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研发投入
icon
搜索文档
山外山2024年财报:营收利润双降,研发投入逆势增长
金融界· 2025-04-21 13:4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67亿元,同比下降17.80% [1] - 归属净利润0.71亿元,同比下降63.55% [1] - 扣非净利润5717.79万元,同比下降67.53% [1]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5424.22万元,同比增长42.62% [4] - 研发人员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5.77% [4] - 拥有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专利98项,获得12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4] 技术平台与标准制定 - 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 [4] - 起草三项国家标准和五项行业标准 [4] - 新产品研发包括新型血液透析机、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等 [4] 国内市场表现 - 血液透析机设备中标品牌市占率15.97%,位居国产自主品牌第一 [5] - 受政策因素影响,国内医疗器械招投标活动出现短期延迟 [5] 国际市场拓展 - 境外销售额1.28亿元,同比增长29.74% [6] - 新增22项境外血液净化设备注册证和2项血液净化耗材注册证 [6] - 在南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表现突出 [6] 耗材销售表现 - 自产耗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8.15% [6] - 耗材销售高增长能否持续仍需观察市场竞争和政策变化 [6] 生产与质量管理 - 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和产能升级 [7] - 建立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UDI)和生产执行系统(MES) [7] - 通过ERP和PLM系统实现研发、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信息互通 [7] 数字化平台建设 - 建设智能制造大数据中心、医疗大数据中心和血液净化远程运维大数据中心三大平台 [7] - 开发"血透中心智能管理系统"等系列软件 [7] - 促进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流通 [7] 成本与毛利率 - 2024年毛利率同比下降25.51% [7] - 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仍需重点关注 [7]
韦尔股份:2024年报点评报告:智能手机、汽车市场推动CIS主业高增-20250420
华龙证券· 2025-04-20 06: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CIS业务在智能手机、汽车两大需求支撑下高速增长,公司注重研发,研发费用占比维持高水平,产品研发与升级能力提高,推动市占率稳步提升,叠加下游两大领域增长确定性强,公司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5] 公司基本情况 - 当前价格124.22元,52周价格区间81.41 - 161.96元,总市值150,609.52百万元,流通市值150,609.52百万元,总股本121,694.83万股,流通股121,694.83万股,近一月换手26.30% [3] 财务数据 历史及预测营收与利润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1%;实现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增长498.11% [3] - 预测2025 - 2027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0.26亿元、337.44亿元、371.2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6.69%、12.38%、10.01%;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4.06亿元、53.01亿元、6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2.57%、20.33%、13.18% [5][7] 财务比率 - 2024年毛利率29.44%,净利率12.76%,ROE 13.57%,资产负债率37.89% [9] - 预测2025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9.55%、31.19%、30.57%;净利率分别为14.49%、15.40%、15.90%;ROE分别为15.38%、15.66%、15.18%;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2.87%、26.94%、22.84% [9] 业务分析 CIS业务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2.2亿部,同比增长7%,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3.14亿部,同比增长8.7%,公司推出的1.2um 5000万像素高端图像传感器OV50H被广泛应用于国内主流高端智能手机后置主摄方案中,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5] -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公司汽车CIS解决方案已覆盖ADAS、驾驶室内部监控、电子后视镜等应用,未来有望导入更多设计方案 [5] - 2024年,公司CIS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1.9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4.76%,较上年增加23.52%,其中智能手机CIS实现收入98.02亿元,同比增长26.01%,汽车CIS收入达到59.05亿元 [5] 研发情况 - 2024年,公司半导体设计销售主业研发投入金额32.45亿元,占半导体设计销售收入15%,同比增长10.89%,除2023年以外,2020年至今研发投入保持正增长,且占比较高 [5] 估值分析 - 选取思特威 - W、格科微、兆易创新作为可比公司,公司作为CIS业务龙头,仍有一定低估 [5] - 2025 - 2027年对应PE分别为34.3、28.5、25.2倍 [5][7]
东岳硅材2024年年报解读: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增260.73%,研发投入下降29.71%
新浪财经· 2025-04-17 23:47
