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标侵权
icon
搜索文档
槟榔品牌“碰瓷”超豪车企,宾利紧急下场澄清
北京商报· 2025-06-26 11:54
宾利与和成天下联名事件 - 宾利官方声明与和成天下的联名活动无任何关联 未获得品牌授权或认可 [1] - 和成天下在社交平台发布联名礼盒发布会信息 现场采用古代帝王及英国女王形象站台 [3] - 活动文案引发争议 网友质疑宾利"尊贵优雅"品牌调性与槟榔企业联名的合理性 [3] 和成天下公司背景与营销行为 - 公司注册资金6180万元 从事槟榔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业务 [7] - 此前营销活动中曾未经授权使用劳斯莱斯、迈巴赫、保时捷等豪车品牌为其站台 [5] - 微博持续发布宾利联名内容未删除 宾利称将采取法律措施维护权益 [7] 槟榔行业监管政策 - 世界卫生组织将槟榔列为1类致癌物 《柳叶刀》研究显示其导致全球1/3口腔癌病例 [7] - 中国市场监管部门明确槟榔制品不属于食品 禁止与食品混放销售 [8] - 2019年起禁止槟榔广告宣传 2021年广电总局叫停广播电视及网络节目推广槟榔 [8]
速递|“io”名称涉商标侵权?OpenAI回应:撤视频不撤交易,io收购案照常推进
Z Potentials· 2025-06-23 04:18
OpenAI与Jony Ive合作交易进展 - OpenAI从官网和YouTube撤下宣传CEO萨姆·阿尔特曼与乔尼·艾维友谊的视频 原视频提及以65亿美元收购艾维与阿尔特曼的设备初创公司io的交易 [1] - 彭博社报道称交易仍在推进中 未取消或出现重大变动 [1] 视频下架原因 - 法院针对io名称发布禁令 要求撤下所有使用该名称的宣传材料 [2] - OpenAI更新声明称因iyO公司商标投诉暂时关闭相关页面 但强调不影响与io的交易 [2] - iyO为Alphabet X旗下公司 其生成式AI无线耳机产品与io名称存在商标冲突 法官倾向认为OpenAI宣传视频可能造成消费者混淆 [3] 争议现状 - 涉事视频仍可在X平台观看 [4] - OpenAI表示不同意商标投诉 正在评估应对方案 [2]
自印“杭州群体西湖龙井茶”? 其实并未获得“西湖龙井”商标授权
每日商报· 2025-06-18 23:36
商标侵权事件 - 一家企业因在未获得"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授权的情况下,在茶叶商品外包装上标注"杭州群体西湖龙井茶"字样而被行政处罚 [1] - 该企业在某平台店铺中将非授权茶叶的商品名称和"茶种类"参数标称为"西湖龙井",以吸引顾客并提升销量 [1] - 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该企业无实际经营地址,并在其法定代表人家中查获印有"西湖龙井"字样的茶叶和包装材料 [1] 违法行为认定 - 该企业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 [2] - 该企业在商品页面使用"西湖龙井"名称对外展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2] - 依据相关法律条款,该企业被处以罚款14540元的行政处罚 [2] 行业影响 - 部分商家为抢占市场和提高产品卖点,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滥用"西湖龙井"商标,损害消费者权益并影响商标声誉 [3] - 打击此类商标侵权行为有助于维护商标持有人合法权益并净化市场环境 [3]
特朗普手机9月开卖!土豪金、美国造,这款智能手机有何亮点?
快讯· 2025-06-17 10:02
产品服务 - 特朗普手机通信服务月费47.45美元 折合人民币约340元 包含全天候道路救援、远程问诊及免费拨打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电话[3] - 产品名称为"T1" 外观设计与开屏界面引发市场关注 但未提及具体配置参数[4] 产品来源争议 - 美国科技博主Max Weinbach指出该手机与在美销售的中端机型REVVL 7 Pro 5G高度相似 屏幕、摄像头和整体规格几乎一致[6] - REVVL 7 Pro 5G由中国闻泰科技制造 在美常规售价仅为180美元 较特朗普手机价格低60%以上[6] - 科技媒体Appleinsider质疑其供应链本土化能力 指出屏幕、摄像头模组和处理器大概率依赖进口[6] 法律与监管风险 - 商标"T1"涉嫌与美国通信商T-Mobile商标类似 专利律师Josh Gerben认为存在侵权索赔可能性[7] - 特朗普集团涉足需政府监管的通信领域 总统职权可左右通信监管官员任命 引发以权谋私质疑[7] - 集团此前涉足加密货币领域时已屡遭批评 包括就职前夕发布加密货币及召开相关股东大会等行为[7] 市场反应 - 产品引发各界质疑 包括中国品牌"换皮机"争议及美国制造实际仅为组装的质疑[5][6]
谐音改标!美宜佳变美①佳,一便利店遭起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01:32
