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搜索文档
针对“前员工”网上爆料,华熙生物回应:早有调查结论
第一财经· 2025-07-27 03:59
华熙生物财务造假指控事件 - 一名自称华熙生物前员工的人士指控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华熙昕宇涉嫌财务造假,包括隐瞒代持锦州银行3000万股、欺诈发行债券及虚构2017年营业收入等 [1] - 华熙生物回应称该指控在2019年IPO审核期间已核查并认定不实,招股书中已披露相关内容 [1][2] - 该李姓人士曾任华熙昕宇市场部总监18个月,公司指控其2018年涉嫌职务侵占900万元券商支付款,已报案并进入司法程序 [1] 华熙昕宇可交换债发行问题 - 华熙昕宇2017年发行可交换债时提交的半年报中成本费用披露不准确,因部分协议在下半年终止执行并冲回相关成本费用 [2] - 北京证监局2020年对华熙昕宇出具警示函,认定其违反《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 [2] - 公司解释已按实际利润预缴企业所得税并完成汇算清缴 [2] 锦州银行股份代持争议 - 指控称华熙昕宇在锦州银行2015年港股IPO时隐瞒代持3000万股事实 [1][3] - 招股书披露华熙昕宇2009年出资1亿元认购5000万股,其中3000万股为代持,2017年已全部转让并解除代持 [3] - 公司辩称作为持股低于5%的小股东,不属于境外上市信息披露义务人 [3] 关联方代持纠纷诉讼 - 华熙国际与许新升因五棵松项目转让款6000万元抵作锦州银行出资款产生争议 [5] - 双方2009年约定由华熙昕宇代持黑天鹅创投3000万股锦州银行股份 [5] - 法院未支持许新升要求支付6000万元转让补偿费的诉讼请求 [5]
针对“前员工”网上爆料,华熙生物回应
第一财经· 2025-07-27 03:46
华熙生物财务造假指控事件 - 一名自称华熙生物前员工的人士指控公司及控股股东华熙昕宇涉嫌财务造假,包括隐瞒代持锦州银行3000万股、欺诈发行债券及虚构2017年营业收入等 [1] - 华熙生物回应称该人士曾因骗取券商900万元涉职务侵占被立案侦查,并已发布声明驳斥不实信息 [1] - 举报人李某称华熙生物声明未反驳其财务造假指控,并称职务侵占说法系诬陷,举报动机为揭露公司隐瞒行为 [1] 华熙昕宇债券发行问题 - 华熙昕宇2017年发行可交换债时提交的半年报中成本费用披露不准确,后因业务调整冲回部分费用,已按规定预缴并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 [2] - 北京证监局2020年对华熙昕宇出具警示函,认定其债券募集说明书披露的2017年上半年财务数据中成本费用不准确 [3] - 举报人称该警示函系其向证监会提供部分证据所致 [4] 锦州银行股份代持争议 - 举报人指控华熙昕宇在锦州银行2015年IPO时隐瞒代持3000万股事实并向香港监管机构作出虚假承诺 [4] - 招股书显示华熙昕宇2009年出资1亿元认购某公司5000万股,其中3000万股系代持,2017年已全部转让并解除代持关系 [4] - 华熙生物称代持方作为持股低于5%的小股东,不属于境外上市信息披露义务人 [4] 代持纠纷诉讼背景 - 华熙昕宇与黑天鹅创投2009年签署协议代持锦州银行3000万股,相关6000万元出资款涉及五棵松项目转让补偿费争议 [5] - 许新升起诉华熙国际要求支付6000万元转让费及利息未获法院支持,裁判文书网披露了该代持纠纷 [5]
天雷滚滚,16万股民踩雷!五家上市公司深夜被立案,股东难眠
搜狐财经· 2025-07-26 21:42
五家上市公司集体暴雷事件 - 五家上市公司(三丰智能、ST万方、瑞贝卡、太原重工、ST沐邦)因财务问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涉及16.86万散户投资者 [1] - 2024年A股市场已有94起立案案例,其中超过55%涉及信息披露违规,医药、化工、机械行业成为重灾区 [1] 各公司财务问题详情 瑞贝卡 - 连续四年隐瞒关联方资金占用,2024年亏损1.17亿元未及时披露 [1] - 公司市值42亿元,拥有7.38万名股东,立案前一日股价还上涨1% [1] ST万方 - 业绩预告从1月份盈利2000万元变为4月份亏损500万元 [2] - 年报营收不足3亿元触发退市风险警示,涉及3.33万股东 [2] - 大股东29%股权司法拍卖临时撤回,公司控制权出现混乱 [2] 三丰智能 - 董事陈巍突遭"管护"(监察法新增强制措施,最长可持续10天) [2] - 第三大股东同步被查,暴露公司内控漏洞 [2] 太原重工与ST沐邦 - 太原重工控股股东紧急抛出8000万元增持计划稳定股价 [4] - ST沐邦因年报涉嫌财务造假面临退市风险 [4] 立案股市场表现 - ST东通因信披违规被立案后股价腰斩,7万名股东人均亏损超10万元 [5] - 金力泰被立案前利用业绩大增消息诱多,随后遭遇两个20%跌停板,2.35万散户被套 [5] - 今年已有ST苏吴等7家公司出现"双杀立案"(公司和实际控制人双双被查) [5] 监管政策变化 - 新《证券法》将个人信披违规罚款上限提高至1000万元 [6] - 造假金额超过5亿元将直接面临退市 [6] - 医药行业成为监管重点,迈威生物、三博脑科等十余家药企今年被查 [6]
前员工45万字披露财务造假内幕?华熙生物回应:已报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6 13:41
华熙生物涉嫌财务造假事件 - 自称前高管"David"在境外网站发文指控华熙生物存在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声称已撰写45万字、58章的《玻尿酸女王那些事儿》但仅公布目录和摘要 [1] - 华熙生物发布官方声明称网络信息纯属捏造 经核实发布者为前员工李某 其曾通过注册第三方公司骗取900万元券商款项 事件已移交司法机关 [1] - 李某在道歉信中承认在发债过程中因法律意识淡薄设立空壳公司获取奖金 出现严重违规违纪问题 [2] - 华熙生物强调指控内容涉嫌诽谤犯罪 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2] 其他行业动态 - 温州某地产企业面临项目停摆和债务问题 规模曾达千亿级别 [5] - 科创债ETF产品近期受到资金热捧 [5] - 行业预测显示今年国内光伏需求有望创历史新高 [5]
这一A股,被立案!
