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投资

搜索文档
一周基金大事件|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搜狐财经· 2025-08-30 09:14
卫星通信产业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深化准入制度改革并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2][3] ETF市场发展 - 全市场ETF总规模达5.07万亿元 时隔4个月再次突破万亿级整数关口 [4] - 易方达创业板ETF规模突破千亿元 成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创业板ETF [6] - 全市场已有7只千亿元级股票ETF大单品 覆盖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创业板指等核心指数 [6] 券商经纪业务 - 华泰证券以10.80%的当月成交额占比蝉联沪市ETF成交额榜首 华宝证券从第7位跃升至第4位 [7] - 沪市ETF持有规模中 中国银河和申万宏源持续领跑 [7] 金融机构人事变动 - 黄德良任兴银基金董事长 总经理易勇不再代行董事长职务 [8] - 招商基金任命谭智勇为公司副总经理 [13] - 苏新基金任命李永兴为副总经理 其具备18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 [13][14] 香港金融发展 - 港股IPO数量及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推动金融行业商机增长 [9] - 内地企业家在港设立家族办公室管理资产 并通过CIES计划投资香港创新科技行业 [9] - 香港中国企业协会财资中心委员会成立 服务内地大型企业在港设立的财资中心 [10] 券商业绩表现 - 中信证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0% [11] - 中信证券总资产规模突破1.8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5.67% 归母净资产突破3000亿元较去年末增长4.20% ROE达4.91%同比上升0.95个百分点 [11] 券商股东减持 - 东方证券H股被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每股均价8.75港元减持32万股 [12] - 中银证券遭股东减持不超过833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3% 财达证券和方正证券等券商亦发布股东拟减持公告 [12] 合资理财业务 - 法巴农银理财上半年规模增幅超60% 高盛工银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规模亦显著增长 [13] 基金产品设计 - 新一批多资产组合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涵盖债券、A股、港股、美股、黄金、存款等多类资产 [15] 券商行业并购 - 证监会核准国信证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注册 并核准万和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16] 私募市场观点 - 私募机构认为当前市场处于牛市行情前半段 重点关注科技、消费、生物医药等方向 [17] - 沪指突破3800点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17]
一周基金大事件|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09:05
卫星通信产业政策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深化准入制度改革并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3] ETF市场发展 - 全市场ETF总规模达到5.07万亿元 较4月份突破4万亿元后仅用4个月再次增长超万亿 [4] - 易方达创业板ETF规模突破千亿元 成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创业板ETF 全市场千亿级股票ETF大单品已达7只 [7][8] - 华泰证券以10.80%的当月成交额占比蝉联沪市ETF成交额榜首 华宝证券从第7跃升至第4位 [9] 指数表现 - 上证基金指数涨0.09%收报7102.09点 深证ETF涨0.74%收报1763.84点 乐富指数涨0.73%收报8774.52点 [6] 金融机构人事变动 - 黄德良任兴银基金董事长 总经理易勇不再代行职务 [11] - 招商基金任命谭智勇为公司副总经理 [16] - 李永兴担任苏新基金副总经理 具备18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 [18] 券商业绩与动态 - 中信证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0% 总资产突破1.8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5.67% 归母净资产突破3000亿元较去年末增长4.20% ROE达4.91%同比上升0.95个百分点 [13][14] - 东方证券H股被上海宁泉资产管理以每股均价8.75港元减持32万股 [15] - 国信证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获证监会核准 万和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获批复 [20] 香港金融发展 - 港股IPO数量及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内地企业家赴港上市后推动家族办公室设立及财资中心发展 [12] - 香港投资推广署通过财资中心委员会服务内地大型企业在港机构 [12] 理财业务增长 - 法巴农银理财上半年规模增幅超60% 高盛工银理财与贝莱德建信理财规模亦显著增长 [17] 产品创新与市场观点 - 多资产组合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涵盖债券 A股 港股 美股 黄金 存款等多类资产 [19] - 私募机构认为市场处于牛市前半段 积极加仓科技 消费 生物医药等方向 沪指突破3800点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22]