商标侵权案件 - 美宜佳公司发现某便利店门头招牌与其注册商标近似,存在侵权嫌疑,并拍照留存公证[1] - 该便利店原为美宜佳加盟店,授权协议于2023年1月到期终止,到期后更换装潢但将"宜"改为"①",并对M型图案进行改动[1] - 法院认定"美①佳"标识中"美""佳"两字与"美宜佳"相同,"①"与"宜"字形不同但字音相似,M型标识构成商标近似[3] - 被控侵权标识易使公众对服务来源产生混淆,符合《商标法》相关规定,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3] 案件处理结果 - 美宜佳公司提起诉讼要求便利店停止侵权并赔偿1万元[1] - 便利店在诉讼前已主动停止侵权行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便利店一次性支付4000元[3] 法律观点 - 商标作为企业价值集中体现,承载企业信誉和产品服务质量,受法律严格保护[3] - 模仿知名商标、企业名称或装潢设计制造混淆的行为违反《商标法》禁止性规定,需承担侵权责任[3]
《绝区零》伤了员工的心,远景能源把米哈游告了
36氪· 2025-06-16 09:57
案件背景 - 远景能源起诉米哈游及其控股公司,案由为网络侵权责任纠纷,因米哈游旗下游戏《绝区零》中的反派角色"远景公司"与远景能源名称、商标高度相似,且剧情包含负面描述[1][2] - 远景能源认为游戏角色"远景公司"的logo"VISION"与其商标"ENVISION"易造成视觉混淆,且剧情涉及压缩成本、低价中标、暴力拆迁等负面行为,损害公司名誉[10] - 远景能源在2024年7月致函米哈游要求删除相关情节未果后提起诉讼[10] 游戏《绝区零》相关内容 - 《绝区零》于2024年7月发行,两天内全球下载量超5000万[7] - 游戏中"远景实业"以低价竞标、恶性竞争获取项目,并虚构爆破区居民撤离情节,远景能源员工认为该设定对公司形象造成代入感伤害[7][9] - 游戏受众为玩家群体,而远景能源主要客户为地方政府及工程企业,两者业务无直接关联[11] 远景能源业务及市场表现 - 远景能源成立于2008年,核心业务包括智能风电、储能、绿氢等,风电业务2022年起连续三年全球订单量第一[13] - 储能业务为全球一级厂商,在运项目超300个,出货量超30GWh,在手订单超50GWh[13] - 2025年至今中标项目118个,仅为2024年全年的40.27%,2022-2024年中标数量分别为204个、203个、293个[11] 远景能源与远景投资的商标纠纷 - 远景能源起诉远景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案由包括侵害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纠纷[5][13] - 远景投资成立于2004年(早于远景能源),业务涵盖新能源、数字科技等领域,其英文商标为"PROSPECT",已注册9个商标[14] - 远景能源拥有378个已注册商标,包括"远景"部分类别商标,双方均申请注册"远景"第36类金融物管商标(远景投资2023年3月申请,远景能源2024年10月申请)[15][16] - 远景投资近年成立多家带"远景"字眼的子公司(如远景动力科技、远景建设等),业务与远景能源重叠,远景能源2023年6月曾发布声明谴责此类行为[16][18] 诉讼进展 - 远景能源与远景投资的商标纠纷于2024年8月进行诉前调解未果,远景投资随后提起反诉[13][18] - 法院未公开案件审判细节,远景能源未回应诉讼对公司投标的实质性影响[2][12]
10块钱买一条“中华”?低价茶打擦边球仿香烟售卖
新京报· 2025-06-15 07:28
直播销售乱象 - 主播在社交平台直播间销售包装类似知名香烟品牌(如中华、荷花、南京)的茶叶产品,售价为10元或9.9元一条,但未明确说明产品为茶叶,存在误导消费者嫌疑 [1][4][6] - 直播间采用模棱两可的话术如"懂的都懂"来介绍产品,产品详情页未明确标注产品信息,仅写有"浓香型茶叶礼盒装高档茶送礼2024新茶"字样 [6] - 消费者反映收到货后发现产品与预期不符,包装与直播间展示不一致,且茶叶品质差,存在货不对板问题 [7][13][15] 产品包装侵权 - 茶叶产品包装设计与中华、荷花等香烟品牌高度相似,包括颜色搭配、图案设计等,但存在细微差别如"华"字少一横 [7][19] - 律师指出该行为涉嫌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可能损害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利益 [20][21] - 上海烟草集团和河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相关商标类别中未注册茶叶类商标,但律师认为"中华"商标可主张跨类别保护 [19][20] 产品质量问题 - 茶叶品质极差,行业人士品鉴后认为干茶色泽乌黑,滋味寡淡,茶香微弱,与标注的品种(如肉桂)不符 [22] - 产品存在缺斤少两问题,标注6克一包实际仅4.84克 [22][24] - 部分产品生产信息标注不规范,仅写"生产者:林师傅",未提供详细生产商信息 [24] 消费者反馈 - 产品评论区显示差评占比高(8条差评 vs 2条好评),消费者普遍反映产品与描述不符,品质低劣 [10][13][14] - 消费者表示产品"骗人"、"垃圾"、"难喝",并指出包装混淆视听,误以为是香烟 [13][14][15] 销售渠道异常 - 销售店铺如"盼之梦食品"和"牛牛滋补企业店"在交易完成后下架所有产品,客服无响应 [15] - 相关直播间在记者调查后停止直播 [25]
保护商标权利人合法权益,7件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公布
快讯· 2025-06-10 02:17
