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搜索文档
ESG动态跟踪月报(2025年8月):全国碳市场纲领性文件落地,国际气候金融监管分化-20250905
招商证券· 2025-09-05 11:36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本报告为ESG动态跟踪月报,主要关注监管动态、市场趋势与产品发行情况,未涉及具体的量化模型或因子构建细节[2][3][4][5]。因此,本部分无相关内容。 模型的回测效果 本报告未涉及任何量化模型的回测测试及效果展示[2][3][4][5]。因此,本部分无相关内容。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本报告为ESG动态跟踪月报,主要关注监管动态、市场趋势与产品发行情况,未涉及具体的量化因子构建细节[2][3][4][5]。因此,本部分无相关内容。 因子的回测效果 本报告未涉及任何量化因子的回测测试及效果展示[2][3][4][5]。因此,本部分无相关内容。
哪些公司真把人当人?即便下行仍追求“清洁”?
虎嗅APP· 2025-09-05 11:2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ESG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但已出现向善趋势 ESG理念从附加题转变为必答题 成为企业长期盈利的核心战略[2][3][5][9] - 虎嗅启动2025可持续品牌典范评选 旨在表彰真正融入ESG理念的企业 推动商业文明进化[9][11][13] ESG现状与挑战 - 中国企业ESG治理受限于起步晚基础薄弱 仍有较长发展道路[3] - 过去一年出现员工权益受损 生产安全事故 环境污染等短视商业行为[2] - ESG面临长期性与经济性平衡的十字路口拷问[9] 积极实践案例 - 企业将员工视为投资对象 创造体面工作环境[4] - 品牌拥抱循环经济 将废弃物料再设计为畅销商品[5] - 平台开放核心技术 帮助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5] ESG各维度内涵 - 环境(E)涉及空气水质 表现差企业污染环境 表现好企业将绿色能源作为核心竞争力[7] - 社会(S)涉及员工权益消费安全 表现差企业侵犯劳工权益泄露隐私 表现好企业珍视消费者信任[8] - 治理(G)涉及管理效能 表现差企业存在贪腐内幕交易 表现好企业拥有透明决策机制和股东权利保障[9] 评选方法论 - 覆盖所有在华企业 包括本土跨国上市非上市公司 依托Wind ESG 商道融绿 妙盈科技三家数据机构的上万家企业ESG信息[15] - 联合妙盈科技邀请国际顶级机构专家学者 从ESG评分 治理架构 合规性 审计认证等多维度评估[15] - 设立独立观察团对全过程鉴证监督 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以提升透明度[15]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最新发布!涉及三大ESG实操“指南”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11:03
三大交易所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发布 - 证监会指导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发布第二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涵盖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 重点针对风险与机遇识别、核算方法、披露要点提供细化指导[1] - 指南采用"成熟一批 推出一批"节奏 后续将推出更多实操指南 形成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授权规定、《指引》为强制要求、《指南》为参考规范的可持续披露规则体系[1] 指南具体内容与作用 - 指南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章节 提供风险机遇案例(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导致产能限制风险、水循环系统降低成本机遇)、核算流程方法(能耗计算公式、取水量计算公式)及具体披露要求(污染物排放信息、能源总消耗量、总耗水量)[3] - 指南强化上市公司风险机遇意识 规范信息披露行为 不增加强制披露要求 提供细化操作说明 降低企业学习成本 引导投资者理解ESG信息[4] 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实施进展 - 《指引》于2024年5月1日实施 强制披露主体包括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 最晚2026年4月30日前披露2025年度报告[5] - 《指引》要求财务重要性议题按"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目标"四要素披露 设置21个议题 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污染物排放、乡村振兴等 要求披露范围一、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量 范围三不作强制要求[6] - 截至2025年6月底 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报告 整体披露率达34.72% 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另有612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6] 上市公司ESG治理与披露质量提升 - 67.27%公司搭建治理架构 63.93%披露战略信息 44.01%制定定量可持续目标 78.07%开展重要性评估 93.32%披露利益相关方沟通信息[7] - 99.25%公司披露量化指标 