资管机构拥抱被动投资浪潮 共同破局低利率时代“资产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03:47
被动投资发展趋势与驱动因素 - 国内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1] - 被动投资崛起由政策引导 投资者需求 产品供给端加码 指数产品自身优势等多重因素驱动 [1] - ETF市场呈现增长快 品类广 空间大特征 资金驱动效应显著 供给端公募基金投入大量资源 [2] 被动投资产品优势与挑战 - ETF具有持仓透明化 可交易性 容量大 便捷的特点 是理财公司参与权益市场投资最佳工具之一 [2] - 被动投资市场存在同质化严重 供给集中问题 宽基类指数产品集中 缺乏Smart Beta等策略型指数 [3] - 头部效应显著 一款优秀指数出现时有30-40家公司参与竞争 许多参与者以迷你产品退出收场 [3] 资管机构产品策略布局 - 银行理财子公司关注低风险偏好客户需求变化 从刚性兑付转向绝对收益 强调稳健收益 [5] - 中邮理财聚焦低波固收+产品 坚持固收+而非固收- 以固收资产为核心仓位控制波动与回撤 [6] - 浦银安盛基金推进指数家战略 划分ETF与量化两大板块 重点关注被动主动化和主动被动化趋势 [7] 多元化资产配置实践 - 券商资管运用固收+ETF 固收+场内衍生品对冲等多资产配置模型参与ETF投资 [7] - 鹏华基金固收指数投资包括机构客户场外指数申赎产品票息2%以上 及场内科创债ETF产品 [8] - 万得基金加强策略型指数产品研发 倡导投顾+ETF模式 并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 [8] 低利率时代应对策略 - 资管机构通过多元资产配置 投研能力建设提升竞争力 解决收益不匹配问题 [9] - 纳入商品 黄金 海外资产等低相关性品种改善投资组合绩效 多元配置型FOF接受度快速提升 [10] - 债券ETF通过PCF清单每日穿透公布成分券 帮助投资者规避信用风险 [10]
年内第四次创下新高 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5万亿元
金融时报· 2025-08-28 01:40
公募基金总规模 - 截至7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35.08万亿元 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 较6月增加6829.93亿元 [1][2] -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第4个月创下新高 4月突破33万亿元 5月增加6255.33亿元 6月突破34万亿元 [2] - 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 包括149家基金管理公司和15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 [2]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 - 封闭式基金变动较小 7月末共有1333只 较上月增加1只 份额下降367.85亿份 净值下降276.19亿元 [2] - 开放式基金增长明显 7月末共有11681只 较上月增加108只 份额增加1588.99亿份 净值增加超1.95万亿元 [2] 开放式基金类型规模 - 股票基金规模4.92万亿元 混合基金规模3.83万亿元 债券基金规模7.24万亿元 货币基金规模14.61万亿元 QDII基金规模0.6万亿元 [2] 产品数量变化 - 股票基金增加72只 债券基金增加24只 混合基金增加12只 货币基金和QDII基金各增加2只 [3] 净值规模变化 - 货币基金规模增幅最大 增加3813.84亿元 股票基金增加1925.94亿元 混合基金增加1385.56亿元 QDII增加462.71亿元 债券基金减少481.92亿元 [3] 基金份额变化 - 货币基金份额增加3796.88亿份 QDII基金份额增加221.76亿份 债券基金份额减少1944.42亿份 混合基金份额减少370.59亿份 股票基金份额减少114.65亿份 [3] ETF规模发展 - 截至8月25日全市场ETF总规模达5.07万亿元 继4月突破4万亿元后时隔4个月再创新高 [4] - 国内ETF总规模2020年10月突破1万亿元 2023年8月突破2万亿元 2024年9月突破3万亿元 2025年4月突破4万亿元 2025年8月突破5万亿元 [4] - 突破4万亿元关口用时6个多月 突破5万亿元关口仅用4个多月 ETF发展提速明显 [4] ETF增长驱动因素 - 4月ETF规模快速增长受"国家队"出手稳定市场波动影响 8月突破5万亿元主要受债券ETF及港股ETF规模增加驱动 源于产品创新和港股行情 [4] - ETF产品不断创新 首批自由现金流ETF 科创综指ETF 科创债ETF在年内相继获批 均获得不错募集成绩 [4] ETF发展机遇 -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推进 ETF市场建设不断完善 产品线持续完善 [5] - ETF产品聚焦先进制造 数字经济 绿色低碳等支持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 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6] 行业展望 - ETF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被动投资时代已经到来 [6]
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哪些ETF基金贡献最大?
