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桶
icon
搜索文档
从批发商家到千万粉丝的家居主播,快手主播祝哥靠专业打动用户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11:48
公司发展历程 - 从五金日杂店起步 后转型为装修材料二批商家 年销售额近1000万元[5] - 2017年注册快手账号 2018年首次直播两小时销售额达30多万元 超预期5倍[5] - 2020年快手年销售额达2亿元 较批发业务增长10-20倍[7] 商业模式转型 - 2018年从线下实体全面转型线上电商[5] - 通过直播形式覆盖北方地区 合作20个工厂开设专供生产线[11] - 目前拥有超1140万粉丝 成为快手家居头部主播[1] 核心竞争优势 - 深耕装修行业十几年 具备专业能力和经验积累[5] - 2019年起与厂家合作定制化生产 产品对标中高端品牌高端产品[9] - 每场直播单品讲解超1小时 通过现场测试展示产品性能[11] 用户运营策略 - 老粉复购率高达80%-90% 新粉通过小额商品试水后转化[9] - 采用"用户教育"模式 通过短视频种草和专场直播推广[11][14] - 参与快手"国补合伙人"项目 推广国补新品享受财政补贴[1][14] 行业影响 - 直播电商推动装修行业透明度提升 淘汰劣质商家[12] - 销售半径从东三省扩展至北方地区 单晚销量超线下门店10年销量[11] - 带动更多主播走质量路线 促进行业整体质量提升[14]
小米起诉米系有品公司商标侵权
观察者网· 2025-08-19 00:50
商标侵权诉讼动态 - 小米科技新增多起商标侵权案件开庭公告 包括与米系有品(晋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侵害商标权案件 将于2025年9月3日在晋江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1][2] - 另有三起新增开庭公告 小米均为原告 案由均为侵害商标权纠纷 分别于2025年9月5日在福鼎市人民法院及2025年10月10日在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开庭[3] - 米系有品(晋江)智能科技成立于2024年12月9日 注册资本5万元 经营范围涵盖家用电器销售 日用家电零售等与小米重叠领域 丁鸿源持有100%股份[2] 历史商标维权案例 - 2025年5月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对两起"小米"商标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 认定"小米零度""凡小米"等标识构成侵权 判决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3500万元 并认定"小米"为驰名商标[4] - 侵权案涉及马桶及花洒产品使用"小米零度"字样及近似"M"形标识 采用"小爱小爱"语音唤醒指令 侵权产品销售金额达1.3亿元[4] - 2022年小米起诉深圳市小米贸易有限公司一案宣判 认定构成恶意侵权 判赔3000万元[6] 商标布局情况 - 小米科技对"有品"系列商标布局已久 2021年8月申请注册"小米有品"商标(注册号58854256)核定使用于第12类运输工具[6] - 2024年12月申请第5类"小米有品"商标 涵盖医用消毒剂等商品 同时拥有"米家有品""集有品"等多件核心商标[6] - "有品及图"商标已在第35类广告 销售展示架出租等服务上注册[6] 诉讼规模统计 - 以小米为当事人的法庭公告累计442则 其中侵害商标权纠纷340则 不正当竞争纠纷28则 商标权权属侵权纠纷15则[3] - 侵害商标权相关公告合计344则(含"侵害商标权"4则) 商标行政纠纷4则[3]
消费建材行业研究框架培训
2025-08-12 15:05
行业概述 - 消费建材行业在经历2021年高峰后回调,但受益于存量房翻新需求增长,未来十年将迎来增长,住宅翻新比例已提升至50%,市场潜力巨大[1] - 与传统建材(水泥、玻璃等)不同,消费建材具有周期成长特性,业绩改善时估值同步提升,形成双击效应[2] - 行业CR3(前三大企业市场份额)较十年前显著提高,未来十年将兼具增长和份额提升[2] 房地产政策影响 - 房地产政策通过销售、新开工和竣工直接影响消费建材需求,政策出台后板块短期上涨但会因基本面未改善回调[3] - 2025年新房销售、竣工和新开工预计均下滑10%,新开工下滑幅度更大(因库存过高),判断新开工应优先参考房产销售数据而非拿地数据[1][5] - 房地产销售、新开工和竣工传导关系:新开工传导需1个季度,竣工传导需1-2个季度[3] 存量市场与翻新需求 - 中国存量住宅面积超300亿平米,若翻新周期从40年缩短至20年,年均翻新面积可达25亿平米[6] - 2005-2015年住宅高峰期后的5-10年将是住宅翻新黄金阶段,翻新比例从20%-30%提升至50%[6][7] - 翻新市场中,外墙涂料、外墙防水、保温材料及管道建设等品类受影响较大,工装市场翻新比例可达30%[10] 需求结构 - 建筑材料需求中住宅占比50%-60%(含商品房7-8亿平米、保障房1-2亿平米、旧房翻新8-9亿平米及农村新建5亿平米),公共装修占比相对较小[7] - 公共装修市场潜力大,老旧小区改造面积已达10亿平米/年,政策支持(如专项债)推动城市更新项目[9] 