中国基金报· 2025-07-26 11:12
公司违规与监管措施 - 公司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公司存在重大会计差错、违规使用募集资金、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年度报告等披露文件存在错误等违规行为 [7] - 监管部门已对公司、控股股东及相关责任人采取责令改正或出具警示函措施,并要求6个月内归还全部占用资金 [7] 财务数据问题 - 公司先后两次披露《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反映出此前披露的相关报告财务信息不准确 [7] - 公司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6项公告文件存在多处错误 [7] - 2024年公司通过高成本融资方式筹集现金流入25.05亿元,但同期需偿还的金额高达26.12亿元 [7] 资金链风险 - 公司部分募集资金账户资金被司法划扣,划扣金额为9747.08万元 [8] - 公司年内累计被划扣的募集资金高达2.28亿元,接近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的82% [10]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2.61亿元,其中7029.34万元处于冻结状态,总负债高达25.99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3.58% [10] 债务与偿债能力 - 公司债务结构中,流动负债达20.65亿元,远超流动资产7.40亿元,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10]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跌幅已近80%,截至7月25日收盘,报收于4.94元/股,最新市值为21.42亿元 [10] 业务转型与投资 - 公司前身主营益智玩具,2021年易主后通过定增注入资产方式收购豪安能源100%股权,切入光伏领域 [7] - 进入光伏行业后,公司密集签订了多个重大投资协议,金额动辄数十亿元 [7]
这一A股,被立案!
中国基金报· 2025-07-26 11:03
公司违规行为 - 公司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等违法行为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1] - 公司存在重大会计差错、违规使用募集资金、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年度报告等披露文件存在错误的违规行为 [7] - 公司先后两次披露《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反映出此前披露的相关报告财务信息不准确 [7] - 公司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6项公告文件存在多处错误 [7] 监管措施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江西监管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5] - 监管部门已对公司、控股股东及相关责任人采取责令改正或出具警示函措施 [7] - 监管部门要求6个月内归还全部占用资金 [7] 资金链风险 - 公司通过高成本融资方式筹集现金流入25.05亿元,但同期需偿还的金额高达26.12亿元 [9] - 公司部分募集资金账户资金被司法划扣9747.08万元 [10] - 公司年内第二次被划扣募集资金,累计被划扣金额高达2.28亿元,接近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的82% [13] - 公司被司法划扣后的募集资金余额中2686.27万元仍处于被司法冻结状态 [13] - 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2.61亿元,其中7029.34万元处于冻结状态,总负债高达25.99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3.58% [13] - 公司流动负债达20.65亿元,远超流动资产7.40亿元,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13]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前身邦宝益智主营益智玩具,2015年上市,2021年初易主廖志远 [9] - 公司以定增注入资产方式收购豪安能源100%股权,切入光伏领域 [9] - 公司进入光伏行业后密集签订了多个重大投资协议,金额动辄数十亿元 [9]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跌幅已近80%,截至7月25日收盘报收于4.94元/股,最新市值为21.42亿元 [13]
前员工爆料财务造假,华熙生物:已报警
盐财经· 2025-07-26 09:33
公司声明与回应 - 华熙生物官方微博回应称,境外网站发布的关于公司财务造假等内容严重不实,已报案处理 [2] - 公司声明指出信息发布者系前员工李某,曾任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在华熙工作18个月 [4][5] - 公司强调相关信息纯属捏造,恶意歪曲事实,严重损害公司声誉 [4] 前员工指控事件 - 自称"David"的人发布文章指控华熙生物存在违法违规情况,并声称撰写45万字、58章的《玻尿酸女王那些事儿》 [2] - David自称曾任华熙生物首席执行官特别助理兼全球投资者关系负责人 [2] - 截至发稿,红星资本局未能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David [3] 公司披露前员工涉案细节 - 李某通过注册第三方公司骗取本应支付券商的900万元款项 [5] - 该笔款项在华熙昕宇年报中被发现,导致李某职务侵占行为败露 [5] - 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提起公诉 [5] 公司处理措施 - 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有关部门举报,将追究造谣者及恶意传播者法律责任 [9] - 公司附上立案告知书和道歉信作为证据 [6] - 李某在道歉信中承认因法律意识淡薄出现违规违纪问题 [7] 公司立场 - 公司拒绝李某提出的除退还900万元外额外赔偿的要求 [5] - 公司坚持依法处理该事件 [5] - 公司认为相关信息是毫无道德底线的编造,涉嫌诽谤犯罪 [9]
