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期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专题回顾 | “蓝海变红海”,头部代建企业立身之道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6-10 09:10
行业现状与趋势 - 代建行业进入增速放缓的平稳发展期,2024年新拓规模2.1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增速较2023年下降14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同比仅增长5% [6] - 行业面临三大挑战:宏观经济修复缓慢影响委托方开发意愿、超100家企业入局导致竞争加剧、政策红利消退(土地回购/以购代建/纾困需求减少) [7][8] - 头部格局趋于稳定,绿城管理、蓝城集团、金地管理、润地管理等老牌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占据综合能力前沿 [3][5] 头部企业核心竞争力 绿城管理 - 规模断层领先,一二线城市建面占比44%,四大核心城市圈占比76.6%,商业代建占比76.19%(95.7百万平方米)支撑高毛利 [16][17] - 标准化体系与品牌溢价形成双强,专业化服务及生态协同巩固行业领导者地位 [15] 蓝城集团 - 保障房代建领域标杆,累计签约1.36亿方、690个项目,2024年新增1570万方(占行业7.3%),政府代建占比40% [20][21] - 保障房代建实现四次迭代,以商品房标准打造高品质项目,形成"品牌+规模+产品+口碑"护城河 [22][23] - 创新"代建+运营"模式开发文旅项目(如杭州龙坞茶镇),建立"一城一品"开发范式 [24] 金地管理 - 全业态覆盖(商住68%、商办12%、公建20%),2024年签约面积3831万方(同比+33%),政府/国企客户占比72% [26] - 依托近二十年经验构建成熟项目管理体系,聚焦高能级城市群提升抗风险能力 [25] 润地管理 - 政府代建领域龙头,2024年在管面积7607万方(同比+19%),新增1016万方,文体场馆项目数量行业第一 [27][29] - 深耕"6+2"赛道(文体/保障房/学校/医院等),央企背景强化政企协同优势,如深圳湾体育中心等项目形成差异化壁垒 [29][31] 行业发展关键逻辑 - 委托方需求升级:从"单服务采购"转向"战略生态共建",更关注价值共创与长期合作 [11] - 企业破局路径:构建细分领域护城河(如蓝城保障房)、拓展多元复合模式(如润地政企协同)、强化全周期服务能力 [37] - 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专业化分工与良性竞合成主流,"强者恒强+特色为王"态势延续 [1][38]
联想控股副总裁于浩:在技术变革中锚定“长期主义”
新华财经· 2025-06-10 01:07
公司战略与业绩 - 联想控股坚持"长期主义"战略,紧扣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从中国科学院创业企业成长为横跨多领域的科技巨头 [2] - 2024年公司总营收达5128.06亿元,同比增长17.61%,净利润76.83亿元,同比大增1119.52%,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卡位"策略布局AI领域,已投资超270家AI产业链企业,形成生态闭环 [9]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158亿元创历史新高,重点关注长期研发投入、技术自主化攻坚、新兴产业赋能等领域 [3][4] - 前瞻技术研究院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智能传感三大领域,建立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生命周期 [7] - 研究院已与北大、清华等高校及中科院建立合作网络,并构建中日双循环开放创新镜像体系 [7][8] 业务发展 - 联想集团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市场份额25.9%保持第一,非PC业务营收占比升至47% [4] - 联泓新科专注高端新材料国产替代,覆盖光伏、新能源电池、生物可降解等领域 [5] - 富瀚微深耕视频芯片设计开发,致力于成为领先芯片产品和技术服务提供商 [4] AI布局 - 公司围绕"人工智能+"战略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垂直领域形成协同效应 [9] - 在具身智能领域投资近40家企业,涵盖全产业链布局 [10] - 被投企业中180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部分已成功上市 [9] 国际合作 - 通过引进日本精细发泡技术等国际领先技术,结合国内市场创新应用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8] - 计划推动AI企业不仅服务国内市场,更要积极"出海"提升全球影响力 [11]
价格战无赢家,中国汽车行业如何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3:22
多位行业专家表示,要杜绝内卷,也要警惕"内卷外溢" 这一轮讨论和5月下旬头部车企进行的新一轮大规模降价有关。当时该公司对旗下共计22款智驾版车型 进行降价,降幅高达34%。 这也引起了行业内其他车企的跟进效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论坛上公布 了一组令人忧心的数据:2024年国内车市降价车型超过200款,2025年前4个月已有60多款车型降价,而 5月份在头部车企的带动下,降价车型激增至百余款,部分车型降幅甚至超过5万元,3万元级别的低价 车重现市场。 降价虽然短期内刺激了销量,但行业整体利润却持续下滑,目前已降至4%以下的极低水平。全国政协 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直言,"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却大搞内耗,这是慢性自 杀。" 赛力斯(601127)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兴海,同样关注到了价格战背后的隐患。他认为行业内卷式的 竞争,尤其是低价竞争,会导致整车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减弱。企业没钱,就会减少创新投入,进而损害 产品质量和安全。当前的车市竞争,还影响到了产业链的协同,削弱了产业韧性和内生动力,不利于产 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价格战为主要体现方式的行业内卷牵动着全行业的神经。 ...
