钍基熔盐堆

搜索文档
中国攻克50年材料大坑,2万年无限能源梦成真,美国看傻眼!
搜狐财经· 2025-08-23 20:29
核心观点 - 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新型合金材料 解决了钍基熔盐堆高温熔盐腐蚀的核心技术难题 使商业化应用成为可能[3][7] - 该技术突破将管道寿命从3个月提升至30年 腐蚀速度降至每天0.01微米(原为每天1微米)[7] - 中国建立起全球领先的钍基熔盐堆全产业链 已探明钍储量可供使用两万年[13][15] 技术突破 - 新型镍基合金加入铬钼钨等元素 接触高温熔盐时表面生成致密保护膜[7] - 腐蚀速度降至原百分之一(每天0.01微米) 五年仅腐蚀一张打印纸厚度[7] - 管道寿命从3个月大幅提升至30年 达到商业化运营标准[7] 安全优势 - 被动安全设计实现全自动化运行 极端情况下液态燃料自动流入地下储存罐终止反应[12] - 600-700摄氏度高温运行支持风冷散热 摆脱对水源依赖[12] - 选址自由度提升 可建设于甘肃武威等缺水地区[12] 产业优势 -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废渣可提取钍资源 提取成本仅为铀矿十分之一[15] - 年产500吨金属钍车间建设中 可满足10座百万千瓦级反应堆需求[15] - 掌握提炼制备及后期处理全环节核心技术[15] 国际地位 - 美国2030年才计划运行实验堆 中国技术领先超过五年[17] - 印度采用固体燃料棒技术 效率比液态熔盐低20%[17] - 全球二十多个国家专家已赴甘肃武威考察学习[17] 应用前景 - 2030年目标实现并网发电 上网电价预计降至每度0.3元[17] - 超高温度可应用于高效制氢和海水淡化等领域[17] - 为西北地区风电光伏提供稳定备份 解决弃风弃光问题[12]
够中国用2万年!我国攻克世界级难题,抢先美国建造“无限能源”
搜狐财经· 2025-08-18 05:39
技术突破与项目进展 -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于2025年4月披露全球唯一钍基熔盐堆在甘肃戈壁滩稳定运行 该实验堆2018年开工 2023年10月首次临界 2023年12月成功发电 2024年6月满功率运行 2024年10月完成世界首次熔盐堆加钍实验 [3] - 中国将建造世界首座钍基熔盐堆核电站 热功率60兆瓦 计划2025年3月开工 实现从实验室到商业化应用跨越 [7] - 中国成为全球半个多世纪以来首个实现熔盐反应堆实际运行的国家 美国橡树岭实验室铀燃料熔盐堆于1969年关闭 [9] 资源储备与产业协同 - 中国钍矿储量居世界前列 全球钍资源储量是铀的3-4倍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钍工业储量28.6万吨 可供国内使用上千年 [3] - 钍资源与稀土矿伴生 稀土开采过程中分离钍元素几乎无额外成本 中国稀土产业全球领先地位为钍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3] - 中国在钍资源领域的地位可比拟中东石油 形成资源战略优势 [3] 技术优势与安全特性 - 钍基熔盐堆采用液态熔盐作为燃料载体和冷却剂 在700-800摄氏度高温下保持液态 具备自动膨胀减速和低温凝固密封的固有安全性 [5] - 与传统核电站相比 钍基熔盐堆无需高压容器和水冷系统 可建设于沙漠 戈壁及西北内陆等缺水地区 [5][7] - 核废料放射性毒性衰减周期从数万年缩短至数百年 废物量比铀基反应堆减少80%以上 [14] 能源战略与全球影响 - 中国新能源领域形成全链路优势:光伏组件全球出货量占比90% 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份额67.7% 储能产业全球占比85% [12] - 该技术突破使中国摆脱外部核燃料依赖 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 并可向全球推广 [16] -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2025年4月8日调研海南昌江核电基地 高度肯定中国核电发展的全球示范作用 [9] 产业应用前景 - 钍基熔盐堆商业化将推动核电站分布式布局 如同光伏风电在全国点状分布 [7] - 材料科学与分离技术突破解决熔盐腐蚀和裂变产物干扰问题 为商用堆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16]
点亮人造太阳!中国解锁无限能源密码,一度电五分钱时代要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02 02:45
钍基熔盐堆技术优势 - 能量密度极高 1克钍发电量可满足普通家庭数十年用电需求 1吨钍能量相当于350万吨煤或200吨铀[1] - 采用氟化盐溶解核燃料的液态循环设计 运行温度超过700℃ 发电效率达45% 显著高于传统核电站33%的效率水平[3] - 高温余热可同步电解水制氢 每小时产量达50立方米[3] - 常压运行安全性远超传统核电站 熔盐遇冷凝固可自动封堵放射性物质 美国橡树岭实验室测试显示堆芯熔毁概率为零[5] 经济性与资源禀赋 - 中国拥有全球60%钍矿资源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可实现稀土与钍协同开采 燃料成本近乎零[7] - 度电燃料成本仅0.003元 较煤电低99% 配合干法提纯技术使钍处理成本比铀降低70%[7] - 核废料放射性衰减周期仅300年 处理成本为铀堆的千分之一 且可提取铀-233实现燃料利用率达传统铀堆200倍[7] - 实验堆度电成本0.1元 规模化后预计降至0.05元 较西北风电便宜50%[7] 应用场景与战略意义 - 无需水冷特性适合内陆干旱地区部署 甘肃武威示范堆建于戈壁滩 可开发全国70%荒地资源[7] - 模块化设计可实现集装箱级小型化 适用于边防哨所 南海岛礁等偏远地区供电[7] - 常温常压安全性允许军事装备应用 已设计24万吨级核动力集装箱船 潜在用于核航母与核潜艇[7]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掌握液态燃料熔盐堆技术的国家 美国泰拉能源度电成本0.38元且技术落后15年[10] 技术发展历程 - 中科院2011年重启钍堆研发 攻克熔盐腐蚀难题 研制出耐受650℃高温的GH3535耐腐合金[10] - 2023年甘肃2兆瓦实验堆成功运行 2025年计划建设60兆瓦商用堆 2029年实现并网发电[10] - 2035年前规划建设5-10座钍基反应堆 有望大幅降低电力成本[10]