诺泰生物因财务造假戴帽ST 招商基金率先下调估值
搜狐财经· 2025-07-24 13:20
财务造假事件 - 诺泰生物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4] - 公司向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及上市持有许可人权益,但该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不应确认收入 [4] - 公司在2023年发行的"诺泰转债"《募集说明书》中引用了虚假的2021年度财务数据,导致证券发行文件存在重大虚假内容 [5] - 公司及多位高管合计被罚款7620万元,其中因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罚400万元,因公开发行文件虚假内容被罚4340万元 [5][6] 市场反应与基金持仓 - 7月22日复牌后公司被实施ST,股票简称变更为ST诺泰 [2][7] - 7月24日公司收盘价为44.51元/股,总市值140.7亿元 [3] - 招商基金自7月21日起将诺泰生物估值下调至32.78元,较停牌前40.98元下调约20% [8][9]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8家公募基金旗下19只产品持仓诺泰生物,合计持有923.38万股,持股市值3.44亿元,占总股本2.93% [9][10] - 招商基金旗下10只产品持仓诺泰生物,其中王景管理的招商蓝筹精选股票持仓274.58万股,市值1.02亿元 [9] 审计与中介机构 - 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2012-2023年为诺泰生物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24年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2] - 南京证券作为公司首发上市保荐机构和"诺泰转债"主承销商,确认《募集说明书》无虚假记载 [6]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董事会表示将积极落实监管要求,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7] - 若公司在证监会处罚决定书满12个月且完成财务数据追溯重述,可申请撤销ST [7]
上市首年就财务造假!诺泰生物被罚4740万,保荐机构南京证券难辞其咎
经济观察网· 2025-07-24 08:05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诺泰生物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3] - 公司在2023年12月发行4.34亿元可转债时,在募集说明书中继续沿用虚假的2021年财务数据,导致"财务会计信息"存在重大虚假内容 [3] - 中国证监会拟对公司处以4740万元罚款,实际控制人赵德中被罚1300万元,赵德毅被罚500万元,4名高管分别被罚150万-330万元不等 [4] - 公司及6名高管合计被处罚7620万元,创下科创板处罚纪录 [5] 公司基本信息 - 诺泰生物前身为江苏诺泰制药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在连云港成立,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 [3] - 公司股票于7月22日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诺泰",当日股价一度下跌11% [1] 保荐机构责任 - 南京证券作为诺泰生物2021年IPO及2024年可转债发行的保荐机构,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了确认 [6] - 南京证券在诺泰生物IPO项目中获得承销保荐费6638.54万元,在可转债项目中获得保荐费约566万元 [6] - 南京证券近年来保荐项目问题频发,涉及董事长履历造假、财务造假、信披违规等问题 [7][8] - 南京证券2013年至今共收到十多张罚单,2024年12月原董事长步国旬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8]
又一上市公司欺诈发行罪!
梧桐树下V· 2025-07-24 03:38
财务造假与法律责任 - 公司连续六年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财务数据的年度报告,其中四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情节特别严重[1][2] - 公司及6名相关责任人(季伟、袁学礼、许坤明、冒鑫鹏等)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追究刑事责任[2][6] - 公司及责任人已自愿认罪认罚,可能从宽处罚,其中季伟、袁学礼系主犯,许坤明、冒鑫鹏等系从犯[6] 财务造假细节 - 2017年至2022年,公司通过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发货单等方式虚增或虚减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10] - 2017年、2018年、2021年、2022年分别虚增利润总额1.46亿元、1.48亿元、0.74亿元、0.43亿元,2019年虚减利润总额0.39亿元,2020年虚增利润总额0.57亿元[10] - 虚增或虚减利润总额占公司各年度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比例最高达5774.38%(2020年)[11] - 江苏证监局对公司处以150万元罚款,对季伟、袁学礼、许坤明、冒鑫鹏分别处以200万元、100万元、60万元、60万元罚款[1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0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分别为-0.49亿元、-0.60亿元、-3.61亿元、-5.06亿元、-13.14亿元[1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下降67.76%,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下降197.51%[14] - 业绩下滑原因为行业竞争加剧、客户经营变化、项目延期及计提商誉减值、应收款项减值、预计负债等[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