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优化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JD.US/9618.HK)Q2:零售基本盘稳增,外卖业务破局行业生态
格隆汇· 2025-08-15 10:5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 尽管外卖业务投入拉低整体利润 但零售基本盘稳固 并通过高频外卖业务突破流量天花板 重构行业生态规则 [1] 零售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集团营收356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4% 超出市场预期220亿元 创近三年收入增速新高 [2] - 经营利润率提升至4.5% 创历史上所有大促季度最高纪录 [2] - 零售业务收入3101亿元 同比增长20.6% 连续13个季度实现毛利率同比增长 [2][5] 供应链能力建设 - 物流通过时效能力建设和资源投入增强"快时效"认知度 如荔枝季采用"产地预冷+全程温控+多式联运"方案 48小时送达欧洲 推动品类销量同比增长超4倍 [3] - 自主研发"智狼"货到人解决方案进入全国规模化复制阶段 在北京 福州 广州 成都等多地仓库落地部署 覆盖自营和外部客户场景 [3] 创新服务模式 - 通过深度集采参与产品设计 生产 物流环节 缩短品牌研发周期 摊薄成本实现采购成本实质性降低 [3] - 推出"送装一体"创新服务 618期间大家电相关订单量同比增长300% 实现全国100%区县覆盖 [5] 外卖业务发展 - 2025年3月正式上线外卖业务 三个月内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 入驻超150万品质餐厅 近200个餐饮品牌订单销量破百万 [6] - 推动平台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实现超过40%同比增长 活跃用户数连续7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 [8] 外卖业务优势 - 基于即时零售业务积累的配送经验与技术 通过"一网多用"即时配送网络实现履约能力提升和单均配送成本压缩 [8] - 推出限期零佣金政策 长期佣金不超5% 减轻商家运营成本压力 [9] - 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 提升骑手队伍稳定性 [9] - 严格筛选商家确保卫生条件与菜品质量 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 [9]
行业陷入“内卷”,京东凭什么逆势起飞
北京商报· 2025-08-15 06: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集团整体收入达356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4% 创近三年同比增速纪录 [1] - 电子与家用电器品类收入1789.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3.4% [1] - 日用百货商品收入1034.3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4% 连续6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 [1] - 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9.1% [1] - 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长20.6% 经营利润率达4.5% 创大促季度历史最高纪录 [2] 新业务突破 - 外卖等新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99% 达138.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46.4亿元) [2] - 外卖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 覆盖全国350个城市 [2] - 超150万家品质餐饮门店入驻平台 [2] - 七鲜小厨首店日均订单超1000单 复购率高于行业220% [3] 用户与生态增长 - 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均实现超40%同比增长 [2] - 季度活跃用户数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双位数增长 [2] - 外卖业务带动主站电商品类转化率提升 产生大量交叉购买 [6] - 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 [6] 战略布局与协同效应 - 通过外卖高频消费刺激平台整体用户活跃度 [2] - 新业务与京东零售形成有效协同 达成初期战略目标 [2] - 推出七鲜美食MALL、京东折扣超市、京东MALL及京东奥莱门店等多维零售场景 [3] - 基于供应链能力延伸至日用百货、超市生鲜等低客单品类 并向生活服务行业探索 [5] - 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降本增效 复用采购资源提升质价比 [6] 商业模式创新 - 业务本质围绕供应链优化与升级展开 [4] - 构建良性可持续商业生态 小业务生态圈反哺大盘整体增长 [6] - 避免价格战竞争 聚焦供应链环节降本增效空间 [5][4] - 算法系统推动交叉购买建设 营销费用投放协同提升整体效率 [6]
京东外卖等新业务亏损147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03:11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达到356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4% 增速创近三年新高 [2]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2亿元人民币 较去年同期126亿元下降50.8% [2] -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74亿元人民币 较去年同期145亿元下降49% [2] - 毛利率水平保持稳定 2025年上半年达到15.89% 较2024年全年的15.87%略有提升 [3] 用户增长与活跃度 - 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同比增长均超过40% [2] - 618期间线上零售、线下业态和外卖整体订单量超过22亿单 [6] 外卖业务发展 - 外卖业务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 覆盖全国350个城市 [2] - 超150万家品质餐饮门店入驻平台 [2] - 近200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 [8] - 与超15万名全职骑手直签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 [8] - 企业用餐解决方案覆盖重点企业数量超15000家 [8] 新业务财务表现 - 新业务收入从去年同期46.36亿元激增198.79%至138.52亿元 [4] - 新业务运营亏损从去年同期6.95亿元扩大至147.77亿元 [4] - 新业务运营利润率低至负106.7% [4] 战略定位与管理层观点 - 外卖业务作为高频消费入口 为零售业务创造交叉销售机会 [6] - 新业务投入旨在突破增长天花板 短期影响利润率但将逐步转化为新增长动力 [6] - 物流网络复用与效率优化、供应链能力输出与商户资源整合形成协同效应 [7] - 坚决抵制"0元购"等制造市场泡沫的行为 不为体现市场地位恶意冲单量 [8] - 公司长期实现高个位数利润率目标不变 核心零售业务利润率保持健康 [7] 业务分部表现 - 京东零售分部收入3100.75亿元 运营收入139.39亿元 [5] - 京东物流分部收入515.64亿元 运营收入10.50亿元 [5] - 新业务分部收入138.52亿元 运营亏损147.77亿元 [5] 市场反应 - 财报发布次日股价下跌4% 报收120.100港元 [2][3] - 港股交易量1380.49万股 换手率0.48% [3] - 总市值约3828亿港元 市盈率(TTM)为9.0倍 [3]
Advance Auto Parts(AAP)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14 1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净销售额为20亿美元 同比下降8% 主要由于第一季度完成的店铺优化活动 [28] - 可比销售额增长为0.1% 包含约25个基点的负面影响 由于复活节时间从第一季度末移至第二季度初 [28] - 调整后毛利率为43.8% 同比扩张约16个基点 主要受益于店铺优化活动带来的节省 部分被先前资本化的库存成本逆转所抵消 [31] - 调整后SG&A费用为8.19亿美元 占净销售额的40.7% 与去年基本持平 主要由于运营店铺数量减少 [32] - 调整后营业利润为6100万美元 占净销售额的3% 同比扩张约20个基点 [32] - 调整后稀释每股收益为0.69美元 去年同期为0.62美元 [33] - 上半年自由现金流为使用21亿美元 包含与店铺优化工作相关的2000万美元现金成本 [3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Pro业务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低个位数可比销售额增长 两年复合增长率达中个位数 [23] - DIY业务可比销售额与第一季度持平 低个位数下降 但两年基础有所改善 [25] - 核心硬部件类别表现强劲 底盘部件 发动机管理和制动类别引领季度表现 [30] - Pro业务时间服务已进入30-40分钟的目标范围 增强了客户信心 [24] - DIY业务新增超过6万个SKU 同比增长近300% [13] - 店铺可用性KPI较第一季度提升约100个基点 达到中90%范围 [1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新品类框架已在额外19个DMA完成推广 目前在前30个DMA运营 [15] - 早期采用新框架的DMA平均带来约50个基点的可比销售额提升 [16] - 部分市场可比销售额提升超过平均水平 显示该计划具有增长潜力 [17] - 预计到第三季度末将在前50个DMA基本完成推广 覆盖约70%的销售额 [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转型计划围绕三个战略支柱构建:商品销售 供应链和店铺 [9] - 已完成约三分之二的品类评估 目标在2025年实现约50个基点的年度成本削减 [10] - 供应链方面已在美国关闭或转换9个配送中心 预计年底前再关闭3个 总数将降至16个 [18] - 推出Market Hub新节点 每个Hub携带75,000-85,000个SKU 服务60-90家店铺 [20] - 本季度开设3个Market Hub 包括2个新址 计划今年共开设10个 目标是到2027年中建立60个 [22] - 行业对成本上升采取理性定价策略 预计将继续保持这种纪律性 [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超过90%的业务是非自由裁量的 需求由维护工作和日益老化且不断增长的美国车辆车队维修驱动 [5] - 关税影响约40%的已报告商品成本 混合税率约为30% [11] - 预计关税将在今年下半年产生更明显影响 [4] - 正在谨慎监测消费者行为 特别是DIY业务中购买习惯可能重新调整 [6] - 维持2025年全年销售 营业利润率和自由现金流指引 [6] - 2027年目标仍为低个位数可比销售额增长和约7%的调整后营业利润率 [42] 其他重要信息 - 债务重组包括发行19.5亿美元高级票据 分为2030年和2033年到期两批 [34] - 新设立10亿美元资产支持循环信贷安排 取代原有10亿美元循环信贷 [34] - 预计资产负债表将持有超过30亿美元现金 其中最多25亿美元将用于支持新的供应链融资计划 [34] - 今年迄今已投资约三倍于2024年的维护资本支出 已完成1000多家店铺的重大升级 [26] - HVAC系统 屋顶 停车场 油漆和标牌是主要升级项目 80%的HVAC系统已超过使用寿命 [51]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关于资本结构重组 - 管理层表示新债务结构是过渡性安排 旨在为供应商融资计划提供稳定性 同时为未来恢复投资级信用评级搭建桥梁 [46][47] - 目前没有具体成本节约预期 但认为该计划比之前无资产支持的状态更稳固 [47] 关于店铺资本支出 - 计划在未来3-5年内对所有店铺进行HVAC 屋顶 油漆和标牌等升级 [51] - 今年已投资约三倍于去年的维护资本支出 完成1000多家店铺升级 而2024年全年仅升级约400家 [26] 关于下半年可比销售额增长 - 预期增长主要来自与去年同期的有利比较 包括去年第三季度的CrowdStrike事件和飓风影响 [57] - Pro业务持续增长是主要驱动力 而DIY消费者对价格弹性的反应仍存在不确定性 [60] 关于毛利率扩张路径 - 预计2027年7%营业利润率目标中 大部分扩张将来自商品销售改进和供应链效率 [95] - 商品销售团队在产品成本谈判方面取得良好进展 供应商合作支持 [96] 关于DIY业务表现 - 第二季度DIY交易量有所改善 但仍未转正 通胀影响开始显现但尚未完全反映 [104] - 公司正在加强培训 优化促销和改善店铺布局以增强DIY业务 [108] 关于关税影响 - 预计下半年低至中个位数通胀 其中部分与关税相关价格调整有关 [87] - 行业定价环境保持理性 未观察到竞争对手有显著偏离 [85] 关于Pro客户战略 - 同时关注大型全国账户和Main Street小型专业客户 不采取非此即彼策略 [119] - 硬部件类别表现强劲 得益于跨部门协作和库存补充改进 [121]
“三座大山”、“外卖大战”下的餐饮众生相
