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

搜索文档
筑牢风险防线 文旅保险护航消费大市场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05
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 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 强调扩大新质生产力和新兴服务业投资以释放内需潜力 [1] - 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1月印发文件 要求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旅游业投入 [3]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2024年6月联合发布指导意见 提出优化保险保障并积极培育消费需求 [3] 地方文旅保险创新实践 - 河北省推出"畅游河北安心险"公众责任保险产品 采用市场化运作与政府引导模式 覆盖景区及度假区安全事故 [2] - 安徽省保险机构针对乡村文旅产业推出20余款保险产品 截至2024年末保障金额超6000亿元 [3] - 郑州市推动文旅保险与地方资源深度融合 实施"一景区一方案、一业态一产品"的定制化保障策略 [4] 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 - 人保财险在呼伦贝尔景区推出"责任保险+意外保障"组合方案 为203家景区及餐饮企业提供20万至800万元风险保障 [5] - 保险机构开发综合型研学保险 覆盖交通意外/意外医疗/场所责任等风险 并针对邮轮旅游提供船舶险保障 [6] - 针对银发群体旅游需求 保险公司扩展保障范围至老年疾病突发和意外骨折 提高医疗赔付额度并提供紧急救援服务 [8] 银发经济与市场机遇 - 2024年铁路部门开行旅游列车1860列 银发族游客占比达80% 推动"车票+保险"套餐开发需求 [9] - 政策支持发展老年旅游保险 通过增开旅游专列和优化适老服务设施激活老年消费市场 [8] - 保险行业建议建立老年人旅游风险分级目录 从年龄导向转为健康导向 优化条款降低投保门槛 [9] 行业融合与风控管理 - 保险产品嵌入旅游线路设计/门票预订/住宿餐饮等消费环节 实现"旅游服务+保险保障"一站式供给 [6] - 保险公司组建专业风控团队 搭建保前风勘/保中防损/保后服务的全周期风险工程体系 [7] - 在演出旺季安排现场风险排查 协助解决安全隐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7]
长护险制度 综合效应凸显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04
长护险制度发展现状 - 长护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第六险 旨在破解失能老人照护难题 [1] - 试点自2016年15个城市扩展至2020年49个城市 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1] - 截至2024年底参保人数达1.9亿人 累计惠及超200万失能群众 [1] - 累计筹集资金超1000亿元 支出850亿元 减轻群众负担超500亿元 [1] 地方试点实施成效 - 南宁市细分80项服务标准(生活照护59项+医疗护理21项) [1] - 累计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超678万人次 [1] - 年均为参保人员减负超2万元 [1] - 山东覆盖5173万人 带动近8万人就业 [3] 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 2022年长期照护师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2] - 2024年4月全国首批81人获长期照护师职业等级证书 [2] - 试点城市护理服务人员达30万人 较初期增长超50% [3] - 上海市通过星级评定机制(三星至五星)提升服务质量 [2] 产业协同与经济效益 - 49个试点城市定点服务机构超8800家 [3] - 资金聚集效应为养老机构提供稳定客源和收入预期 [3] - 南宁创新"服务跟着人走"模式 促进医疗机构与社区协同 [3] - 制度成为银发经济重要引擎 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 [3] 政策体系完善进程 - 国家医保局已出台失能评估、机构管理等15个规范性文件 [4] - 正在加快建立覆盖全民的统一长护险制度框架 [4] - 制度基础持续夯实 民生保障安全网进一步织密 [4]
防范直播间里的“坑老陷阱” 守住老年人的“指尖钱包”
消费日报网· 2025-08-08 02:35
今年7月,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在山东青岛启动,活动以"惠老助老、品质生活"为主题,支持各地引 导养老服务和老年产品用品企业利用直播带货、达人探店等方式灵活营销,鼓励打造中老年专属直播 间,为银发经济注入活力。 政策指向的背后是银发经济的无限潜力。当前,我国50岁以上网民超3亿,60岁以上人群线上支付率达 75.4%,年消费能力破7万亿元,网络为老年人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尤其是直播带货凭借其直 观、生动的展示形式和极具诱导性的销售话术,迅速吸引了大量老年人的目光。然而,由于老年人对网 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虚假宣传的蛊惑,再加上部分直播平台和商家缺乏自律,利用灰 色地带牟取暴利,种种因素的交织,导致老年人在直播购物中频频"踩坑"。在黑猫投诉平台,记者发 现,诸如"70岁老人误点下单退款遭拒""买到'三无'手机后店铺消失"等投诉屡见不鲜。 民政部明确表示,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将保障老年人消费安全,坚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让老年人 放心消费、安心消费。为此,记者梳理多起老年人在直播间购物导致利益受损的案例,了解他们在直播 间购物"踩坑"原因。 本报记者 赵 曦 □ 花沁昕 直播间的"剧本杀":量 ...
