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服务

搜索文档
阿里美团齐出新招 本地生活赛道掀波澜
证券时报· 2025-09-10 18:03
行业竞争动态 - 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推出全球首个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榜单高德扫街榜 旨在构建线下服务信用体系 [1] - 美团旗下大众点评宣布重启品质外卖服务 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结合海量真实评价数据 [2] - 两家公司产品迭代反映行业竞争从流量曝光和补贴转向真实性信任度和服务品质构建 [1] 高德扫街榜产品特性 - 通过用户行为+信用确保无法刷分的真实可信榜单 引入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为可信评价加权 [1] - 借助AI风控有效识别过滤虚假和噪声评价 解决餐饮商家恶评门槛低和好评成本高困境 [1] - 基于日导航总里程超15亿公里的出行行为数据 结合到店行为与店铺评价建立真实打分体系 [1] 大众点评品质外卖布局 - 全面覆盖必吃榜黑珍珠及高星酒店等优质餐厅 首批已集合超百万家高分堂食店 [2] - 截至9月10日全国超1400家必吃榜餐厅 近30家黑珍珠餐厅及近1500家高星酒店餐厅入驻 [2] - 通过品质外卖入口实现线上流量反哺线下堂食 助力商家拓展线上增量 [3] 平台数据规模与用户行为 - 高德地图覆盖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 每天产生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 [1] - 日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 形成搜索-导航-消费闭环场景 [1][2] - 品质外卖商家自带流量与口碑 可提升平台整体商家质量和用户黏性 [3] 行业影响分析 - 高德地图出行场景闭环可能减少用户对其他点评应用的依赖 [2] - 高德低成本引流策略可能迫使其他点评应用调整佣金+广告结构 [2] - 传统点评类应用的用户习惯内容生态及商业闭环仍是强大护城河 [2]
高德“扫街”到店战场,阿里下一个本地生活流量入口来了
华夏时报· 2025-09-10 14:16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阿里旗下高德地图于9月10日推出生活服务榜单"高德扫街榜",并宣布永不商业化,凸显阿里对到店业务的重视 [2] - 阿里CEO吴泳铭在8月Q2财报会上将融合购物和生活服务的大消费视为公司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之一 [2] - 高德地图成为阿里本地生活重要流量入口,团队规模从20多人增至百人左右,项目处于高度保密级别 [3] - 高德地图覆盖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日均生活服务相关搜索达1.2亿次,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 [3] - 高德地图8月平均DAU达1.86亿,是阿里生态内除淘宝、支付宝外最重要的活跃APP [3][4] 业务发展历程 - 阿里2014年斥资约66亿元收购高德地图 [3] - 口碑网2006年首次获阿里注资,2008年被全资收购,曾与淘宝、蚂蚁、饿了么等业务绑定但收效不明显,2023年5月与高德正式合并 [4] - 高德自2022年起每年发布必去榜,但扫街榜是全新产品,包含榜单、评分及真实评价的信用体系,并利用AI大模型能力提升 [4] 市场竞争态势 - 到店市场竞争激烈,抖音和小红书通过探店掀起种草经济,截至去年11月抖音有超336万人靠探店获得收入,为线下商家带来超1333亿元经济收益 [5] - 美团整合美团平台、到店事业群、到家事业群和基础研发平台形成"核心本地商业"板块,今年4月将点评事业部划入该板块 [5] - 美团点评事业部负责人表示大众点评App专注于发现、种草和分享,且没有商业化目标 [6] - 业内人士认为到店和到家业务联动可形成流量与用户转化、供应链及履约网络复用的协同增效,是重要竞争壁垒 [6] 资源投入与补贴计划 - 高德推出"烟火好店支持计划",通过超10亿补贴措施计划每日为线下餐饮及服务业多带去1000万客流 [5] - 阿里此前宣布淘宝闪购三年投入500亿元补贴计划,持续在本地生活市场投入重金 [5] - 到店业务相比到家业务缺少骑手环节,门槛更低但竞争更激烈 [5] 业务协同与未来发展 -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未参与高德扫街榜亮相,产品经理表示目前专注于做好扫街榜榜单 [6] - 业内人士认为阿里未来实现到店和到家业务联动的可能性极大 [6] - 阿里9月10日港股收盘报142.8港元,涨0.63%,总市值2.72万亿港元 [6]