其中83.95%披露25个以上量化指标 62.07%披露气候风险机遇类型 65.90%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23年57.53%、2022年50.87%显著提升)[7] - 披露范围1、范围2、范围3排放量的公司占比分别为59.81%、60.02%和11.37% 24.87%披露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17.05%披露碳达峰时间 15.76%披露碳中和时间[7] ESG国际评级表现提升 - 截至2024年底 沪深两市32%公司MSCI ESG评级提升 全球领先评级(AAA、AA级)公司占比从五年前0%升至7.2%[8] - 贵州茅台评级提升2级至BBB级(白酒行业最高) 阳光电源从A级升至AA级 外资ESG基金持仓额同步提升 宁德时代从A级升至AA级 获国际资本市场认可[9] 相关ETF产品表现 - A50ETF(代码159601)跟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人民币指数 近五日跌幅1.32% 最新份额28.4亿份(减少3120万份) 主力资金净流入645.2万元[11]
证监会指导,沪深北交易所齐发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5 11:00
政策修订内容 - 沪深北交易所修订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新增污染物排放 能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三个应用指南 提供细化的风险和机遇识别与评估 核算流程与方法 披露要点等指导 [1] - 修订基于2024年4月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披露指引》要求 为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提供参考 不增加额外强制披露要求 [3] - 新增指南详细解释相关议题常见风险和机遇 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导致的产能限制风险 新污染防治技术应用降低排放成本等机遇 [4] 披露框架与计算标准 - 提供披露数据的通用计算流程与方法 包括提示常见污染物类型和披露示例 核算能源用量具体方法和能耗计算公式 取水量和耗水量计算公式等 [4] - 明确具体信息披露要点 包括污染物排放信息 减排信息 能源总消耗量 总耗水量等具体要求 [4] - 指南体例结构基本一致 主要包括风险和机遇识别与评估 核算流程与方法 披露要点等内容 并提供解释说明和参考示例 [4] 政策影响与实施效果 - 指南修订由鼓励披露走向规范披露 拓展关键议题覆盖 有助于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 提高资本市场透明度和前瞻性 [2] - 形成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授权规定 《指引》为细化强制要求 《指南》为参考规范的可持续发展规则体系 [7] - 《指引》和《指南》具有递进性和互补性 《指引》统一披露内容和标准 《指南》提供细致指导性框架和参考示例 [8] 企业实践与评级提升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共有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报告 整体披露率达34.72% 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9] - 67.27%披露公司搭建了治理架构 63.93%披露战略信息 44.01%制定定量可持续目标 78.07%开展重要性评估 [9] - 截至2024年底 沪深两市32%公司MSCI ESG评级提升 全球领先评级(AAA/AA级)公司占比从五年前的0%提升至7.2% [11] 数据披露质量 - 99.25%公司在报告中披露量化指标 其中83.95%披露25个以上量化指标 [10] - 62.07%公司披露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类型 65.90%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 较2023年度的57.53%和2022年度的50.87%显著提升 [10] - 披露范围1 范围2和范围3排放量的公司占比分别为59.81% 60.02%和11.37% 24.87%公司披露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10]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最新发布!涉及三大ESG实操“指南”
券商中国· 2025-09-05 10:31
证监会发布第二批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 证监会指导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就第二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 涵盖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1] - 指南重点针对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核算流程与方法、披露要点等重点难点问题提供细化指导 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规范披露[1] - 后续将按照"成熟一批 推出一批"的节奏推出更多实操指南 形成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授权性规定 交易所《指引》为细化强制性要求、《指南》为参考性规范的披露规则体系[1] 指南具体内容与作用 - 修订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章节 