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中和
icon
搜索文档
习近平主席视频致辞为全球气候治理指引方向凝聚力量
新华网· 2025-09-28 00:43
9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多国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站 在全人类前途命运高度,就全球气候治理提出重要主张,并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体现中国坚 定应对气候变化、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各方应积 极行动起来,做应对气候变化的实干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地球 家园而共同努力。 "彰显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导力与行动力"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 阶段。"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把握全球气候治理历史方位并提出三点主张:坚定信心、担当尽责、深化 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致辞,宣示中国主张和目标,彰显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领 导力与行动力。"巴基斯坦环保智库"行星脉搏"创始人、气候变化问题专家哈立德·汗说,中国证明 了"发展与减排并行"完全可能,为推动构建公平公正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实践支持。 孟加拉国贾汉吉尔诺戈尔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阿克特尔·马哈穆德说,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展现中 方高度重视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今年 ...
圆满落幕,精彩内容分享!2025(第五届)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
DT新材料· 2025-09-27 16:05
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概况 - 论坛由DT新能源主办 汇聚50+专家和企业高层 分享近30场报告 吸引超200位产业界代表和学者参与[2] - 聚焦绿色甲醇产业宏观趋势 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 生物质气化技术 产业生态建设及应用等核心议题[2] - 同期举办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前沿论坛 高层闭门研讨会 大连港绿醇加注中心参观及国际对接专场活动[2] 液态阳光技术定义与产业化进展 - 液态阳光燃料由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涵盖甲醇 汽油 柴油和SAF[6] - 产业已从技术探索阶段迈向规模化应用关键阶段 电子甲醇和可再生甲醇均属该范畴[6] - 中国需建立与国情结合且与欧盟接轨的可再生甲醇标准 适用于交通和化学品领域[12] 企业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案例 - 吉利研发醇氢电动技术 拥有400余件专利 超5万辆运营车辆累计行驶230亿公里[15] - 吉利完成CO2加氢制甲醇千吨级中试 布局碳捕捉至应用全链条闭环[32] - 东方电气40t/d生物质气流床加压气化中试装置有效气组分(CO+H2)达71% 碳转化率超99%[46] - 华东理工大学燃煤电厂万吨级CO2捕集制甲醇示范项目 CO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超99%[30] 绿色甲醇在航运领域的应用 - 新加坡目标2030年成为百万吨级甲醇供应枢纽 聚焦燃料供应 储存及加注设施建设[18] - 马士基集团通过绿色甲醇燃料 新型船舶订购与供应商合作推进净零排放目标[23] - 国际海事组织要求2030年减排20% 2050年近净零 欧盟政策推动零碳燃料成为合规刚需[58]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技术进展 - 航空业占全球CO2排放12% 中国航空碳排放破1亿吨 90%来自航空燃料[34] - 清华大学完成100吨/年CO2加氢制SAF中试 千吨级工业示范落地四川金象赛瑞[34] - 霍尼韦尔UOP Ecofining技术用于SAF生产 推动可持续技术商业化[41] 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 - 中国矿业大学CCUS技术应用于中石化 中石油等十余项示范工程[27] -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CO2加氢制低碳烯烃 下一步将整合碳捕集与SAF合成一体化[37] - 天津大学 南京大学等机构展示电化学CO2捕集-转化一体化及高值化学品制备技术[65] 生物质能技术与绿色燃料合成 - 清华大学允清炉技术实现超低焦油生物质纯氧气化 应用于多源固废气化能源站[39] - 上海电气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投产 掌握制氢 生物质气化及甲醇合成技术[43] - 工大开元开发风光发电制氨/醇撬装装备 为分布式场景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54] 产业生态建设与基础设施 - 国家管网集团研究甲醇管道输送技术 未来将构建新能源多能融合网络[59][61] - 中国船级社分析绿色甲醇成本 认证及供应瓶颈 探讨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58] - 上海闻基生物科技介绍SAF碳信用交易方法 CDR技术及Book&claim交易平台[63]
中美印发电量差距断崖:美国4.63万亿度,印度2.03万亿,中国呢?
