费学前教育是“投资于人”的战略举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22:45
政策背景与法律依据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要求各地细化工作方案并安排补助资金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2024年通过 明确"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目标 并提出有条件地区逐步推进免费学前教育 [1]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探索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1]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 教育公平维度:免费政策缩小城乡/区域/群体间资源差距 保障流动儿童/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早期教育机会 [2] - 家庭经济维度:直接降低育儿成本 释放中低收入家庭消费潜力(未披露具体数据) 提升适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 [2] - 宏观经济维度:早期教育投资回报率最高 人力资本积累可产生数倍于投入的社会回报 [2] - 社会治理维度:通过早期干预减少弱势群体成年后贫困问题 间接降低社会福利支出 [2] 财政投入与实施路径 - 中央与地方按分担比例安排补助资金 强调动态监测评估和科学核算办园成本 [5][6] - 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贫困地区及特殊儿童群体倾斜 需统筹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 [4][6] - 实施原则为分步推进而非"一步到位" 需兼顾地域差异和教育机构多样性 [5] 行业发展方向 - 推动学前教育从"有园上"向"上好园"转型 强化公共服务属性 [4][5] - 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 - 政策目标聚焦教育普及与质量提升 实现普惠—优质—免费的递进式发展 [5]
育儿补贴体现“投资于人”的长远考量
经济日报· 2025-07-30 22:20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 从2025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育儿补贴制度,覆盖一孩、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年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1] - 政策预计每年惠及2000多万个婴幼儿家庭,通过直接现金发放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 [1] - 补贴标准未来可能建立与地区物价指数联动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实际购买力稳定 [1] 政策配套措施 - 计划简化非户籍常住人口申领流程,利用政务平台数据共享实现"无感申领"以扩大覆盖面 [1] - 探索"补贴+服务"组合模式,将现金补贴与社区托育券、儿科诊疗优惠等配套服务绑定 [1] 政策背景与趋势 - 近年来已推出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包括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和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1] - 新政策体现"投资于人"的长远战略方向,是对现有生育支持体系的补充升级 [1]
育儿补贴政策出台 “投资于人”必获大回报
南方都市报· 2025-07-30 17:53
育儿补贴政策 - 中央财政设立"育儿补贴补助资金" 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 中央财政承担约90% [1] - 育儿补贴线上线下同时办理 各地政府可叠加奖励 政策普惠性强 一孩至三孩家庭均可享受 每人每年3600元直至3周岁 [2] - 申领便捷 通过全国统一线上信息系统办理 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开通入口 也可线下办理 仅需提交出生医学证明等必要材料 [2] - 政策暖心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低保认定时不计入家庭收入 体现对育儿家庭关怀 [2] 生育支持措施体系 - 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1] - 完善生育休假制度 为生育家庭提供更多时间保障 [1] -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致力于降低家庭教育支出 [1] - 政策体系包括经济支持 时间支持 服务支持和权益保障等多方面 旨在提供全方位支持 [2] "投资于人"理念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 将资源优先用于提升人的能力 技能和福祉 [3] - "投资于人"核心理念是人是核心资产 对其投资能产生比物质资本更持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 - 重视民生领域投资 让老百姓接受更好教育 享受更好医疗 获得更好工作 拿到更高收入 [3] - 民生领域投资有利于提升生育率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3]
育儿补贴推动“投资于人”预期持续提升
东方证券· 2025-07-30 14:57
宏观经济与政策 - 育儿补贴政策对低收入群体影响显著,3600元/年补贴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605元的18.4%[5] - 湖北天门市通过育儿补贴实现2024年出生人口同比增长17%,远超全国5.8%的平均增速[5] - 免费学前教育若按每人每年2000元计算,全国4093万在园幼儿需投入800亿元资金[5] - 中央财政对普通高中教育支持不足,2020年仅占全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1.73%[5] 财政与投资 - 河北2025年中央以工代赈资金较去年全年增长135%,配合一季度基建增速41.4%和水利投资增长2倍[5] - 基建可能成为下半年及未来投资增长重要来源,以应对房地产转型和制造业效率优先的挑战[5] - 职业教育补贴存在地区差异,如深圳对特色技能认证奖励700元,新疆部分资金来自乡村振兴补助[5] 风险提示 - 延迟退休可能导致生育计划普遍推迟[5] - 2024年"龙年"生肖效应可能透支2025年生育需求[5]
育儿补贴快评:“投资于人”具像化
银河证券· 2025-07-29 13:07
育儿补贴财政规模 - 2025 - 2027年补贴金额预计分别为1188、1177、1162亿元,2028年降至957亿元[1] - 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中卫生健康支出预算较24年实际支出多1024亿元[1] 央地补贴分配 - 育儿补贴按9:1原则央地共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1] - 各省市可提标补贴,提级部分由地方承担[1] 补贴影响 - 今年补贴约占2024年名义GDP的0.1%,国外英法瑞典等国生育现金补贴占GDP比例达1.5 - 2.5%,OECD国家平均为1.12%[1] - 今年补贴可带来约780亿元消费增量,约占社会零售规模总额的0.16%[1] 政策展望 - 育儿补贴制度信号意义强,后续补贴标准可能提升[1] - 后续或建立涵盖多方面的综合性生育支持政策体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