“七天无理由”满足不了年轻人了
虎嗅APP· 2025-06-09 10:37
消费趋势转变 - 消费者购物行为从"即时满足"转向"长期主义",对售后保障要求提高,尤其关注小家电的长期使用可靠性[1][4] - 中消协2024年数据显示家电类投诉量达21.37万件,售后问题占比近30%,维修周期长、流程繁琐、翻新机疑虑是主要痛点[5][7] - 国家补贴政策推动家电消费,12类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单件最高享受20%补贴,但价格不再是唯一决策因素[4] 行业服务痛点 - 传统售后模式存在三大缺陷:平均7天以上的维修周期、品牌与渠道商责任推诿、翻新机流通隐患[7] - 现行"7-15天退换期"和"1年保修2年质保"标准无法覆盖小家电中后期故障风险,影响消费决策[4][8] - 消费者对透明度和可信度需求提升,315事件后对质量流程的关注达到空前高度[7][16] 美的服务升级战略 - 从"365天以换代修"升级为"365天只换不修",覆盖60类产品,用换新替代维修解决周期与效果焦虑[11][12] - 建立全闭环服务流程:线上AI鉴定、全国范围覆盖、100%销毁旧机杜绝二次销售,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12][17] - 服务升级背后是6000+线下网点支撑,将售后成本转化为品牌溢价,类似海底捞的护城河模式[14][18] 行业竞争维度重构 - 服务升级从"时间竞赛"转向"体验革命",需重构全链条而非仅延长保修期[10][11] - 美的通过公开销毁流程建立"伙伴型信任",解决流程不透明导致的视角偏差[17][19] - 行业价格战困局下,将"服务即产品"作为新竞争维度,推动行业整体进步[18][19]
尹同跃:中国汽车必须回归本源,追求长期主义
中国经济网· 2025-06-09 05:17
行业发展方向 - 中国汽车行业需回归本源,追求长期主义和高质量发展,这是由大变强的必经之路 [1] - 行业当前面临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浪潮,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的势能来之不易 [3] - 前5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30万辆,同比增长46.2% [3] 竞争生态与安全规范 - 行业需坚守安全品质底线,维护健康文明的竞争生态,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 [3] - 工信部发布动力电池安全新国标,强化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并就隐藏式门把手安全问题征求意见 [3] - 工信部和中汽协明确反对内卷式竞争,抵制无序价格战 [3] 企业战略与创新 - 降价被视为无奈之举,企业应避免跟风价格战,维护行业良性竞争环境 [3] - 企业需加大创新投入,夯实技术底座,兼顾前瞻科技与安全技术、质量管理 [3] - 品牌向上是经营高质量的核心,而非价值价格向下走 [3] 国际化与长期主义 - 出海车企需具备大格局,避免将价格战卷向海外或相互诋毁拆台 [4] - 国际化应聚焦品质、安全、性能和服务提升,坚持长期主义 [4]
头部代建企业如何靠差异化抵御“红海”冲击?