营业收入与产品结构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51亿元,较上年的48.01亿元增长7.27% [1] - 107胶营收27.98亿元,占比54.33%,同比增长8.26% [1] - 硅油营收7.17亿元,占比13.93%,同比增长10.48% [1] - 中间体营收1.30亿元,占比2.52%,同比下降28.88% [1] 净利润与盈利能力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7亿元,上年为-2.71亿元,同比增长120.94%,实现扭亏为盈 [1] - 扣非净利润为0.74亿元,上年为-2.73亿元,同比增长127.29% [1] - 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下降,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产品毛利率回升 [1] 每股收益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5元/股,上年为-0.23元/股,同比增长121.74% [2] - 扣非每股收益为0.06元/股,上年为-0.23元/股,增长显著 [2] 费用情况 - 研发费用为1.64亿元,较上年的2.34亿元下降29.71% [2] - 销售费用为0.1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变动幅度为-1.26% [2] - 管理费用为0.45亿元,较上年的0.53亿元下降15.24% [2] - 财务费用为-0.14亿元,利息收入0.86亿元,利息支出为0元 [3] 研发投入与人员 - 研发投入金额为1.6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19%,较上年的4.86%下降 [3] - 研发人员数量为236人,较上年的266人减少11.28%,占比从22.35%降至19.31% [3] 现金流情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16亿元,上年为-1.35亿元,同比大增260.73% [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14亿元,上年为-2.39亿元,净流出减少94.02% [4]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20亿元,上年为0.01万元 [5] 董监高报酬 - 公司实际支付董监高薪酬345.09万元 [7] - 总经理苏琳为18.91万元,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伊港为64.43万元 [7]
皇马科技2024年财报亮眼,净利润增长22.5%,分红方案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4-17 23:41
文章核心观点 - 皇马科技2024年业绩显著增长,展现强劲复苏能力,但在成本控制、分红力度和国际化布局方面有提升空间,需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持续发力以保持领先 [8] 业绩大幅回升,净利润增长显著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3.33亿元,较2023年18.94亿元增长23.17%,扭转2023年同比下降13.21%颓势并创近年新高 [4] - 2024年毛利润5.83亿元,同比增长25.38%,显示成本控制和产品附加值提升成效 [4] - 2024年归属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增长22.50%;扣非净利润3.77亿元,同比增长27.81%,得益于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 [4] - 净利润增速低于营业总收入增速,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有提升空间,需加强风险管理和市场预判能力 [4] 分红方案公布,派现比例达30.39% - 2024年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现2.1元含税,预计派现1.21亿元,占净利润比例30.39%,股息率2.04%,是上市以来第6次派现 [5] - 分红方案逐年提升,此次派现比例提升反映盈利能力增强和对股东利益重视 [6] - 与同行业宝丰能源相比,分红比例处于中等水平,盈利增长情况下可考虑提高派现比例增强股东信心 [6] 研发投入与市场拓展并重,未来增长可期 - 2024年在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坚持工作推进总基调,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7] - 研发上加强重大项目研发,推进产业化进程,统筹子公司策略,有序推进“第三工厂”建设和总部大楼收尾,完成员工持股计划 [7] - 市场拓展完善办事处建制,落实营销新模式,重点拓展“两湾一带”和外贸市场,在存量和新赛道实现新增量 [7] - 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需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持续发力,加强国际化布局分散国内市场风险 [8]
镇海股份2024年年报解读:营收下滑11.60%,投资现金流净额骤降173.34%
新浪财经· 2025-04-17 10:2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1754万元,同比减少11.60%,主要因部分总承包项目实施进度不及预期[1][2] - 工程总承包业务收入38859万元(同比-13.71%),工程设计业务收入10878万元(同比-4.72%)[2] - 归母净利润9724万元(同比-3.97%),营业净利率18.79%,扣非净利润8006万元(同比-6.68%)[2] - 基本每股收益0.41元/股(同比-2.38%),扣非每股收益0.34元/股(同比-5.56%)[2]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339.5万元(同比-23.69%),其中职工薪酬占比74.15%[3] - 管理费用3479万元(同比+4.89%),职工薪酬占比54.27%,折旧摊销占比16.11%[3] - 财务费用-2153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3] - 研发费用3352万元(同比-5.30%),研发人工支出占比96.52%[3]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995万元(同比-10.45%),因项目回款减少[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8821万元(同比-173.34%),因理财产品投资增加[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103万元,与上期持平[4] 研发与人才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6.48%,完成科技项目27项,申报专利3项,授权7项[5] - 研发人员70人(占总人数18.09%),硕士17人,本科52人,30-40岁人员占比38.57%[6] - 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共建研发中心,开展生物基新材料研发[5] 高管薪酬 - 总经理冯鲁苗年薪89.98万元,副总经理年薪71.84-74.71万元,财务总监年薪72.58万元[15] - 董事长郑祯未在公司领取薪酬(关联方获取报酬)[15]
