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月销仅6辆,曾对标特斯拉的豪华品牌被曝要退出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8-06 13:45
核心观点 - 极星汽车面临严重财务危机和市场溃败 净资产为负33 29亿美元 资不抵债 2024年单年净亏损达20亿美元 [1][11] - 中国市场销量崩盘 6月销量仅6辆 上半年累计销量不足70辆 线下门店仅剩一家 在线购车系统关闭 [4][5] - 股东支持存疑 沃尔沃已减持至16%并停止资金支持 吉利虽注资2亿美元但资源整合战略下输血持续性不明 [9][10][13] 财务与资本状况 - 累计亏损超51亿美元 2024年净资产负33 29亿美元 负债合计73 83亿美元 [11] - 市值暴跌至23亿美元 不足上市时的十分之一 股价跌破1美元面临退市风险 [11] - 瑞典北欧斯安银行将其估值从180亿克朗下调至0克朗 [11] 市场表现与运营危机 - 销量断崖式下滑 3月仅售1辆 4-5月数据无法显示 6月跌至6辆 远低于行业生存线(月交付2万辆) [5] - 售后体系瘫痪 车主反馈4S店无人接待 车辆未真实检修即被送回 [6] - 多次因高压电供应 制动软件缺陷等问题召回 海外市场因倒车影像故障遭调查 [7] 产品与品牌战略问题 - 产品定位混乱 车型价格从29 98万元跳至145万元 用户画像模糊 [2][14] - 依赖沃尔沃燃油车平台"油改电" 空间利用差 续航与智能化未获认可 [16] - 研发权集中在瑞典 本土化滞后 难以适应中国市场 [17] 管理层与架构动荡 - 八年更换七任中国区CEO 人事变动频繁反映管理混乱 [2] - 与星纪魅族合资公司极星科技终止运营 收回分销权 调整预计四季度完成 [18][19][20] - 2023年成立合资公司推进本土化 但2024年4月宣布终止合作 [18][19]
理想销售截胡乐道?蔚来怒挂聊天记录!
新浪财经· 2025-08-06 08:48
蔚来与理想竞争事件 - 蔚来高管沈斐曝光理想销售劝退乐道L90订单转投理想i8的对话截图 [3] - 沈斐回应称此类事件已发生多次且程度更激烈 [5][6] - 双方公司对事件未予置评 [7] 高管公开论战 - 理想副总裁刘杰质疑网络评论贬低i8并暗示与乐道有关 [9] - 蔚来沈斐建议刘杰报警处理并最终要求公开道歉 [9] - 评论当事人承认编造试驾言论导致事件发酵 [9] - 理想产品负责人汤靖曝光水军组织抹黑理想的兼职群任务 [10][11] 市场竞争背景 - 乐道L90与理想i8定位高度重合且同期上市 [9][11] - 理想从增程转向纯电与蔚来形成直接竞争 [11] - 互撕行为客观上提升两款车型的市场关注度 [12] 产品市场表现 - 理想i8首周大定近6000单但上市一周即降价1万元至33.98万元 [13][14] - 乐道L90上市三天交付1976辆进入大型SUV周榜TOP3 [13] - 理想7月交付量同比下降39.74%至30731辆 [13] 双方战略压力 - 理想i8面临纯电转型挑战且深陷舆论风波 [13] - 乐道L60销量未达预期致总裁更替 [15] - 蔚来一季度净亏损68.91亿元 [15] - 乐道品牌需实现月销2.5万辆目标 [15]
理想销售截胡乐道?蔚来怒挂聊天记录!
