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

搜索文档
多部门力推落后光伏产能有序退出 政策催生多元领域需求释放
证券时报· 2025-08-13 05:51
"202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发展举步维艰。"7月25日,在光伏行业2025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 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从产量、价格、出口、效益等多个维度分析了 光伏行业发展现状,并作出这一判断。 在本次会议上,包括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在内的监管部门都强调,要规范光伏行业发展,推动落后产能 有序退出。同时,针对当前光伏行业出现的非理性竞争加剧、低价中标、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全行业 要积极面对和解决,"反内卷"共识进一步凝聚。 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上调了今年全球及中国的新增光伏装机规模预测。王勃华表示,随着 绿电直连供应等政策落地,将进一步释放多元领域对光伏等新能源的需求。 行业形势严峻 王勃华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制造端,上半年,国内光伏电池片、组件产量增速保持在15%以下,多晶 硅、硅片产量出现负增长,同时,各环节主流型号平均价格较2020年以来的最高价格降低88.3%、 89.6%、80.8%、66.4%;在应用端,2025年1—6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 产品出口方面,2025年1—6月,硅片出口量同比下降7.5 ...
世界最大氢能闭环电力系统在中国开建
搜狐财经· 2025-08-13 04:19
项目概况 - 中国北部鄂尔多斯市开建30兆瓦100%燃氢涡轮机 应用于鄂托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再生能源存储与发电系统[3] - 项目整合风电 光伏 储氢 电解制氢和绿氨生产 形成闭环能源系统 旨在证明大规模氢能发电可行性[3] - 涡轮机完全使用氢气运行 非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料 标志着此类规模项目取得世界首创成就[3] 技术规模 - 上游风电装机容量500兆瓦 配套5兆瓦离网光伏阵列[1][4] - 配备240兆瓦电解槽 每小时生产48,000标准立方米氢气 约合4.3吨/小时[4] - 建设十二个1,875立方米球形储氢罐 配套年产15万吨绿氨工厂[4] 项目特点 - 全球首个将燃氢涡轮机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及现场储氢设施直接整合的项目[4] - 采用"电-氢-电"闭环循环系统 将绿电转化为氢气储存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较低时段利用氢气发电[5] - 项目由明阳智能子公司明阳氢能和深圳能源联合开发[4] 战略意义 - 项目是内蒙古计划成为全球氢能标杆的重要组成部分[1] - 对内蒙古建设国家级氢能示范枢纽至关重要 可为全球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整合氢能提供指南[5] - 中国通过构建全面绿氢生态系统 旨在成为清洁能源领域全球领导者[5] 行业背景 - 中国2023年1月至5月新增光伏装机198吉瓦 风电装机46吉瓦 相当于印度尼西亚或土耳其全国发电总量[5] - 根据"双碳"战略 目标2030年风光发电总装机容量提升至1,200吉瓦 2023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5]
榆树绿色甲醇项目合作单位集中签约会在北京举行 共启绿色燃料发展新篇章
中国能源网· 2025-08-13 02:56
项目概况 - 榆树绿色甲醇项目为国内领先的绿色甲醇综合示范基地 选址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 规划总投资214亿元[6] - 项目采用绿电与生物质双路径生产工艺 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结合二氧化碳捕集与合成技术 实现负碳生产和零碳排放[6] - 项目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4% 碳排放近零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万吨[6] 合作体系 - 27家单位参与签约 包括政府机构、能源企业、工程建造、国际技术顾问及装备供应商[2] - 18家核心单位分六组完成签约 覆盖项目全产业链[4] - 政府与能源基石组包括榆树市政府和华能新能源辽宁分公司[5] - 国际技术顾问与海外订单组包括意大利船级社RINA、冰岛碳循环国际CRI等四家单位[5] 市场前景 - 已获冰岛碳循环国际旗下单位年采购意向12万吨[7] - 中基新能联合韩国绿色燃料联盟意向年采购50万吨[7] - 采购计划聚焦欧洲和韩国高端航运燃料市场[7] 技术特色 - 设计与智控组包括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等四家单位[8] - 核心装备和工艺技术供应组包括卡特彼勒索拉透平等四家供应商[8] - 氢能技术组包括阳光氢能科技等四家氢能企业[8]
2025年服贸会将于9月10日开幕 国际化率超20%
