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美胶原棒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巨子生物(02367)盘中重挫15% 可复美成分之争再起波澜 华熙生物称已提交数...
新浪财经· 2025-09-24 08:01
股价表现 - 巨子生物股价盘中重挫15% 截至发稿下跌11.8%至54.2港元 成交额达17.16亿港元[1] 产品争议事件 - 美妆博主郝宇5月24日发布检测报告 指巨子生物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实际含量仅0.0177% 远低于宣传标准 且关键氨基酸甘氨酸未检出[1] - 华熙生物联合国家计量院等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展开检测 数十份检测结果均显示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未达标[1] - 华熙生物已将数十份检测报告提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 - 巨子生物最初否认指控并称产品合规 内部检测显示含量远超0.1%[1] - 巨子生物6月23日发布声明 承认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在某些方面已逐渐显现局限性[1] 企业回应 - 华熙生物6月1日发文力挺郝宇博士[1] - 巨子生物称收到郝宇所用检测机构的"道歉声明" 指其从未授权郝宇使用报告[1] - 双方在事件过程中多次隔空交锋[1]
港股异动 | 巨子生物(02367)盘中重挫15% 可复美成分之争再起波澜 华熙生物称已提交数十份检测报告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07:52
股价表现 - 巨子生物股价盘中重挫15% 收盘跌11.8%至54.2港元 成交额达17.16亿港元[1] 产品争议事件 - 美妆博主郝宇5月24日发布检测报告 指巨子生物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实际含量仅0.0177% 远低于宣传标准 且关键氨基酸甘氨酸未检出[1] - 华熙生物6月1日发文支持郝宇 并联合国家计量院等第三方机构对相关产品检测 结果显示数十份检测报告均指向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未达标[1] - 华熙生物已将数十份检测报告提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 公司回应 - 巨子生物初期否认指控 声称产品合规且内部检测显示含量远超0.1%[1] - 公司称收到郝宇所用检测机构的"道歉声明" 指其从未授权郝宇使用报告[1] - 6月23日巨子生物发布声明 承认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1]
巨子生物盘中重挫15% 可复美成分之争再起波澜 华熙生物称已提交数十份检测报告
智通财经· 2025-09-24 07:51
股价表现 - 巨子生物盘中重挫15% 截至发稿跌11 8%报54 2港元 成交额达17 16亿港元[1] 产品争议事件 - 美妆博主郝宇5月24日发布检测报告 指巨子生物可复美胶原棒产品重组胶原蛋白实际含量仅0 0177% 远低于宣传标准 且关键氨基酸甘氨酸未检出[1] - 华熙生物联合国家计量院等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展开检测 数十份结果显示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未达标[1] - 华熙生物已将数十份检测报告提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 - 巨子生物最初否认指控并称内部检测结果远超0 1% 后于6月23日承认现有质量标准 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1] 企业回应 - 巨子生物6月1日称收到郝宇所用检测机构的道歉声明 指其从未授权郝宇使用报告[1] - 华熙生物6月1日公开发文力挺郝宇博士[1] - 双方在事件过程中多次隔空交锋[1]
巨子生物跌超4% 华熙生物曝几十份检测报告指相关产品添加量不足
智通财经· 2025-09-24 06:00