天天基金网· 2025-08-27 12:15
ETF市场规模增长 - 2025年8月25日中国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为历史上最快突破万亿关口的增长 [1][10] - 从4万亿元到5万亿元仅用4个月 突破3万亿元和4万亿元分别用时10个月和7个月 [10] - 股票型ETF、债券型ETF、商品型ETF等各类型产品规模均持续增长 [1][10] 主要ETF产品规模 - 全市场共有7只ETF规模超1000亿元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4172.41亿元居首 [4][5][10] - 规模前三大ETF均为沪深300指数产品 易方达和华夏沪深300ETF规模分别为2960.17亿元和2187.28亿元 [5][6][10] - 千亿规模ETF包括嘉实沪深300ETF(1913.58亿元)、华夏上证50ETF(1853.12亿元)、南方中证500ETF(1330.29亿元)和易方达创业板ETF(1010.04亿元) [6][10] 规模增长表现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年内规模增长576.14亿元 涨幅15.45% [7] - 沪深300ETF华夏规模增长547.19亿元 涨幅15.58% [7] - 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增长537.38亿元 涨幅42.3% 为增长第三大产品 [7] 收益表现领先产品 - 港股创新药相关ETF包揽涨幅前十 港股通创新药ETF以109.05%涨幅领跑 [8][9][11] - 港股创新药ETF基金涨幅108.76% 恒生创新药ETF涨幅108.43% [9][11] - 港股通医疗ETF富国涨幅101.11% 恒生医药ETF涨幅95.02% [9][11]
ETF,连破两项纪录!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04:42
市场总体规模与增长 - 全市场ETF总规模首次突破5万亿元 达到5.07万亿元 [1][2] - 总规模较2024年末的3.73万亿元增长逾35% [5] - 总份额较2024年末的2.65万亿份微增6.04%至2.81万亿份 [5] - 百亿元以上ETF产品数量首次超过100只 达101只 [1][3] 产品结构分布 - 股票型ETF规模3.46万亿元 占全市场比例68.25% [2] - 跨境ETF规模7537.23亿元 占比14.86% [2] - 债券ETF规模5559.03亿元 占比10.96% [2] - 千亿规模以上基金公司达14家 [2] 头部机构与产品表现 - 华夏基金以8591.56亿元规模位居市场第一 [2] - 易方达基金以7964.50亿元规模位列第二 [2] - 华泰柏瑞基金以5649.87亿元规模排名第三 [2]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4182.80亿元成为规模最大单品 [3] - 千亿级ETF共7只 前4名均为沪深300ETF [3] 细分品类发展 - 主题类百亿ETF包括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国泰中证煤炭ETF等 [4] - 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国泰CES半导体芯片ETF规模超百亿 [4] - 债券类ETF表现突出 10只科创债ETF中8只规模过百亿 [4] - 博时可转债ETF规模超600亿元 海富通短融ETF超500亿元 [4] 发展驱动因素 - 市场对指数投资理念接受度提升 投资行为转向资产配置 [1][5] - 政策支持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 如《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5] - 市场板块热点频出 投资者通过ETF布局助推规模增长 [5] - 2024年"9·24"行情后ETF配置价值获认可 [6] 未来发展趋势 - 权益ETF将在财富管理中扮演"承上启下"角色 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8] - 产品将向资产类别拓宽、策略多元化方向发展 [9] - 风格因子ETF、商品ETF、主动管理型ETF等创新产品具发展空间 [9] - 衍生品工具持续丰富将完善ETF生态圈 [1][9]
ETF,连破两项纪录!