银联商务再拓消费券服务场景,织密“一老一小”服务网
搜狐财经· 2025-08-07 07:06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推进,越来越多地方逐步聚 焦"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推出系列专项消费优惠政策。银联商务深耕行业二十余载,基于长期以来服务 民生、各地促消费项目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持续拓展消费券服务场景,助力缓解国民养老育幼负担,谱 写普惠金融大文章,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积蓄势能。 落地适老化改造补贴项目,让银发生活更有温度 今年1月,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家装厨卫"焕新"工作的通知》,明确居家适老化 改造产品补贴标准可适度提高。此后,各地结合老年群体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推出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 政策。 7月,河南省民政厅"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活动正式启动。银联商务根据河南省 民政厅的补贴发放需求,为其量身打造"养老消费补贴平台"综合解决方案。该方案覆盖从商户入驻报 名、适老化商品库搭建、老年人补贴申领、多元化支付渠道对接到补贴资金申报审核等活动全流程,助 力河南省民政厅打通适老化改造补贴落地"最后一公里"。其中,支付方式除可用云闪付APP支付外,还 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支付习惯,支持现金付款,让老年人更便捷舒心地享受 ...
银发经济,步步是坑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07 04:23
银发经济现状分析 - 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1%,银发经济年产值7万亿元,占GDP5%、总消费12.5%,消费规模大但贡献率低 [7] - 老年人消费集中于医疗保健和社交休闲(餐饮/旅游),缺乏多元性,与年轻人及中年人的消费结构差异显著 [7][8] - 日本65岁以上老人贡献银发经济产值100万亿日元,占GDP16.7%、消费8.5%,显示老年消费力弱是普遍现象 [10] 中国老年人消费能力 - 2021年老年人年人均收入32027.4元(中位数11400元),城乡差距显著:城镇47270.8元依赖社保,农村14105.4元依赖经营性收入 [12] - 城镇退休金分配不均:7%群体月均6000元,38%企业退休职工月均2000元,中位数年收入仅2-3万元 [14] - 50岁以上人群平均存款18.6万元,但储蓄多用于应急而非消费,实际消费潜力有限 [14] 市场表现与结构性问题 - 上海养老机构入住率63%,6.2万张床位空置,中等养老机构月费8500元远超老年人月均退休金4930元 [15] - 2023年银发旅游11.6亿人次占国内旅游20.6%,但超60%选择200元以下低价团,99-199元"老年特惠团"为主流 [15][16] - 低价团通过压缩交通/食宿成本(如"铁腚团")及强制购物盈利,老年人对服务消费轻视却热衷购买低质实体商品 [18][19][21] 消费观念与市场生态 - 老年人价格敏感度高,消费习惯畸形:愿为劣质商品付费但拒绝优质服务,消费观念滞后于市场经济时代 [21][22] - 市场逆淘汰机制形成:正规机构回避老年市场,非正规机构通过购物返佣等模式主导,导致"坑老经济"泛滥 [18][24] - 老年人经济认知缺陷难以改变,7万亿银发经济含"坑量"高,整体质量低下且无法解决内需不足问题 [24]
从数据透视到产业适配 资金流信息平台畅通金融服务链条
金融时报· 2025-08-07 02:42
