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大模型会不会吃掉所有软件? AI眼镜或成AI时代超级入口
深圳商报· 2025-09-11 23:04
行业趋势与观点 - 大模型普及引发产业入口之争 低代码和无代码软件将被AI替代 编辑类和协作类软件需求将降低 用户数可能减少10% 协同类软件市场将缩小[1] - AI短期内无法取代医生 最佳方式是人机结合 AI医疗健康有走向高频趋势 专业AI垂类应用有通用大模型不可替代的价值[2] - AI领域明年应用将大爆发 新创业公司已经成立 创业者存在大量机会[2] 硬件与入口机会 - AI正在重塑所有硬件 AI手机 AI眼镜 AI机器人不断涌现[2] - AI眼镜相比AI手机改变基础交互逻辑 从被动到主动 可能带来交互范式变化 小米眼镜端呼叫频率是手机端的6到7倍[2] - 硬件入口机会取决于AI加持下实现的场景是否具备超级黏性 长期来看AI眼镜有机会[2] 创业与商业模式 - 美国AI企业以B端创业居多 中国擅长C端 AI本身相同 差异在于AI之外的用户体验搭建[3] - 垂直专业服务领域存在巨大创业探索空间[3] - AI硬件出海存在供应链成本效率优势和中国AI生态优势 需要找到用户真正需要的场景提升产品力[3] 投资关注点 - 投资人关注AI产品的唯一指标是用户留存[1] - AI医疗健康做到极致可解决留存问题 通过了解病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像专业医生一样帮助执行解决问题[2]
2025服贸会 有啥不一样?
搜狐财经· 2025-09-11 23:01
举办了12届的服贸会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正式拉开帷幕。本届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 题,聚焦九大领域专题。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平台之一,2025服贸会有哪些看点?服务贸易的 焕新,会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如何受益?服贸会的举办,对我们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又能起到怎样 的推动作用?《新闻1+1》连线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带来分析解读。 时间和地点都固定下来有怎样的意义? 李俊:服贸会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确实它的办会办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水 平不断提升,对业界、对企业、对专业人士的吸引力不断地增强。服贸会已经成为行业的一个盛会,从 过去的北京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小舞台、小窗口、小合作平台,已经成长为当前的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的一 个大舞台,我觉得这是服贸会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服贸会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我们的办会办展的相关一些运营是分不开的。服贸会有一套严格的 对参会参展企业的遴选标准,有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发布才能参会参展,才能成为服贸会的企 业。这就确保了我们服贸会的高质量、高水平;反过来,又会赋能我们参会参展的企业。也就是说参会 ...
新闻1+1丨“数智领航,服贸焕新” 2025服贸会有啥不一样?
央视网· 2025-09-11 22:34
央视网消息: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正式拉开帷幕。本届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聚焦九大领域专题。作为我国对 外开放的三大展会平台之一,2025服贸会有哪些看点?服务贸易的焕新,会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如何受益?服贸会的举办,对我们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又能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新闻1+1》连线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带来分析解读。 举办了12届的服贸会 时间和地点都固定下来有怎样的意义? 李俊:服贸会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确实它的办会办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水平不断提升,对业界、对企业、对专业人士的吸引力 不断地增强。服贸会已经成为行业的一个盛会,从过去的北京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小舞台、小窗口、小合作平台,已经成长为当前的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的一个 大舞台,我觉得这是服贸会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服贸会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我们的办会办展的相关一些运营是分不开的。服贸会有一套严格的对参会参展企业的遴选标准,有新技术、新产品、新 成果的发布才能参会参展,才能成为服贸会的企业。这就确保了我们服贸会的高质量、高水平;反过来,又会赋能我们参会参展的企业。也就 ...
