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截至今年7月 中国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各类投资存量超840亿美元
央视新闻· 2025-08-27 10:51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商务部专题吹风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引领下,上合组织 地区投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产供链合作也不断深化。截至今年7月,中国对其他成员国各类投资存量 超840亿美元,合作领域从油气、矿产、加工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逐步拓展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 新兴领域。 ...
中国海油: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7 10: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6.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 [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5.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 [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91.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 [6] - 基本每股收益1.46元/股,同比下降13% [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90%,同比下降2.37个百分点 [6]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定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含税) [2] - A股股息以人民币支付,港股股息以港元支付 [2] 产量表现 - 油气净产量达384.6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6.1% [8][11] - 中国区域净产量266.5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7.6% [11] - 海外净产量118.1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2.8% [11] - 天然气产量大幅上升12.0% [8] - 石油液体和天然气产量占比分别为77.0%和23.0% [11] 勘探成果 - 中国海域获得5个新发现:龙口25-1、锦州27-6、曹妃甸22-3、涠洲10-5和涠洲10-5南 [9] - 成功评价18个含油气构造 [9] - 北部湾盆地涠洲10-5南实现中国南海海域首个变质岩潜山勘探领域重大突破 [9] - 伊拉克Block7区块和哈萨克斯坦Zhylyoi区块石油合同签署并生效 [9] 开发生产 - 渤中26-6、文昌19-1二期、文昌9-7、涠洲5-3、旅大6-2等多个新项目成功投产 [10] -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带动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 [10] - 油田自然递减率降至9.5%,创历史最好水平 [11][13] - 示范项目钻完井提速26% [13] 科技创新 - 工业化推广先进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大幅提升深层地震资料品质 [13] - 规模化应用有缆/无缆智能分注技术 [13] - "深海一号"智慧气田获中国"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荣誉称号 [13] - 台风模式累计挽回产量损失超过60万吨油当量 [13] 绿色低碳发展 - 上半年消纳绿电超5亿千瓦时 [13] - 渤中34-2/4油田打造中国海上首个"零放空"采油平台 [13] - 秦皇岛32-6油田实现节电约1800万千瓦时 [13] - "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平台累计发电4700万千瓦时 [13] - 高栏终端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累计外输二氧化碳约5.7万吨 [13] - 恩平15-1平台投用中国海上首个CCUS项目 [14] - 文昌9-7油田搭载全球首套5兆瓦级海上高温烟气余热ORC发电装置,预计年发电量达4000万千瓦时 [15] 公司基本情况 - 中国最大海上原油及天然气生产商,全球最大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企业之一 [6] - 资产分布遍及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 [6] - 2025年上半年约69.3%净产量来自中国,海外油气资产占总资产约41.7% [8] - 分别在港交所(代码00883)和上交所(代码600938)上市 [6]
重庆钢铁: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7 09:59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为A+H股上市公司,A股代码601005,H股代码01053,总资产355.13亿元,较上年度末微增0.1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未披露具体数值,但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79%,较上年同期-3.54%提升2.75个百分点 [1]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75,114户,无优先股股东,前三大股东分别为重庆长寿钢铁有限公司(持股23.69%)、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6.03%)、重庆千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83%) [2][4] 