新浪科技· 2025-08-06 08:25
高管公开冲突事件 - 蔚来高级副总裁沈斐在微博曝光理想销售劝退乐道L90订单并转投理想i8的对话截图,称此类情况频繁发生[2][4] - 理想副总裁刘杰此前指控蔚来存在"黑水军"抹黑理想i8,沈斐回应建议报警,双方高管直接交锋[6] - 理想产品负责人汤靖曝光网络水军组织针对理想的恶意评论兼职群,暗示存在有组织的负面舆论攻击[7] 产品市场竞争态势 - 理想i8与乐道L90同期上市(7月底),定位均为中大型纯电SUV,价格区间重叠(i8降价后33.98万 vs L90起价26.58万)[6][11] - 理想i8首周大定近6000单,乐道L90上市三天交付1976辆并进入大型SUV周榜TOP3[10] - 乐道L90采用BaaS模式将购车门槛降至17.98万,对理想形成价格压力[11] 公司战略与业绩表现 - 理想面临纯电转型挑战:7月交付量同比下降39.74%至30731辆,i8上市一周即降价1万[10][11] - 蔚来乐道品牌承压:前代产品L60未达预期(3月交付4820辆),L90需支撑季度2.5万辆月销目标[11][12] - 蔚来一季度净亏损扩大至68.91亿元,将四季度盈利希望寄托于乐道产品线[12]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新势力排名变化:理想超越蔚来成为新势力销量第一,加剧直接竞争[9] - 技术路线冲突:理想从增程式转向纯电(i8),与蔚来纯电路线形成正面竞争[9] - 营销策略转变:高管互撕形成热点事件,集中消费者注意力于两款竞品[10]
7月已发放全薪,哪吒汽车“复活”有望?
虎嗅· 2025-08-04 23:28
公司运营现状 - 7月已向员工发放全薪 但尚未接到复工复产通知 [3] - 桐乡工厂保留约140名员工 日常工作如设备测试、物料整理持续进行 [4] - 上海公司员工仍居家办公 此前因搬离原办公场所已长期远程工作 [5] - 产线设备运转正常 保留管理团队及核心技术人员共400余人 [15] 破产重整进展 - 法院于2025年6月12日受理破产重整 管理人启动预招募程序 [6] - 意向投资人报名数增至53名 需缴纳5000万元保证金 [9] - 最终投资人需支付1亿元投资保证金并签署重整协议 [10] - 管理人要求投资人具备行业背景、资金实力等资格条件 [16]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1-2023年累计亏损超180亿元(48 4亿/66 66亿/68 67亿) [13] - 2023年末账上现金28 37亿元 无法覆盖43 17亿元短期借款 [12] - 2022年以15 21万辆年销量登顶新势力榜首 但2023年销量骤降 [11] - 2024年11月起停产 行业专家认为其生产基础与产品仍具价值 [15][17] 行业专家观点 - 香颂资本指出新能源车市场竞争过度 投资人筛选难度大 [17] - 乘联会秘书长认为市场增长窗口期仍在 重整后存在发展机会 [17]
7月已发放全薪!意向投资人报名数增至53名,哪吒汽车“复活”有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2:05
公司现状 - 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已获法院受理 目前由联合管理人全面接管财产并进行资产清理 [5] - 桐乡工厂仍有约140名员工维持日常工作 上海公司员工持续居家办公 [3][4] - 公司自2024年11月起停产 但保留400余名核心团队且产线设备运转正常 [10] 重整进展 - 管理人已启动意向投资人预招募 截至发稿有53名意向人报名 [5][6] - 意向投资人需缴纳5000万元报名保证金 最终确定后需支付1亿元投资保证金 [6][9] - 重整流程包括尽职调查、提交方案等7个环节 最终签订《重整投资协议》 [6][9]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1-2023年累计亏损超180亿元(48 4亿+66 66亿+68 67亿) [10] - 2023年末账上现金28 37亿元无法覆盖43 17亿元短期借款 [10] - 2022年销量达15 21万辆登顶造车新势力榜首 但2023年销量大幅下滑 [10] 行业分析 - 新能源车市场过度竞争导致企业生存压力大 寻找合适投资人存在难度 [11] - 行业仍处高速增长期 公司具备生产制造基础和市场验证产品 存在盘活机会 [11]
多家车企发布7月份销售数据 新能源汽车市场激战正酣
