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
icon
搜索文档
“IPO不会大规模扩容”这颗定心丸如何吃
IPO日报· 2025-08-11 09:21
核心观点 - 证监会明确表态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不会出现IPO大规模扩容的情况 [4] - 2025年IPO实际数据表明受理、上会及上市企业数量均处于底部区间,与市场担忧的"扩容"相反 [4][5] - 科创板"1+6"政策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但精准聚焦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监管配套完善 [5] - 逆周期调节通过现场检查、行业限制等市场化手段实现,与注册制改革相辅相成 [6][7] IPO数据表现 - **辅导备案企业**:2025年截至8月7日新增243家(6-7月合计112家),低于2021年724家、2022年587家等历史水平 [4] - **上会及过会率**:2025年仅有43家企业进入发审会,过会率95.35%,上会数量同比下降超30% [5] - **上市数量及募资规模**:2025年初至今新增IPO上市62家,募资634亿元,同比下滑40%,远低于2021年524家的峰值 [5] 政策与监管动向 - **科创板政策调整**: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但限定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科技领域,强化资本精准支持 [5] - **逆周期调节措施**: - 维持25%的IPO现场检查比例,严控"带病申报" [6] - 对产能过剩领域实施"红灯暂停",限制落后产能企业融资 [6] - **市场化调节工具**:通过窗口指导、批文下发速度调节、再融资规则优化等实现动态平衡 [7] 市场影响与投资者关注点 - **市场承载力为核心**:IPO节奏需综合破发率、成交额等指标,避免"竭泽而渔",理想状态下融资额应与A股净利润增长量匹配 [7] - **结构性机会**:生物科技、半导体等领域的优质新股可能带来投资机会,但IPO放缓不等同于牛市信号 [8] - **投资者跟踪指标**:建议关注每月IPO受理、过会及批文数量变化,而非单纯总量 [8]
IPO研究|本周3家上会,科马材料十年间四度冲击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11 09:06
本周IPO市场动态 - 本周3家IPO企业上会 其中北交所2家(科马材料 大鹏工业) 科创板1家 [1][3] - 本周1只新股申购 宏远股份拟登陆北交所 [1][2] - 上周3只新股首日涨幅均超140% 汉桑科技涨186.72% 天富龙涨140.68% 酉立智能涨246.89% [2] 科马材料财务及经营状况 - 公司主营干式离合器摩擦片及湿式纸基摩擦片 十年间四度冲击资本市场 [3]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02亿元 1.99亿元 2.49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4165.04万元 4904.68万元 7103.41万元 [3] - 本次IPO拟募集资金2.06亿元 保荐机构为国投证券 [3] 科马材料股权与控制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王宗和 廖爱霞 王婷婷及徐长城四人 合计控制公司84.4%股权 [3] - 董事会7名董事中 实控人家族占据3席(王宗和 徐长城 廖爱霞) [4] - 廖爱霞弟媳程慧玲持股2.38% 其子廖翔宇持股0.24%并为核心技术人员 [5] 科马材料管理层安排 - 徐长城担任总经理及董事职位 王婷婷任品牌总监及子公司监事 [5] - 王宗和任董事长 廖爱霞任董事并兼任徐长城助理 [3][4][5] IPO市场整体情况 - 上周1家企业注册生效 IPO辅导备案新增7家 环比上升40% [5] - 新增辅导备案企业包括天博智能 中导光电 元立光电等7家 辅导机构含中信建投 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 [7]
IPO动态丨本周美股预告:Bullish等3家公司即将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11 06:29
上周新股上市回顾 - 上周共有9只新股上市,其中3家募资规模超过1亿美元 [1] - 募资规模最大的公司为Firefly (FLY),发行价45美元(高于原计划35-39美元),发行1930万股(原计划1620万股),募资8.68亿美元 [1] - WhiteFiber (WYFI) 发行价17美元,实际发行938万股(超原计划781万股),募资1.59亿美元 [1] - Heartflow (HTFL) 发行价19美元(高于原计划15-17美元),发行1667万股(超原计划1250万股),募资3.17亿美元 [1] - 其他募资规模较小的公司包括鑫承(560万美元)、黑瞳科技(600万美元)、CTW(1200万美元) [1] 其他融资动态 - Avidbank Holdings (AVBH) 发行价23美元,募资6003万美元 [2] - SPAC公司Quantumsphere Acquisition和Starry Sea Acquisition分别募资7200万美元和5000万美元 [2] - 上周有13家公司向SEC递交招股书,其中5家来自中国 [2] 本周计划上市公司 rYojbaba Co, Ltd - 计划2025年8月12日纳斯达克上市,代码RYOJ [3][4] - 业务涵盖整骨保健和劳工咨询,拥有27家健康诊所和2家整骨美容院 [5] - 计划发行价4-5美元,发行125万股,最高募资625万美元 [6] - 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1096万美元和1158万美元,净利润分别为77万美元和133万美元 [8] Bullish - 计划2025年8月13日纽交所上市,代码BLSH [8] - 数字资产平台,提供加密货币交易及信息服务 [8] - 计划发行价28-31美元,发行2030万股,最高募资6.29亿美元 [8]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03亿美元,净亏损3.49亿美元 [8] Miami International Holdings - 计划2025年8月14日纽交所上市,代码MIAX [8] - 金融科技公司,运营多资产类别交易平台 [9] - 计划发行价19-21美元,发行1500万股,最高募资3.15亿美元 [10] - 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10.4亿美元和11.4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2137万美元和1.02亿美元 [10]