体例结构基本一致 主要包括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核算流程与方法和披露要点等内容[3] - 详细举例解释相关议题的常见风险和机遇 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导致的产能限制、化石能源开采难度增加等风险 新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引入水循环利用系统降低废水排放成本等机遇[3] - 提供披露数据的通用计算流程与方法 如提示常见的污染物类型和披露示例 核算能源用量的具体方法和能耗计算公式、取水量和耗水量的计算公式等[3] - 强化上市公司的风险和机遇意识 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 不在《指引》基础上额外增加强制披露要求 为上市公司提供更细化、更人性化的操作说明[4] - 减少企业学习国内国际其他标准的成本 更好地引导投资者理解上市公司ESG披露信息并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4] 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进展 - 《指引》明确强制披露主体包括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 最晚应在2026年4月30日前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6] - 截至2025年6月底 共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可持续报告 整体披露率达34.72% 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另有612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7] - 67.27%的公司搭建了治理架构 63.93%的公司披露战略信息 44.01%的公司制定并披露了定量可持续相关目标 78.07%的公司开展重要性评估 93.32%的公司披露了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信息[8] - 99.25%的公司在报告中披露了量化指标 其中83.95%披露了25个以上的量化指标 62.07%的公司披露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类型 65.90%的公司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量[8] - 披露范围1、范围2和范围3排放量的公司占比分别为59.81%、60.02%和11.37% 24.87%的公司披露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17.05%、15.76%的公司分别披露了预计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8] ESG国际评级提升 - 截至2024年底 沪深两市32%的公司MSCI ESG评级有所提升 全球领先评级(AAA、AA级)的上市公司家数占比由五年前的0提升至2024年的7.2%[11] - 贵州茅台评级提升2个等级至BBB级 为中国白酒行业上市公司MSCI ESG评分最高 阳光电源评级自A级提升至AA级 宁德时代评级由A提升至国际领先的AA级[12] - ESG表现的提升有助于展现上市公司良好形象 吸引中长期资金 对企业做好可持续披露形成正向激励[12]
刚刚!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最新发布!涉及三大ESG实操“指南”
证券时报· 2025-09-05 10:17
监管政策更新 - 证监会指导三大交易所发布第二批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新增污染物排放 能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 提供风险机遇识别 核算方法 披露要点等细化指导 [1] - 指南采用"成熟一批 推出一批"节奏发布 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及交易所《指引》共同构成可持续披露规则体系 不额外增加强制披露要求 [1][3] - 指南体例统一 包含解释说明和参考示例 如列举污染物总量控制导致产能限制风险 新技术应用机遇 并提供能耗计算公式 取水量核算方法等操作指引 [2] 披露框架要求 - 《指引》作为强制披露框架 要求上证180 科创50 深证100 创业板指数成分股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最晚于2026年4月30日前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4] - 披露需围绕"治理—战略—影响风险管理—指标与目标"四要素 设置21个议题 涵盖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及乡村振兴 中小企业款项等本土关切议题 [5] - 强制披露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量 范围三不作强制但鼓励披露 首批总体要求与气候变化指南已于2025年1月17日发布 [5] 上市公司执行进展 - 截至2025年6月底 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报告 整体披露率达34.72% 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另有612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5] - 67.27%公司搭建治理架构 63.93%披露战略信息 44.01%制定定量可持续目标 78.07%开展重要性评估 93.32%披露利益相关方沟通信息 [6] - 99.25%公司披露量化指标 