富瀚微2024年营收17.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04%
巨潮资讯· 2025-04-14 08:2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7.9亿元同比下降1.76% [2][3] - 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2.04% [2][3] - 扣非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微增1.21% [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7.43% [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80%较上年下降0.68个百分点 [3] 资产与收益指标 - 总资产38.82亿元同比增长5.56%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27.59亿元增长8.38% [3] - 基本每股收益1.12元/股同比增长1.82% [3] - 稀释每股收益1.12元/股同比增长1.82% [3] 经营与销售情况 - 全年销售芯片总量约1.6亿片同比增长13.89% [3] - 持续完善产品线及优质客户群保持专注战略方向 [3] - 积极拓展新产品培育新增长点应对复杂环境 [3] 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 - 研发费用3.5亿元占营收比例提升至19.54% [4] - 累计获得知识产权350项包括专利16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版权88项/软件著作权99项 [4] - 新增知识产权50项包括发明专利2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版权8项/软件著作权15项 [4] 海外市场拓展 - 大力开展海外市场布局寻求合作伙伴拓展市场空间 [4] - 通过海外扩张分散市场风险降低单一市场周期冲击 [4] - 利用当地资源和人才优势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4]
宏远股份上下游双依赖研发费率仅0.28% 杨绪清家族控股83.62%垄断董监高
长江商报· 2025-04-14 00:01
公司业务与经营业绩 - 公司主要从事电磁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应用于高电压、大容量电力变压器等设备 拥有特变电工、电气装备集团等知名客户[1] - 2023年及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61亿元和20.72亿元 同比增长11.47%和41.84%[5] - 2023年及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46.57万元和1.01亿元 同比增长28.94%和57.14%[5] - 2023年及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917.67万元和9121.45万元 同比增长58.16%和54.14%[5] - 2020年至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48亿元、10亿元和13.11亿元 同比变动-7.34%、33.70%和31.10%[4] - 2020年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07.99万元、4705.48万元和4999.75万元 同比变动-10.76%、73.76%和6.25%[4] - 境外收入2023年及2024年分别为2.39亿元和4.99亿元 同比增长178.35%和109%[8]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2021年至2023年经营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 分别为-1.37亿元、-2.44亿元和-6829.04万元[6]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转正至2855.62万元 但与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差距较大[7] - 截至2024年底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2.53亿元 同比增长25.16%[7] - 截至2024年底存货为3.74亿元 同比增长52.58%[7] - 2024年底资产负债率为59.72% 为2021年来最高水平[18]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80.31%、76.54%和72.45% 均超过70%[9] - 向第一大客户特变电工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42.16%、46.83%和41.80% 始终超过40%[9] - 报告期内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98.25%、97.61%和97.37%[10] - 向第一大供应商中国船舶工业物资东北有限公司采购金额占比分别为95.42%、94.40%和81.54%[10]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577.84万元 研发费用率仅0.28%[2][13] - 研发费用率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1.44%[13] - 2019年至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07%、3.40%和4.26%[14] - 2024年研发投入仅约为2023年1230.67万元的46.95%[14]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杨绪清及其子女杨立山、杨丽娜控制公司83.62%的股权[1][16] - 7名高管中有5名系杨氏家族成员 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多名副总经理及财务总监[17] - 公司曾出现"三会"材料不规范、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新三板信息披露错误等内控瑕疵[18] - 2019年至2024年连续6个年度未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18] 资本市场进程 - 2022年6月29日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上市申请 2023年1月主动撤回[3] - 2024年6月转道北交所 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 已完成两轮问询及回复[4] - 将于4月18日首发上会[1]
国产新能源,为何扎堆港股融资?