阿里剑指美团腹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4:07
高德扫街榜产品发布 - 高德地图于9月10日推出全球首个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榜单"高德扫街榜" 以导航、搜索、到店、收藏等真实行为作为核心指标 通过AI模型计算分数 直击行业刷好评痛点 [1] - 该榜单项目于6月底正式立项 由高德地图CEO郭宁直接领导 被定义为完全从0到1的产品 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 [1] - 榜单评分基于行为+信用两部分数据构成:"身体力行"包括导航、搜索、到店及多次专程前往等真实行为 "言而有信"通过AI识别虚假信息并引入芝麻信用体系提升评价可信度 [5] 技术实现与数据基础 - 扫街榜依据高德地图计算的规模化用户真实行动数据 包括是否去吃过、是否为回头客、是否专程前往等行为 [4] - 高德地图覆盖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 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 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 [11] - 这是高德上个月宣布全面AI化后的重大发布 榜单已在高德APP首页最重要位置呈现 [4] 战略定位与市场竞争 - 阿里通过高德以出行场景为切入口 进入美团大众点评掌控十余年的到店消费市场 意图实现本地生活服务的降维渗透 [3][11] - 高德地图2025年7月平均DAU达1.86亿 是大众点评同期的6倍 具备高频打开能力 [11] - 美团迅速反击 宣布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 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结合海量真实评价数据剔除非真实点评 [10] 阿里生态协同效应 - 高德被赋予整合阿里生态内本地生活资源的重任 承担前端流量枢纽角色 与飞猪、饿了么、支付宝等业务深度打通 [11] - 阿里已将饿了么、飞猪等本地生活业务并入淘天集团 由蒋凡统一指挥 本地生活定位为电商业务的延伸与补充 [12] - 淘宝闪购业务每天活跃用户约1.5亿 其中部分存在到店自提或团购需求 闪购拉动8月手淘DAU增长20% [13] 行业影响与用户行为 - 高德整合打车、排名、位置和导航等多项服务形成一站式生态体系 无需跳转可能对大众点评构成冲击 [10] - 大众点评长期存在刷分刷榜灰色产业 商家陷入不刷就没流量、刷了就不能停的内卷困境 [4] - 扫街榜可能重构消费者行为习惯 通过与高德AI出行助手连接贯通 用户可通过"小高老师"使用榜单产品 [9][10]
用脚投票,高德做“榜单”打开到店新世界?
中国经营报· 2025-09-10 13:00
高德扫街榜产品发布 - 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于9月9日正式上线基于真实出行数据的"高德扫街榜" 覆盖美食、景点、酒店多个维度 通过用户导航行为和信用评价体系生成榜单[2] - 榜单核心逻辑为"用脚投票" 依据用户真实导航数据(如专程前往的"轮胎磨损榜"、多次访问的"回头客榜")和高信用用户评价 每日动态更新 强调数据真实性[3][4] - 产品差异化体现在导航相关功能整合 包括驾驶时间、距离、停车信息及"导航后评价"标签 与主流榜单形成区隔[4] 技术能力与数据规模 - 高德地图覆盖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 每日处理1.2亿次生活服务搜索 导航至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4] - AI技术深度应用:AI助手单日调用量超12亿次 本地生活类日均AI搜索量达1.2亿次 AI推荐日均内容消费超4000万次[5] - 基于10亿年度活跃用户和8亿月活跃用户的超级入口规模 具备海量行为数据基础[6] 战略定位与商业化路径 - 高德地图作为阿里生活服务板块核心 从导航工具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转型 试图构建"寻找-导航-预订"闭环体验[6] - 当前收入来源包括广告、车企合作和本地生活服务抽佣 本地生活被视为重要商业化方向[7] - 通过榜单等功能提升用户黏性 目标从工具型应用转向日常生活指南 潜在品牌升级为"高德生活"[7] 行业竞争格局 - 切入到店服务领域 与美团、抖音等平台形成竞争 同时存在合作机会(如抖音曾测试接入高德导航)[6] - 借鉴谷歌地图模式(83%海外用户用其查找本地企业信息) 但需适应国内以女性为主导的消费决策路径(大众点评、小红书为主)[7] - 阿里整体战略从到家(淘宝闪购)延伸至到店服务 高德承担核心入口职能[8]
