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搜索文档
未来智造在这里落地发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6 01:23
广西柳州是一座以工业闻名的城市。在这座城市中,上汽通用五菱的岛式智能工厂与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不但展现出上汽通 用五菱对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的思考与举措,更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跃迁提供了生动的样本。近日,《中国汽车报》记者深入探访 这两大创新基地,见证了一场颠覆传统汽车制造逻辑的产业革命。 岛式智能工厂重构百年汽车制造基因 步入上汽通用五菱岛式智能工厂,记者发现这里汽车生产线别具特色。30多台工业机器人和250多台移动智能机器人(IGV)物流小车组成的"无人舰 队"正在高效运转,智能小车往返于以16座独立"智能岛"——轮胎岛、玻璃岛、检测岛等模块——为核心单元之间,通过AI卓越运营大模型 (EOAI,Excellence Ope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实时指挥协调,实现"车找工位"与"料找车"的双向智能匹配。 "不同于传统生产线只能生产几款车型,岛式工厂车型兼容数量可达20个以上。如IGV小车上的承托支架轴距,可根据车型轴距的长短灵活调整。在 生产工序上,可根据设定实现灵活组合。"工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他举例说明,通过解构串联式工 ...
奥比中光拟募19.18亿加码AI视觉 三年半投9.77亿研发累获1112项专利
长江商报· 2025-09-15 23:52
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19.18亿元[1][2]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机器人AI视觉与空间感知技术研发平台项目(17.96亿元 占比93.64%)和AI视觉传感器与智能硬件制造基地建设项目(1.22亿元)[2] - 研发平台项目实施周期5年 位于广东省 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周期3年[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35亿元 同比增长104.14%[1][5]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6019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较上年同期增加1.14亿元[1][5]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2.44亿元 净利润3587.51万元 均创历史单季度新高[1][5]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5亿元 3.60亿元 5.65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9亿元 -2.76亿元 -6291万元[4] 研发投入 - 2022-2025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9.77亿元[1][5] - 各年度研发投入分别为3.81亿元(2022年) 3.01亿元(2023年) 2.04亿元(2024年) 9118万元(2025年上半年)[5]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从108.73%(2022年)逐步下降至20.94%(2025年上半年)[5] 技术成果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累计获得专利1112项 其中发明专利479项[1][6] - 累计申请专利1903项 其中发明专利990项 软件著作权117项[6] - 技术布局涵盖结构光 dToF等主流技术路线[1] 行业地位 - 3D视觉感知技术成为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领域核心技术之一[3] - 全球主要竞争者包括苹果 英特尔 微软 索尼等国际巨头[3] - 公司已切入特斯拉 蚂蚁集团等头部企业供应链体系[3] - 公司为全球3D视觉传感器重要供应商 产品应用于生物识别 机器人 三维扫描 AIoT 工业三维测量等领域[4]
沪光股份:一根线束背后的汽车零部件行业蝶变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5 16:11
公司发展历程 - 1988年创立深耕线束行业37年 2000年进入上汽大众供应链获A级供应商资质 2008年启动智能制造转型 2015年切入新能源线束赛道 [2] - 2020年登陆A股市场成为发展里程碑 2023年整合上下游资源延伸连接器产业链 打造线束加接插件一体化供应能力 从零部件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 - 2024年上半年取得奇瑞汽车等重要项目定点 切入无人机电动割草机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线束业务 实现小批量供货并构建1加N发展格局 [3] 资本运作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初审议通过昆山泽轩汽车线束部件生产项目结项 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上海技术研发中心建设 研发中心大楼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6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3] - 推出昆山泽轩汽车整车线束生产项目已取得注册批复 用于扩大新能源汽车线束生产规模 全面布局特种线束产品 [3] - 营业收入从2020年15.31亿元增至2024年79.14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7422.82万元增长至6.70亿元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30亿元同比增长6.20% 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8.40% [4] 技术研发突破 - 实现铝代铜技术在乘用车规模化应用 