中国青年报· 2025-08-12 12:56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首钢园区举办 [1] - 展会主题为“数智领航,服贸焕新”,理念为“全球服务,互惠共享” [1] - 近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意向设展办会,展览展示整体国际化率超过20%,覆盖24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 [1] - 主宾国澳大利亚和主宾省安徽将组织参展以来最大规模展团 [1] 活动与论坛 - 相关方已确定举办170余场论坛会议和洽谈推介活动,包括14场主题论坛 [2] - 计划发布《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趋势报告2025》等多份行业报告 [2] - 全市范围内预计举办配套活动40余项,以首钢园区为核心在11个特色场地策划沉浸式互动活动 [3] 产品与技术发布 - 70余家企业将发布130多项新产品与新成果,涵盖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绿色低碳等领域 [1] - 重点发布包括全球首款用于外周股浅动脉的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PeriSorb、全球首个端到端的人工智能保障计划INTERTEK AI²、财税行业首个全球交易合规解决方案等 [1] 北京服务品牌 - “北京服务”品牌将精彩亮相,共征集案例280余项,涉及政务办公、金融科技、智慧医疗、AI+教育等领域 [2] - 其中180余项已入选重点资源库,包括全球领先的眼科OCT设备、“中国鹰眼”人工智能系统、ULive超高清第二现场播控平台等 [2] - 展会通过实物展示、交易平台及政策支持,打造“找北京服务就来服贸会”的品牌效应 [2] 场馆与设施 - 服贸会举办地址和时间实现“双固定”,首钢园全面承接展会功能 [7] - 首钢园扎实推进服贸会5.0版场馆改造提升,筹划会展小镇长远规划,结合“两园一河”联动发展 [7] - AI尚首钢园小程序将统一承载场馆、停车、餐饮等各类服务信息,实现“一站式查询、全流程引导” [9] - 优化停车场设置,可用车位总数超过1万个,并设置车辆智能识别系统和引导屏实现智慧引导 [9] 支持措施 - 推出“扬帆·服贸会”出入境便利七项措施,为外籍人士提供口岸签证办理、住宿登记便利、签证延期咨询等服务 [7] - 符合条件的企业外籍高管人员可凭推荐函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并为参展中国企业提供办理赴港澳商务备案便利 [7]
18亿元!湖北又一锂电池项目动工
起点锂电· 2025-08-12 10:24
聚锂能科技锂电池电芯生产基地项目 - 项目于8月11日在湖北咸宁通山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正式奠基 标志着锂电池项目落地湖北咸宁[2] - 由聚锂能(湖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计划总投资18亿元 分两期实施[3] - 一期计划投资5亿元 征地30亩建设综合办公区、厂房等基础设施 主要从事电池制造、零配件生产、销售、储能技术服务、电子专用材料研发、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制造等业务[3] - 二期计划投资13亿元 拟继续征地20-50亩扩大生产规模 预计在鄂进出口额达2000万元以上[3] - 项目于2025年3月29日正式签约 是通山县2025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 一期将聚焦数码类小容量电芯生产[3] - 聚锂能(湖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3月 注册资本1000万元[3] 湖北咸宁地区锂电产业布局 - 今年以来湖北咸宁地区持续在锂电产业发力 陆续引进了多个项目[4] - 盛新宝新能源锂电极柱项目于2025年5月签约咸安区 聚焦锂电池极柱制造 涵盖高精冲压、数控加工及模具开发等核心环节[4] - 项目分两期建设 建成后预计年税收超千万元 带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4] - 嘉鱼品能电池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超7.5亿元 专注于3C数码产品与小家电领域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4] - 项目去年8月完成签约 今年1月正式落户嘉鱼 今年7月底一期完成主体建设 预计8月正式投产[4] - 项目初期日产能预计可达40万支锂电池 后续将逐步提升至80万支 满产状态下可实现日产150万支[4] - 待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 预计年产电芯5.5亿支 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 提供就业岗位100个以上[4] - 一期建成投产的同时将同步推进二期厂房建设 三期规划随后也将提上日程[4] 晟雄新能源钠(锂)电池pack项目 - 项目2025年6月签约通城县 总投资2.58亿元[5] - 在通城经济开发区租用5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 建设一条全自动电池模组生产线[5] - 项目投产后 预计日产电池模组500组 年产值约5亿元 税收不低于3000万元[5] - 项目投建方为晟雄新能源(湖北)有限公司 成立于2025年 位于湖北省咸宁市 是一家以从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主的企业[6]
