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医美

搜索文档
化妆品医美行业周报:再生药械再添两员,轻医美概念方兴未艾-2025071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13 07: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化妆品医美行业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再生药械新品获批,轻医美概念火热,再生赛道预计扩容;25H1化妆品医美板块估值和业绩双击,618大促国货强者恒强;预计25H2化妆品社零在低基数背景下增长提速;建议关注各板块优质公司 [2][8][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观点 - 本周化妆品医美板块表现弱于市场,申万美容护理指数涨1.5%,化妆品指数涨2.6%强于申万A指1.1pct,个护用品指数基本持平弱于申万A指1.6pct [1][3] - 本周板块表现前三个股为青岛金王(+15.8%)、诺邦股份(+8.1%)、上海家化(+5.5%),后三为洁雅股份(-26.1%)、毛戈平(-5.1%)、丸美生物(-4.2%) [5] - 本周再生材料“童颜针”赛道2款新品获批,“童颜针”赛道有9款、“少女针”3款合规产品,再生材料共12款,新氧轻医美概念带高医美板块关注 [8] 近期重点关注 重点回顾 - 25年1 - 5月化妆品社零累计增速4.1%,相比去年同期提升2pct,618大促国货强者恒强,奠定Q2业绩基础 [9] - 化妆品25Q2/25H1前瞻:上美股份预计25H1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16%/+25%;丸美股份预计25Q2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22%/+28%;珀莱雅预计25Q2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10%/+15%;毛戈平预计25H1整体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38%/+35%;若羽臣预计25Q2整体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70%/+75%;巨子生物预计25H1整体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25%/+20%;润本股份预计25Q2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15%/+15%;福瑞达预计25Q2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10%/+10%;贝泰妮预计25Q2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5%/+10%;上海家化预计25Q2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10%/扭亏为盈;华熙生物预计25Q2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0%/10% [10][11][13] - 医美25Q2前瞻:爱美客预计25Q2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 - 10%/-10%;朗姿股份预计25Q2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8%/+8%;复锐医疗科技预计25H1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5%/+0% [13] - 母婴25Q2前瞻:孩子王预计25Q2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10%/+70% [13] 行业电商数据 - 展示了25年6月部分重点国货品牌在抖音、淘系及淘系+抖音的GMV及同比数据,如珀莱雅合计2506 GMV 10.5亿元同比25%,25H1累计GMV 61.3亿元同比4%等 [15] 行业社零数据 - 25年1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合计20.3万亿元,同比增长5.0%,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合计1889亿元,同比增长4.1%,单5月零售额435亿元,同比增长4.4%,预计25H2增长提速 [19] 行业动态及公司公告 