券商中国· 2025-08-27 03:47
ETF市场规模突破 - 全市场ETF总规模首次突破5万亿元达到5.07万亿元 [1][2] - 百亿规模以上ETF数量首次超过100只达到101只 [1][3] - 规模较2024年末3.73万亿元增长35% 份额仅增长6.04%表明增长主要由行情上涨驱动 [5][6] 产品结构分布 - 股票型ETF规模3.46万亿元占比68.25% 跨境ETF规模7537.23亿元占比14.86% 债券ETF规模5559.03亿元占比10.96% [2] - 千亿规模基金公司达14家 华夏基金以8591.56亿元居首 易方达基金7964.50亿元次之 华泰柏瑞基金5649.87亿元第三 [2][4] - 7只ETF规模超千亿元 前4均为沪深300ETF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4182.80亿元居首 [3] 细分产品表现 - 热门主题ETF规模显著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国泰中证煤炭ETF/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等超100亿元 [4] - 债券类ETF表现突出 10只科创债ETF中8只规模过百亿 4只信用债ETF均破百亿 博时可转债ETF超600亿元 [4] - 海富通短融ETF超500亿元 富国政金债券ETF超450亿元 [4]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投资者从个股择时转向资产配置 提升市场价值发现效率并平抑非理性波动 [1][5] - 政策支持指数化投资发展 年初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股票/债券ETF发展 [5] - 低费率与分散化配置价值获认可 2024年"9·24"行情后ETF规模加速扩张 [6] 未来发展趋势 - 产品创新方向包括风格因子ETF/商品ETF/主动管理型ETF/特定策略型ETF [8] - 衍生品工具持续丰富 股指期货/ETF期权助力风险对冲和资产配置 [1][8] - 权益ETF在财富管理中扮演"承上启下"角色 为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 [7]
解密中欧「工业化」:打造公募基金的超级工厂
远川研究所· 2025-08-26 13: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欧基金借鉴汽车工业精益生产模式 构建工业化投研体系 实现投资流程标准化和业绩可复制性 提升Alpha创造能力和产品良品率 [6][7][9][10][16][18][24] - 通过MARS工厂模式实现多元资产配置 解决客户投资痛点 追求可预期 可复制 可解释的投资回报 [15][16][18] - 工业化体系强化个体专业分工与团队协作 使洞见在组织内高效流动 第三代基金经理借助平台赋能实现更稳定长期业绩 [7][9][10][18][19][24] 汽车工业精益生产模式借鉴 - Model Y L采用高效生产线 上海超级工厂平均30多秒下线一辆车 年交付量占全球50% [6] - 工厂通过冲压 焊装 涂装 总装四车间标准化流程 实现工艺提升与流程简化 [6] - 系统化精益生产支持Model系列持续产能爬坡与车型迭代 [7] 基金行业工业化转型 - 公募基金生产方式变革 需从依赖个体转向标准化流程 实现系统可复制的成功 [7] - 工业化投研体系产出多只优质基金 包括追求绝对收益的多资产产品 [7] - 研究员出身的基金经理持续脱颖而出 验证自主培养与工业化能力建设成效 [7] 工业化体系与个体关系 - 工业化后个体影响更大 投研人员作为关键环节具有乘数效应 缺失将影响整体产出 [8] - 体系稳定性增强 基金经理脱离团队后失去协同支持 如同脱离产线的光刻机 [8] - 激发个体主观能动性 通过专业分工实现极致化 类似医院专科医生模式 [9] 投研流程与团队结构 - 标准化五要素模型分析框架:行业赛道 行业趋势 公司治理 经营质量 经营趋势 [10] - 去中心化团队结构 投资总监非上级 避免垄断投研想法 [10] - 第三代基金经理借助平台赋能 职业生涯更长且业绩更稳定 代表包括冯炉丹 邵洁 钟鸣 王颖 [10] MARS工厂建设与运作 - 多资产团队被市场倒逼革新 2021-2022年股债波动促使构建绝对收益产品工厂 [13] - 团队整合多元背景人才 包括险资 私募 券商自营 国家投资平台及内部IT人员 [13][14] - 系统研发需快速转化投资需求 内部IT支持实现想法即时编码落地 [14][15] - MARS工厂通过多元资产解决方案实现可预期回报 可复制流程 可解释损益来源 [15] - 生产流程分为设计 生产 组装 检测四车间 严格约束基金经理权限 强调风控优先 [16] 洞见共享与数智化应用 - 工业化使洞见快速碰撞复制 例如科技战队集体捕捉算力机会 冯炉丹率先关注光模块 [18] - 许文星团队将投资想法抽象为可复制信号 通过模型检验实现策略可解释化 [19] - 提炼价值 质量 红利 景气四大因子 用代码精准表达 例如价值策略中识别价值陷阱 [19] - 运用AI工具分析研究报告 公告 财报及企业家语言 捕捉基本面反转信号 [20] - 数智化将个人方法裂变为组织通用能力 对抗Alpha获取难度加大趋势 [20] 主动投资战略选择 - 资源有限下专注主动投资 因ETF以成本取胜 主动投资以能力取胜 两者文化冲突 [22][23] - 主动投资讲极致人才与深度研究 被动投资讲极致成本与规模复制 理念完全对立 [23] - 2022年底至当前基金经理从41位增至63位 逆势储备人才并布局产品线 [24] - 2025年第三代基金经理成熟与MARS工厂建成 推动工业化进程迈进 [24]