证券日报· 2025-08-03 16:00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7月表现 - 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高增长态势,自主车企与新势力呈现不同发展轨迹:自主车企凭借全产业链和全球化布局领跑,新势力阵营内部洗牌且头部竞争白热化 [1] 自主车企表现 - **比亚迪**:7月销量34.43万辆(同比+0.6%),累计销量近250万辆,海外销售8.02万辆(同比+159.5%)[2] - **上汽集团**:7月整车销量33.8万辆(同比+34.2%),自主品牌销量21.4万辆(同比+39.4%),新能源销量11.7万辆(同比+64.9%)[2] - **吉利汽车**:7月销量23.77万辆(同比+58%),新能源销量13.01万辆(同比+120%),新能源渗透率55%[2] - **一汽集团**:7月销量25.24万辆(同比+6.5%),自主新能源销量2.85万辆(同比+129.03%)[3] - **奇瑞汽车**:7月销量22.44万辆(同比+14.7%),出口11.91万辆(同比+31.9%)[3] - **长安汽车**:7月销量超21万辆,新能源销量7.9万辆(同比+73%)[3] - **长城汽车**:7月销量10.44万辆(同比+14.34%),新能源销量3.46万辆(同比+43.27%)[3] 新势力车企表现 - **零跑汽车**:7月销量5.01万辆(同比+126%),首次突破5万辆,连续5个月居新势力榜首,C11与B01车型矩阵推动增长[4] - **小鹏汽车**:7月销量3.67万辆(同比+229%),创单月交付新高,累计销量23.39万辆(同比+270%)[4] - **小米汽车**:首款SUV小米YU7推动7月销量首破3万辆,开售18小时锁单量超24万辆,二期工厂试点投产缓解产能压力[4] - **蔚来集团**:7月销量2.10万辆,主品牌交付1.27万辆,乐道品牌交付5976辆,萤火虫品牌交付2366辆,计划推出三款新SUV[5] - **理想汽车**:7月销量3.07万辆(同比-40%),表现承压[6] 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表现 - **深蓝汽车(长安旗下)**:7月销量2.72万辆(同比+62%)[6] - **阿维塔(长安旗下)**:7月销量1.01万辆(同比+178%)[6] - **岚图汽车(东风旗下)**:7月销量1.21万辆(同比+102%)[6] - **奕派汽车(东风旗下)**:7月销量2.79万辆(同比+70.9%)[6] - **极狐汽车(北汽蓝谷旗下)**:7月销量0.94万辆(同比+50.35%)[6] - **极氪与领克(吉利旗下)**:7月合计交付4.42万辆[6] 行业策略与趋势 - 自主车企注重全价格带布局和全球化拓展,如比亚迪、吉利通过多品牌矩阵覆盖不同群体并加速海外渗透[6] - 新势力聚焦细分市场突破:零跑、小鹏以高性价比车型上量,小米依托生态优势,理想、蔚来探索高端差异化路径[6] - 8月将有小鹏P7、吉利银河A7、岚图知音等新车上市,市场竞争进一步升级[6] - 818购车节、成都车展等促销活动有望刺激终端需求释放[7]
7月新势力洗牌:小米破3万,理想跌出前三
凤凰网财经· 2025-08-02 12:33
新势力7月交付格局 - 零跑以50129辆首次突破5万大关,同比+127%,成为新势力销冠[5][9][10] - 问界交付40753辆(占鸿蒙智行85%),但赛力斯股价下跌6%[5][12][13] - 小鹏交付36717辆创历史新高,但品牌向上突破遇阻[5][15][17] - 理想交付30731辆同比-40%,首次跌出前三[5][6][19] - 小米首破3万辆,但产能瓶颈导致交付周期达15个月[5][21][24] 技术路线与市场策略 - 深蓝(27169辆)与埃安(26557辆)在10-20万市场正面竞争[29][30] - 极氪16977辆靠高颜值+高性能巩固高端纯电市场[31] - 岚图12135辆同比+102%,成传统车企转型黑马[31] - 阿维塔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依赖华为HI模式[33] 产品与产能动态 - 零跑B01车型8月交付,全年销量或突破60万辆[11][12] - 鸿蒙智行8月将推享界S9T等4款新车[14] - 小鹏G7定价下探至20万以下,股价5日跌7%[17] - 乐道L90降价1.41万拉动蔚来股价+27%[25][27] 行业竞争趋势 - 20-40万SUV市场容量达364万辆,小米YU7入局加剧竞争[23][24] - 传统车企新能源占比提升:比亚迪前7月销249万辆[6] - 价格战转向"价值战",车企需平衡定价与产品力[34] - 多品牌战略成趋势(如蔚来分蔚来/乐道/萤火虫)[27] 资本市场反馈 - 零跑股价月涨11%,受益于销量稳步上升[10] - 问界/理想股价分别跌6%/3%,反映盈利担忧[7][20] - 小鹏因中高端突破不力股价承压[17][18]
极星汽车上半年在华销量69辆,净资产负33.29亿美元,紧急“输血”2亿美元能“救活”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10:14