投中网· 2025-04-11 03:33
港股市场波动与车企融资时机 - 美国加征关税引发全球市场恐慌,港股恒生指数一度下跌15%,科技及互联网板块遭遇历史性下跌[4] - 比亚迪、小米、蔚来在港股市场完成近千亿港元配售融资:比亚迪435亿港元(3月4日)、小米425亿港元(3月27日)、蔚来40.3亿港元(3月27日)[4][6] - 融资后一周内港股大幅回调,小米股价单日跌幅达20.59%,但配售价格仍低于市场价[4][6] 车企融资规模与战略意义 - 比亚迪融资创多项纪录:近十年全球汽车工业最大股权再融资、港股近三四年最大规模融资,资金用于海外业务、研发及运营[6] - 小米通过老股减持+新股配售募资425亿港元,雷军参与认购;蔚来闪电配售40.3亿港元/股(29.46港元)缓解周转压力[6][8] - 三家车企现金储备差异显著:比亚迪1549亿元、小米未披露具体数据但称行业最丰富、蔚来420亿元[7][8] 研发与出海成为资金主要投向 - 比亚迪2024年研发投入532亿元,为吉利4倍、长城5倍,推动"兆瓦闪充"等技术落地,计划2025年建成4000座充电站(单站成本500万元)[11] - 海外扩张需求迫切:比亚迪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100万辆(2024年40.57万辆,同比+67.2%),未来两年拟建6座海外工厂(单厂成本10亿美元)[11] - 蔚来坚持全栈自研,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小米2025年研发预算达300亿元[7][9] 中东资本的战略协同效应 - 中东家族办公室Al-Futtaim参与比亚迪配售,其汽车经销网络助力比亚迪中东市场渗透,合作案例包括迪拜Uber市场汉车型推广[15] - 蔚来2023年获阿布扎比CYVN投资33亿美元,用于中东研发中心建设,模式类似比亚迪与Al-Futtaim合作[16] - 战略投资者可提供本地化政策支持、售后体系共享及欧洲/非洲市场跳板资源[15][16] 行业竞争与资金储备动态 - 小鹏未跟进配售,副总裁称现金储备419.6亿元(同比增60亿+),暗示股价未达预期高位[17] - 2025年Q1港股流动性窗口期显著:恒生指数涨15.25%,恒生科技指数涨20.74%,车企借机高位融资[17] - 行业共识:差异化技术(如智驾)和海外扩张需持续资金投入,现金储备成竞争关键指标[11][12]
比亚迪、吉利和长城,三家每日净赚1.9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4-10 23:27
文章核心观点 近期中美关税战掩盖财报季热度,2024年比亚迪、吉利和长城三家民营车企营收和净利润创新高获资本市场认可,它们在营收、利润、毛利率、净利率、单车利润、海外市场及研发投入等方面各有表现,凭借不同策略成为中国最能赚钱的民营车企,展现出全球市场竞争力及逆势增长能力 [2][4][15] 车企财务状况 - 2024年比亚迪、吉利和长城净利润分别为402亿元、166亿元和126.9亿元,利润总和达695亿元 [2] - 比亚迪营收7771亿元,营收增幅29.02%,归母净利润420.5亿元,净利润增幅34%,毛利率19.44%,净利率5.35% [5][6] - 吉利营收2402亿元,营收增幅34.03%,归母净利润166.3亿元,净利润增幅213.32%,毛利率15.9%,净利率6.99% [5][6] - 长城营收2022亿元,营收增幅16.73%,归母净利润126.9亿元,净利润增幅80.76%,毛利率19.51%,净利率6.28% [5][6] - 截至4月9日收盘,比亚迪、长城、吉利市值分别为9865亿元、1969亿元和1443亿港元,总市值达1.32万亿元 [4] 股价表现 - 