36氪· 2025-08-14 11:5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2] - 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规模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利润下滑67% 较去年进一步收缩 [2] - 行业呈现营收增速放缓 利润下滑 竞争加剧态势 外卖价格倒挂和平台补贴资源向头部品牌倾斜加剧市场不公平竞争 [2] 企业成本结构 - 武圣羊汤租金成本占营收超25% 租期3-5年且续租租金递增 装修开业需一年半收回成本 [2] - 武圣羊汤人均月工资超5000元 提供宿舍人均1500元 加社保等开支占营收约25% [3] - 海底捞2024年员工成本 租金 原材料合计占总营收71.9% 呷哺呷哺三者合计占比75.4% 九毛九占比76.1% 绿茶餐厅占比58.9% 奈雪占比83.02% 乡村基占比75% [4] 企业财务表现 - 呷哺呷哺2024年营收47.55亿元同比下滑19.65% 净亏损3.98亿元较上年亏损1.9亿元扩大超一倍 连续四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 [6] - 奈雪2024年营收49.21亿元同比下跌4.7% 归母净利润-9.17亿元 除2023年微盈2090万元外 2021-2022及2024年均亏损 四年合计净亏损近15亿元 [6] - 绿茶餐厅2021-2024年前9个月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翻1.57倍至5.35亿元 租赁负债即期部分由1.84亿元涨至2.32亿元 两项债务占流动负债比例96% [6] 成本优化策略 - 海底捞采用智能厨房管理系统和库房可视化 减少库存积压损耗 通过蜀海等全产业链布局降低采购成本 2024年成本费用占总营收81.56% 低于巴奴的93.3% [10] - 绿茶餐厅加强第三方食材加工合作 原材料成本占比从2022年36.3%降至2024年31.1% [11] - 呷哺呷哺通过数字化供应链推动结构性降本 原材料成本占比从37.4%降至35.2% [11] 供应链与连锁化 - 南城香采用供应链鲜配模式 食材当日冷鲜运送至中央厨房处理后冷链配送至门店 基于中央厨房80公里半径进行蜂巢式门店布局 提升配送频率降低成本 [12] - 2024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突破5.5万亿元 连锁化率从2021年19%提升至23% [12] - 瑞幸咖啡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 营业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61.8% 营业利润率13.8% 通过规模化门店网络与全球产区长期合作 计划5年内向巴西采购24万吨咖啡豆 [13] 数字化建设 - 夸父炸串近三年数字化投入几千万 通过数字化系统提升数据利用效率 解决品质 规模 速度三角问题 [14] - 柠季投入1亿元做数智化 与美团 高德开发选址系统 将门店租金控制在销售额15%以内 数智化贯穿供应链优化 选品 会员运营等链路 [14] 外卖业务发展 - 海底捞2024年外卖收入增加20.4%至12.54亿元 占总营收比例从2.5%增至2.9% [15] - 九毛九外卖业务年收入10.43亿元同比增长15.8% 占总营收比例从15.1%上升至17.2% [15] - 小菜园外卖业务营收从2023年14.9亿元增长至2024年20亿元同比增长34.2% 占总营收比例从32.8%增至38.5% [15] 外卖平台策略 - 柠季优先参与平台活动 与平台谈判补贴分摊比例 确保加盟商盈利 2025年7月外卖订单较去年同期翻一倍 [16][18] - 夸父炸串作为KA商家获得统一补贴 选择出餐速度快 门店覆盖力大 用户喜好度高的品类参与活动 [18][19] - 连锁品牌通过数字化和标准化能力在外卖大战中获得更高声量和订单 同时保证利润率 [19]
「杭州社淘」天猫国际大促攻略:双11/618期间如何抢占流量红利?
搜狐财经· 2025-08-13 11:08
天猫国际的双11和618大促,是海外品牌争夺中国市场的关键节点。但流量红利并非"靠天吃饭",杭州社淘在服务百个品牌的实践中发现,真正能脱颖而出 的品牌,往往深谙"预售蓄水+达人矩阵+数据驱动"的底层逻辑。以下是社淘电商总结的核心策略。 第一波:用户分层唤醒 第二,达人矩阵:从"头部依赖"到"全域渗透" 第一,预售蓄水:从"被动等待"到"主动锁定" 双11/618的爆发力源于前期精准蓄水。杭州社淘通过"三波分层蓄水"策略,帮助某国际护肤品牌在2025年双11实现GMV同比增长300%: 利用天猫引力魔方与小红书聚光平台,锁定"抗老需求"人群(30-45岁女性),提前30天推送"胶原蛋白+烟酰胺"成分的种草笔记。某品牌通过"营养师测评 +素人打卡"组合,将搜索流量占比从12%提升至45%。 第二波:预售锁客机制 在天猫旗舰店设置"定金膨胀+限时赠品"组合,用户支付10元定金可抵扣30元尾款,并附赠限量版化妆包。同时,社淘联合阿里妈妈"超级直播"工具,通过 付费流量撬动100%免费流量,预售期加购率提升至35%。 第三波:私域裂变激活 企业微信社群内发起"老客拉新返现"活动,邀请好友参与预售可获得20元无门槛券。某 ...