线束重量显著降低且电气性能稳定 打破外资高压线束轻量化技术垄断 [5][6] - 2024年研发费用达2.58亿元同比增长23.46% 成功研制覆盖40A至600A全系高压连接器 2020年至今累计研发投入近10亿元 [6] - 专利信息有164条覆盖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等关键领域 依托线束技术共通性实现新兴领域突破 包括无人机线束低空经济领域交付百驾A系列A50系列整机线束 开发C型机电池包线束 获得FF航空吨级无人机线束订单 [6] 智能制造体系 - 构建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智能系统 研发全系高压线束设备 推动超声波焊接等关键工序自动化生产 [7] - 开发小平方铝线全自动化加工设备并达成量产 创新智能控制算法与数字化系统 完成多厂区安全建设ERP加MES升级 构建数字孪生车间与升级供应链平台 [7] - 形成基建生产供应链三级联动 加速智能决策数字化转型 2024年8月设立全资子公司聚焦机器人产业 规划一中心四平台深度参与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7] 全球化战略布局 - 2013年在欧洲设立工程中心 2017年德国子公司成立 2022年罗马尼亚首家海外工厂建成 有效降低跨国物流成本缩短交付周期 推动欧洲车企本地订单增长 [8] - 2024年境外收入达2.28亿元同比增长229.41% 2024年上半年设立香港子公司探索新兴市场投资机会 [8] - 国内采用属地化生产加快速响应模式 重庆子公司定向服务赛力斯集团 宁波工厂高效对接华东车企 [8] 绿色转型与未来规划 - 通过环保材料应用与轻量化设计推动铝代铜技术规模化落地 依托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优化绿色制造体系 借助3D打印技术提升研发生产效率 [9] - 部署光伏系统并参与绿电交易全方位节能减排 目标打造行业领先零碳工厂 [9] - 规划2025年营收超100亿元目标 将在新能源智能网联人形机器人领域持续突破 国外工厂部署高标准自动化产线构建大数据监控体系 [9]
全程无人工!中核二四这条智能产线单班次年产能36000件
齐鲁晚报· 2025-09-15 14:25
"核电站预埋件智能制造生产线采用柔性化、自动化、绿色化、智能化、少人化设计,以各工作站形式 做到预埋件原材料自动上下料。"张同刚介绍,该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钢筋自动激光除锈、钢板自动孔 加工、自动化穿孔塞焊焊接、自动化打磨,并以AGV智能物流调度串联了各工作站产品输入与输出。 可以说,整个生产线全过程无需人工介入,实现了整条产线功能数字联动、质量稳定、高效率生产。张 同刚表示,该生产线单班次年产能可达36000件,同时满足多台华龙机组的使用需求,是中国核建未来 工厂化智能制造的示范项目,为后续核电安全稳定的有序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 9月15日,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和第18届烟台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博览会同期在烟台开幕。中 核集团、中广核、国家电投、中国华能等6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300多家企业集体亮相,集中展示 风电、光伏、储能、海上新能源、充换电、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先进技术和高端装备。 展会上,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同刚介绍,现场共展出了各种核反应堆型模块化施 工、数字化建造、自动化焊接、先进检测技术等22项先进技术成果。还展示了核电用磁吸 ...
电子Technology:CIOE2025前沿聚焦(2):激光技术及智能制造展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15 13: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供明确的行业投资评级信息 **报告核心观点** 激光产业正以技术革新为核心驱动力,全面向智能制造深度转型,AI技术深度渗透激光全链路,加速行业智能化升级进程[1] **参展企业技术成果总结** **大族激光** - 展出高功率激光加工设备、行业专用装备及核心器件,包括"红晶"/"黑晶"系列激光手持一体机、热成型设备及多系列新款激光器[2] - 红晶系列通过升级T模式实现熔深提升30%,搭载520组AI工艺库和一体式智能送丝引擎,兼容H300工业级丝盘;蓝晶系列采用轻量化设计和±3%功率波动控制技术,支持24小时不间断作业,焊接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4-8倍[3][20] - "极光"系列万瓦级激光器具备高电光效率和强大功率冗余,满足厚板切割、焊接及表面处理等高端应用需求,在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领域优势显著[3][21] - "焊界"系列焊接解决方案针对锂电、光伏行业推出定制化方案,通过技术创新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3][22] - 子公司厦门大族尚立半导体展示Micro LED行业激光应用及第三代显示技术突破性解决方案[3][24] **长光华芯** - 发布国内首家1.6T光模块硅光200mW DFB光源芯片,全温光功率>200mW,80℃电光转换效率>20%,满足非气密要求及Telcordia GR-468-CORE标准,可支撑800G/1.6T光模块硅光集成[3][25][28] - 推出32KW直接半导体激光器,功率稳定性≤±1.5%,针对锂电极片干燥、钙钛矿涂布干燥及退火结晶等大幅面加热场景[3][25] - 光医疗系列产品全面布局激光治疗与医美领域,涵盖760nm/808nm/980nm/1064nm叠阵系列(脱毛与嫩肤)、1450nm模块(嫩肤去皱)、1470nm模块(静脉曲张及前列腺治疗)、1726nm模块(痤疮靶向治疗)[3][27] **杰普特** - 围绕"光连接+光电检测"核心领域展示新品,深度融合AI算法构建智能驱动引擎,形成从核心激光器件到集成自动化设备的全场景解决方案[4][31] - 首发激光焊接全流程闭环控制系统,通过OCT寻位、视觉定位、光束整形确保微米级加工精度,在新能源动力电池极耳焊接中实现近完美成品率,3C电子手机中框加工达成"零瑕疵"交付[32] - 推出GHz基频20W飞秒光纤激光器,实现100kHz-1MHz可编程重频调节,应用于齿科医疗、半导体微加工、新能源显示及量子信息研究[33] **细分领域创新企业** - 星汉激光展出行业首款1.8kg超轻量风冷手持设备,集成500W光纤激光器+AI焊缝追踪,无需水冷系统,续航8小时[5][34] - 魔技纳米全球首创多光子聚合纳米3D打印机,基于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实现0.2μm分辨率,支持12种材料,打印速度达100mm³/h(传统设备3倍)[5][36] - 华工激光AR光波导激光加工产线集成五轴激光切割+亚微米精度钻孔+AI瑕疵检测,单条产线日处理10万片高折玻璃光波导[5][37] **技术论坛与行业应用** - 大族光子发表主题演讲,深度探讨激光焊接在新能源电池制造及3D打印中的创新应用[3][23] - 长光华芯参与三场技术论坛,分别分析医疗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CPO时代光芯片技术挑战(公布50℃下WPE>25%测试结果),以及32KW激光器在新能源和钙钛矿领域的应用[3][28][29][30]