化妆品医美板块行业热点新闻 - 康哲药业独家代理西宏医药的“童颜针”丽真然®获批,康哲美丽获其在两岸四地10年独家推广销售权 [26] - 上海爱唯缇代理的“注射用聚左旋乳酸面部填充剂”Olidia获批,是国内首款进口三规格童颜针产品 [27] - 天赐材料拟赴港上市,目的是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等,此前已与摩洛哥签署投资协议 [28] - 翔港科技发布2025年上半年正面盈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7500万 - 8500万元,同比增410% - 478%;扣非净利润7400万 - 8400万元,同比增501% - 582%,近年营收稳步增长 [31] 近期重点上市公司公告 - 华熙生物于2025年3月24 - 28日接受FDA的cGMP现场检查,检查产品为玻璃酸钠原料药,以零缺陷通过检查 [32] 欧睿行业数据 - 中国护肤品市场:2024年规模2712亿元,同比下滑3.7%,公司口径市占率前十榜单中国货占5席合计16.6%,品牌口径珀莱雅等5个国货品牌进入前十,预计25年国货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32] - 中国彩妆市场:2024年规模620亿元,同比略增0.4%,公司市占率口径国货在前十榜单占5席合计17.2%,品牌口径毛戈平、卡姿兰、花西子进入前十,毛戈平市占率大幅提升1pct [37] 机构持仓 - 据24Q4报告,美容护理行业重仓配置比例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31位,如巨子生物持股总市值20.5亿元(-4%),持股总量4443万股(-5%)等 [40] 解禁数据 - 截至2025年12月31日,敷尔佳2025 - 08 - 01解禁9.30万股,稳健医疗2025 - 09 - 16解禁40661.4万股 [43] 估值表 - 展示了美容护理行业部分公司的股价、总股本、市值、归母净利润、PE及评级等信息,如珀莱雅2025E归母净利润18.2亿元,PE 18,评级买入 [45]
高考结束,扎堆整容
投资界· 2025-07-11 07:32
医美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500亿至4000亿元 [8] - Z世代(1995年后出生)贡献了62%的消费份额 [8] - Z世代年均医美支出达2.8万元 远高于80后群体 [8] - 华熙生物、爱美客和昊海生科被称为"医美三剑客" 凭借高毛利率和体量被称为"女人的茅台" [9] 医美消费趋势变化 - 轻医美成为主流 真正动刀做手术的人减少 [24] - 流行"妈生感" 追求自然、像天生一样好看 [24] - 玻尿酸、聚左旋乳酸等材料广泛应用在注射类项目上 [25] - 光电仪器的研发使鼻梁塑形、面部紧致等可通过微创方式实现 [25] 医美消费群体特征 - 高中毕业生多为了解决皮肤问题如痘痘、痘印等 [22] - 大学毕业生诉求更倾向于"形象提升" 希望在求职中更有信心 [24] - 年轻人未将医美当作医疗行为看待 风险意识较弱 [25] - 部分消费者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医美服务导致医疗事故 [25] 医美消费心理分析 -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塑造了年轻人对"美"的定义 [13] - 年轻人通过医美寻求心理上的补偿效应和自信提升 [24] - 部分消费者存在过度医美倾向 反复进行同一部位修整 [38] - 医美消费逐渐成为一种不需要解释的普通选择 [35]
高考结束,扎堆整容
36氪· 2025-07-09 13:05
医美行业市场概况 - 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达3500亿至4000亿元,Z世代贡献62%消费份额,年均支出2.8万元 [9] - 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等医美企业因高毛利率被称为"女人的茅台" [10] - 轻医美成为主流趋势,注射类项目(如玻尿酸、PLLA)和光电仪器替代传统手术 [26] 消费者行为分析 - Z世代(18-24岁)是核心消费群体,高考后整形需求集中爆发,部分家长陪同决策 [8][24] - 大学生群体更关注求职形象提升,通过医美寻求"心理补偿效应" [25] - 消费者偏好从"明显改造"转向自然"妈生感",技术发展推动微创项目普及 [26] 行业技术发展 - 注射材料迭代加速,羟基磷灰石、重组胶原蛋白等兼具塑形与刺激胶原再生功能 [26] - 射频治疗、超声治疗等非手术方式可替代传统鼻梁塑形、面部紧致手术 [26] - 非法注射导致医疗事故频发,如鼻尖坏死案例暴露行业监管漏洞 [29] 社会文化影响 - 社交媒体强化"标准脸"审美(双眼皮、高鼻梁等),推动年轻人模仿"镜头美学" [39][41] - 整形动机从"变美"转向心理释放,部分消费者通过手术缓解长期自我否定 [33][36] - 医美低龄化现象显著,高中生将医美列入"毕业愿望清单" [24][38]