平台应用成效 - 平台上线以来金融机构查询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5.8万笔并发放贷款468.1亿元 [1] 科创企业融资创新 - 通过整合专利技术、研发能力与资金往来数据创新"资金流+脱核链贷"等融资模式 [2] - 广东双睿科技获建设银行200万元纯信用贷款基于交易结算数据与研发资金轨迹分析 [2] 银行数字化管理 - 资金流数据应用于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缩短信贷审批流程并提升风险监测能力 [3] -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利用平台数据核实企业资料真实性减少客户资料提交次数 [3] 普惠金融服务延伸 - 将经营流水等软信息转化为信用资产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 [4] - 工商银行潮州分行通过平台为25家水产养殖企业发放超5000万元贷款并设计差异化授信方案 [4] 绿色金融发展 - 整合环保投入、清洁生产等绿色数据资产创新"资金流平台+特色产品+绿色产业链"模式 [5][6] - 工商银行阳江分行发放6亿元绿色贷款支持海上风电场采购低噪音风机等环保设施 [6] 养老产业金融支持 - 通过分析养老机构运营流水稳定性、政府补贴规律性等数据构建适老化金融服务体系 [7] - 建设银行云浮市分行基于平台数据1天内向云浮禅孝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发放100万元信用贷款 [7] 平台未来规划 - 推动"数据穿透+产业适配"模式向更多场景延伸以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8]
主动求变的CEO们“赶上了”时候:上海再次加码夜经济
第一财经· 2025-08-06 13:58
夜经济发展现状 - 上海夜间经济综合指数位列全国第一 夜间活跃出行人次403万次 夜间灯光覆盖全市75%面积 夜场电影上映26.49万场 夜间公交活跃范围1975平方公里 [1] - 上海推出"精彩夜上海"系列活动 发布首批5个夜间经济人气地标和5个夜生活好去处 推出10项支持举措 其中新增4项并优化6项 [1] - 上海夜间消费总额880.09亿元 同比增长3.3% 社零总额上半年同比增长1.7% 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 [13] 企业创新实践案例 - 上海环球港开启"环球不夜港"夜生活模式 组织近30家商户打造夜间消费场景 巴奴餐饮实行24小时服务后夜间客流量和销售额同比提升15%以上 [2] - 豫园商城7月销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17% 前7个月累计销售额28.3亿元同比增长51% 7月客流431万人次同比增长6% [10] - 首尔夜市打造三阶式街区空间特色 形成"前庭集市+后院夜市+中区商业体验区"联动模式 [5] 政策支持措施 - 新增释放外摆经济活力 优化市集食品安全监管 支持主题特色市集 建立外摆位动态评估机制 [6] - 新增丰富夜间街区演艺活动 优化活动报批流程 打造夜间观赛第二现场 推出夜间定制旅游巴士线路 [6][13] - 明确提升夜间景观照明品质 优化夜间停车保障 营造安心消费环境 [6][13] 业态创新模式 - 豫园结合山海经主题打造"山海奇豫记"IP 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 联合B站十大国漫IP打造"夏日奇幻夜"活动 [8] - 环球港打造云端婚姻登记点 联动《原神》宝可梦等IP开展二次元文化活动 五楼店铺人气提升超20% [7][11] - 宝山智慧湾科创园转型商业配套 星巴克集装箱店带动单日最高5万客流 形成"百人百店"集聚效应 [12][13] 客群结构变化 - 豫园外籍游客占比达15% 年轻游客(17-28岁)占比35% 受益于旅游复苏和免签政策 [10] - 夜间经济主要适用于餐饮和KTV业态 零售业态参与度有限 能参与的商户品牌比例有限 [10] 未来发展方向 - 培育营业至深夜12点甚至凌晨两点的业态 推动商圈联动和跨区资源整合 建设大上海夜经济生态 [5][6] - 引入增长潜力品牌 发展非遗技艺 赋能老字号焕新 开发代表上海文化的文创产品 [11] - 处理老字号与新业态融合发展 兼顾银发经济与年轻客群需求 发展非餐饮类夜经济业态 [10][11]
专访维京中国董事总经理唐博文:以人文深度和精准营销打开银发旅游经济新格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8-06 12:04