调研速递|鼎汉技术接受工控集团等15家机构调研 聚焦业务布局与发展战略
新浪财经· 2025-09-15 12:1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 2009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 - 业务涵盖轨道交通地面电气装备 车辆电气装备及智慧化解决方案三大板块 形成"1 + N"高端制造业务版图[2] - 营销服务平台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及德国 法国等地区 研发投入超1亿元 专业知识产权超400项[2] 业务发展策略 - 推动AI技术在轨道交通智能运维领域的应用 强化技术迁移构建第二增长曲线[3] - 依托国资体系优势巩固轨道交通基本盘 同时在新能源 智能制造等新业务领域实现突破[3] - 热管理机组实现向多家客户供货 智能制造领域订单超2300万元[3] 财务与订单表现 - 2025年1-6月新增订单8.30亿元 同比增长23% 其中超千万大额订单12项合计2.8亿元[3] - 上半年研发投入3399.37万元 占营收比例7.65%[3] - 主营业务收入中车辆电气装备 地面电气装备 智慧化解决方案占比分别为58.59% 31.84% 9.58%[3] 客户与市场 - 主要客户包括国铁集团 中车 地铁公司及系统集成商[3] - 前五大客户营收46181.27万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64.70%[3] - 通过优化营销平台和考核机制拓展新客户 业务布局具备协同效应[3] 资本运作与治理 - 定增已获国资监管部门批准及深交所审核通过 尚需证监会注册[3] - 控股股东广州工控系自2021年混改后在资金 业务 资源等多维度为公司赋能[3] - 控股股东全额认购定增体现对公司信心 有助于优化股权结构和提升运营水平[3] 其他经营事项 - 受会计政策调整影响 上半年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同比增长2.15个百分点[3] - 因未分配利润为负暂不满足分红条件 公司将通过改善经营争取尽早分红[3] - 通过强化预算管理 成本控制及市场拓展等措施应对市场挑战[3]
智能生产催生个性化定制,服贸会嘉宾直指产业链“卡脖子”难题
贝壳财经· 2025-09-15 11:25
智能制造与电源产业论坛行业洞察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扩张推动智能制造体系、电源管理技术和绿色能源应用成为产业升级核心力量[1] - 智能制造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融合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4] - 汽车企业通过引入机器人、视觉检测、数字孪生等智能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实时优化[4] 技术应用与效益 - 智能生产线使汽车制造业产能大幅提升并能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2] - 智能制造在质量控制、能耗管理和供应链协同方面为汽车企业带来显著提升[4] - 电源与储能技术处于能源转型核心地位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度相关[5] 储能技术突破 - 新能源与储能电源形成双向赋能良性循环 新能源扩张带动储能市场需求 储能技术进步提升新能源经济性与可靠性[6] - 钠离子电池成本仅为锂离子电池三分之一 使新能源在寒冷地区推广更便捷[6] - 液流电池适用于大型储能站 支持电网调峰并提升电动车绿电使用比例[6] 行业挑战 - 智能制造行业面临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等卡脖子难题 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存在不畅问题[3] - 高端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仍依赖进口 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8] - 产业生态协同不够紧密 产业链存在断点尚未构建完善高效的产业生态体系[8] 发展建议 - 通过场景革命推动技术落地 在工业领域推广绿电加储能微电网模式[9] - 汽车产业园区和制造基地可通过本地化绿电供应与储能调节降低制造环节碳足迹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10] - 呼吁龙头企业合作支持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并推动中国标准和技术走出去[10]
航天智造(300446)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5 11:17
