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新增4种有害物质管控基于三大考量
上海证券报· 2025-08-22 12:38
政策背景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郭楠在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新增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为管控有害物质 [1] 健康保护 - 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电器电子产品中作为增塑剂使用以增加塑料柔韧性和延展性 但超限值使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并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1] - 对这类物质进行源头管控可为消费者健康增加一道防线 让消费者更安心选购和使用产品 [1] 产业发展 - 国内主要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正逐步降低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使用 成熟可靠替代品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1] - 通过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促进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减量和替代 有利于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1] 国际市场 - 欧美日韩等经济体已逐步将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纳入管控要求 [2] - 中国电器电子产品出海品类多规模大 通过统一有害物质管控标准可打破合规壁垒 便于更好开拓全球市场 [2]
中集环科: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以担当彰显企业风范
中证网· 2025-08-22 12:1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2.14亿元,归母净利润6260.12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27亿元 [1] 技术创新与绿色制造 - 建成行业首条全自动粉末喷涂线,通过"油改粉"降低生产过程污染源 [1] - 采用绿色钢材(低碳钢)降低碳排放,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 [1] - 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获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绿色智造双化协同标杆奖等荣誉 [1] 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 - 成功研发国内首例TDI铁路罐箱并通过静强度及冲击试验,推动危化品运输"公转铁"进程 [2] - 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提升,客户群体持续扩大 [2] - 医疗设备部件业务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6.12%,连续多期保持两位数增速 [2] 发展战略 - 以"智改数转、绿色发展"为理念推进产业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 [2] - 通过罐箱柔性绿色智能工厂建设奠定长期可持续发展基础 [1]
强制性国家标准来了!事关手机、家用电器等产品
证券时报· 2025-08-22 11:35
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 中国发布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 [1] - 标准将于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 并设有2年过渡期和1年库存产品消纳期 [6][7] 有害物质管控要求 - 明确铅 汞 镉 六价铬等4种重金属及多溴联苯 多溴二苯醚 4种邻苯二甲酸酯等6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强制性限值要求 [5] - 通过标识要求确保有害物质管控结果可追溯 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或电子显示技术获取产品有害物质信息 [5] - 10种有害物质测试方法与国际标准技术要求保持一致 推动中国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与国际全面接轨 [5] 行业实施进展 - 截至2025年7月 已有1400多家企业的3万多种型号电器电子产品完成合格评定 达到管控要求 [3] - 标准制定历时16个月 开展80余次调研 100余次技术研讨 并对60余种整机产品进行细分拆解 开展3万余次试验验证 [5] - 市场监管总局将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标准宣贯解读 并加强生产和流通领域监督 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依法处罚 [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8部门出台《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 并陆续出台细化配套政策 [3] - 标准旨在控制电子产品中铅 汞等六类有害物质 减少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3] - 构建企业生产有标准 消费者购买有标识 政府监管有抓手 行业发展有保障的治理格局 [3]
东西问丨苏发祥:60年生态路,西藏如何破解保护与发展难题?