市场监管总局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 2024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平等保护中外商标权利人合法权益并维护消费者权益 [1] - 专项行动选取7起典型案件公布,涉及服装辅料、文化传播、动漫卡牌、服饰、纸业、恶意注册商标、地理标志等多个行业 [1][2][4][6][8][10][12][14] 服装辅料行业侵权案例 - 苏州市凯栋服装辅料有限公司生产销售1261条侵权YKK拉链及108万枚拉链头,违法经营额150万元 [2] - 案件形成完整制假售假黑产业链,涉及地域广、涉案金额大,已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3] 文化传播行业侵权案例 - 上海爱豆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4个售假视频提供流量推广服务,收取推广费33万元被罚款66万元 [4] - 案件涉及直播带货售假,监管部门切断线上传播链条并建立平台与商标权利人合作机制 [5] 动漫卡牌行业侵权案例 - 广东省查处12名当事人生产销售侵权Kayou动漫卡牌,扣押3448盒侵权卡牌及3884张侵权塑料薄膜,货值13.6万元 [6][7] - 侵权手法包括拆封原装产品替换高等级珍稀卡牌,损害商标信誉承载功能 [7] 服饰行业侵权案例 - 青岛烁禾服饰工作室生产销售侵权ERDOS羊绒衫,查获28件成品及大量假冒标识材料,涉案金额6万余元 [8] - 采用社交平台引流至微信交易的隐蔽销售模式,通过智慧监管手段破解虚拟身份 [9] 纸业行业侵权案例 - 山西铭嘉纸业有限公司生产侵权维达卫生纸,查扣3580提成品及大量包装材料,货值金额312万元 [10] - 线上线下混合销售模式,订单分散导致货值核算困难 [11] 恶意注册商标案例 - 何某生通过空壳公司跨省抢注102件知名景点商标,成功注册36件并转让牟利4000元,被罚款1.2万元 [12][13] - 案件涉及川豫闽三省,为打击商标恶意注册提供可复制执法经验 [13] 地理标志侵权案例 - 冯某将15万斤福建脐橙冒充赣南脐橙销售,已售1万斤单价3.15元/斤,违法经营额3.15万元被罚款9.45万元 [14] - 案件重点保护"赣南脐橙"地理标志,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地理标志产品发展 [14]
遭遇商标“碰瓷”,蜜雪冰城获赔80万元+登报声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07:15
案件概述 - 蜜雪冰城公司在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中二审胜诉,获赔80万元[2] - 内蒙古蜜念雪商贸有限公司因使用"蜜念雪"标识被认定侵权[3] - 法院判定"蜜念雪"与"蜜雪冰城"商标构成近似标识[5] 侵权认定依据 - "蜜雪冰城"和"蜜雪"属于臆造词,具有较强显著性和知名度[5] - 内蒙古蜜念雪特许经营店使用与蜜雪冰城相同的红色门头及装饰风格[5][7] - "蜜念雪"与"蜜雪冰城"在字形、读音、含义上高度近似[6] - 相关公众容易误认为两者存在特定联系[6][7] 判决结果 - 一审判决内蒙古蜜念雪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94万元(含80万元经济损失和14万元合理开支)[8] - 要求侵权方在《内蒙古商报》刊登公告消除影响[8] - 二审维持原判[8] 历史纠纷 - 2023年内蒙古蜜念雪曾起诉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要求撤销"蜜念雪minianxue"商标无效宣告[9] -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认定该商标与蜜雪冰城11个引证商标构成近似[10] - 法院认为共存市场会导致消费者混淆[10]
济南白鹤泉酒业因生产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被罚1万元
齐鲁晚报· 2025-06-03 01:58
近日,济南市长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济长市监处字﹝2024﹞03034-0618号),济南白鹤泉酒业有限公司因生产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 权的白酒产品,被依法处以罚款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550元,并没收全部侵权商品的行政处罚。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 l 地方信用网站 ▲ 信用示范地区 ▲ 2024年5月8日,长清区市场监管局根据消费者投诉,对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峰山路115号的济南白鹤泉酒业有限公司进行了检查,经查,在其公司东北 角仓库内发现白鹤泉浓香型白酒(净含量:500ml/×6瓶/箱、酒精度:44%vol),生产日期:2022年9月25日生产的200箱、2023年10月9日生产的113箱、 2023年5月18日生产的80箱,上述浓香型白鹤泉白酒共计393箱。 经商标权利人孙家秀现场鉴定,该批商品非其授权生产,属于侵犯"白鹤泉"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调查证实,当事人自2019年下半年至2023年10月,多次 使用从无锡定制的外包装生产侵权白酒,以350元/箱的价格对外销售,违法经营额达138,250元。企业无法提供进货凭证及生产销售台账,称相关材料"因搬 家丢失"。 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