观网深度| 外卖大战只是前菜,阿里杀向美团“核心”
观察者网· 2025-09-10 12:15
高德推出扫街榜的战略意义 - 高德宣布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出行行为的榜单产品高德扫街榜 发力到店业务 通过重塑线下服务业评价体系 将高德打造为生活服务的超级入口 高德为1.7亿DAU的国民级产品 [1]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 外卖行业竞争是即时零售大战的开始 外卖是入口 隐藏在外卖巨量流量和高频消费习惯背后的丰富消费场景是战略高地和利润核心 [3] - 美团商业模式核心护城河不是外卖行业本身 其到店-到家-酒旅的商业三角闭环是核心 外卖利润微薄但滋养高毛利率的到店和酒旅业务 到店和酒旅是美团真正的现金奶牛和弹药库 [3] - 此前外卖大战是阿里和美团在三环外交手 即将到来的到店酒旅大战标志阿里杀到美团一环内 事关底层商业核心 [3] - 商战结果将深刻影响整个中文互联网今后的行业格局 [3] 阿里与美团竞争可能结果 - 如果阿里赢 从餐饮到旅游酒店及各类服务型小店可纳入基于真实消费的店铺评价甚至信用体系 降低消费者线下消费决策信任和时间成本 提升便捷度 跑通大消费战略商业模式最后一公里 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4] - 如果美团胜 保住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雄主地位 证明其基于高频刚需强履约和深度地推构建的本地生活模式具备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进一步证明到店-到家-酒旅三角闭环的外卖模式持续呈现规模经济效应 不会出现电商模式在某些周期性阶段的规模不经济效应 本地生活赛道没有也不会有下一个美团 [4]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趋势 - 更大可能性是战役不会重现千团大战的你死我活 阿里和美团将各自实现部分或全部战略目标 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从以前单极化结构走向多强型格局 效率和体验型消费都将获得一席立足之地 美团阿里京东腾讯及其他各类企业都有机会置身其中 [5]
高德降维打击:一个“新物种”正在重写商业生态的游戏规则
格隆汇APP· 2025-09-10 12:12
高德扫街榜发布背景与意义 - 高德地图于9月10日发布全球首个基于用户真实行为生成的"扫街榜" 同时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 宣布发放超10亿元补贴 目标为线下餐饮及服务行业每日多带去1000万客流 [2] - 此举标志着高德从工具型平台向"内容-决策-交易"闭环生态迈进 被视作阿里巴巴发力本地生活到店业务的关键动作 [2] - 高德推出基于行为数据的新评价体系 有望重写线上线下商业生态游戏规则 被形容为"降维打击"的新物种 [2] 工具类App商业化突破 - 高德地图通过整合出行决策与消费场景 实现从"出门第一步"到"消费第一单"的转化 使工具类App首次有机会"站着挣钱" [4] - 平台拥有庞大用户基础:日活用户1.86亿 月活用户8亿 每日产生1.2亿次"吃住行"搜索和1300万次导航至餐厅、酒店、景区的行为 [4] - 高德战略与阿里生态布局契合 通过"位置电商"融入 实现账户、支付、会员、积分体系互通 形成"线上+线下"双入口闭环 [6] 评价体系技术创新 - "扫街榜"采用"行为数据+芝麻信用+AI风控"三层防火墙机制 确保评价真实可信 [10][12] - 行为数据维度包括:轮胎磨损榜(远距离专程行为)、回头客榜(复购率)、本地人爱去榜(区域特色)和烟火小店榜(口碑老店) [10] - 引入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 高信用用户评价权重更高 AI风控机制有效过滤虚假评价 [12][13] 行业痛点解决与生态重构 - 直击本地生活服务行业"刷好评、控差评"痛点 解决"差评恐惧"与"好评通胀"的双重内卷问题 [15][16] - 将真实行为转化为可定价、可流通的信用资产 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生态 用户导航和复购行为为商家积累不可篡改的信用雪球 [16] - 评价权力从键盘语言投票转向轮胎行为投票 流量从可刷虚荣指标变为可验证信用资产 [21] 未来扩展与战略布局 - "行为+信用"模型将从餐饮扩展至酒店、景区、婚庆、医美、汽修等生活服务场景 [18] - 阿里借助高德打造"大消费第一入口" 让行为数据成为AI时代大消费平台的底层燃料 着力满足10亿消费者一站式需求 [18] - 高德基于5G时代设备联网定位趋势 抓住把"真实"场景化的长期发展机遇 [19][20]