经营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130.85亿元,同比下降13.26%,主要因商品坯材销量减少2.59%及售价下降11.28%共同影响 [1][6][7] - 利润总额-1.30亿元,较上年同期-8.13亿元大幅收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亿元,较上年同期-6.89亿元改善明显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80亿元,同比增长7.01%,显示营运资金管理能力提升 [6] 成本控制成效 - 营业成本129.31亿元,同比下降16.90%,降幅大于收入降幅,推动毛利率改善 [6] - 铁水成本较2024年降低490元/吨,成本分位值提升24分位,实现工序降本2.30亿元 [5] - 两金周转天数较2024年降幅超18%,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2.86%至7721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及汇兑损失减少 [5][6] 产品结构变化 - 热卷产品收入81.16亿元,占比62.73%,成为最主要收入来源,但收入同比下降2.39% [8] - 板材收入39.80亿元,占比30.76%,同比下降10.31%,双高棒和线材产品线已完全停止生产 [8] - 商品坯材总销量388.27万吨,其中热卷销量267.90万吨同比增长12.61%,但板材销量116.31万吨同比下降1.62% [8] 运营效率提升 - 转炉冶炼周期较2024年缩短2分钟,热装率提升7个百分点,热卷小时产量增加59吨/小时 [5] - 质量损失较2024年下降40%,质量异议降幅77%,探伤合格率提高4.89个百分点 [5] - 自发电率达93%较2024年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3月自发电率96.4%创历史新高,吨钢综合能耗降低7kgce/t [6]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 推进上升管余热回收、储能电站、氢氧切割等8项节能技术,年节能量达5.6万吨标煤 [6] - 1烧结机在2025年"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中荣获"创先炉"称号 [6]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公司完成股份回购计划,累计回购66,838,500股占总股本0.749%,支付总额6975.25万元,并于2025年2月完成注销 [9] - 未分配利润仍为负数,根据公司章程不派发中期股息,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公司A股合计1,194,500股 [10][13]
瑞泰科技(002066) - 002066瑞泰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7
2025-08-27 08:5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钢铁、水泥、玻璃等传统下游行业疲软,耐火材料市场需求面临持续压力 [2] - 行业面临产能结构调整、需求结构变化、集中度偏低等挑战 [2] - 需求结构加速向低碳、长寿方向转变,传统高能耗耐火材料面临淘汰压力 [2] - 普通耐材产品需求趋于减少,特种耐材、绿色耐材需求逐渐增加 [2] - 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和实践性发展方向 [2] 公司战略与经营 - 公司坚持“做精玻璃、做优水泥、做强钢铁”的战略思想,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3] - 持续落实“两金”压控、“双增双降”等工作,经营基本面保持稳定 [3] - 发挥高温行业客户资源丰富的优势,拓展节能保温材料领域市场 [3] - 加快服务模式从单一产品供应到全窑总包模式的转型 [3] - 紧跟集团“海外再造”国际化战略,拓宽外销渠道 [3] - 针对“双碳”需求,开发绿色低碳系列耐火材料及智能钢流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3] - 依托中国建材集团集采数字化平台,强化物资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3] 销售模式与业务构成 - 总包销售模式占比约60%,传统产品销售占比约40% [4] - 玻璃板块主要产品包括熔铸耐火材料、碱性耐火材料,并提供窑炉设计等成套服务 [4] - 水泥板块主要产品包括碱性耐火材料、铝硅质耐火材料和不定形耐火材料,致力于推广总包服务模式 [4] - 钢铁业务板块产品品种齐全,可为用户提供总包服务 [4] - 其他高温窑用耐火材料产品涵盖有色、石化、电力、煤化工、危废处理等行业,种类齐全 [4] 新产品与技术创新 - 积极开拓石化、电力、煤化工、危废处理等新领域,开发轻质气硬性耐火可塑料、浇注料、耐磨衬里等多种新产品 [3][4] - 聚焦核工业、半导体等领域,研发高性能熔铸锆铬刚玉耐火材料、高纯氧化铝陶瓷隔热耐火材料等优质配套耐火材料 [4]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 - 瑞泰马钢透明工厂搭建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透明化 [5] - 郑州瑞泰打造5G智慧工厂,实现产品制造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5] - 湘潭分公司卡脖子项目建成落地,匹配产品高端化并提升智能化水平 [5] - 安徽瑞泰耐火材料自动化生产线和梭式窑具有行业先进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5] - 华东瑞泰(宜兴耐火)产品结构优化及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 [5] - 湘钢瑞泰推广定型产品生产线自动配料、码垛机器人、产成品在线检测等先进工艺装备技术 [5] - 河南瑞泰部署全自动智控设备系统降低运营成本,建立能耗监测系统 [5] - 瑞泰盖泽的智能窑炉高温拆卸机器人可应对复杂窑内工作场景,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善安全性 [5] - 公司旗下大部分所属企业已实现智能制造 [5]
探索社责多维路径 中国三星发布2024旗下企业社责报告
新华网· 2025-08-27 08:54