进入2025年至今,比亚迪股价涨幅约15%,长城汽车和吉利总体波动不大 [4] - 2024年,比亚迪股价涨幅达44%,吉利汽车股价涨幅76%,长城汽车股价增幅5.3% [4] 单车净利润 - 2024年比亚迪销量427万辆,单车净利润约9400元,汽车业务毛利率22.31% [8][10] - 长城销量123万辆,单车净利润达1.03万元,单车售价达16.38万元 [8][10] - 吉利销量300多万辆,单车净利润约7400元,单车均价10.7万元 [8][10] 海外市场业绩 - 2024年比亚迪海外市场销量41.72万辆,增幅71.9%,海外营收2219亿元,营收占比28.6% [11][12] - 长城海外市场销量45.41万辆,增幅44.61%,海外营收802.59亿元,营收占比40% [11][12] - 吉利海外市场销量41.45万辆,增幅57%,海外营收约443亿元,营收占比18.5% [11][12] 研发投入 - 2024年比亚迪研发投入532亿元,吉利104.2亿元,长城92.84亿元,累计729亿元 [13] - 研发占比方面,比亚迪6.85%居首,长城4.59%次之,吉利4.3%偏低 [13] 车企优势策略 - 比亚迪全产业链布局,通过“油电同价”策略抢占市场,规模摊薄成本,单日净赚1.1亿元 [14] - 长城聚焦SUV和皮卡领域,高端化战略提升盈利能力,单车净利润超1万元 [15] - 吉利依托沃尔沃技术协同,多品牌矩阵降低风险,高端品牌拉动整体利润率提升 [15]
中微半导:收获上市后最好业绩 出货量创历史新高 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4-10 23:2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27.76% [2] - 净利润1.3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 - 综合毛利率29.86%,较2023年增长12.41个百分点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3亿元,较上年度大幅增加 [3] - 2024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9971.46万元,每10股派2.50元 [5] - 上市三年累计分红3.8亿元,占累计净利润比例达218% [5] 业务运营 - 2024年芯片出货量超过24亿颗,同比增长约30% [3] - 8位机出货量约19.1亿颗,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厂商龙头 [3] - 32位机出货量约2.1亿颗,同比增长约64% [3] - 车规级芯片2024年出货量同比翻两番,达大几百万颗 [3] - 2025年车规级芯片出货量有望达到千万级 [3] - 终端客户包括长安、红旗、吉利、小米、蔚来等车企 [3] 研发与产品 - 2024年研发费用1.28亿元,同比增长近6%,占营收13.99% [4] - 通用型8位机系列化目标已实现,32位机M0+产品完成投片 [4] - M4内核通用产品完成设计,产品结构向专用与通用兼顾转型 [4] - 产品进入AI服务器和机器人领域,市场空间扩大 [4] - 多颗产品通过AEC-Q100车规认证,进入高端应用领域 [4] - 高性能家电芯片完成平台转换升级,满足大家电和汽车需求 [4] 投资者关系 - 上市以来加强董秘队伍专业能力,按科创板要求披露信息 [5] - 通过投资者专线、上证e互动、现场调研等方式与投资者交流 [5] - 2025年以来已累计接待三次机构调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