阿里押注高德,剑指美团腹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1:52
高德扫街榜产品创新 - 高德地图推出全球首个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榜单"高德扫街榜" 以导航、搜索、到店、收藏等真实行为作为核心指标 通过AI模型驱动计算分数[1] - 榜单评分基于"行为+信用"两部分数据构成:"身体力行"包括导航、搜索、到店及多次前往等真实行为 "言而有信"通过AI识别虚假信息并引入芝麻信用体系提升可信度[5] - 高德扫街榜已在高德APP首页最重要位置呈现 并与AI出行助手"小高老师"连接贯通[4][14] 战略定位与市场竞争 - 阿里通过高德切入美团大众点评掌控的"到店"消费市场 借助高德高频打开属性实现本地生活服务降维渗透[2][16] - 高德地图2025年7月平均DAU达1.86亿 是大众点评同期的6倍 覆盖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 每日产生1.2亿次生活服务搜索及1300万次生活服务目的地导航[16] - 美团宣布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 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结合海量真实评价数据剔除非真实点评[14] 阿里生态协同效应 - 高德承担阿里生态"前端流量枢纽"角色 与飞猪、饿了么、支付宝等业务深度打通构建"大出行+大消费"闭环[17] - 饿了么、飞猪等本地生活业务已并入淘天集团 由蒋凡统一指挥 定位为电商业务延伸与补充[18] - 淘宝闪购业务每天活跃用户约1.5亿 其中部分存在到店自提或团购需求 8月带动手淘DAU增长20%[18][19] 行业影响与挑战 - 高德整合打车、排名、位置和导航等多项服务形成一站式生态体系 可能对大众点评构成冲击[13] - 美团和大众点评在本地生活领域有多年积累 商户数据和用户心智非常成熟 用户习惯改变仍需时间验证[15] - 阿里需要构建更深厚的内容生态和商家端深度合作才能动摇大众点评的内容护城河[19]
阿里26周年,马云发狠了 || 深度
搜狐财经· 2025-09-10 10:57
高德扫街榜项目发布 - 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于9月10日正式发布"高德扫街榜"项目 定位为集团S级项目 获得马云及高层重点关注 并获阿里集团大级别资源支持[2][4][5] - 项目基于用户真实导航行为生成商家榜单 覆盖美食、景点、酒店等业态 每日刷新数据 并推出"烟火好店支持计划" 预计发放超10亿元补贴 目标为线下餐饮每日带来额外1000万客流[9] - 高德通过首页AI推荐、搜索推送及导航播报等方式 每日为优质小店提供5000万流量曝光 另投入3000万元激励达人推广[9] 市场竞争态势 - 高德扫街榜直接对标美团大众点评 其推荐逻辑与美团类似 但强调数据真实性优势 依据用户导航数、搜索数、芝麻信用等公开指标进行评分 避免传统点评平台刷单问题[6][11][14] - 美团当天宣布重启"品质外卖"服务 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结合真实评价数据 剔除虚假内容 并发放2500万张大额消费券反击[16][17] - 美团到店业务2022年市场份额达62% 为行业第一 2024年订单量同比增长超65% 且现金储备充裕 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017亿元 短期理财投资694亿元[21][22][24] 战略背景与影响 - 阿里巴巴11年前以15亿美元收购高德 此次通过高德切入本地生活赛道 旨在牵制美团核心现金流 为饿了么等业务争取空间[2][9][36] - 项目研发高度保密 高德CEO郭宁直接领导不足100人团队 入驻杭州西溪园区专用办公楼 其他员工无法进入[4][5] - 发布会当日阿里港股一度涨超4% 创2021年11月以来新高 零售概念股三江购物、新华均涨停[2] 行业竞争消耗 - 本地生活领域竞争需大量资金投入 平台酣战导致利润承压 参考此前外卖战场 美团净利润曾暴跌89% 京东净利润腰斩50.8% 阿里净利润同比下降18% 单季度三巨头少赚超200亿元[29][30][31] - 美团已积累1400家"必吃榜"餐厅、近30家"黑珍珠"餐厅及1500家高星酒店餐厅资源 到店领域深耕12年 具备较强商户壁垒[20]
高德选择背水一战
36氪· 2025-09-10 07:36