其中83.95%披露超25个指标 65.90%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 较2023年57.53%和2022年50.87%显著提升 [6] 气候信息披露细节 - 62.07%公司披露气候相关风险机遇类型 披露范围一 范围二 范围三排放量的公司占比分别为59.81% 60.02%和11.37% [6] - 24.87%公司披露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17.05%和15.76%公司分别披露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表 [6] ESG评级提升影响 - 截至2024年底 沪深两市32%公司MSCI ESG评级提升 全球领先评级(AAA/AA)公司占比从五年前0%升至7.2% [7] - 贵州茅台评级提升2级至BBB级 成白酒行业最高 阳光电源从A级升至AA级 外资ESG基金持仓额同步增长 宁德时代升至AA级获国际资本市场认可 [8] - ESG表现提升助公司吸引中长期资金 如宁德时代获国际可持续投资基金关注 茅台称《指引》提高境外投资者认可度 [8]
刚刚!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最新发布!涉及三大ESG实操“指南”
证券时报· 2025-09-05 10:14
三大交易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 证监会指导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于9月5日发布第二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涵盖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 重点针对风险机遇识别、核算方法、披露要点提供细化指导[1] - 指南采用"成熟一批 推出一批"的节奏 后续将推出更多实操指南 形成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授权规定、《指引》为强制要求、《指南》为参考实践的可持续披露规则体系[1] 环境议题指南具体内容 - 修订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章节 体例包括风险机遇识别、核算方法、披露要点 并提供解释说明和参考示例[3] - 详细列举常见风险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导致的产能限制、化石能源开采难度增加 以及机遇如新污染防治技术应用、水循环系统降低废水成本[3] - 提供数据计算流程与方法 包括污染物类型示例、能源用量核算方法及能耗计算公式、取水量和耗水量计算公式[3] - 细化《指引》要求 明确具体信息披露要点 包括污染物排放信息、减排信息、能源总消耗量、总耗水量等[3] 指南实施目标与效果 - 强化上市公司风险机遇意识 规范信息披露行为 不额外增加强制披露要求 提供更细化、人性化操作说明[4] - 降低企业学习国内国际标准成本 引导投资者更好理解ESG信息并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4] 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进展 - 《指引》于2024年5月1日正式实施 强制披露主体包括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 最晚2026年4月30日前披露2025年度报告[6][7] - 要求财务重要性议题按"治理—战略—影响风险管理—指标目标"四要素披露 影响重要性议题按具体指标披露 设置21个议题涵盖环境、社会、治理三方面[7] - 截至2025年6月底 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报告 整体披露率达34.72% 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 另有612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8] - 67.27%公司搭建治理架构 63.93%披露战略信息 44.01%制定定量可持续目标 78.07%开展重要性评估 93.32%披露利益相关方沟通信息[8] 披露内容量化指标表现 - 99.25%公司在报告中披露量化指标 其中83.95%披露25个以上量化指标[9] - 62.07%公司披露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类型 65.90%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 较2023年度的57.53%和2022年度的50.87%显著提升[9] - 披露范围1、范围2和范围3排放量的公司占比分别为59.81%、60.02%和11.37%[9] - 24.87%公司披露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17.05%和15.76%公司分别披露预计碳达峰、碳中和时间[9] ESG国际评级提升 - 截至2024年底 沪深两市32%公司MSCI ESG评级提升 全球领先评级(AAA、AA级)公司占比由五年前的0%提升至2024年的7.2%[11] - 贵州茅台评级提升2级至BBB级 为中国白酒行业最高 阳光电源由A级提升至AA级 宁德时代由A提升至AA级[12] - ESG表现提升有助于展现公司形象 吸引中长期资金 形成正向激励 如外资对阳光电源ESG基金持仓额同步提升 宁德时代获国际可持续投资基金关注[12]
ESG加速重塑企业价值坐标,引导市场走向长期共赢
第一财经· 2025-09-05 09:12