核心观点 - 中国三星发布202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系统披露公司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员工成长和社会公益等领域的实践成果 展现其深入融合中国高质量发展大局的承诺[1][3] 绿色发展 - 2024年开展节能项目2286件 产生经济效益79亿元[4] - 天津三星电机通过纯水回流改造项目 每年节约超2万吨自来水 节省费用约15万元[4][5] - 法人工厂废水再利用率达35% 开展446项节水项目 减少水资源使用量近200万吨 实现经济效益1010万元[5] - 构建覆盖全链条的绿色生态体系 启动多项绿色供应链合作项目[4] 科技创新 - 苏州三星电子研发部门作为三星海外最大家电研发基地之一 截至2024年底共申请专利1420件 有效维持授权专利375件[6] - 2010年至今累计向中国家电协会提交技术论文124篇 获评优秀论文18篇[6] - 通过高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行业技术交流构建创新生态[6] 社会公益 - 三星半导体在陕西捐建"秦风书阁"乡村图书馆 并组织近百名学生开展公益研学活动[7][11] - 推动供应链合作伙伴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案例企业洁美科技跻身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ESG百强榜单[11] - 公益实践兼具硬件改善与软件提升 为当地教育注入长效动力[7][11] 员工成长 - 三星电子苏州公司2024年通过苦衷信息处理中心接收员工反馈1875件 全部100%完成答复[12] - 天津三星电机组织设备技能比武大赛和团体工程竞赛 选派20名工程师赴河北工业大学培训[13][14] - 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员工关怀机制和激励机制[12][13]
和泰机电(001225) - 2025年8月27日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7 07:5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351.68万元,同比增长0.44% [2] - 第一季度销售订单同比增长超过30% [2] - 毛利率同比下降,主因市场竞争加剧及新厂折旧成本增加 [2] 业务布局 - 产品适用于水泥建材、港口、钢铁、化工、煤炭、电力等行业 [5] - 海外销售通过国内工程总包商间接出口及自营直接出口两种模式 [6] - 前期客户集中于水泥行业,现正拓展跨行业多领域协同发展 [5] 战略规划 - 实施"实业+资本"双引擎发展战略 [7] - 通过研发创新、工艺改进及科学排产提升竞争力 [3] - 深化多元化战略,延伸下游应用领域并加快全球化布局 [4][7] 行业前景 - 物料输送设备在自动化流水线及行业转型升级中作用关键 [4] - 发展中国家基建需求增强带动物料输送设备市场增长 [4] - 国内水泥龙头企业出海提速带来海外市场机遇 [6]
开发区:政策联动赋能绿色发展,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齐鲁晚报· 2025-08-27 07:29
传统模式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往往存在衔接不畅、评价重复等问题,既增加了企业负担,也影响了环境 管控的精准性。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后,开发区对符合试点要求的项目简化评价 内容、缩短审批时限,实行降低环评等级管理、实施告知承诺制、实行环评豁免管理、开展环评打捆审 批、调整总量指标前置5大类型改革措施,坚持宽严相济、放管结合,强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环评审 批程序。 "固定资产投资一件事"为项目落地开辟"快车道","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试点"为产业发展划 定"生态线",两者协同发力,既让优质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又确保了发展质量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目 前,开发区已形成"招来即备案、备案即评估、评估即开工"的闭环机制。 谢晓丽 通讯员 付树鑫 聊城报道 "真没想到,立项备案当天就把环评报告提交至工程建设系统,当天就可以将批文一起拿到手,比过去整整 提前了一个月!"日前,鲁西新能源装备扩线提能项目通过"告知承诺制""固定资产投资一件事"等审批模 式,项目申报当天就拿到了批文。负责人李经理在拿到证后,为开发区推出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 革试点工作+固定资产投资一件事"改革赞叹不已。 该模 ...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
齐鲁晚报网· 2025-08-27 07:18
活动概述 - 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 推进政务公开并加强政民互动 提升市民对园林绿化工作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1] 沉浸式体验内容 - 泉民园艺中心作为园林绿化工作重要窗口 通过创新运营模式和丰富园艺服务提供亲近自然与学习园艺的平台 [3] - 活动设置多肉植物科普与DIY手作体验环节 市民代表学习植物养护知识并亲手制作个性化盆栽 [3] 面对面交流成果 - 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组织座谈交流 介绍泉民园艺中心建设情况及市属公园在打造游园新场景与提升服务品质方面的成效 [5] - 代表们就优化服务内容、加强科普教育和丰富互动体验提出建议 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认真研究采纳并融合进未来工作 [5] 年度工作成效 - 全市园林系统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 坚持"三绿并举"策略 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7] - 民生实事项目成果丰硕:新建公园15处 建设提升古树保护园18处 开放共享绿地110处 开工共建花园48处 建设提升绿道33公里 [7] - 