2025外滩大会开幕,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在医疗健康领域,专业AI做到极致会更强
财经网· 2025-09-11 16:57
AI会重构用户入口、商业模式与产业分工吗?9月11日,2025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式《破局与重构:大模型落地产业进行时》产业圆桌中,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可穿戴部总经理张雷、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围绕着这一热门产业话题展开对谈,三大领域领军者分别从应用、硬件与投资视角给出关键判断[1] AI对软件行业的影响 - 低代码和无代码软件尤其是编辑类和协作类软件将被AI替代 需求降低 用户数减少10%对市场影响巨大 协同类软件未来市场仍存在但规模会缩小很多[3] - 投资人关注AI产品的唯一指标是用户留存 AI产品用户召回成本可能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的10倍以上 留存率决定公司后续发展潜力[3] 专业AI垂类应用的价值 - 专业AI垂类应用具有通用大模型无法取代的价值 例如医疗健康领域是用户刚需且趋向高频[3] - AI医疗健康的目标是了解病人 提供个性化服务 帮助执行解决问题 像专业医生一样 因此无需担心留存问题[3] - AI短期内无法取代医生 最佳方式是"人机结合" 帮助医生分身有术 专注于科研和疑难杂症 同时辅助基层医生[4] AI硬件与交互变革 - AI正在重塑所有硬件 包括AI手机 AI眼镜和AI机器人[4] - 未来入口机会取决于AI加持下硬件实现的场景是否具备超级粘性 长期来看AI眼镜有机会成为入口[4] - AI眼镜相比AI手机改变基础交互逻辑 从被动到主动 可能带来外来交互范式变化 小米眼镜端呼叫"小爱同学"频率是手机端的6到7倍[5] AI商业模式与创业机会 - 明年AI应用将迎来大爆发 下一个字节或小红书级别的公司可能已在今年成立 创业者有大量机会[5] - 美国AI企业以B端创业居多 中国擅长C端 AI本身相同 差异在于AI之外搭建用户体验 中国创业者最擅长此领域[5] - 垂直专业服务领域仍有巨大创业探索空间[5] - 垂直场景如AI医疗健康 未来一至两年不应关注商业化 而应聚焦高质量数据链 专业能力 抑制幻觉和完善医疗伦理等难点[5] AI硬件出海与产品力 - 中国在AI硬件出海方面存在供应链成本效率优势和良好AI生态优势[7] - 关键是在AI生态下找到用户真正需要的场景 实现落地 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黏性 最终提升产品力[7] - 所有创业需回归人性 人的需求过去三十年不变 未来三十年也不会变 AI只是提供更好体验和产品形态[7]
大模型会“吃掉”所有软件?韩歆毅、张雷、朱啸虎这样回答
财联社· 2025-09-11 15:32
AI对用户入口和软件行业的影响 - 低代码和无代码软件将被AI替代 编辑类和协作类软件需求将降低 用户数可能减少10% [2] - AI产品用户召回成本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的10倍以上 用户留存率是评估公司发展潜力的关键指标 [2] - 专业AI垂类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例如医疗健康领域可提供个性化服务并解决实际问题 [2]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定位 - AI短期内无法取代医生 最佳方式是"人机结合" 作为医生助手帮助处理常规事务 [3] - AI可帮助医生专注于科研和疑难杂症 同时为基层医生提供专业辅助 [3] - 医疗AI应重点关注高质量数据链 专业能力 抑制幻觉和完善医疗伦理 而非短期商业化 [4] AI硬件发展趋势与交互变革 - AI正在重塑所有硬件产品 包括AI手机 AI眼镜和AI机器人 [3] - AI眼镜相比手机改变了交互逻辑 从被动变为主动 可能带来新的交互范式变革 [3] - 小米眼镜端呼叫"小爱同学"频率是手机端的6到7倍 显示硬件场景粘性增强 [3] AI商业模式与创业机会 - 明年AI应用将迎来大爆发 新巨头可能已经成立 创业者存在大量机会 [4] - 美国AI创业以B端为主 中国擅长C端 差异在于AI之外的用户体验构建 [4] - 垂直专业服务领域仍有巨大创业探索空间 需聚焦用户真实需求场景 [4] AI硬件出海与产品力提升 - 中国在AI硬件出海方面具有供应链成本效率优势和AI生态优势 [4] - 关键是要找到用户真正需要的场景 提升用户体验并形成产品粘性 [4] - 所有创业都需回归人性本质 需求不变但AI能提供更好体验和产品形态 [5]
“具身智能 + 大模型”蓝图展现:机器人大脑“莫斯”发布,15项合作意向达成
北京商报· 2025-09-11 13:51