绿色金融激发“双碳”战略新动能 —平安银行济南分行成功投放大额光伏电站项目贷款
齐鲁晚报· 2025-08-12 08:55
项目概况 - 东营辉阳渔光互补四期75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为平安银行系统内批复金额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融资 [1] - 项目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 属于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 隶属于山东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 [2] - 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750兆瓦 预计年发电量14.54亿千瓦时 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5万吨 [2] 业务模式 - 项目实现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深度融合 创新整合水面与滩涂资源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2] - 深度开发区域太阳能资源 为区域电网提供稳定清洁电力支撑 [2] - 采用集约化发展模式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2] 金融服务 - 平安银行济南分行为项目提供21亿元15年期长期优惠利率贷款 [3] - 创新打造"融资+融智"一体化解决方案 涵盖项目建设 运营及技改升级全周期 [3] - 通过开辟绿色审批通道 结合项目实际运营特征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3] 战略意义 - 项目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可持续发展新动能 [2] - 平安银行将绿色金融提升至战略层面 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 [1] - 公司未来将聚焦新能源 节能环保 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深化绿色金融实践 [3]
悦达投资:上半年转型成果持续显现 开辟零碳园区建设新路径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2 07:41
战略转型进展 - 公司自2022年明确向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战略转型 经营成果逐步显现 [1] - 2025年6月与盐城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签署零碳园区战略合作协议 拓展新能源业务应用场景 [1] - 旗下子公司在光伏、风电、储能及碳交易业务协同发力 构筑新能源产业矩阵 [1] 新能源项目运营 - 华丰378MW渔光互补项目稳定发电 三峡悦达阜宁共享储能项目高效运转 [2] - 绿色数智能源管理中心精准运维 灌东盐场150MW光伏项目如期并网 [2] - 东台弶港100MW/200MWh共享储能项目如期并网 进一步提升效益 [2] 财务表现与规划 - 2024年电力销售营收同比大涨2567% 毛利达46.37% [2] - 未来三年规划新能源累计装机达1GW至2GW [2] - 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 成长路径清晰 [2]
悦达投资(600805.SH):上半年转型成果持续绽放,开辟零碳园区建设新路径
新浪财经· 2025-08-12 06:12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公司自2022年明确向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战略转型,顺应国家双碳战略 [1] - 2025年6月与盐城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签署零碳园区战略合作协议,拓展新能源业务应用场景 [1] - 子公司协同发力:悦达低碳公司推进光伏风电项目、悦达储能公司高效运营储能项目、悦达和碳公司拓展碳交易业务 [1] 新能源业务表现 - 华丰378MW渔光互补项目稳定发电 三峡悦达阜宁共享储能项目高效运转 绿色数智能源管理中心精准运维 [2] - 灌东盐场150MW光伏和东台弶港100MW/200MWh共享储能项目如期并网 [2] - 2024年电力销售营收同比大涨2567% 毛利达46.37% [2] - 规划未来三年新能源累计装机达1GW至2GW 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 [2] 子公司业务进展 - 悦达长久物流上半年在新能源物流市场成功抢占先机 助力盈利能力改善 [2] - 珩创纳米磷酸锰铁锂项目产能稳定释放 产品获头部厂家认可后出货量持续攀升 [2] - 浩钠新能源在钠离子电池材料领域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成为重要增长极 [2] 财务表现与股东回报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83亿元 剔除悦达智行出表影响后营收同比增长1.37亿元 增幅25.08% [3] - 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5367.42万元 [3] - 承诺累计现金分红不低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40% [3] 资本市场认可与竞争优势 - 华西证券给予增持评级 印证转型战略前瞻性与可行性 [3] - 公司依托盐城市新能源资源禀赋和国有平台优势 在项目获取、资源配置具独特竞争力 [3] - 渔光互补等项目资本金收益率达10%以上 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3] - 聚焦光伏产业成长性强 储能产业战略意义凸显 风电产业势头凶猛 传统产业智能化趋势明朗 [3]