城市绿化品质持续提升:举办义务植树活动1300余场次 建成泉民园艺中心8处 打造创意微景观65处 实施老旧小区绿化提升35处 [7] - 资源保护管理更加严格: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与湿地资源监测 实施三大湿地生态保护修复 全市平稳度过森林防火期且未发生火灾 [7] 特色品牌建设 - 创新"泉果飘香"区域公用品牌 举办首届济南特色林果嘉年华 推出十大特色果品采摘季和十大"采摘+"项目 [8] - 召开公园经济交流促进会 举办特色游园活动400余项 策划"一城山色"登山打卡系列活动累计参与576万人次 [8] - "一城山色"生态修复项目入选住建部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8] 未来工作方向 - 园林部门将以开放日活动为契机 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水平 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搭建更多共建共享平台 [8] - 持续推动园林绿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力量 [8]
“赤水河畔看发展”系列报道 一张守护“美酒河”的绿色答卷
人民网· 2025-08-27 03:55
核心观点 - 茅台集团作为赤水河畔白酒行业代表 将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生产经营 通过顶层设计 日常管理和循环经济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1][2][7] 绿色发展理念演进 - 环保工作从40年前设立部门起步 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设计和体系构建 [2] - 搭建三级管理架构 明确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量化指标 形成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体系 [2] - 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誉 推进"一基地一标杆"建设 [2] 绿色生产实施 - 供应链导入ESG理念 推动供应商绿色化转型 推进包材减量化和绿色化研制 [3] - 构建绿色采购 绿色生产和绿色回收闭环体系 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水平 [3] - 投资16亿元进行污水管网改造 实现酿酒废水 雨水和生活用水分流处理 [3] - 生产车间实施扬曲高度控制 进出换鞋等细节管理 环保测评与车间绩效挂钩 [3][4] - 设置33个环境监测站 水质治理标准高于国家标准 细化ESG数据统计 [5] 循环经济体系 - 20年前提出循环经济理念 2013年成立全资循环产投子公司处理酿酒废料 [6] - 年处理酒糟能力超过30万吨 年产有机肥料12万吨 发酵饲料2万吨 酱香基酒1.8万吨 生物质沼气1000万立方米 [7] - 园区年总产值近10亿元 纳税超2亿元 带动1200人就业 2019年以来持续盈利 [6][7] 生态文化构建 - 开展"巡河"等环保志愿者活动 增强员工与自然黏性 形成绿色发展集体认同 [5] - 将守护"母亲河"视为企业使命责任 融入血脉与灵魂 [2]
贺州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西日报· 2025-08-27 02:04
交通扩能 - 构建水陆空并进、多式联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补齐铁、公、机、水短板,实施一批重大互联互通项目 [1] - 开工建设连贺等6条高速公路,“十四五”期间实现5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1] - 目前有3条高速公路直连大湾区,每天往返大湾区的高铁动车超100趟次,是全区第4个高铁直达香港的设区市,实现高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 [1] 产业振兴 - 积极开展精准招商,推动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培育高端碳酸钙新材料等7条循环产业链 [1] - 承接大湾区黄金珠宝、电子信息等产业组团落户,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地、协同发展新高地 [1] - 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项目864个,计划投资总额近2780亿元,其中大湾区项目数量占比52.43%、计划投资总额占比48.76% [1] 创新驱动 - 与大湾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打造创新平台、培优创新主体,推动大湾区科研成果在贺州转化应用 [2] - 新增认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27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较“十三五”期末增长66.7% [2] - 17项科技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奖,累计登记科技成果877项 [2] 环境优化 - 以大湾区一流标准为标杆,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实施并联审批、容缺受理、一窗通办等创新举措 [2] - 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可办率达99.58% [2] 绿色发展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加强生态保护 [2] 人文交流 - 推动两地人员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互鉴,在全区率先开展粤桂跨区域协同立法 [2] - 携手肇庆共建“粤桂一家亲·肇贺好邻里”省际睦邻廊道 [2] - 来自大湾区的游客占区外游客比重常年保持七成左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 [2] 经济表现 - 2021—2024年GDP年均增长6.2%,今年上半年增长7.2%,增速排全区第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