搜狐财经· 2025-09-27 11:35
全球发电量对比 - 2024年美国发电量约4.63万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量近15% [5] - 印度2024年发电量约2.03万亿千瓦时 全球占比6.5% 仅为中国的五分之一 [13] - 中国2024年发电量突破10.09万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量近三分之一 超越美国与印度发电量之和 [23] 美国能源结构转型 - 煤炭发电占比从2005年近50%降至2024年不到15% 创历史新低 [4] - 天然气成为主力电源 2024年发电占比达43% [4] -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首次超过煤炭 达22%以上 其中太阳能新增装机占全年新增发电能力半数以上 [7] - 2024年全美储能容量增长超过14吉瓦 得州和加州成为建设热点地区 [7] - 2025年计划淘汰煤电产能比2024年增加65% [7] 印度能源现状与挑战 - 煤炭发电占主导地位 2024年占比达74.4% [15] - 可再生能源占比仅12.1% 政府目标2030年提升至50% [15] - 电力需求年增5%-6% 但基础设施不足导致供应缺口明显 [13] - 太阳能装机突破12万兆瓦 占可再生能源总量六成以上 [18] - 计划新增4-5万兆瓦煤电装机 未来8-10年煤炭仍为主力电源 [18] 中国能源结构突破 - 风电装机容量达5.21亿千瓦 为2000年的1500多倍 [25] - 风电发电量9916亿千瓦时 占总发电量9.4% 较2010年1.1%大幅提升 [25] - 风光新增发电量在总增量中占比达58% [25] - 火电占比从2000年74%降至43% [31] - 全球60%风电核心部件为中国制造 过去五年风机价格下降60% [28] 产业与技术动态 - 中国低成本风机帮助印度降低清洁能源门槛 远景能源在印度建厂扩产 三一集团加大本地采购 [20] - 印度计划将风电装机从48吉瓦增至100吉瓦 [15] - 中国风机价格下降与全球均价上涨40%形成鲜明对比 [28]
澳洲铁矿石巨头联手远景、徐工等中国绿色科技领军企业加速全球矿业脱碳
新浪财经· 2025-09-27 08:28
全球脱碳联盟建立 - 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福德士河集团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宣布建立全球脱碳联盟 四家中国行业领军企业比亚迪 隆基绿能 徐工集团 远景能源成为关键合作伙伴 共同加速全球工业脱碳进程 [1] - 多边合作整合中国新能源领域先进技术与制造能力 比亚迪提供电动汽车与电池技术 隆基绿能贡献光伏解决方案 徐工集团供应零排放矿山设备 远景能源提供智能风电与储能系统 [1] - 中国企业参与推动福德士河实现2030年真正零排放目标 [1] 中国绿色技术国际影响力 - 福德士河集团执行董事长强调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绿色技术制造规模 与中国企业合作显著提升脱碳行动效率与经济性 [1] - 合作标志中国绿色科技企业正式成为全球工业脱碳核心力量 展现中国在碳中和领域技术实力与国际合作价值 [1]
培训特色项目 | 中国—东盟零碳园区未来伙伴对话
中国能源报· 2025-09-27 07:13
「READING」 在首届"中国—东盟绿色能源转型与零碳园区能力建设培训"中,一大亮点环节——中国—东盟零碳园区 未来伙伴对话将于2025年10月24日在苏州举行。这场对话以"未来伙伴"之名,旨在为中国与东盟在零碳 园区建设上的深度合作搭建新平台。 中国与东盟同属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全球碳中和愿景的重要力量。面对能源转型与气候 变化的共同挑战,零碳园区正在成为双方互学互鉴的重要领域。本次对话将汇聚中方政产学研代表与东 盟各国能源、工贸部门的嘉宾,围绕园区规划、建设、技术、标准与投资等核心议题展开交流,共同探 讨如何缩小绿色发展差距、加速零碳进程,并推动区域合作走深走实。 活动包括两场重量级对话,主题分别为"缩小绿色鸿沟——政策与机制协同"和"加速零碳进程——技术 和模式创新"。届时,来自湄公学院、东盟能源中心、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及 东盟多国的代表将与新能源企业和行业机构同台互动,分享经验与观点,碰撞思想与智慧。活动最后还 将发布《中国—东盟零碳园区未来合作伙伴倡议》,为双方在园区低碳转型、能源合作与产业协作领域 搭建起长效合作的桥梁。 作为本次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员们将在其 ...
首次覆盖全经济范围 我国提出一揽子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央视新闻· 2025-09-27 03:45
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 中国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开启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并为《巴黎协定》长期目标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1]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1] 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 - 中国在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中首次提出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2] - 十四五时期印发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明确中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任务 深化39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 [2] 全球气候治理参与 -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履行《巴黎协定》承诺 每五年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3] - 中国提出2035年目标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特别强调力争做得更好体现积极进取的战略决心 [3] - 中国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 开展70多个项目培训2300余名人员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助力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41亿吨 [3] 可再生能源与产业链基础 - 中国建成世界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和新能源车产业链 为实现2035年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4] - 为全球特别是南方国家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的新的技术体系 [4]
森林蓄积量达240亿立方米以上 2035年我国气候新目标解读
新浪财经· 2025-09-27 03:32
我国近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正式宣布了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目标。专家表示,这开启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并将为《巴黎协定》长期目标实现作出积极贡 献。2035年是我国实现碳达峰之后迈向碳中和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包括:到2035 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 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 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 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专家表示,这是我国首次提出碳达峰阶段后全经济范 围、全温室气体净排放下降等一揽子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历史性地实现了相对下降目标向绝对下降目标 的转变,系统性构建了涵盖能源和产业转型、政策工具创新等多维度指标的行动纲领。(央视新闻) ...
