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机共生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8月举办
财联社· 2025-07-28 02:40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的综合性盛会将于8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举办 [1] -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联合主办 [1] - 运动会涵盖"体育+艺术+应用"全维度,是全球首创的人形机器人赛事 [1] 赛事原则与目标 - 秉持公平竞争、开放创新、安全可控、产业联动四大原则 [1] - 鼓励参赛团队通过创新技术突破运动极限 [1] - 推动跨学科协作以探索人机共生的可能性 [1]
马斯克最新访谈实录:有生之年实现不了星际旅行,AI发展像超音速海啸,特斯拉估值将达30万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7-27 13:59
SpaceX - "星舰"推力达到土星五号登月火箭的3倍 重量是有史以来最大飞行物的两倍 目标是实现完全且快速的可重复使用 [5] - 目前最大技术挑战是打造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级热防护盾 此前从未实现过 [6] - 计划今年回收飞船 明年上半年实现完全重复使用 每吨有效载荷成本将低于猎鹰一号火箭 [7] - 下一个重大技术挑战是在轨加注推进剂 需要两艘星舰对接传输液氧 [7] - 火星初期居住可能在地下室 需穿宇航服外出 目标是成为多行星物种以保障人类文明延续 [9][11][12] 特斯拉 - Cybercab双座Robotaxi不会取代Model 3/Y四座和六座车型 将采用Uber+Airbnb混合运营模式 [14][15] - Roadster项目计划年底进行演示 对公司财务影响较小 [17] - 自动驾驶目前在奥斯汀推广 计划今年扩展至美国多个城市 明年进入更多国家 [34] - 公司估值可能达到20-30万亿美元 是当前的20-30倍 [25] Optimus人形机器人 - 第三代设计已确定适合量产 年底计划生产数百台 明年大幅提升产量 [18] - 潜在市场规模200-500亿台 规模化后单价约3万美元 营收可能达30万亿美元 [18] - 初期应用于高价值医疗护理场景和高危工作场景 [19][20] - 手部设计占整个机电工程难题一半以上 复用了自动驾驶电脑和汽车电池技术 [32][34] - 被认为将比特斯拉汽车业务和全自动驾驶更具变革性 [21] Neuralink - 初期目标是帮助四肢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设备 现有8位患者 计划年底增至20位 [26] - 明年推出"盲视植入"帮助完全失明者恢复视力 最终可能实现赛博增强和记忆上传 [26] - 未来可与Grok结合 实现大脑信号直接传输 提升人机沟通效率 [27] - 理论上能解决任何大脑或神经相关问题 包括癫痫和感官损伤 [28] X平台 - 正在改进私信系统X Chat 支持端到端加密的音频视频通话 [35] - X支付功能预计几个月后推出 目前内部测试中 [36] - Grok将深度整合 可分析帖子真实性 已加入广告系统评估功能 [39] - 算法正在优化 避免内容过度重复推送 [37]
2025WAIC现场直击:宇树上演"机器人总动员",G1格斗秀圈粉无数
观察者网· 2025-07-26 14:04
宇树机器人WAIC展会表现 - 公司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展示四款机器人产品:格斗家G1、硬汉B2、萌宠Go2及云端发布的R1新品,呈现人机共生科技场景 [1] - 四足机器人B2展示工业级性能:冲刺速度达6m/s创行业纪录,站立负载能力120kg,适应-20℃至55℃极端环境,具备24小时持续工作能力 [7] - 消费级机器人Go2搭载GPT大模型实现智能对话,配备4D激光雷达使感知系统提升200%,具备智能跟随、自主避障及后空翻等表演功能 [7] - 格斗机器人G1身高1.32米重35公斤,配备29个灵活关节和智能平衡算法,可完成拳击连招、回旋踢等高难度动作,摔倒后数秒内自主恢复 [8] 新品发布与战略布局 - 公司于展会前一天(7月25日)发布轻量级人形机器人R1,标准版售价3.99万元,集成多模态大模型并开放开发者改制权限 [9] - R1定位25kg级产品线,以高性价比策略推动市场普及,公司宣称"共同推进智能体时代的降临" [9] - 产品矩阵覆盖工业(B2)、消费(Go2)、竞技(G1)及开发平台(R1)四大场景,形成完整的人机交互生态 [1][7][8][9]