(原标题:专访维京中国董事总经理唐博文:以人文深度和精准营销打开银发旅游经济新格局) 夜色缓缓洒落在多瑙河的水面,一艘北欧风格的游轮静静泊岸,船上流淌着舒缓的古典乐,几位银发旅 客在甲板上低声交谈。不是每一次旅行,都要热烈喧哗;也不是每一次旅程,都需要不断追逐打卡。 这是维京游轮所描绘的旅程图景,也是唐博文希望带给中国银发旅客的理想体验。 维京游轮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唐博文(Brendan Tansey) 在中国银发经济的大潮下,维京游轮坚持深耕细作,专为那群有着好奇心、生活经验与审美修养的旅 客,构建一条独特的精神航线。而作为这一变革的掌舵者,唐博文并不以攻势强烈著称,相反,他更像 是用"微水细流"的方式,将维京的品牌精神,悄然渗透入每一位旅人的心中。 01 寻世界文明,与自我重逢 面对中国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维京没有走传统的"信息轰炸"路线。相反,品牌选择用细腻的触角 去"发现用户",而不是"追逐用户"。 维京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从2016年进军中国时最早的"欧洲河轮专家"开始,就始终坚持"以目的地 为核心"的深度人文之旅定位。无论是差异化的中小型游轮产品,还是为中国市场定制的策略,维京始 终坚持走一条 ...
朱啸虎:我当年为什么那么早就投了小红书?
创业家· 2025-08-06 10:09
小红书早期投资案例 - 金沙江创投在天使轮投资小红书时,创始人尚未明确商业模式,仅基于旅游购物分享的初步尝试[3][4] - 创始人通过测试香港/日本购物指南PDF(下载量反馈良好)验证需求,最终转型为购物社区APP[6][7][8][9] - A轮融资遇冷,市场普遍认为APP缺乏技术壁垒,但核心优势在于用户洞察和产品迭代能力[10][11][12][13] 日本消费品牌研究框架 - **供应链驱动PB产品**: - 神户物产通过全球350家工厂+制售一体化实现200亿规模[21] - 7-11利用全门店数据指导供应链开发PB商品[21] - Nitori采用汽车供应链标准实现36年收益双增长[21] - **细分大单品迭代**: - 龟甲万从酱油产品升维至文化输出,拓展2000种SKU[21][30] - 资生堂通过分层品牌策略覆盖高端与下沉市场[22] - **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 - 无印良品重新定义经济泡沫后的平价生活方式[23] - 万代开发具有"玩乐上瘾"元素的商品,累计销售335万件[31][32] 日本研学行程核心内容 - **7-11案例**:前CIO碓井诚分享数据驱动零售战略,PB商品开发人中山香织曾通过单品提升店铺业绩120%[26] - **企业参访**: - 神户物产SPA模式(1000+门店、340支PB商品)[29] - 龟甲万380年历史与多品类扩张[30] - **专家分享**: - 无印良品初创成员萩原富三郎解析生活方式研究[31] - 万代设计师高桥晋平拆解爆款玩具三角形策划模型[32] 中国消费市场启示 - 日本消费变迁预示中国未来10年趋势,需借鉴其应对低增长、少子化的产品生存智慧[19] - 关键学习点包括供应链效率提升、情绪价值变现、分层需求满足等[21][22][23]
瑞士再保险:中国寿险与健康险市场将迎来三大机遇
证券日报网· 2025-08-06 08:50
中国寿险与健康险市场机遇 - 人口老龄化推动退休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增长 包括风险保障 商业养老保险和长护险等 [2] - 医疗改革为健康险提供创新空间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厘清基本医保与商保责任边界 [2] - 医疗领域扩大对外开放 9省市设立外商独资医院并与健康险公司对接 引入全球先进医疗服务 [2] 行业短期挑战与应对策略 - 低利率环境对储蓄型保险产品影响较大 存在资产负债久期错配风险 [3] - 保险公司持续下调人身险产品保证利率 积极推广分红型产品防范利差损风险 [3] - 监管机构放宽投资限制 鼓励寿险公司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 [3] - 应对低利率需负责任地进行利率定价 保持充足资本 为利率回升后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做准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