杭州社淘观察:2024年海外品牌入驻中国电商的3大新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8-13 10:58
在杭州这座电商之都,社淘平台的崛起正重塑着海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径。2024年,三大趋势已清晰显现: 趋势一:文化适配从"表面"到"骨髓" 过去海外品牌常以节日限定款试水,如今更注重日常文化渗透。某北欧家居品牌通过社淘数据发现,中国年轻消费者对"侘寂风"的接受度提升,随即联合本 地手艺人推出竹编系列,在直播间引发抢购。社淘平台提供的文化适配工具包,成为品牌深度本地化的关键推手。 趋势二:内容营销转向"场景化叙事" 海外品牌正摒弃传统广告模式,转而在社淘生态中构建生活场景。意大利咖啡机品牌通过"晨间咖啡角改造计划",邀请达人展示不同户型下的使用场景,配 合定制化食谱教程,单月销量增长230%。这种"所见即所得"的内容策略,让产品价值在真实场景中自然传递。 趋势三:供应链响应进入"小时级"时代 社淘平台构建的智能供应链网络,正在打破海外品牌入华的时空壁垒。某澳洲保健品品牌通过杭州保税仓的"爆品预储备"模式,实现从消费者下单到海关清 关的全程加速,核心单品配送时效从72小时压缩至8小时。这种柔性供应链,让小众品牌也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这些转变背后,是社淘平台对消费趋势的精准捕捉与生态赋能。在杭州这片创新热土上, ...
大行评级|花旗:上调ASMPT目标价至85港元 重申“买入”评级
格隆汇· 2025-08-12 06:27
公司战略调整 - ASMPT宣布关闭中国内地一间生产较旧主流半导体设备的厂房 以优化全球供应链[1] - 管理层预计该举措对产品交付没有影响 并继续致力于中国内地市场[1] 财务影响 - 一次性重组成本3.6亿元可能降低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半导体业务毛利率[1] - 更精简的成本基础将为2024年毛利率提供上升空间[1] 业绩展望 - 第三季度预计为短期业绩底部[1] - 预计2024年将出现强劲盈利复苏[1] 投资评级 - 花旗重申对该股"买入"评级[1] - 目标价从75港元上调至85港元[1]
ASMPT关闭深圳宝安厂房 约950员工受影响
格隆汇APP· 2025-08-11 03:16
公司战略调整 - 关闭深圳宝安区先进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以优化全球供应链并配合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 [1] - 清盘AEC符合公司及其股东整体利益 [1] - 其他主要全球制造业务不受关厂影响 [1] 运营影响 - 关闭AEC将影响约950名员工 [1] - 预期提升全球制造及供应链营运的成本竞争力、灵活性和韧性 [1] - 供应链已全面调整确保向所有客户不间断交付产品及服务 [1] 财务影响 - 一次性重组成本估计约为3.6亿元人民币来自遣散费、停产相关成本和存货撇销 [1] - 估计年度节省成本约1.15亿元人民币按现有产量计算 [1] - 自愿清盘不会对集团营运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 [1]
方同舟控股董事长王建东率队访问找钢集团 共商钢铁产业合作新篇
方同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东一行莅临找钢集团,受到了找钢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东、集 团副总裁兼管理合伙人童亚明以及副总裁王涛的热烈欢迎。双方就钢铁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合作机遇 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 来访代表还包括方同舟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海峰、财务管理中心总经理兼金鼎钢铁集团副总裁魏朋 华、六安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潘宇红、六安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营销公司总经理张 琦。 在交流过程中,双方围绕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优化、海外市场拓展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探 讨,分享了各自的成功经验和见解,并就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合作达成了重要共识。未来,方同舟控股与 找钢集团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重点围绕海内外业务拓展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携手开启互利共赢的 新篇章。 会谈伊始,王建东详细阐述了此次访问的目的。他指出,方同舟控股始终关注钢铁行业的前沿动态,此 次率队前来找钢集团,一方面是希望深入了解找钢集团在钢铁产业互联网平台领域的先进经验与创新实 践;另一方面,更是期望通过双方的深度交流与探讨,共同探讨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区域布局策 略,并积极寻求在海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合作广度与深度的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