文章核心观点 - ESG正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性管理 成为定义企业价值的新坐标[1] - ESG理念重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 推动从短期逐利转向长期共赢[8][9][10] - 上市公司ESG实践加速 披露率与评级提升显著[3][4] ESG建设进展 - A股披露ESG报告公司达2523家 占比46% 同比增长13.49%[4] - 约20%公司ESG评级提升 A-AAA级公司达780家占比15.98%[4] - 政策持续完善提供制度支撑 企业认知度迅速提升[3][4] 企业实践案例 **安徽合力** - 电动化率达70% 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节能减排成效[5] - 通过技术创新、人才管理优化和社会责任三举措推进ESG[5] - ESG治理为国际化业务提供助力 尤其符合高端市场要求[9] **新奥股份** - 中国公用事业行业首家且唯一获MSCI AAA评级企业[6] - 制定碳减排解决方案 在天然气全产业链探索减排潜力[6] - 通过ESG建设降低融资成本 形成利己利他的共赢局面[9] ESG评级体系价值 - 评级体系量化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 成为重要决策依据[7] - 环境治理、供应链管理、现金分红等定量数据反映实际成果[7] - 入选核心ESG指数成为投资机构市值管理的重要考量[7] 长期价值影响 - ESG拓展企业价值边界 成为衡量综合管理水平的标尺[9] - 关键数据被当作投资前瞻性指标 影响融资成本与市值管理[9] - 引导资金向可持续发展领域聚集 推动长期价值投资[10]
第一创业(002797):H1利润增长稳健,债承排名大幅提升
第一创业· 2025-09-05 08:4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A评级 给予6个月目标价8.74元 [3][6]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YoY+20.20%) 归母净利润4.9亿元(YoY+21.41%) [1] - 加权平均ROE为2.89%(YoY+0.25pct) EPS为0.12元(YoY+20.00%) [1]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23元/0.24元/0.26元 [3] - 经纪业务净收入2.3亿元(YoY+47%) 投行业务净收入1.4亿元(YoY+38%) 自营业务净收入6.9亿元(YoY+22%) [1] 业务板块表现 - 资管业务受托管理资金总额663.25亿元(较2024年末+23.65%) 运作固定收益类ESG券商资管产品系列 [2] - 创金合信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646.98亿元(较2024年末+13.00%) 总受托管理资金5961.50亿元 [2] - 债权融资业务表现突出 完成债权融资项目70单 总承销金额252.74亿元(YoY+296.64%) [3] - 企业债及公司债承销规模行业排名第26名(较去年同期上升29名) [3] - 北交所IPO在审项目2单 成功申报1单北交所IPO项目 [3] 市场交易数据 - 固定收益销售数量2125只(YoY-3.32%) 销售金额724.50亿元(YoY-21.24%) [2] - 债券交易量3.21万亿元(YoY-31.46%) 银行间市场做市交易量0.93万亿元(YoY-42.96%) [2] - 当前股价7.84元 总市值329.47亿元 12个月价格区间5.15-10.59元 [6]
ESG加速重塑企业价值坐标,引导市场走向长期共赢
第一财经· 2025-09-05 08:25
ESG政策与监管进展 - 全球经济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 ESG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并深度嵌入全球金融体系 [1] - 中国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 推动企业ESG治理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性管理 [1] - ESG信息逐渐成为定义企业价值的新坐标 监管政策为上市公司提供制度支撑 [1][3] ESG披露与评级表现 - A股披露ESG报告上市公司数量达2523家 占总体上市公司数量的46% 同比增长13.49% [3] - 约20%的沪深A股公司ESG评级较去年同期提升 获得A-AAA评级公司数量达780家 占比15.98% [4] - 中证指数公司指出ESG评级是连接ESG数据与资本市场的枢纽 已成为投资者、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重要决策依据 [6] 企业ESG实践案例 - 安徽合力推进ESG建设的三大举措包括技术创新、人才管理体系优化和社会责任承担 其电动化率截至2024年达70% 大幅提升人均效率和节能减排 [4] - 新奥股份在环境保护方面为客户提供绿色能源并制定碳减排解决方案 在安全管理方面践行九字方针并利用数字化手段加强风险防控 在社会公益方面确立五大慈善方向 [5] - 新奥股份成为中国公用事业行业首家且唯一获得MSCI AAA评级的企业 [6] ESG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 ESG理念重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 将长期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文化 使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新的价值坐标 [7] - 企业ESG投入可降低融资成本 新奥股份表示在发债或融资活动中可大幅节省利息成本 [7] - 安徽合力认为ESG投入是运营的必然成本 其国际化业务因ESG治理获得巨大助力 [7] 资本市场与投资逻辑变革 - 投资者关注维度从财务报告拓展至ESG报告 可持续发展关键数据被当作投资前瞻性指标 [7] - 企业能否入选核心ESG指数已成为投资机构市值管理的重要考量依据 [6][7] - ESG推动资本市场从短期逐利转向长期共赢 引导资金向可持续发展领域聚集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