楚能新能源宜昌80GWh全新一代锂电池项目正式开工!
鑫椤锂电· 2025-09-27 01:08
宜昌市领导周正英、王均成、张立新、徐伟营、杨卫华、李小军及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各县市区主要领导,楚能新能 源总裁黄锋、执行副总裁卜相楠等公司高管团队及楚能新能源相关客户代表、行业专家、金融机构、设备及材料供应商 代表,中央、省市主要媒体代表及公司员工等两千余人参加了开工活动。 本次开工的项目是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二期,规划年产能 80GWh,研发生产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及Pack模 组等新能源产品。 项目正式启动将吸引大量新能源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聚集宜昌,达产后预计新增超过6000个就业岗 位,年产值将达220亿元,将有力推动宜昌市乃至湖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提质增效。 肖鹏飞在致辞中表示,三年前代德明董事长心怀桑梓、反哺家乡,以赤子之心和非凡魄力,投资建设楚能新能源锂电池 产业园,项目一期 65GWh产能全面释放、5000个就业岗位惠及民生;如今,东风浩荡,征程再启,夷陵区将继续"心 系大局,勇担使命",全面弘扬"板房精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扬帆再进,紧盯年底封顶、明 年"9·26"投产两大节点,以决战姿态全力冲刺,护航项目建设。 代德明对于宜昌市委、市政府,夷陵区委、区政府和项目专班长期 ...
国际锐评丨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一诺千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6 12:35
在峰会上,习主席宣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一揽子目标。其中,外界最关注的就是中国首次提出绝对量减排目标,并且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 室气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王瑞彬对《国际锐评》分析说,"全经济范围"意味着气候政策行动涵盖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建 设"气候适应型社会"表明中国积极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扎实推进实现"碳达峰"目标的 基础上,进一步设定了绝对排放量削减目标,说明是在持之以恒地推动减排。这样的治理力度为世界作出了表率,也将极大鼓舞国际社会应对气变挑战的信 心。 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自5年前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 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世界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执行委员会轮值委员塔尼亚·斯蒂尔认为,中国作为制造和消费大 国,能够快速推进低碳转型,为其他国家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支持国际社会实现绿色转型。据统计,2016年以来,中国提供并动员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有力支持其他发展 ...
协鑫集成:将气候风险整合至公司风险管理流程|2025华夏ESG实践杰出治理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6 12:20
公司业务与财务概况 - 公司是全球化的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业务覆盖高效光伏电池 差异化组件 电站EPC 储能系统集成等产品的研发 设计 生产 销售及一站式服务 [2]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4亿元 拥有员工6000余人 [2] 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 - 公司自2023年制定"NEXT 预见"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 2024年在自然生态 平等包容 卓越创新 商业互信四大战略支柱基础上明确25项重要议题的承诺和战略目标 [3] - 公司结合《巴黎协定》与TCFD披露框架评估并应对气候风险 制定气候风险应对策略 [3] - 公司已将气候风险整合至风险管理流程 从治理 策略 风险管理及指标与目标四大维度构建气候变化管理体系 [4] 环境管理与减排成果 - 2024年公司利用自建光伏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自发自用49376万千瓦时 采购绿色电力证书335094万千瓦时 [3] - 公司未发生任何废水 废气超标排放事件及违规排放泄露事件 一般工业固废回收率达99.74% [3] - 公司承诺以2024年为基准年 到2035年范围一与范围二绝对排放量减少64.7% 范围三单位产量的采购商品和服务碳排放下降66.3% [4][5] - 公司目标到2030年产品碳足迹均值每年同比下降5% [4][5] 碳管理技术创新 - 2024年6月公司基于颗粒硅技术+区块链技术+数智化技术推出光伏产业碳链管理平台"协鑫碳链" 覆盖组织碳盘查 产品碳足迹管理 碳减排优化和碳普惠文化四大模块 [4] - 2025年6月公司携手碳足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蚂蚁数科完成协鑫碳足迹数据-天工数据平台的可信连通 正式启动协鑫碳链3.0 通过数智化AI工具降低产品和组织碳排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