高考结束,扎堆整容
虎嗅APP· 2025-07-08 14:19
医美行业市场概况 - 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预计规模将达到3500亿至4000亿元 [4] - Z世代贡献了62%的消费份额,年均支出达2.8万元 [4] - 华熙生物、爱美客和昊海生科被称为"医美三剑客",凭借高毛利率和体量被称为"女人的茅台" [6] 医美消费群体特征 - 高中毕业生多为了解决皮肤问题,如痘痘、痘印、毛孔粗大等 [14] - 大学毕业生更倾向于"形象提升",希望通过改善外貌在求职中更有信心 [14] - Z世代对医美的接受度高,将整形视为普通事情,类似矫正牙齿 [22] 医美技术发展趋势 - 轻医美成为主流,真正动刀做手术的人减少 [14] - 技术和材料进步推动轻医美普及,如玻尿酸、聚左旋乳酸等注射类项目 [15] - 光电仪器研发更新,使鼻梁塑形、面部紧致等可通过微创方式实现 [16] 医美消费心理分析 - 年轻人通过医美缓解容貌焦虑,这种焦虑被社交媒体放大 [23] - 部分求美者存在心理层面的焦虑,表现为"哪里都不满意" [22] - 医美帮助部分消费者缓和与"自我"的关系,停止自我苛责 [24] 医美行业风险提示 - 轻医美不等于无风险,部分年轻人未将其视为医疗行为 [16] - 存在非正规渠道操作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案例 [16] - 部分求美者反复修整同一部位,显示心理需求未被满足 [24]
高考结束,扎堆整容
盐财经· 2025-07-07 09:23
医美行业市场概况 - 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达3500-4000亿元 Z世代贡献62%消费份额 年均支出2.8万元远超80后群体 [7] - 华熙生物 爱美客 昊海生科构成"医美三剑客" 凭借高毛利率和规模被称为"女人的茅台" [9] 消费群体特征 - 高中毕业生主要诉求为解决皮肤问题 如痘痘 痘印 毛孔粗大 常将医美列入毕业愿望清单 [25][26] - 大学毕业生更关注形象提升 希望通过外貌改善增强求职竞争力 存在心理补偿效应 [26] - Z世代医美消费呈现低龄化趋势 18岁高考生成为最早一批整形人群 [6][24] 技术趋势与产品演变 - 轻医美取代传统手术成为主流 注射类项目占比提升 材料涵盖玻尿酸 PLLA 羟基磷灰石等 [27][29] - 光电仪器技术升级使鼻梁塑形 面部紧致等可通过射频 超声等非手术方式实现 [29] - "妈生感"审美流行 追求自然效果 手术接受度下降 恢复期缩短至3个月以内 [29][36] 行业风险与消费者行为 - 非正规渠道注射导致医疗事故频发 如鼻尖坏死案例显示消费者风险意识薄弱 [32][33] - 社交媒体加剧容貌焦虑 标准脸模板导致审美趋同 年轻人盲目追求双眼皮 高鼻梁等特征 [52][53] - 部分消费者存在过度整形现象 如多次鼻部修复手术 反映心理需求未被满足 [52] 消费动机与社会影响 - 医美行为从功能性需求转向心理需求 成为年轻人掌控生活的象征 [49][54] - 术后消费者社交自信度显著提升 如楚瑜主动发布自拍 叶子减少汇报紧张感 [37][46] - 行业面临价值观重构 需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 避免强化单一审美标准 [54][55]
英媒:更多英国年轻男性接受“轻医美”
环球时报· 2025-07-02 22:56
行业规模与增长 - 英国美容行业整体规模达304亿英镑 年增长速度是整体经济的4倍 [1] - 美容服务及非手术类治疗项目增速最快 2024年增长达15% [1] - 行业对英国GDP直接贡献超过体育与娱乐行业 占经济总量1.1% [1] 消费趋势 - 英国民众在美容领域消费超过足球赛事 健身房和主题乐园总和 [1] - 18至34岁英国男性中23%尝试肉毒素注射或玻尿酸 比例略高于同龄女性(21%) [1] - 接受面部注射的男性数量近两年增加70% [1] 就业影响 - 2024年美容行业新增就业岗位4.8万个 主要集中在美容院和诊所 [1] - 行业直接就业人数达49.6万 超过英国公共事业和电信行业 [1] 市场驱动因素 - 社交媒体与名人效应推动年轻男性接受"轻医美"项目 [1] - 公众人物公开谈论"微整日常"进一步促进消费趋势 [1] 出口与挑战 - 2024年英国美容产品出口额跌至43亿英镑 远低于2010年高峰 [2] - 脱欧和全球贸易壁垒增加导致出口下滑 [2] - 2025年行业增速预计放缓至3% 因家庭美容消费支出趋于谨慎 [2]