马斯克Neuralink疯狂计划曝光:5万美元一台手术,要把人类变成“超能力机器人”
搜狐财经· 2025-07-24 08:40
Neuralink业务规划与财务目标 - 公司计划到2031年每年为2万名患者植入芯片,年收入至少达10亿美元 [2] - 未来六年内将运营五家大型诊所并推出三类脑机植入设备:"心灵感应"、"盲视"和"深度" [2] - "心灵感应"设备预计2029年获美国监管批准,年手术量2000例创收1亿美元 [2] - "盲视"设备计划2030年投入应用,年手术量1万例创收5亿美元 [2] - 按每台手术5万美元估算,公司最新估值达90亿美元(648亿元人民币) [2] 技术进展与临床成果 - 已完成9台患者植入手术,患者可通过"心灵感应"设备用大脑直接操控电子设备 [3] - 第二代手术机器人实现微米级精度植入,电极线植入速度提升11倍至1.5秒/根 [5] - 近期实现单日完成两台手术的里程碑,显示操作稳定性与效率提升 [5] - 受试者设备使用频率高,平均每周50小时,峰值超100小时 [7] 长期技术愿景 - 终极目标是打造覆盖全脑的"全脑接口",实现大脑与AI/云端直接交互 [8] - 计划2028年实现该技术,覆盖数百万至数十亿神经元,提升认知交互能力 [8][9] - 2026年重点目标是让盲人重获光明并增强视觉能力至感知非可见光谱 [7] - 计划2026年电极数量达3000个,2027年1万个,2028年超2.5万个 [14] 行业技术挑战 - 当前电极覆盖神经元范围小,仅占人脑860亿神经元极小比例 [12] - 大脑信号采集不完整且数据传输带宽受限是主要技术瓶颈 [12] - 行业专家认为意识层面互联需更长时间,高级认知能力或2035-2045年实现 [15] - 运动解码和语言解码可能2028年突破,但感知认知能力仍需更久 [15]
Neuralink单日完成两台手术 马斯克:让脑机接口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
搜狐财经· 2025-07-22 02:13
公司动态 - Neuralink医疗团队在24小时内成功完成两台脑机接口植入手术(患者编号P8、P9),术后恢复良好,精神状态稳定 [1] - 这一进展标志着公司从"科研验证"向"规模化临床应用"的跨越 [1] - 马斯克提出Neuralink旨在通过脑机接口增强人类认知能力,实现"人机共生",最终应对AI超越人类智能的风险 [3] - 公司同步披露了技术路线图与临床计划 [3] 技术突破 - 单日双手术证明脑机接口已从'实验室奇迹'迈向可复制的医疗流程 [3] - 神经外科专家田宏认为这为未来大规模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3] - 随着量产推进,单台设备价格有望降至5000美元(含手术费用),接近激光近视手术水平 [3] 资本市场 - 2025年6月公司完成6.5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达9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57% [3] - 投资者包括方舟投资、红杉资本等顶级机构 [3] 行业前景 - 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2.83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1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9% [3] - 马斯克表示计划让脑机接口像智能手机一样普及 [3] 社会影响 - 马斯克称Neuralink终将改变数亿人的生活,例如让瘫痪者重新行走、痴呆症患者认出亲人 [3]
超70场特色活动、3条体验消费路线……“购在中国2025深圳之夏消费季”暑期嘉年华来啦
搜狐财经· 2025-07-11 03:24
活动概况 - 深圳在7月至8月期间开展以"智慧消费"为核心的商文旅融合消费活动,聚焦暑期消费、AI消费、亲子消费、商文旅融合消费等热点 [1] - 活动由深圳市商务局指导,龙岗区商务局主办,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承办,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支持 [1] - 组织40余家重点商圈开展70余场特色活动,包括第九届星盛商业大抢节、第三届金啤文化节等 [1] 活动亮点 - 活动以"文化体验+消费促进"双轮驱动,打造多样化创新消费场景,满足市民"品质消费+文化体验"需求 [2] - "龙岗智慧之夏畅享季"围绕"YI趣龙岗,共赴精彩"主题,以AI消费、商文旅融合消费、亲子消费、夜间经济为引擎 [2] - 推出1场智慧品牌展、3条超体验消费路线、超50场深圳特色主题促消费活动 [2] 品牌展与科技展示 - "YI趣龙岗"品牌展汇聚华为、荣耀、小米、格物龙品等深圳重点企业及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品牌 [4] - 展示内容包括3D打印机器人、机器手、3D立体画、AI智能眼镜、智能家居、文创产品等 [4] 消费路线 - 发布3条"龙岗智慧之夏超体验消费路线",包括科技探索线、文艺休闲线、亲子狂欢线 [6] 机器人街区 - 全国首个机器人街区、剧场落地龙岗,开启"人机共生"新时代 [8] - 机器人街区集机器人剧场、实验场、6S店、零部件超市于一体,打造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区与产业聚集区 [8] - 未来市民可体验机器人服务、参与科学艺术融合演出、亲手组装机器人 [8]
当AI问计儒学,中国探索“科技+文明”新形态
新华社· 2025-07-10 08:10
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 - 山东曲阜鲁源村推出《鲁源奇妙夜》文旅产品,融合数字光影秀、积分式研学、沉浸式游园等新元素,为游客提供跨越2500年的"儒学探源"体验[1] - 景区通过AI机器人"探源者"引导游客,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场景的创新融合,游客可沉浸式感受明"礼"生活方式[2] - 该产品成为曲阜文旅多业态融合典范,通过实景演出和互动场景设计,增强游客对儒家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1] 人工智能与文化传播 - 尼山论坛与会专家认为AI技术压缩时空距离,使沉浸式文化产品实现文明"具身化"传播,扩展文明新表达形态[2] - 行业尝试将儒家"礼"理念融入AI技术设计,使其成为文化差异"调和者",借鉴"和而不同"智慧建立算法动态调节机制[5] - 业内人士呼吁AI发展需根植人文土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6] 科技伦理与行业规范 - 专家指出AI对人类身份认知、文化传承及伦理体系的影响尚不明确,需关注其对道德塑造和代际价值观传递的深层影响[2] - 行业建议建立审慎评估机制,通过制度设计将民族文化特色嵌入AI体系,使其成为服务社会进步的建设性力量[6] - 论坛提出需建立立法监管体系明确AI应用边界,同时推进科技伦理教育培育大众判断能力[6] 人机关系哲学思考 - 学者强调AI发展应趋向"把人当人",避免技术霸权,需在儒家思想框架下设置伦理"围栏"[5] - 行业认为在"人机共生"共识下,建立"以人为本"的伦理坐标系比技术迭代更为紧迫[5] - 建议开发者怀有恻隐之心,用儒学智慧引导AI技术发展方向[5]
倾听尼山2025|温海明:用儒学思想为技术狂奔的AI注入文明基因
经济观察报· 2025-07-02 10:42
文章核心观点 - 儒学可以为AI设置伦理围栏 在科技文明社会发展目标下重建"以人为本"的伦理坐标系 比技术迭代更紧迫 [1][7] - AI发展如"双刃剑" 需确保科技进步不背离人类社会初衷 开发者应具备儒家主义心态 [6][7] - 人机共生已成趋势 人类意识与AI深度绑定 需通过儒学引导AI理解人类情感和价值观 [19][21][22] AI儒家化的必要性 - 儒家倡导仁爱之学 AI作为工具需趋向"把人当人" 避免技术霸权 [10] - AI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需引导其理解儒家"忠恕"之道 具备推己及人能力 [10][11] - AI可能超越人类 需通过儒学减少其破坏性 利用有利面 [12][15] - 开发者缺乏儒家情怀 需在技术狂飙中注入共情能力 [17] 人机共生趋势 - 人类意识与AI深度绑定 形成量子纠缠式共生关系 [22] - AI数字人文应用活化经典 但对哲学义理理解仍有限 [24][25][27] - AI基于算法和理性 能否达到人类直觉或开悟状态尚待观察 [31][32] - AI若具备情感 需驯化其具有恻隐之心 避免反人类倾向 [33] AI伦理与治理 - AI决策非人化 医疗和驾驶领域需明确责任主体 [35][36] - AI容错率应低于人类 开发者不能逃避责任 [39][40] - AI伦理需与技术发展同步 避免沦为技术附庸 [41][43] - 技术演进需循序渐进 避免制造替代焦虑 [47] 技术普惠与公平 - 算法控制可能导致社会不公 需通过儒家化避免非人化手段 [48][49] - AI普惠需耐心 发展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51][52] - 顶尖科学家需掌控AI发展方向 儒学可注入文明基因 [53]
倾听尼山2025 | 温海明:用儒学思想为技术狂奔的AI注入文明基因