正品控股港股IPO:对最大客户牛奶公司存在重大依赖风险 债台高筑仍持续向实控人“清仓式”分红
新浪证券· 2025-08-11 05:32
上市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首次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浤博资本 [1] - 募集资金拟用于拓展台湾市场、香港市场推广、开设自营门市、扩展产品线及一般营运资金 [1] 经营业绩 - 2023-2025财年营收分别为4319.3万港元、1.1亿港元及1.3亿港元,净利润分别为1131.3万港元、3548.3万港元及3625.7万港元 [4] - 2025财年净利润同比仅微增2.18%,显示业绩增长后劲不足 [4] 客户依赖风险 - 对单一客户牛奶公司销售占比分别为89.1%、76.7%及74.5%,存在重大依赖风险 [4] - 公司几乎所有产品均在牛奶公司旗下万宁零售门市销售,商业模式与万宁深度绑定 [5][6]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仅剩81万港元,计息借款高达3148.9万港元 [11] - 截至2025年5月底,现金储备进一步降至12.1万港元,计息借款增至3164.4万港元,约为现金储备的261.52倍 [13] 分红政策 - 2023-2025财年累计向实控人派发股息6170万港元,占期间净利润总和的74.29% [1] - 各财年向实控人宣派股息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的127.29%、28.75%及102.33% [14] 渠道与毛利率 - 毛利率呈逐年下滑趋势,分别为81.6%、78.6%及75%,或源于渠道成本转嫁 [7] - 公司坦言在万宁门市销售产品上无议价能力,控制定价及业务策略权力有限 [7] 应收款项与回款 - 贸易应收款项连年增长,分别为1440万港元、3160万港元及4250万港元 [8] -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分别为87天、77天及104天,显示回款周期延长 [8] 营销与合规 - 销售及分销开支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4.52%、27.94%及27.98% [9] - 广告及促销开支呈逐年增长趋势,分别为676万港元、1120.9万港元及1348.1万港元 [9] - 报告期内收到4封香港卫生署警告函,涉及产品广告可能违反不良广告条例 [9]
IPO周报:3家企业IPO即将上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01:55
上市安排 - 本周共有3家企业进行首发上会 其中科创板1家 北交所2家 [1] - 会议时间安排为8月11日至8月15日 科马材料11日上会 西安奕材14日上会 大鹏工业15日上会 [3] 募资规模 - 3家企业合计拟募资52.6亿元 西安奕材募资规模最大达49亿元 [1] - 科马材料拟募资2.06亿元 大鹏工业拟募资1.54亿元 [1][3] 企业分布 - 地域分布覆盖三省:黑龙江省1家(大鹏工业) 陕西省1家(西安奕材) 浙江省1家(科马材料) [1] - 板块分布:科创板1家(西安奕材) 北交所2家(大鹏工业、科马材料) [1][3] 业务特征 - 西安奕材专注于12英寸硅片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科马材料主营干式离合器摩擦片及湿式纸基摩擦片 致力于新型摩擦材料开发 [3] - 大鹏工业主要从事精密工业清洗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3] 发行细节 - 西安奕材拟发行5.378亿股 科马材料拟发行2092万股 大鹏工业拟发行1500万股 [3] - 保荐机构分别为中信证券(西安奕材)、国投证券(科马材料)、东方证券(大鹏工业) [3]
科马材料三年上市路:研发费用率持续下滑,多起内控不规范行为
搜狐财经· 2025-08-11 00:49
上市进程与历史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11日接受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首发事项 [2] - 2022年6月首次递表深市创业板,2023年3月撤回申请 [2] - 2024年6月转战北交所,保荐机构变更为国投证券 [2] - 上会前收到北交所三轮审核问询函,涉及内控规范性和业绩问题 [2]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主营干式摩擦片(T1/T2)和湿式纸基摩擦片 [3] - T1产品2023年7月停产,收入占比从53.95%降至0.97% [3] - T2产品收入从8624万元增至2.35亿元,占比升至96.14% [3] - 湿式纸基摩擦片2022年投产,收入占比仅1.16% [3] - 铜基摩擦片贸易业务占比约2%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2.02亿/1.99亿/2.49亿 [5] - 净利润:4165万/4905万/7103万,扣非净利3695万/4427万/6872万 [5] - 2023年营收下滑1.58%,2024年增长25.16% [5] - 2025Q1营收7244万(+18.43%),净利2354万(+40.79%) [6] - 2025H1预计营收1.36-1.41亿(+8.66%-12.65%),净利4300-4700万(+23.49%-34.98%) [6] 资产与现金流 - 应收账款余额9088万/9515万/9364万,占营收比44.96%/47.82%/37.60% [7] - 存货余额4713万/4378万/5407万,原材料占比超70% [7] - 经营现金流净额6118万/7220万/8439万 [8] - 货币资金从6164万降至2512万,主要因建厂和分红支出 [9] 募投与研发 - 计划募资2.06亿,1.51亿用于技改项目,5500万用于研发中心 [10] - 干式摩擦片产能利用率从77.49%提升至91.63% [11] - 湿式纸基摩擦片产能利用率较低 [11] - 研发费用率从6.77%降至5.51%,低于行业均值7.98% [12] - 员工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6.12% [12] 公司治理与内控 - 实控人王宗和家族合计持股84.40% [12] - 存在研发管理、存货销售管理、资金管理等内控不规范情形 [14] - 历史存在代领薪酬避税、实控人控制个人账户收付款等问题 [15] - 2023年现金分红2322万,实控人家族获1950万 [16]
发布声明回应五大争议背后:海辰储能IPO或亮红灯
36氪· 2025-08-11 00:08
文章核心观点 - 海辰储能面临多重危机 包括商业纠纷 客户流失 财务风险及产能过剩 对其港股IPO及长期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2][11][13][18][21] 商业纠纷与法律风险 - 前高管冯登科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采取强制措施 [2] - 宁德时代提起不正当竞争诉讼 索赔金额超1亿元 案件将于8月12日开庭 [2] - 公司声明称尚未有生效法律文书认定不正当竞争 但未决诉讼可能影响IPO进程及持续经营能力 [9][11][12] 客户集中度与订单风险 - 美国第一大客户Powin申请破产 2024年贡献收入22.39亿元 占比17.3% [2] - 公司声明与Powin合作未进入规模化交付阶段 无未决债权债务 [3][7] - 2024年与Powin签署5GWh框架协议 价值约15亿元 但订单交付存在不确定性 [11]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68.7% 高度依赖单一客户 [15] 财务风险与运营压力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2.23亿元暴增至2024年83.15亿元 占营收69.48% [14]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11.8天升至2024年185.7天 [14] - 银行及其他借款余额99.83亿元 资产负债率73.1% 现金及等价物仅42.94亿元 [14] - 储能电池均价从2022年0.8元/Wh暴跌至2024年0.3元/Wh [19] 产能与行业环境 - 2024年全球储能需求约480GWh 行业规划产能超1000GWh 过剩率40% [18] - 公司设计年产能62GWh 有效年产能49.7GWh 计划2026年提升至超100GWh [19] - 产能利用率下滑 面临"越生产越降价 量增而利薄"困境 [19] 市场与政策挑战 - 美国"大而美法案"打击新能源补贴 2024年美国储能项目延期率超30% [15] - 海外市场政策变化导致回款周期拉长及履约风险增加 [16] - 出海战略需结构性转型 否则订单可能带来财务风险 [16] 技术与产品争议 - 公司声明587Ah电芯为完全自主研发 否认与同行产品技术路线高度一致 [8] - 若诉讼判定侵权 技术体系可能遭质疑 核心竞争力受打击 [12]
西安奕材IPO:四年累计亏损超24亿,大股东是否存在“明退实控”
搜狐财经· 2025-08-10 22:47
公司概况 - 西安奕材是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月均出货量和产能规模全球占比分别为6%和7% [2] - 公司产品应用于存储芯片、逻辑芯片等多品类芯片的量产制造,最终应用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数据中心等智能终端 [2] - 公司IPO募投项目为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总投资125.44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49亿元 [3][4] 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2.07亿元增至21.21亿元,增长10倍,但归母净利润从-5.21亿元扩大至-7.38亿元,四年累计亏损24.65亿元 [5] - 2024年资产负债率(合并)达51.13%,较2022年的23.65%大幅上升 [6]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5.99%至13.02亿元,但净利润仍亏损3.4亿元 [9][10] - 2022-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为9.85%、0.66%和5.49%,剔除存货跌价准备后分别为-9.71%、-16.12%和-8.79% [7][9] 行业竞争 - 同行业可比公司沪硅产业、SUMCO、环球晶圆、德国世创2022-2024年平均毛利率分别为30.53%、24.47%、14.91% [8] - 公司解释毛利率低于同业主要因技术成熟度、规模效应不足,且产品验证和导入具有后发劣势 [8][9] - 公司外延片电阻率均匀性仅达0.9%,落后于先进制程要求的0.5%,与国际巨头存在15年代差 [10] 盈利预测 - 