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11:32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成就 - 建立自然保护区47个 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 占全区土地面积34.35% [4] - 森林覆盖率12.31% 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超48% 湿地保护率68.75% [4] - 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 主要江河湖泊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5]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记录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072种 维管束植物7504种 [4] - 包含雪豹 藏羚羊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及巨柏 喜马拉雅红豆杉等一级保护植物 [4] 生态惠民与绿色发展 - 2021-2024年年均提供生态岗位44万个 [5] - 南北山绿化工程累计带动就业900万余人次 增收29亿余元 完成造林107.93万亩 [12] - 2024年接待游客6389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74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4.5% [14] 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 2015年以来累计外送电量约160亿千瓦时 [14] - 成为国家重要清洁能源接续基地 [14] 生态保护国际合作 - 2004年中美日三国联合科考全球变暖对冰川影响 [14] - 2023年中丹德瑞等国联合考察雅鲁藏布江演化及生态变化 [14] - 通过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等平台开展学术交流 [14] 生态工程典范案例 - 青藏铁路设置33处野生动物通道 实施沙害治理和草皮移植措施 [8] - 将生态保护视为发展本身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8] 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融合 - 神山圣湖体系蕴含禁猎禁采挖等传统生态智慧 [10] - 藏族"众生平等"世界观与当代"生命共同体"理念相结合 [10]
强制性国家标准来了!事关手机、家用电器等产品
证券时报· 2025-08-22 11:30
政策发布背景与意义 - 中国发布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管控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1] - 标准针对手机、电脑、家电等12类产品 旨在控制铅、汞等有害物质 减少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5] - 截至2025年7月已有1400多家企业的3万多种型号产品完成合格评定[5] 标准核心管控要求 - 明确铅、汞、镉、六价铬等4种重金属及多溴联苯等6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强制性限值要求[7] - 要求企业通过二维码或电子显示技术进行有害物质信息披露 确保信息可追溯和可核查[7] - 10种有害物质测试方法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 推动国内管控与国际接轨[7] 标准制定与实施时间表 - 标准制定历时16个月 开展80余次调研和100余次技术研讨[8] - 对60余种整机产品进行细分拆解 每种产品拆分为400-600种材料 完成3万余次试验验证[8] - 标准将于2027年8月1日正式实施 设有2年过渡期和1年库存消纳期(至2028年8月1日)[8][10][11] 企业过渡期应对措施 - 建议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 确保原材料符合新标准要求[11] - 通过产品设计优化与替代材料研发替换含有害物质的原材料[11] - 需增强有害物质筛查检测及体系化管理能力[11] 监管与行业影响 - 市场监管总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标准宣贯和流通领域监督工作[11] - 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依法处罚 维护消费者权益[11] - 标准将推动电器电子企业生产更多绿色产品 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5][7]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绿色发展经验启示全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10:10
斯蒂尔:最紧迫的任务是恢复自然。全球生态系统正濒临崩溃——亚马逊雨林退化、珊瑚礁系统白化、 两极冰盖加速消融,这些都深切影响到每一个人。我们必须认识到,健康的自然环境是应对气候变化的 最强屏障,它维系着地球的生态系统运转。 其次,全球食物系统仍是自然破坏的主要源头。面对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压力,我们必须以不破坏自 然、不加剧气候影响的方式实现粮食生产。转型能源结构是其中关键。中国在这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建 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体系,让绿色电力惠及千家万户。中国的经验值得其他经济体,特别是新兴经 济体借鉴,使他们在未来也有机会拥抱绿色经济。 中新网:过去20年,中国在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过程中,哪些成就让您印象深刻? 斯蒂尔: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世界来说非常重要。过去,很多国家的工业发展都建立 在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而中国的"两山"理念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息——经济发展不必以环境破坏为 代价。 中新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 宫宏宇 张乃月 谢艺观 实习生 苗绚)在全球气候治理紧迫性日益凸显的背景 下,加速绿色转型、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 今年是"绿水青 ...
云天化集团:巧用“加减乘除”法,解好生态答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2 07:55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 - 绿色发展被视为企业发展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公司着力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1] 资源开发技术创新 - 通过自主研发露天长壁式采矿法使矿山开采强度提升70% 贫化率降低68% 损失率降低11%[1] - 浮选尾矿品位从10%降至6%以下 针对云南省90%中低品位胶磷矿利用瓶颈实现技术突破[1] - 中低品位胶磷矿开发技术累计盘活云南省中低品位磷矿17.16亿吨 入选品位每降低1%可增加磷矿石可用量约7000万吨[5] 节能减排成效 - 黄磷 磷铵等主导产品获全国能效领跑者称号 构建以高效 清洁 低碳 循环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2] - 使用超高模量玻璃纤维使风电叶片扫风面积增加20%以上 理论发电量提升近40%[2] - 煤气化RTO大模型项目实现年节煤9100吨 减排二氧化碳20086吨[2] - 