品类与竞争格局 - 消费建材市占率提升由消费属性(市场总量及离散度)和功能属性(产品差异)决定,涂料、零售五金、马桶等品类发展前景良好[4][12] - 行业下行期表现突出公司:三棵树(净利率7%-8%)、汉高集团、兔宝宝、伟星、北新等[4][20] - 推荐龙头企业:北新建材(石膏板)、三棵树(涂料)、箭牌家居(卫浴)、兔宝宝(板材)、汉高集团(五金)[11] 供给与盈利 - 工程占比高、资产较重品类(瓷砖、防水、涂料、五金)供给退出明显,需求较顶峰下滑25%-30%,市场萎缩30%-40%[19] - 零售业务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上升,但大幅修复需需求回升,计提较高公司(雨虹、科顺、三棵树)未来表观业绩弹性更大[4][21] - 中期利润展望:涂料市场或从1,000亿增至1,300-1,400亿,东方雨虹利润或从15亿回升至45亿,三棵树潜力达五倍,汉高集团或从5亿增至30亿[22] ROE与跟踪指标 - 行业ROE有望回到20%(净利润率10%左右),重点关注三棵树、汉高集团、兔宝宝、伟星、北新等[23][24] - 需高频跟踪单月数据,研究供给变化及企业转型反应程度[25] 海外经验借鉴 - 美日经验显示存量市场潜力大(日本新开工降60%但存量增长),中国应关注市占率提升与格局优化[17] - 美国商业模式护城河优势显著,中国可参考其规模经济与品牌壁垒[18] 功能属性与规模经济 - 建材功能属性源于犯错成本高(如100平米房子建材更换成本低但频次低),消费者倾向品牌产品[13] - 规模经济依赖固定成本摊薄(如运输半径),需平衡生产基地数量与运输成本[14][15] 需求结构变化 - 翻新面积或从8亿平米增至20亿平米,C端(消费者)需求占比或从35%升至50%,小B端从45%降至35%,大B端从20%降至15%[16]
商场厕所全被马桶「占领」,愁死只敢上蹲厕的年轻人
36氪· 2025-06-16 13:06
核心观点 - 公共场所厕所设计偏好存在显著分歧 马桶派与蹲厕派争论激烈 但本质诉求是卫生与舒适体验[10][66][67] - 商场偏好马桶因其象征高端定位及体验上限高 景区/地铁站偏好蹲厕因其成本低且维护简便[53][54][62] - 科学实验表明马桶在防溅水和气味控制方面优于蹲厕 但公众认知受卫生条件影响较大[42][45][51] 用户偏好分歧 - 蹲厕派拒绝马桶因视觉污渍 心理不适及卫生担忧 常见行为包括垫纸 扎马步或拒绝使用[15][17][24] - 马桶派认为蹲厕实际更脏 易溅污且环境低端 偏好马桶舒适性 尤其配备一次性垫纸时[34][35][39] - 极端行为如踩马桶圈存在安全风险 可能引发严重伤害事故[27] 卫生科学分析 - 实验显示蹲厕溅水范围更大 60厘米高度马桶溅水可忽略不计 蹲姿口鼻更接近下水口增加暴露风险[44][45][47] - 马桶虹吸结构及S形管道有效隔绝气味 关闭冲水可限制气溶胶扩散 蹲厕敞开设计易使细菌扩散[49][50][51] - 坐马桶传染疾病概率极低 因少有体液交换且病菌干燥环境存活时间短[51] 商业决策因素 - 蹲厕价格仅为马桶二分之一 维护成本低且清洁简便 适合景区等高频使用场所[54][57][59] - 商场选择马桶因排水系统统一规划成本考量 且马桶代表高端体验 助力商场品牌升级[60][62][63] - 厕所成为商场竞争要素 高端配置如智能马桶 香氛 豪华装修可吸引客流并提升停留意愿[62][63][75] 行业发展趋势 - 公共场所加速厕所卫生升级 如南京德基广场豪华厕所成打卡地 胖东来超市推一次性马桶薄膜方案[75][77] - 改造措施包括加高隔间门 优化通风 使用不锈钢材质减少卫生死角 提升隐私与舒适度[81] - 用户自发分享"必拉榜" 厕所体验成为公共设施评价新维度 反映卫生需求核心地位[82][83]
美国人的家里,竟有这么多东西来自中国
环球时报· 2025-04-29 00:58
美国家庭对中国商品的依赖程度 - 美国家庭中大量日常用品依赖从中国进口 颜色越红的产品对中国进口依赖越高 如急救用具 闹钟 婴儿车 烤面包机等几乎全部来自中国 [1][3] - 美国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将直接导致这些依赖中国进口的产品价格上涨 最终由美国家庭承担成本 [3] 各区域产品进口依赖数据 厨房 - 剪刀 开罐器 保温杯 餐盘 餐具 平底锅 蒸锅 厨房刀具等对中国进口依赖超过70% [4] - 微波炉对中国进口依赖超过90% 冰箱52% 灶台51% 咖啡机 铁架子 空气炸锅等依赖度为30%-40% [5][6] 客厅 - 电灯 游戏机 相框 玩具 挂表 儿童书籍 人工绿植等对中国进口依赖超过70% [8] 阳台 - 椅子 遮阳伞 炭火烤架等对中国进口依赖达70%-90% [10] 办公区域 - 电脑 台灯对中国进口依赖超过70% [12] 卫生间 - 镜子 体重秤 指甲刀 木架 洗脸池 马桶等对中国进口依赖达50%-90% [12] 卧室 - 化妆用品 急救箱 吹风机 梳子 毯子 台灯 闹钟对中国进口依赖超过70% 枕头依赖度超60% [15] 洗衣及储物区域 - 电熨斗 衣架对中国进口依赖超90% 手电筒 婴儿车 节日装饰品 烟花依赖度亦超90% [18] 汽车行业 - 美国整车不依赖中国进口 但汽车零件如新能源车电池来自中国 关税政策将推高美国购车和修车成本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