36氪· 2025-06-09 02:25
行业现状 - 代建行业从"蓝海"进入"红海",头部企业格局逐渐稳定,形成鲜明标签和市场认可度 [1] - 2024年代建新拓规模达2.15亿平方米,较2020年翻倍,但同比增速降至13%,较2023年下降14个百分点 [2] - 2025年一季度新拓代建规模同比仅增长5%,项目获取难度持续增加 [2] 行业影响因素 - 宏观经济环境导致楼市低迷,委托方开发意愿降低 [3] - 行业竞争加剧,2024年末超100家房企入局代建 [3] - 政策影响:土地成交筑底、城投拿地减少、"以购代建"政策短期压制保障房代建需求 [3] 行业挑战 - 高质量发展与价格竞争的矛盾 [6] - 超额收益承诺与利润空间收窄的矛盾 [6] - 轻资产模式下的信任危机及规模与利润的博弈 [6] - 委托方选择标准升级为"战略生态共建",更看重长期主义、风险共担和资源整合能力 [6] 头部企业分析 绿城管理 - 规模领跑行业,一二线城市项目占比44%,四大核心城市圈占比76.6% [8][9] - 商业代建占比76.19%,具备高毛利特性 [12] 蓝城集团 - 2024年签约代建项目1.36亿方,进驻27省146市,操盘690个项目 [15] - 2024年新增80个项目,总建面1570万方,占行业新增7.3% [15] - 保障房代建实现四次迭代升级,形成标准化体系 [16][17] 金地管理 - 2024年签约管理面积3831万方,同比+33% [19] - 客户结构中政府/国企占比72%,布局60+城市 [19] - 业务覆盖商住(68%)、商办(12%)、公建(20%)全业态 [19] 润地管理 - 2024年营业额11.8亿元,在管面积7607万方,同比+19% [22] - 政府代建新增1016万方,文体场馆在管17个 [22][23] - 形成"6+2"业务布局,重点发展政府公建领域 [22] 行业发展趋势 - 头部企业需构建核心竞争力,探索细分领域护城河 [24] - 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避免价格战 [25] - 未来将呈现"强者恒强"、"特色为王"的竞争格局 [25] - 专业化分工实现多方共赢,建立良性竞合生态 [25]
2025中国汽车重庆论坛闭幕 车企抵制无序内卷 共建智慧生态布局海外市场
证券日报· 2025-06-08 17:0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汽车产业正聚焦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三大方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主流车企及产业链企业高层共同探讨行业未来[1] - 行业共识认为需坚守长期主义、强化技术创新、抵制无序内卷,以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驱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1] - 智能汽车变革被定义为30年的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需以技术敬畏之心锚定长期主义[5] 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 - 奇瑞控股集团强调严守安全品质底线,反对以降价为核心的无序竞争,将聚焦技术底座、品牌向上与全球化布局[2] - 吉利控股集团提出"车道、人道、天道"理念,通过全球并购构建覆盖高端至大众市场的品牌矩阵,宣布不再新建工厂以优化全球产能利用率[2] - 岚图汽车以30小时直播展示底盘耐久测试,推动用户从"接受者"转为"共创合伙人",构建全场景安全防护体系[2] - 蔚来汽车2025年将交付9款新车覆盖10万至80万元市场,量产5纳米车规芯片与全域操作系统,换电站已覆盖全国近半县级区域[3] - 理想汽车通过端到端语音交互技术将响应链路缩短80%,构建1500个智能体支持个性化服务,定位为硬件制造商、软件提供商与数据服务商三重角色[4] - 深蓝汽车投入5亿元研发的电池安全专利与脉冲加热技术向行业开源,计划明年推出体积功率密度提升3倍的多合一电驱系统[4] 全球化与产业链协作 - 零跑科技自研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获10余家外部客户定点,与一汽集团联合开发,强调"技术普惠"推动行业共赢[3][4] - 阿维塔科技在泰国市场售价达50万元起,单店单车型即可盈利,呼吁避免重蹈摩托车出海恶性竞争覆辙[3] - 小鹏汽车计划2025年将城市NOA功能推广至海外市场,强调智能化是出海核心竞争力[4] - 芯驰科技提出中国芯片企业需与车企深度协同,以车规级芯片自主化支撑智能化落地[4] 产品与市场定位 - 长安汽车观察到年轻用户对中国新能源车的认同已形成文化现象,竞争将回归为用户创造情绪价值的产品本质[3] - 蔚来"世界模型"已实现主动防撞、跨楼层泊车等创新应用,7月底将贯通川藏线换电网络[3] - 深蓝汽车"智领2030"战略将AI融入电驱与底盘研发,布局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4]
比亚迪股东大会上王传福哽咽了:我们从不拉踩别人,这是原则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7 00:03