珀莱雅二代掌舵后高管换血,新管理层能否打破增长天花板?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13:24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调整 - 珀莱雅近期引入具有国际背景的高管,前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兰芝(中国)品牌总经理汪奕峰出任产品开发负责人兼孵化品牌副总经理[1][4] - 2024年以来多位核心高管离职,包括前CMO叶伟、首席科学官魏晓岚、副总经理王莉等[3][4] - 公司加速引入国际化人才,包括前宝洁研发高管黄虎、孙培文担任首席科学官和首席研发创新官,前雅诗兰黛科研副总裁Lieve Declercq担任首席科学顾问[4] - 公司设立首席数字官(CDO)岗位,由前LVMH集团时装部北亚区CIO胡宁波担任[5] 财务表现与品牌结构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78亿元,同比增长21.04%,归母净利润15.52亿元,同比增长30.00%[6]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3.59亿元,同比增长8.13%,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28.87%[6] - 主品牌珀莱雅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82.74%下降至2024年的79.69%[7] - 彩妆品牌彩棠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8.99%提升至2024年的11.07%,洗护品牌Off&Relax营收3.68亿元同比增长71.14%,护肤品牌悦芙媞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9.41%[6][7] 研发与营销投入 - 2024年研发费用2.1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95%[7] - 2024年销售费用51.6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7.88%,同比增加11.89亿元[8] - 形象宣传推广费同比增加10.68亿元,同比增长30.22%[8]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提出"双十"战略,目标未来十年跻身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10] - 进军轻医美领域,推出首款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贴[10] - 计划通过巴黎分公司进行并购,填补婴童、香水、男士护肤等赛道空白[12] - 国内医用敷料类产品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253.8亿元,2022-2026年复合增长率30%[10]
走私肉毒素流入市场,“轻医美原材料”安全需重视
新京报· 2025-06-15 09:03
医美行业走私问题 - 近期青岛、荣成等口岸频发医美产品走私案件,单案涉案数量高达数万支,包括肉毒素和玻尿酸等产品[1] - 走私医美产品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最终流入市场,直接影响消费者安全[1] - 走私肉毒素属于毒麻类药品,未经检验检疫,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存在极大健康安全风险[1] 医美产品质量风险 - 来历不明的肉毒素导致消费者中毒送医甚至危及生命的事件屡有发生[2] - 非正规渠道的玻尿酸产品容易引起过敏和排异反应,表现为红、肿、痛,甚至感染[2] - 部分假肉毒素出厂价仅20元,被仿冒成"进口水货"以千元价格出售[3] 行业监管现状 - 医美行业存在虚假宣传、经营资质存疑、价格不透明等现象[2] -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推进医疗美容行业跨部门综合监管[3] - 监管需要压紧压实,通过全过程监督让问题医美产品无处遁形[4] 行业发展特点 - "轻医美"已成为"颜值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被社会广泛接受[2] - 医美产品本质是医疗药品,管理和使用都有严格规定,需冷链运输[2] - 行业规范性短板未根本补齐,原材料安全问题尤为突出[2]
数万支走私肉毒素、玻尿酸流入市场,你的水光针安全吗?