经济观察报· 2025-07-01 10:27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于2025年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2] - 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3] - 设置多个分议题包括"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3] AI技术发展现状 - AI经过符号推理、机器学习阶段,现已进入深度学习阶段[4] - AI正在重构知识生产逻辑,渗透教育、制造、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4] - AI技术效应加速凸显,从提升生产效率到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进步[4] AI儒家化主张 - 学者提出"让AI儒家化"理念,主张用儒学为AI设置伦理围栏[5] - AI发展需要正确引导,避免纯技术化更新迭代导致与人类初衷相悖[6] - 希望AI能理解儒家"忠恕"之道,具备推己及人的能力[6] 人机共生关系 - 人类文明与AI已进入融合状态,形成"人机共生"关系[11] - AI与人类深度绑定,走向人机一体化、人与AI一体化的共生状态[12] - 技术发展实现了人和AI世界深度绑定、融通一体的可能性[12] AI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 AI在数字人文方面有正面价值,能让经典"复活"[13] - AI对哲学义理的理解仍有局限,难以消解人类文化深度[14] - AI可以处理文字、图像资料并进行再创作,但对哲学内涵理解不足[14] AI伦理与治理 - AI伦理讨论需要与技术发展同步进行[21] -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为AI发展设置约束围栏[21] - AI治理和法律介入应与技术发展同步,避免技术狂奔带来风险[21] AI技术演进建议 - AI发展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快演进带来风险[22] - 技术工程师不应无限狂奔,需考虑对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22] - 对待AI新技术需要更多耐心,朝对人有利的方向开发[22] AI与社会公平 - AI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平,算法控制者可能将人物质化[24] - 实现AI普惠需要契合儒家"天下大同"思想[25] - AI应推动人与人之间实现更多公平、普惠[26] AI未来发展 - 学者对AI保持质疑和批判精神,担心其脱离人类控制[27] - 需要用儒学思想为AI注入文明基因,引导其发展方向[27] - AI未来发展取决于顶尖科学家能否有效掌控和引导技术[27]
马斯克重磅发布:脑机接口技术开启人类进化新篇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9 14:43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 - Neuralink已进入临床试验关键阶段 全球7名受试者成功植入设备 包括4名脊髓损伤患者和3名ALS患者 患者可通过意念控制电脑和机械臂 [3] - 2025年计划实现言语皮层植入 直接解码大脑"无声言语" 帮助失语症患者恢复沟通能力 [5] - 2026年"盲视"项目将落地 通过电信号刺激视觉皮层使失明者重获视觉 并可能实现红外线/紫外线等"超人视觉" [7] - 2027-2028年将实现多设备同步植入 电极数量突破2.5万根 治疗抑郁症等复杂疾病 并与AI深度融合 [8] 应用场景拓展 - 医疗领域:瘫痪患者意念控制外骨骼 失明者恢复视觉 精神疾病神经调节治疗 [9] - 教育娱乐:脑机接口直接下载知识库 意念操控沉浸式游戏 大脑信号生成艺术作品 [10] - 长期可能实现意识上传备份 数字永生 以及全球人类"蜂群意识"网络 [11] 中国脑机接口进展 - 浙江大学与天坛医院完成国内首例临床试验 研发中文思维输入法 [13] - 华为公开脑机接口专利 瞄准消费级市场 [14] -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 预计2025-2029年市场规模达76.3亿美元 [15] 行业竞争格局 - Neuralink在"全自动手术+高带宽设备"领域保持领先 [15] - 中国企业在医疗级与消费级市场寻求技术突破 需平衡伦理监管 [15] 市场影响 - 脑机接口技术将重塑医疗、教育、娱乐等多领域 推动人机共生新文明形态 [17] - 马斯克预测10年内脑机接口普及度将接近近视手术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