股东大会盛况 - 2024年度股东会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 主会场提前半小时座无虚席 需增设两个分会场 [1] - 董事长王传福携高管团队与股东深入交流 重点回应智能化/高端化/海外市场布局 [3] 战略方向与行业判断 - 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电动化上半场与智能化下半场交替阶段 充电速度/低温性能等痛点待解决 [4] - 公司核心战略为技术创新驱动 专注长期主义 所有业务集中运营 股东结构简单 [6] - 坚持"不拉踩竞品"原则 通过数据/推广活动强化技术优势展示 [6] 市场策略与价格战 - 近期发起新一轮降价促销 涉及王朝网/海洋网22款智驾车型 最高优惠5.3万元 起售价降至6.38万元 [6] - 明确"不打价格战"立场 强调通过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规模效应回馈用户 [7] - 提出"反内卷"四大倡议 包括拒绝夸大宣传/以量产为准/技术产品竞争/打击造谣等 [8][9] 供应链管理 - 供应商数量持续减少 单个供应商采购量增加 优选具备规模增长/快速迭代/降本能力的合作伙伴 [7] - 回应账期质疑 强调账期符合行业标准 供应链体系适配高速增长需求 [7] 行业观点 - 中国主流车企资产负债状况优于国际同行 不存在"车圈恒大"现象 驳斥唱衰论调 [9] - 已向监管部门提交恶意言论证据 将对造谣者追究法律责任 [9]
“千亿扶持”背后,拼多多发起电商供给侧革命
搜狐财经· 2025-06-06 17:21
拼多多一季度财报表现 - 一季度营收470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560亿元,交易服务收入增速放缓至5.8% [2] - 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大增43%至334亿元,主要因平台促销及广告支出增加 [2][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环比增长21.4%至701亿元(约96.6亿美元),短期投资达2944亿元(约405.7亿美元) [4] 战略投入与GMV增长 - 一季度GMV增速达16%,预估GMV规模约1.07万亿元,平台每投入1元营销费用可撬动32元GMV增长 [5][10] - "千亿扶持"战略持续加码,2024年净利润1124亿元近乎全部反哺产业生态,包括降低技术服务费超50%、减免保证金等 [16][20] - 管理层第四次强调商家扶持决心,通过补贴反哺商家和用户,推动供需两端升级 [5][7] 供给侧改革成效 - 接入"千亿扶持"的产业带商家平均客单价提升47%,复购率从23%增至40% [14] - 案例1:浙江永康五金产业带商家SKU扩充至300+,自主研发麦饭石炒锅月销超10万件 [9] - 案例2:山西文水县牛肉利润率提升12%,真空锁鲜礼盒直连一线城市 [14][16] - 案例3:河北安新县碳板跑鞋以129元定价实现2000双首月售罄,成本结构优化 [16] 商业模式创新 - 从"流量贩子"转向"产业服务商",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保持14.8%增长 [11] - 重构产业链成本:文水牛肉中间商抽成从35%压至8%,家电类保证金从1万降至500元 [16] - 践行"反资本主义"实验,通过消费意愿数据驱动确定性生产,降低厂商风险 [19] 行业影响与长期价值 - 推动电商行业从流量争夺转向供应链深耕,构建"产业带毛细血管+消费大数据中枢"混合模式 [7][10] - 社科院评价其实践为"实体经济转型提供可复复制路径",可能重新定义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 [22] - 战略核心在于用数字化缝合需求与生产裂痕,通过供给侧创新构筑护城河 [17]
商品:长期主义的困境,拥挤空头?
对冲研投· 2025-06-06 11:40
宏观环境分析 - 市场难以形成推翻远景疲弱的合力,长期倾向是缩利润、套利润,需求悲观定价并非一蹴而就 [3] - 美国平均关税水平预计维持30%-40%,债务压力和财政约束削弱经济强度,美国例外论逐步崩塌 [4][5] - 美国未来30年新增国债或达15万亿美元,联邦债务占GDP比例或从120%升至150%,美元信用面临危机 [8] 商品市场动态 - 商品价格区间震荡导致交易体验差,定价焦点从4月系统性修复预期转向5月重新评估关税影响 [3] - 玻璃、橡胶已跌破4月初低点,回吐此前利多定价,空头赛道拥挤 [5] - 原油和煤炭是商品价格中枢的领先指标,地缘冲突频繁化或支撑油价反弹 [5][6] 原油基本面 - 地缘事件支撑油价,美国页岩油活跃钻机数量降至1月以来极低水平 [7] - 欧佩克+自愿减产额度已实现140万-150万桶/日,复产进程过半,需求未崩塌下基本面不会快速恶化 [7] - 6-7月原油旺季叠加库存低位,市场悲观氛围或修复,近期海外油价涨幅约3% [7] 供需与价格逻辑 - 国内PPI反弹乏力,供应增速9%远超名义GDP增速4%,供需向过剩方向演进 [8] - 光伏产业链和黑色产业链估值相对便宜,存在修复逻辑,但空间有限 [9] - CME铜因长周期缺口逻辑和稀有金属溢价保持向上弹性,适合驱动维持 [9] 地缘与贸易影响 - 乌克兰袭击俄罗斯腹地机场,威胁石油输出,战争长久化加剧地缘风险 [6] - 美国零售库存增速5%高于销售增速4%,需求强度或透支未来,贸易强度受质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