央视新闻· 2025-06-14 13:16
医美产品走私现状 - 青岛海关查获未申报注射用医美产品19597支,包括玻尿酸针剂15337支、肉毒素制剂3380支、注射用溶解酶880支 [1] - 荣成海关查获夹藏在食品货物中的韩国产肉毒素和玻尿酸数千支 [3][5] - 近期单案涉案数量高达数万支,走私分子通过夹藏普通货物方式入境 [5] - 荣成海关查获特大走私案涉及肉毒素10826瓶、玻尿酸14418支,偷逃税款57.7万元 [13] 走私运输与销售模式 - 走私分子采用大箱套小箱、无标识包装等隐蔽运输方式 [5][7] - 通过申报高价普通货物(如不锈钢置物架)掩盖医美产品 [9] - 入境后通过快递渠道发往全国各地 [15] 产品分类与监管要求 - 肉毒素属于毒麻类药品,受《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管控 [16][20] - 仅限销售给医疗机构,禁止零售企业参与 [21] - 玻尿酸按用途分为三类管理:注射类必须按Ⅲ类医疗器械管理 [25][27] - 注射类产品需标明"国械注准"或"国械注进"编号 [29] 行业风险与消费者警示 - 走私肉毒素未经检验检疫,毒素含量不确定,易导致中毒 [16][23] - 走私玻尿酸可能引发过敏、感染,操作不当会导致血管栓塞 [33][34] - 非法产品运输缺乏冷链保障,存在失效变质风险 [35] - 化妆品宣称"注射级玻尿酸"属虚假宣传 [29][31]
医美打工人:普通人碰医美,大多会后悔
虎嗅APP· 2025-06-13 14:56
医美行业现状与趋势 - 行业长期游走在光鲜与灰色地带之间,广告承诺的变美捷径与现实中高风险并存[3] - 从"整感十足"到追求"妈生美",消费者需求从模板化转向自然微调,"抗衰"成为热词[8][9] - 玻尿酸、水光针、光子嫩肤三类项目常年稳居销售榜前三,轻医美项目因操作短、恢复快、价格低逐渐融入普通人保养日常[10] - 2024年行业热点是"馒化针"与"鼻修复",早期接受手术者开始回流寻求修复,唇部手术悄然回潮[10] 医美消费群体特征 - 核心消费群体集中在35至45岁之间,年轻女性从25岁开始抗衰成为行业共识[9] - 玻尿酸首次维持3至6个月,累积3~4次后进入稳定期,每2至3年维护一次;肉毒素国产维持3至4个月,进口产品达半年至一年[10] - 消费者复购频次高,许多顾客每两三个月回诊一次维持状态[10] 行业风险与乱象 - 光电类仪器项目相对安全,注射类项目一旦偏离可能造成血管栓塞、组织坏死甚至失明[12] - 大型机构使用无合法资质"三无产品"现象存在,进口大牌与国产无名产品成本差十倍[12] - 线上平台低价泛滥,198元玻尿酸、298元肉毒针背后存在药物稀释、低劣原料或假货问题[13][14] - 2024年90后女孩因非法注射玻尿酸终身残疾,2021年19岁女孩在无资质手术中心跳骤停[15][18] 产业链与操作规范问题 - 医美医生收入可观,新人月薪过万,单个注射项目抽成两三百,经验者月入五万以上[16] - 部分"明星医生"非医学出身,来自中医专业或护士转行,靠经验摸索上岗[16] - 专业医生使用钝针并反复回抽确认血管位置,无证诊所操作者将人体当试验场[19][18] 营销策略与消费者心理 - 营销话术如"无创无风险"是行业谎言,黄金微针穿刺深度达1至2毫米[20] - "韧带打发"等梦幻名称项目本质是玻尿酸填充,售价上万且效果短暂[20] - 机构精准收割容貌焦虑,有消费者进行十次以上高强度整形仍无法满足[21] - 渠道型机构依赖流量导客,通过压缩成本维持利润,三无产品暗箱操作普遍[21][22] 行业规范与消费者建议 - 行业宣传从"立竿见影"转向"安全维稳",年轻消费者更关注品牌与专业度[25][26] - 建议查医生真实学历背景,关注毕业院校信息,要求机构出示具体证明[26] - 专攻某一领域的医生如"鼻专家""眼专家"更值得信赖[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