碳减排支持工具精准直达、成效显现——撬动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新华网· 2025-08-12 05:55
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进展 - 人民银行截至2022年3月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1385.6亿元 支持金融机构在2021年7月至12月发放碳减排贷款2309.2亿元 覆盖31个省市区 支持1969家次企业项目建设[2] - 截至最新数据 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1827亿元 支持银行发放碳减排领域贷款3045亿元 带动减少碳排放超过6000万吨[5] 碳减排支持工具机制特点 - 采取"先贷后借"直达机制 支持21家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贷款[3] - 按照碳减排贷款本金60%提供资金 设定0.6杠杆率且不设上限[3] - 支持工具利率为1.75% 期限1年可展期2次 属于最低再贷款利率[4] 金融机构实践案例 - 邮储银行2022年一季度向101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超59亿元 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1% 带动年度碳减排量1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5] - 兴业银行截至2022年6月末清洁能源产业绿色贷款余额1114亿元 较年初增长45.84% 风电光伏贷款余额576亿元 较年初增长96.5%[6] - 农业银行2021年末绿色信贷余额1.9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0.6% 绿色债券投资余额883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5%[7] 绿色金融整体发展 - 2021年末全国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 同比增长33% 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1.7个百分点[7] - 2021年末全国绿色债券余额1.1万亿元 同比增长27.9%[7] - 2021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6%[9] 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 - 金融机构推出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生态修复贷等创新品种[7] - 兴业银行推广碳减排挂钩贷款 将利率与发电量、用电量、"碳足迹"等项目要素挂钩[6] - 农业银行构建涵盖绿色信贷、绿色消费、碳金融在内的多层次业务体系[7] 政策协同与挑战 - 碳减排数据测算缺少清晰技术标准 需加强部门间碳减排测算方法协同[11] - 碳减排贷款财政贴息、奖励等配套措施不足 政策协同支持力度有待提高[10] -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制约绿色金融发展 需强化披露要求与第三方核实[10]
储能产业迎来政策密集支持 产业链企业加快IPO步伐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8月8日,拟在科创板上市的储能企业沃太能源,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就上交所的审核问询函进行回 复。今年以来,储能企业纷纷刷新IPO"进度条",加速拥抱资本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百家 储能产业链相关企业排队冲刺IPO。从目的地来看,33家企业拟赴上交所IPO,48家企业拟赴深交所 IPO,17家拟赴北交所IPO,2家拟赴港交所IPO。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正在排队IPO的储能产业链企业,大部分属于 市场驱动型,预计后续IPO项目会逐步侧重细分赛道。 "目前储能产业正处于规模化发展阶段,产业链内企业储能业务快速增长,不少跨界企业亦涌入储能赛 道。"孙佳为表示,资本正是储能企业业务扩张的催化剂,预计未来筹备IPO的储能企业会越来越多。 政策支持是主要驱动力 储能企业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1年至2023 年上半年,国家及地方出台储能直接相关政策约1170项。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270余项储能支持政策 密集发布,包括国家层面政策19项,涉及储能示范应用、规范管理、电价改革等方面。 8月份以来,各地推出的配套储能设施的财政补贴、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