见证历史!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0000亿元大关
中国基金报· 2025-08-26 04:37
全市场ETF规模增长 - 截至8月25日全市场ETF总规模达5.07万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长1006亿元 正式突破5万亿元大关 [2] - 年内连续突破两个万亿级关口 突破4万亿元用时6个多月 突破5万亿元仅用4个多月 创历史最快增速 [4] - 中国ETF市场规模已超越日本 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 在亚洲赶超欧洲的竞赛中处于领跑地位 [5] ETF产品发展态势 - 全市场ETF总数达1273只 覆盖A股宽基、行业、主题、跨境、商品、债券及货币等大类资产 满足多元化配置需求 [4] - 政策支持、市场情绪改善及产品创新共同推动规模增长 反映投资者对分散化、低成本及高透明度工具的认可 [6] - 产品线持续完善 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及绿色低碳等国家战略领域 引导中长期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7] 资金流入结构变化 - 突破4万亿元过程中26只ETF净流入超100亿元 其中16只为宽基ETF 承接"国家队"稳定市场的资金流入 [4] - 突破5万亿元过程中19只ETF净流入超100亿元 其中15只为债券ETF 4只为港股ETF 反映机构增持与跨境配置需求 [5] 行业发展趋势 - 被动投资时代加速到来 ETF发展为不可逆转趋势 个人养老金配置等因素将推动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6] - 指数化投资成为连接投融资的战略工具 公募基金从产品中心转向场景中心 提升投资者体验与财富目标绑定 [8]
见证历史!突破50000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26 04:20
全市场ETF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 - 截至8月25日全市场ETF总规模达到5.07万亿元 相比前一交易日增长1006亿元 总只数达到1273只 [1][3] - 2025年8月突破5万亿元关口 较4月突破4万亿元仅用时4个多月 突破速度显著加快 [1][5] - 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 在亚洲赶超欧洲的竞赛中领跑 [6] ETF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市场情绪改善、产品创新发展和投资需求升温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规模增长 [7] - 个人养老金加配等因素共振 有望继续推动ETF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7] - ETF产品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国家战略发展领域 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8] 产品类型与资金流向变化 - 覆盖资产图谱完善 包括A股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跨境、商品、债券、货币等大类资产 [5] - 突破4万亿元过程中26只ETF资金净流入超100亿元 其中16只为宽基ETF [5] - 突破5万亿元过程中19只ETF资金净流入超100亿元 其中15只为债券ETF 4只为港股ETF [6] 行业发展与战略意义 - ETF规模攀升反映被动投资大时代加速到来 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2][7] - 指数化投资是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居民财富管理、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工具 [9] - 公募基金公司从"产品中心"转向"场景中心" 通过低成本透明化服务提升投资者体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