行业技术发展 - 具身智能与大模型、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推动机器人从"机械执行者"向"自主智能体"跨越 应用场景延伸至太空探索、深海科研、医疗康养等领域 [1] -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交叉的前沿领域 强调智能体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动态交互实现自主学习和进化 核心在于将感知、行动与认知深度融合 [1] - 莫斯系统独创性融合符号主义与连接主义技术路线 解决纯AI大模型存在的黑盒决策、幻觉、高算力成本等行业痛点 [2] 市场规模预测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 占全球约27% [2]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 占全球约50% [2] 产品与技术突破 - 莫斯系统具备环境感知、复杂任务规划、自主决策与多机协同能力 决策过程透明可解释且拥有军工级可靠性 [2] - 莫斯系统专注为机器人本体制造商提供核心的"大脑"与"小脑" 赋能产品实现真正自主智能 [2] 产业合作与活动 - 具身无界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论坛作为2025年服贸会人工智能板块核心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 [1] - 论坛期间达成15项合作意向 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与中关村产融合作与转型促进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1][2]
2025服贸会|梅花创投创始人吴世春:资本对AI的兴奋点从技术转向商业结果
北京商报· 2025-09-11 13:30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被视为AI发展的最佳载体 投资机构积极布局从本体到大脑及部件的全产业链项目 [1] - 大模型格局基本确定 巨头已完成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资本兴奋点从大模型转向应用层和结果付费模式 [1] - AI相关企业估值在过去一年平均上涨37% 中国科技资产引发全球重新评估 [3] 投资策略 - 投资重点聚焦能形成品牌的科技产品 能构建生态的技术平台 以及能形成垄断的零部件或原材料供应商 [4] - 重点关注垂直细分领域 选择成熟行业深入理解痛点 通过AI重塑工作流程 [3] - 通过跨界连接发现机会 避免同质化创业和大厂业务覆盖区域 [3] 市场定位 - 将2025年定位为产业拐点 类比互联网2002年与移动互联网2011年的发展阶段 [3] - 通用型Agent领域竞争激烈 主要由大厂主导 基础设施层存在标准化挑战 [4] - 优先布局面向特定行业的垂直化Agent 以及面向C端用户的垂直场景应用 [4] 技术发展 - DeepSeek通过改进国产芯片运算逻辑实现技术突破 [3] - 技术门槛降低使纯技术背景优势减弱 行业专业知识和场景理解更为关键 [3]
三重需求的考题,安声科技的答案
财富FORTUNE· 2025-09-11 13:10
去年秋天的上海,刘益帆在接受《财富》团队的第一次专访时,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解释"声全息"这项 看似晦涩的技术。在那次对话里,他像一位典型的工程师,拿出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耐心描绘如何通过 有限的麦克风采集点,推断出整个空间的声场分布。他强调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尊重行业的本质。" 彼时,安声科技凭借智能声学技术在核心领域的应用突破和创新入选了2024年《财富》中国最具社会影 响力的创业公司榜单,刘益帆本人也在去年8月入选了2024年《财富》"中国40岁以下最具潜力的商界精 英榜"。时隔不到一年,当我们再次相见时,刘益帆已经入选2025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 精英榜单,所聊话题的重心也已然转变。 壹 刘益帆依然保持着"技术人"的本色,此次对话他没有急于讲解算法参数,而是更愿意把对话拉向战略层 面。刘益帆说:"云端的模型各有特点,但最终决定体验和成本的,很大程度还是在于端侧。"这句话像 是一根线,把两次采访连接起来。既延续了"尊重本质"的判断,也一语道破了安声科技的差异化路径。 在这个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大模型热潮的背景下,大量AI公司都在追逐算力和语料,但真正能够"鱼 跃龙门"的企业恐怕凤毛麟角。安声 ...