公司预计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前提是2026年月均出货量达110万片、外延片销量占比15% [11][14] - 2025-2026年折旧摊销金额将持续增加,预计分别为3.20亿元、6.15亿元和9.31亿元,增加盈利压力 [13] - 若销量或价格低于预期10%,盈利将推迟至2027年 [14] 控制权问题 - 实际控制人王东升等四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公司24.93%股份,IPO后可能进一步弱化 [15][16][18] - 前股东刘益谦通过复杂股权安排被质疑"明退实控",国华人寿掌控多个投资平台并享有一票否决权 [23][24] - 公司与增资机构签署对赌协议,若IPO失败将面临巨额回购压力 [20] 关联关系 - 保荐机构中信证券通过子公司中证投资、长峡金石等合计持有公司4.25%股份,估值约15.6亿元 [21][22] - 中信证券系机构派驻执行总经理担任公司监事,形成"保荐+入股+对赌"的复杂利益链 [21]
净利润下滑近三成,北交所上市终止辅导!四年前曾终止科创板IPO
搜狐财经· 2025-08-10 15:45
上市计划调整 - 公司于2025年7月31日与长城证券签署协议,终止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协议 [1] - 长城证券已于2025年7月31日向深圳证监局报送终止辅导备案申请材料,深圳证监局于2025年8月7日确认终止辅导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2011年成立,主要从事半导体发光功能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 [3] - 主要产品分为半导体发光功能器件、健康照明模组及灯具、集成电路元器件 [3] - 半导体发光功能器件主要包括高光效发光器件、可见光全光谱发光器件、大功率发光器件、植物光照用发光器件和非可见光发光器件等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1,198.62万元,同比增长12.03% [3][4] - 2024年度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51.24万元,同比下降25.60% [3][4] - 2024年度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2,838.12万元,同比下降27.79% [3][4] - 2024年度毛利率为24.39%,上年同期为27.25% [4] - 2024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依据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计算)为10.94%,上年同期为16.19% [4] 历史上市尝试 - 公司曾在2020年申报科创板IPO并获上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华安证券 [5] - 2021年5月26日,上交所因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5] - 前次科创板IPO募投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2.82亿元,包括半导体发光创新应用器件技术改造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5][6] 股权结构 - 董事长林金填直接持有公司股份44,392,000股,占比65.01%,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6] 募投项目规划 - 本次北交所发行募集资金拟投入1.5亿元,用于创新应用功能器件产业化项目、总部大楼建设及研发中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4] - 具体分配为:创新应用功能器件产业化项目4,445.00万元,总部大楼建设及研发中心项目7,555.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3,000.00万元 [5]
Is Newsmax Stock a Buy Now?
The Motley Fool· 2025-08-10 13:05
IPO表现与股价变动 - 公司IPO后股价从初始飙升的265美元大幅回落至12美元附近 接近历史低点 [1][2] - 初期股价飙升源于流通盘限制及市场对其与特朗普政府关联的预期 [1] - 当前市场对公司的投资价值存在疑问 需进一步考察关键细节 [2]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第一季度营收增长11.6%至4530万美元 呈现跨业务均衡增长态势 [4][5] - 广告收入占比近三分之二 同时包含附属机构收入和订阅收入 [5] - 季度观众数达3360万 同比增长50% 社交媒体粉丝超2000万 [6] - 调整后EBITDA亏损120万美元(去年同期盈利320万美元) GAAP准则下净亏损1720万美元(每股亏损0.49美元) [7] 行业地位与业务特点 - 公司为第四大有线新闻频道 但整体规模仍较小 [5] - 面临数字媒体行业整体增长挑战 但增速超越同业 [4] - 业务涵盖线性频道与数字流媒体渠道 另通过广告开展促销产品销售 [8] 估值水平与同业对比 - 当前市销率为9倍 仍处于亏损状态 [9] - 对比福克斯公司(市盈率14倍/市销率1.6倍)和辛克莱(市盈率7倍/市销率0.3倍)估值显著偏高 [9][10] - 行业普遍存在估值承压现象 特别是地方电视市场预期悲观 [10] 增长前景与投资考量 - 营收双位数增长表现积极 但盈利能力和估值构成主要制约 [11] - 当前仍非理想投资标的 需观察盈利能力改善或估值进一步回落 [12] - 行业本身面临技术颠覆性冲击 增长持续性存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