公司战略调整 - 极星汽车中国区业务正处于战略调整中 合资公司极星科技已于2024年4月终止运营[1] - 中国区组织架构面临调整 包括中国区总经理吴慧静在内的多位管理层人员已离职[1] - 公司逐步收缩中国业务 包括开启销售和运营部门减员计划及收缩渠道网络[5] 中国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在华累计销售仅69辆 其中1月售出56辆 2月和6月各售出6辆 3月售出1辆 4月和5月零销售[2] - 中国市场业务几近停滞 直营店仅剩上海前滩一家 在线购车系统关闭 试驾需电话预约[3] - 极星汽车或将于2024年底完全退出中国市场[3] 全球业务与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全球累计销售3.03万辆新车 同比增长51% 其中第二季度销量达1.8万辆 同比增长38%[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合计40.54亿美元 负债合计73.83亿美元 净资产为负33.29亿美元[6] - 2020年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51亿美元 其中2024年单年净亏损达20亿美元[6] 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 2024年6月通过PIPE方式获得PSD Investment Limited注资2亿美元 发行1.9亿份ADS 每股定价1.05美元[6] - 注资后PSD Investment持股比例提升至44% 李书福通过PSD及吉利瑞典子公司合计持股66%[6] - 沃尔沃汽车持股比例从18%降至16% 2023年2月沃尔沃曾宣布减持至18%并不再提供资金支持[5][6] 管理层稳定性 - 8年间已历经7位中国区掌舵人 近半年全球管理团队几乎全员更换 包括CEO、CFO和COO[7] - 极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于2024年7月29日由吴慧静变更为胡世闻[1] 发展前景与挑战 - 计划2025-2027年实现年均零售销量增长30%-35% 并力争2025年实现盈利[8] - 自2022年上市以来股价已下跌90% 2024年因股价跌破1美元收到纳斯达克缺乏合规通知[8]
理想新车陷“高价低配”争议 “出师不利”预期使股价破位大跌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14:30
7月29日晚间,经历一系列风波后,理想汽车首款纯电SUV理想i8发布上市。 理想i8共发布Pro、Max、Ultra三个配置版本,全国统一零售价分别为32.18万元、34.98万元和36.98万 元;新车将于2025年8月20日正式开启全国交付。 记者梳理发现,在今年推出的同样是对标Model Y的产品里,相比小米和蔚来,理想i8目前是起售价最 高且唯一一款超过30万元的。 此前,大型SUV市场长期被增程车型所占领。如今,被称为"革新之作"的乐道L90,承载着激活销量和 业绩增长的双重使命,也是蔚来的"关键一战"。同时,蔚来亟须实现"四季度单季度盈利"的目标。 i8是理想第二款纯电产品,前一款是争议不断的MEGA。理想CEO李想曾对媒体表示,MEGA遭遇"汽 车史上最大抹黑事件"。而作为理想汽车"纯电第二枪",被理想寄予厚望的i8能否打响,成为市场关注 的焦点。 为给i8造势,李想日前紧急开通相关平台账号,发布多条视频并统一使用"听我讲完"的热梗引流,以期 让i8发布前赚足关注度。这效仿了雷军对小米汽车的营销模式。但从市场反应看,大型纯电车并未引发 如小米汽车新车型的热潮效果。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6座SUV ...
理想汽车港股开盘重挫逾10%,新车定价低于预期
证券之星· 2025-07-30 02:45
股价波动 - 理想汽车港股7月30日早盘股价迅速下挫超过10% [1] - 截至发稿换手率达1.07% 成交额累计24.96亿港元 市场交投活跃度明显提升 [1] 产品定价策略 - 公司7月29日晚推出首款纯电SUV车型i8 官方指导价区间为32.18万至36.98万元 [1] - 最终定价较35万至45万元预售价大幅下调 且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33万至34万元区间 [1] - 定价策略调整幅度超出机构预期 此前多家券商预测起售价可能落在33万元左右 [1] - 业内分析认为此举或有助于在30万元以上纯电SUV细分市场扩大用户覆盖面 [1] 市场反应与战略考量 - i8作为公司首款非增程式电动车型 市场接受度尚未经过验证 [2] - 激进定价策略引发对毛利率承压的担忧 公司2024年一季度车辆毛利率为19.8% [2] - 有观点认为在纯电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背景下 通过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或为优先战略 [2] 行业竞争态势 -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2] - 公司纯电领域首战表现将为后续产品规划及资本市场表现提供重要参考 [2] - 市场关注后续销售数据及用户反馈 以判断价格调整能否有效转化为订单增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