3年1000台!半导体显示产业首次迎来具身智能机器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1:42
战略合作概述 - 智平方与慧智物联达成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首个具身智能全面战略合作 [1] - 慧智物联作为惠科全资子公司将在未来三年累计采购超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 [2] - 按市场均价50万元/台测算,订单价值约5亿元,创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单笔订单记录 [2] 合作方背景 - 惠科是全球领先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大尺寸液晶面板领域位居世界前三 [1] - 智平方作为"具身产业派"代表,已在汽车制造、生物科技等领域落地机器人应用 [1] - 智平方年产能超千台的自有工厂于今年9月正式投产 [1] 技术应用场景 - 首批示范场景聚焦PCB操作,要求机器人在不同任务模式间快速切换 [2] - 机器人采用端到端VLA大模型驱动,具备自适应能力处理不同型号和位置的PCB [2] - 额外应用场景包括OLED真空贴合、耗材管理与尾料回收等环节 [3] - "人形+轮式"设计适配现有工厂环境,无需大规模基础设施改造 [2] 技术协同效应 - 通过产线部署积累真实场景数据,反哺大模型训练形成飞轮效应 [3] - 在半导体显示苛刻场景中提升机器人适应性和普适性 [3] - 联合技术团队将基于工业Know-how开发新一代VLA模型及轻量化推理模型 [3] 市场与资金动向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上涨2.50%,最新份额79.9亿份增加3600万份 [6]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上涨6.76%,市盈率44.91倍,估值分位66.25% [6]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上涨5.83%,主力资金净流入1050.9万元 [6]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上涨10.13%,市盈率115.35倍,估值分位90.37% [7]
大模型会吃掉所有软件?AI时代超级入口AI眼镜最有机会?来看他们怎么说
扬子晚报网· 2025-09-11 10:57
AI对软件行业的影响 - 低代码和无代码软件将被AI替代 编辑类和协作类软件需求将减少 用户数可能下降10% [2] - 协同类软件市场虽然会继续存在 但规模将显著缩小 [2] 专业AI应用的价值 - 专业AI垂类应用具有通用大模型无法取代的价值 特别是在医疗健康等刚需领域 [4] - AI医疗健康服务具有走向高频的趋势 极致化发展可解决用户留存问题 [4] - 当前AI更适合作为医生的助手 最佳模式是人机结合 帮助医生提升效率和专注疑难杂症 [4] AI硬件入口机会 - AI眼镜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未来入口 改变了从被动到主动的交互逻辑 [4] - 小米眼镜端呼叫"小爱同学"的频率已达手机端的6到7倍 [4] - 硬件入口机会取决于AI加持下实现的场景黏性 [4] AI应用发展时间表 - 明年AI应用将迎来大爆发 新巨头可能已经成立 [5] - 垂直专业服务领域存在巨大创业探索空间 [5] 中美AI创业差异 - 美国AI创业以B端为主 中国则擅长C端应用 [5] - 中国创业者的优势在于AI之外搭建用户体验差异 [5] 商业化策略 - 医疗健康等领域应优先关注数据质量 专业能力和伦理问题 而非短期商业化 [5] - 清晰的市场路径下无需过度探讨商业化 [5] 硬件出海优势 - 中国在AI硬件出海方面具有供应链成本效率和AI生态优势 [5] - 需要找到真实用户场景提升产品力和用户体验 [5] 创业本质 - 所有AI创业都应回归人性需求 过去三十年不变的需求未来也不会改变 [6] - AI只是提供更好的体验和产品形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