战略规划 - 公司实施"1334"发展战略,以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为总目标,坚持专业化、融合化、数字化三大原则,构建产业应变力、技术突破力、应用拓展力三大核心能力 [2] - 公司定位为航天科技集团智能制造主平台,发挥上市公司融合发展、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平台功能 [2] - 作为航天七院唯一上市平台,公司将发挥平台作用推动公司做强做优做大,但尚未接到资产注入通知 [8]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63亿元,同比增长8.65% [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4.54% [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增长1.2% [6] - 油气装备业务销售收入2.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38% [4] - 军品业务实现收入673.38万元,主要用于航天配套 [3] 业务布局 汽车业务 - 汽车内外饰件领域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 [2] - 航天模塑客户包括吉利、长安、一汽、广汽、奇瑞、比亚迪等主流车企,与华为鸿蒙智行建立合作 [6] 油气装备 - 全资子公司航天能源与"三桶油"保持三十多年合作 [4] - 在深海油气开采领域向中海油供应射孔器材、完井装备及机电控制产品 [4] - 突破非弹性密封、耐高温高压射孔装备等关键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4] 低空经济 - 公司与多家主要客户在飞行汽车等低空经济领域存在合作机会 [3] - 公司在复合材料和结构件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与低空经济产品技术具有相通性 [3][6] - 正在密切关注低空经济相关行业发展,未来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积极参与 [3][6] 市值管理 - 公司将持续关注自身投资价值,提升投资者回报 [5] - 严格落实股东回报规划,加大现金分红力度 [5] - 必要时实施股份回购、大股东增持等措施稳定股价 [5] - 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提升经营质量 [5]
中信股份:中信重工申报的“数据驱动的高端矿山装备智能工厂”被认定为工信部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
智通财经· 2025-09-15 11:07
核心观点 - 中信重工申报的数据驱动高端矿山装备智能工厂项目被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认定为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 标志着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获得权威认可 [1] - 此次认定为公司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力 有助于提升品牌价值 但不会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1][3] 智能工厂建设成果 - 公司构建"6+1+N"数字化应用体系 打造23个数字化应用场景 打通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 经营管理 运维服务全流程数据通道 [2] - 自主开发行业领先的三维参数化研发设计云平台 数字化精益制造平台及热加工工艺数据库 [2] - 突破离散型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搭建矿山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 提供故障诊断 预测性维护等智能化服务 [2] 数字化转型效益 - 智能工厂建设实现各生产环节数据贯通 促进设计与生产高效协同 [3] - 有效提高生产质效 缩短研发周期 形成离散型制造连续化精益管理模式 [2][3] - 增强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为客户提供工艺分析优化等增值服务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坚持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路径 以建设全球一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目标 [3] - 重点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海外基地赋能 机器人平台发展等工作 [3] - 持续增强科技创新与业务拓展能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3]
中信股份(00267):中信重工(601608.SH)申报的“数据驱动的高端矿山装备智能工厂”被认定为工信部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11:03
公司荣誉与认证 - 中信重工申报的数据驱动高端矿山装备智能工厂被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认定为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 [1] - 该认证标志着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获得权威认可 [1] 数字化转型成果 - 公司构建"6+1+N"数字化应用体系并打造23个数字化应用场景 [2] - 自主开发行业领先的三维参数化研发设计云平台、数字化精益制造平台及热加工工艺数据库 [2] - 搭建矿山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等智能化服务 [2] - 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全流程数据通道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突破离散型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2] - 形成离散型制造连续化精益管理模式 [2] 智能工厂建设效益 - 实现设计与生产高效协同并提高生产质效 [3] - 进一步缩短研发周期 [3] - 有助于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 [3] 未来发展战略 -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路径 [3] - 以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海外基地赋能、机器人平台发展为着力点 [3] - 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与业务拓展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