晚报 | 6月24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6-23 14:36
无人驾驶 - 特斯拉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启动Robotaxi试点服务,首批乘客支付固定费用4.20美元,初期车队规模为10至20辆基于Model Y改造的车辆,搭载自研视觉感知系统和FSD软件[1] - 特斯拉Robotaxi业务的成功运营将加速行业商业化进程,预计2025年成为自动驾驶出租车元年,2030年市场规模达近5000亿元[1] 商业航天 - 商业航天企业轨道辰光完成1.4亿元人民币融资,加轮由顺灏股份独家投资1.1亿元,首轮融资来自联想创投旗下基金2000万元及团队跟投1000万元[2] - 公司专注于晨昏轨道巨型算力卫星星座建设,融资将推进技术研发及星座部署,行业处于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可重复使用火箭等技术降低发射成本[2] 固态电池 - 欣旺达实验室样品能量密度达500Wh/kg,计划2027年实现700Wh/kg全固态电池原型,美国初创企业lon Storage Systems开始生产并向国防部等客户发货测试[3] - 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特点,有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全产业链关注布局,工艺设备成熟度是当前产业化主要瓶颈[3] 细胞治疗 - 中国科学家构建工程化人类抗衰型间充质祖细胞(SRC),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中验证其延缓多器官衰老效果,成果发表于《细胞》期刊[4] - 全球干细胞治疗市场预计2030年达10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从2025年450亿元增长至2030年3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5%,应用领域从血液疾病扩展到组织修复等[4] 核电 - 中国钍基熔盐实验堆在甘肃武威实现连续稳定运行,为全球唯一运行的第四代核电技术堆型,规划2035年建成5-10座商用堆[5] - 钍资源储量是铀的3-4倍,中国钍矿储量居世界前列,钍基熔盐堆具备被动安全、边发电边换料特性,小型化潜力可支持航天能源需求[5] 行业动态 -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8] - 创业板发布电池、医疗等5条新指数,特色投资标的扩容[8] - 伊朗拟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影响航运及油服板块[11][12] - 首届硫化锂与硫化物固态电池论坛将于6月25日在苏州举行[12]
第四代核电技术代表 ,钍基熔盐堆重塑能源结
选股宝· 2025-06-23 14:36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在甘肃省武威市的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连续稳定运行,这是全球唯一运行的钍基熔盐堆,标志着第四代核电技术取得关键突破[1] - 钍基熔盐堆曾被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认为"过于复杂而极难实现",西方国家研究50多年未突破[1] - 中国规划到2035年建成5-10座商用钍基熔盐堆[1] 技术优势 - 钍资源储量是铀的3-4倍,中国钍矿储量居世界前列,内蒙古白云鄂博矿的钍储量可供国内使用上千年[1] - 钍基熔盐堆具有"被动安全"特性和"边发电边换料"能力,运行灵活性远超固态燃料反应堆[1] - 熔盐堆具有小型化潜力,可制成集装箱式移动反应堆,为航天探测提供能源,并优化核潜艇和航母布局[1] 战略意义 - 钍基熔盐堆利用国内丰富钍资源,可建立独立自主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摆脱对进口铀矿的依赖[1] - 该技术有助于重塑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战略自主[1] 相关公司 - 宝色股份参与中科院"钍基熔盐堆综合仿真实验平台"项目,承制主容器、堆内支撑装置等核心设备,突破高温熔盐腐蚀防护技术[2] - 海陆重工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熔盐换热器等产品应用于钍基熔盐堆项目,并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实验堆安全专设设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