高德推出扫街榜的背景与战略意义 - 高德地图推出扫街榜功能 旨在通过导航和出行数据构建本地生活服务入口 [2][7] - 阿里巴巴将高德视为本地生活业务的核心突破口 因高德拥有稳定流量和天然消费场景衔接能力 [5][9] - 高德日活峰值达2.8亿 月活超8亿 是国民级高频应用 [5]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业务的历史挑战 - 公司过去在本地生活领域多次尝试失败 包括口碑、饿了么、淘宝闪购等业务均未形成持续用户心智 [3] - 业务模式依赖补贴 补贴停止后用户流失 且内部资源分散导致协同效率低下 [4] - 组织架构上存在口碑、饿了么、飞猪各自为战的问题 造成内部消耗和资源冲突 [4]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机会 - 美团和大众点评占据主导地位 抖音和小红书通过内容种草抢占年轻用户心智 [8][16] - 本地生活市场规模庞大 中国社会零售中到店消费占比近一半 [9] - 大众点评拥有用户评论和内容沉淀优势 但存在刷单和虚假评价问题 年涉及虚假宣传案件达6734件 [16][17] 高德扫街榜的产品逻辑与差异化 - 利用导航数据、到店轨迹和复购行为构建"脚步丈量的口碑" 数据真实性优于传统点评平台 [19] - 参考Google Maps模式:62%美国消费者通过Google发现餐厅 76%本地搜索在24小时内转化为到店消费 [10] - 产品需解决SKU不足和覆盖范围有限的问题 目前推荐多集中在3公里以外 [2] 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 - AI技术可提升个性化推荐能力 结合出行轨迹和支付习惯优化榜单准确性 [24] - 高德可与飞猪、饿了么、支付宝等业务线打通 形成从线上到线下的消费闭环 [23] - 支付宝支付、会员体系和芝麻信用可能成为生态协同的重要支撑 [23] 战略实施难点与用户习惯挑战 - 中国用户习惯先通过内容平台(点评/抖音/小红书)决策 再使用地图导航 与国外"地图即入口"模式存在差异 [13][14] - 高德产品臃肿化问题可能影响用户体验 目前打开即见广告界面 [20] - 需要突破大众点评十多年积累的用户心智和内容护城河 [16]
高德文旅之死「罗生门」:前员工血泪撕开8亿用户变现之困
凤凰网财经· 2025-08-30 02:50
高德文旅事业部解散事件 - 高德地图文旅事业部于2025年8月25日正式解散 由前高级业务专员春山的辞职信引爆该事件 [2] - 辞职信揭露部门从高调起步到项目突然终止的全过程 包括盲目复制商业模式导致商户亏损率高达82% 以及合作项目断裂等问题 [2][4][5] - 高德官方回应称爆料人实为外包人员 业绩处于团队末位且内容不实 与春山描述的正式员工身份及强制离职形成反转 [2][8] 业务模式与战略问题 - 高德文旅盲目照搬美团CPG广告竞价模式 忽视文旅消费的信任要素 导致商户亏损率超过82% 部分旅行社五个月内零成交 [5][22] - 团队为完成消耗额KPI纵容劣质供应商 第三方服务商强制用户使用推广通余额 [5][22] - 业务边缘化源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调整 飞猪和饿了么并入淘天打造大消费生态 高德文旅成为组织调整中的弃子 [7][13][22] - 技术资源分配失衡 隧道导航项目获数亿资金投入 而文旅数据中台预算被大幅削减 [7][22] 财务与运营表现 - 高德地图2024年全年营收突破120亿元 其中在线广告收入达78亿元 占比65% [12] - 阿里巴巴集团称高德地图于2025年2月首次实现盈利 但盈利基础尚未稳固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三个月内 高德所在本地生活集团经调整EBITA为亏损5.96亿元 [12] - 高德用户规模达8亿 但70%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仅12分钟 主要集中于驾车导航场景 [9][15] - 网约车市场呈现滴滴主导格局 2024年滴滴国内市占率75% 日均单量3300万单 高德仅为1000万单 [17] 试点项目与资本表现 - 贵州荔波试点项目数据表现出色 联票渗透率达35% 二次消费提升120% [4][19] - 项目成功推动3600万首轮投资落地 但在签约前夕被高层以做不了为由突然终止 [4][20] - 项目断裂导致政府问责与合作方索赔风险全部转嫁至一线执行团队 [4][20] 组织与人力资源争议 - 高德与春山就员工身份存在争议 高德称其为外包人员且业绩垫底 春山自称薪资结构及工作内容均与正式员工一致 [8] - 春山指出高德通过第三方合同规避直接劳动关系 从而可对外否认裁员发生 文旅线BD和运维已全部离职 [8] - 离职过程存在戏剧性反转 7月初HR曾劝留 不到一个月后则强硬通知不管业绩如何都必须离开 [8]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地图导航行业普遍盈利困难 即便MAU超10亿的谷歌地图 其年收入仅占谷歌总营收约5% 且商业化仍处于相当初级阶段 [13] - 高德自2014年被阿里收购后常年处于亏损状态 因地图更新、路网维护及算法研发成本高昂 [14] - 本地生活业务面临用户心智挑战 用户虽在高德搜索餐厅或景点 但多数会跳转至美团或抖音下单 [18] - 业务运营存在不足 如2024年10月假门票事件暴露本地生活服务经验欠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