尾水回用技术实现年节水80万立方米[2] - 2024年万元产值能耗较2014年下降12.48% 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69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70万吨[4] 绿色产品体系 - 获得125项绿色产品认证 其中国家级73个[2] - 热塑玻纤全系列产品获100%消费前回收认证[2] - 推出27款聚甲醛改性产品应用于汽车安全系统 消费电子等领域[2] - 牵头或参与制定5项行业标准推动产业低碳转型[2] 生态修复投入 - 累计投入生态修复资金超13亿元[3] - 建成7座国家级绿色矿山 完成6.5万亩矿区生态重构[4] - 可复垦植被覆盖率达国际矿业领域先进水准[4] - 打造云花产业示范园 育种育苗基地等新项目推进复垦区土地二次开发[3] 社会协同模式 - 创新企业+社区+产业协同模式 磷化集团—汉营模式带动周边村民组建专业绿化队[4] - 36个现代农业科技小院以技术+服务模式促进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4] - 千亩级云花产业示范园与复垦区育种基地实现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链式共进[4] 产业转型与价值实现 - 构建矿化一体 湿热并举 酸肥盐有机延伸产业格局 实现向精细磷化工转型[6] - 打造绿色磷系新材料供应基地 在新能源电池材料赛道取得突破[6] - 验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商业价值转化路径 实现产业链协同增效[6]
甘肃矿业驶入绿色发展快车道 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矿山总数跃升至一百一十二家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2 07:18
同时,创新激励机制,会同发展和改革、生态环境、财政、税务等部门印发文件,鼓励引导矿山企业积 极投身绿色矿山创建,巩固绿色矿山建设成果;建立"绿色矿山投融资项目库"投融资对接平台,打通全 省绿色矿山建设项目融资对接渠道,吸引和激励社会资本参与绿色矿山建设,目前已成功入库评审项目 24个,成功授信项目14个,累计授信金额52亿元,投放贷款金额25.15亿元;初步建成省绿色矿山管理 系统,加强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确保绿色矿山建设推进有序、监管高效。 为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甘肃厅按照"严格把关、宁缺毋滥、强化监管、有序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 绿色矿山遴选,今年遴选通过绿色矿山78座,其中23座已公告入库;积极引导矿山企业履行绿色矿山建 设义务,明确建设任务和进度;分类有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动全省372家矿山补充签订绿色矿山建 设合同,全面推进生产矿山按照合同规定时限建成绿色矿山,新建矿山严格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与运 行。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日前透露,近年来,该厅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与保护全过 程,高质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12家矿山企业入选绿色矿山名录,其中国家级绿 色矿山22 ...
漫柏集团&TCL跨界融合新探索
金投网· 2025-08-22 07:17
战略合作概述 - 漫柏集团与TCL于8月14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旨在深度融合智慧科技与人才社区全生态场景 打造智慧租住生活新范式 [1] - 合作基于双方对"勇敢 卓越"的共同追求 将依托TCL全品类智慧科技产品及服务与漫柏精细化社区运营经验 提升用户归属感 [2] - 双方领导包括漫柏集团总裁韩富贵 运营总监徐敏 TCL智能家居业务部邵英立 TCL实业南京战区杨本军等出席签约仪式 [1] 合作战略定位 - TCL将从"产品提供者"升级为"生活伙伴"角色 漫柏从"住房提供者"蜕变为"生态营造者" [2][4] - 合作聚焦构建"科技有温度 服务有深度 生活有热度"的社区样板 实现智慧平台+全场景生态+人文温度的系统性升级 [2][3] - 漫柏致力于为城市青年构建智慧便捷 安心舒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社区 不止提供居住空间 更营造安放梦想的场所 [1][2] 技术赋能与解决方案 - TCL作为中国智造先行者 将提供B2B全场景解决方案 涵盖显示技术 智能物联生态 物联网 云计算及智能硬件等软硬件一体化综合方案 [3] - TCL智慧空间解决方案将助力漫柏实现租住领域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精细化运营及客户体验提升 构建集社区管理 高效服务 数据洞察为一体的全闭环智慧社区 [3] - TCL以可视化技术打造全品类智能消费电子产品 打通公寓 人 设备 服务 实现公寓运营管理的数字化 在线化 智能化 [3] 生态构建与价值延伸 - 漫柏社区生态从1.0居住需求产品升级至4.0模式 涵盖居住+配套+社交+产业+人才孵化 不断拓展人才社区价值边界 [4] - TCL全品类能力作为"技术译者" 将绿色 省心 高效 安全 有温度的智慧生活从理念转化为日常体验 提升住户居住品质与幸福感 [6] - 双方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目标 以绿色智慧创造价值 实现减碳智慧新生活 无缝连接人 社区与城市 [6]
多个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
新华社· 2025-08-22 05:30
试点政策范围 -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16个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 包括上海 北京 天津 河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山东 湖北 广东 四川 宁波 厦门 青岛 深圳 [1] 试点对象与资金用途 - 政策针对境内非金融企业从非居民融入本外币资金 [1] - 跨境融资资金需专项用于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规定条件的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 [1] 政策支持措施 - 允许绿色项目更少占用企业全口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 [1] - 扩大投资绿色发展或低碳转型项目企业的跨境融资规模上限 [1] - 外债登记由银行直接办理以提升业务便利化水平 [1] 政策影响 - 有利于吸引全球金融资源向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领域有序聚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