股价表现 - 巨子生物股价下跌4.15%至58.9港元 成交额达2.72亿港元 [1] 产品争议事件 - 美妆博主郝宇指控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 远低于0.1%标准且缺失核心氨基酸甘氨酸 [1] - 华熙生物联合国家计量院等第三方机构检测显示相关产品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未达标 数十份检测报告已提交药监局 [1] - 巨子生物最初否认指控并称内部检测远超0.1%标准 后于6月23日承认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 [1] 行业动态 - 华熙生物6月1日公开支持郝宇博士 国家网信办将"大嘴博士"列为网络环境整治典型案例 [1] - 检测机构曾向巨子生物出具道歉声明 表示从未授权郝宇使用检测报告 [1]
港股异动 | 巨子生物(02367)跌超4% 华熙生物曝几十份检测报告指相关产品添加量不足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05:53
股价表现 - 巨子生物股价下跌4.15%至58.9港元 成交额达2.72亿港元 [1] 产品争议事件 - 美妆博主郝宇指控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0.0177% 远低于0.1%的非微量添加标准 [1] - 指控称产品缺失核心氨基酸甘氨酸 [1] - 华熙生物联合国家计量院等第三方机构检测显示相关产品重组胶原蛋白添加量未达标 [1] - 华熙生物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数十份检测报告 [1] - 巨子生物最初否认指控并称内部检测结果远超0.1% [1] - 巨子生物最终承认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 [1] 行业动态 - 国家网信办将"大嘴博士"列为网络环境整治典型案例 [1] - 华熙生物于6月1日公开表态支持郝宇博士 [1] - 巨子生物称收到郝宇所用检测机构的道歉声明 指其未授权使用报告 [1]
双十一化妆品前瞻系列之淘系头部kol专家交流
2025-09-22 00:59
Q&A 双十一化妆品前瞻系列之淘系头部 kol 专家交流 20250921 摘要 李佳琦直播间成交额逐年增长,618 大促预计 2025 年达 70-80 亿元, 双十一在 2023 年达 150 亿元后,2024 年略有下滑至 120 亿元, 2025 年招商已启动。 美妆品类仍是核心,贡献直播间 55%-60%的成交额,但占比从 2021 年近 70%逐渐下降,家居家纺、服饰等品类占比提升,呈现多元化趋势。 美妆市场国货品牌占比逐年提升,外资品牌占比连年下降,2025 年已 降至 45%左右,首次低于 50%,主要归因于国内产品力、供应链及性 价比提升。 年轻消费者对国际品牌接受度降低,更注重情感因素和性价比,品牌选 择不再单纯依赖品牌影响力。直播间费用率方面,国货与外资品牌趋于 持平。 国际品牌直播间折扣力度从 2021-2022 年的五折以下趋于稳定, 2024-2025 年维持在五折左右,通过赠送小样实现,而国产品牌价格 机制持续加深。 能否回溯一下佳琪直播间过去几年的 618 和双十一的整体成交金额及美妆品类 的表现? 从 2021 年到 2025 年,佳琪直播间在 618 和双十一的成交金额逐年 ...
巨子生物(02367):2025年半年报点评:25H1收入利润稳健增长,销售费用率同比优化
国元证券· 2025-08-29 07:4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13亿元 同比增长22.5% [1]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1.82亿元 同比增长20.2% [1] - 经调净利润12.05亿元 同比增长17.4% [1] - 毛利率81.68% 同比下降0.72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37.99% 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 [1] - 销售费用率34.01% 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1] - 管理费用率2.65% 同比提升0.07个百分点 [1] 分品牌表现 - 可复美品牌收入25.4亿元 同比增长22.7% [2] - 可丽金品牌收入5亿元 同比增长26.9% [2] - 胶原棒产品升级至2.0版本 [2] - 胶原大膜王升级至3.0版本 [2] - 推出帧域密修系列聚焦医美术后修复 [2] - 眼膜、眼精华等细分品类上市 [2] 渠道运营情况 - 直销渠道收入23.25亿元 占比74.7% [3] - DTC渠道收入18.16亿元 [3] - 经销渠道收入7.87亿元 [3] - 覆盖1700家公立医院、3000家私立医院和诊所 [3] - 药房门店超13万家 CS/KA门店约6000家 [3] - 专卖店24家 较2024年末增加6家 [3] - 入驻马来西亚屈臣氏开拓海外市场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25.05亿元 对应PE 21倍 [4]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31.02亿元 对应PE 17倍 [4]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37.32亿元 对应PE 14倍 [4] - 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69.27亿元 同比增长25.07% [6] - 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85.68亿元 同比增长23.68% [6]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103.74亿元 同比增长21.08% [6]
胶原蛋白还在风口
新财富· 2025-08-22 13:01
核心观点 - 巨子生物旗下明星产品"可复美胶原棒"被指控重组胶原蛋白实测含量仅0.0177%,远低于规定的0.1%标注下限,引发舆情并导致股价暴跌,市值蒸发显著 [1] - 公司两次声明未能平息舆论,反而加剧消费者对成分可信度的质疑,承认现有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标签标识存在局限性,需优化迭代 [1] - 舆论风波可能成为公司未来走势的拐点,核心在于其赖以生存的"成分红利"逻辑是否仍成立 [2] 胶原蛋白成分趋势分析 - 国产化妆品行业步入"成分红利期",掌握核心成分研发能力的企业如巨子生物、锦波生物依托重组胶原蛋白崛起为新贵 [4] - 重组胶原蛋白蹿红得益于消费者对"成分升级"的认同和营销推动,被塑造成"玻尿酸2.0"以更强渗透力、更高生物相容性等卖点击中消费者期待 [7] - 成分营销的粗放红利面临失效危险,因消费者了解层级深化和营销滥用,一旦成分战争陷入"谁都能说自己有效"的罗生门,营销有效性会坍塌 [7][8] - 成分存在周期,并非所有成分都能完整走完周期,例如马齿苋因薇诺娜声量走弱而止步于应用膨胀期 [15] - 截至25Q1胶原蛋白相关产品新增客群效率未下降,但成分更迭需要时间,目前虽无新爆发成分,但没有一个成分无可替代 [19] 巨子生物舆论后动态 - 公司发布声明承认存在局限性,召开交流会议,管理层表示保持25年全年指引不变,有信心在下半年追回618损失,额外投入幅度可控,不会带来全年费用率明显变化 [21] - 24年可复美胶原棒大单品营收13亿元,线上占比80%,新客占比超一半,抖音达播GMV占比超过75%,公司与达人的沟通对下半年业绩至关重要 [22] - 618折扣节后薇诺娜头部带货主播超过3人,可复美仍以自播和腰部主播为主 [23] - 公司从人、货、场三个维度开展品牌修复计划,通过成分科普、可视化实验等内容营销强化新客获取,为老客提供差异化组合和权益活动,并开启空瓶回收、线下产品体验、皮肤科学公益等活动 [25] - 公司表示相关产品均依法依规生产,符合国家法规要求,会参与并推动相关标准和检测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但标准制定与三类医疗器械审批的长周期属性与资本市场对业绩修复的紧迫预期存在矛盾 [25] 行业成分营销与消费者趋势 - 化妆品行业研发语言市场化成功,"成分党"群体出现,消费者更爱讨论成分来源、制备技术、作用机理,愿意为市场化的产品研发语言买单 [5] - 产品力可视化程度仅限于成分表和外包装,配方设计、生产工艺等关键环节被纳入商业机密,部分资深"成分党"无法验证实际添加量及生物利用率 [5] - 美妆公司宣发维持"重成分故事、轻测试体系",研发新成分的科技故事比通过测试技术筛选出更好产品听起来更高大上、更科技感 [7] 历史品牌危机案例对比 - 元气森林在"0蔗糖"宣传争议爆发后24小时内发布致歉声明,实施包装标识即时更换和用户全额退款的双轨补偿机制,并公开配方研发日志佐证整改诚意,品牌力在危机中无损甚至增值 [29] - 良品铺子在成分欺诈疑云中处理问题傲慢,团队人员被指控保安锁脖、抢夺拍摄设备,虽然后续通报举报不成立,但公司声誉及业务已受损 [29] - 巨子生物模棱两可的回复已让声誉受损,需在研发和行业标准上更多动作 [30]
美容护理行业深度报告:胶原蛋白:成分崛起,美丽新生
东海证券· 2025-08-05 08:4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标配" [1] 核心观点 - 胶原蛋白作为人体的"生命之架",广泛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等组织,具有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 [6] - 国内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全球领先,产业链完整,政策支持力度大 [6] - 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增速(41.4%CAGR)显著高于动物源胶原蛋白(27.7%CAGR),2023年规模达286.3亿元 [6][27] - 下游应用场景多元,医美领域2023-2027年CAGR达35.4%,护肤领域CAGR达54.9% [6] 行业概况 胶原蛋白特性 - 占人体蛋白质30%-40%,29种类型中I型(支撑)和III型(弹性)最常见于皮肤 [11][14][15] - 三螺旋结构赋予其高拉伸强度和生物活性 [16][17] 生产技术对比 - 重组胶原蛋白相比动物源具有无病毒隐患、低排异反应、质量可控等优势 [26][27] - 国内技术突破:2000年实现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产,2021年首款三类械产品获批 [20][21] 下游应用分析 医美领域 - 轻医美占比55%,重组胶原蛋白注射规模将从2023年43亿元增至2027年143亿元 [36][42] - 目前仅4家公司获批三类械产品,锦波生物占据3款先发优势 [40][41] 护肤领域 - 功效性护肤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115亿元增至2027年665亿元 [47][48] - 欧莱雅、珀莱雅等头部品牌加速布局胶原蛋白产品线 [49] 新兴领域 - 私密健康: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888.6亿元,锦波生物兰蜜系列主打重组III型胶原 [52][56] - 头发健康:XVII型胶原蛋白可改善脱发,2024年脱发护理市场规模1341亿元 [59][60] 重点公司 锦波生物 - 国内首个获批三类械重组胶原蛋白厂商,2024年营收14.43亿元(5年CAGR 73%) [66][67] - 核心产品薇旖美系列覆盖眼周/面部抗衰,2025年新增凝胶产品 [71][72] 巨子生物 - 可复美品牌2024年贡献82%营收,胶原棒次抛精华为天猫/抖音爆款 [79][82] - 四款医美在研产品进入优先审批,2024年获骨修复材料三类械注册 [85][87] 丸美生物 - 2024年营收29.7亿元(+33.44%),主导制定《重组可溶性胶原》行业标准 [88][91] - 胶原小金针系列升级至2.0版本,建立功能蛋白研究中心 [92][93]
重组胶原蛋白化妆品电商销售情况调研反馈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化妆品行业、轻医美赛道 - **公司**:可复美、可力金、完美、博拉雅、巨子、兰克、雅士兰奈、寒暑、毛衣品等 [1][6][7][14] 核心观点和论据 各品牌618销售情况 - **可复美**:受上周末舆情事件影响,短期销量下滑,周日销量较周六下滑50%,原618全周期目标增长60 - 80%,目前估计只有30%且可能还会降;投流转化率下滑,kpi原是4以上,目前低于3甚至可能2.5,投流预算可能减少;焦点霜销量1 - 2万,同比增长10%,增长一般,因双类品类难卖 [2][4][5] - **可力金**:大概率三位数以上增长,体量相对较小,未受可复美舆情影响 [6] - **完美**:内部目标增速80%以上,实际估计能达大几十,小金针骄阳棒同比增长50 - 60%,达波占比提升 [6] - **博拉雅**:内部目标增长15%,618预计增长10 - 15%,胶原次泡精华新品未主推 [7] 重组酸蛋白成分在化妆品领域的趋势和竞争格局 - **趋势**:越来越多品牌想进入重组酸蛋白赛道,胶原蛋白行业市场规模大、增速超50%,未来化妆品行业大众护肤会品牌化,看好胶原蛋白成分增量 [7][10][12][13] - **竞争格局**:国内品牌多做次抛产品;若舆情对可复美影响不大,新锐品牌进入主流胶原蛋白赛道较难;若影响大,各品牌可能都参与;胶原蛋白赛道缺乏技术和检测标准,舆情后可能出台国家相关标准 [8][9][10] 电商平台618策略、打法及销售情况 - **策略打法**:抖音大促第一阶段各品牌获曝光和流量扶持,第二阶段流量给客单价低的品牌,第三阶段加热高客单和中客单核心品牌 [13][14] - **销售情况**:618整体乐观、高于预期,天猫增长10%,抖音同比增长40 - 50%、全周期预计40%以上,京东增长10%以上,快手增长15 - 20% [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618大促今年从5月13号开始,比去年提前十天左右,同比数据是大促开始第一天到第一阶段(一到两周)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截止到5月25号 [1] - 可复美靠大主播打榜、中腰部主播堆量起量,广告预算同比去年增长30%,原计划冲top3 [3] - 618整体销售占全年的15 - 20% [5] - 轻医美赛道人群非护肤主流人群,市场容量有限但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需要新成分带来新鲜度和热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