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业务

搜索文档
富特科技:公司聚焦核心业务,扎实提升经营质量和产品实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10:44
公司业务与经营 - 公司聚焦核心业务并扎实提升经营质量和产品实力 [1] - 公司持续保持与资本市场的沟通互动 [1]
姜凯:破解企业运营流程繁琐“卡脖子”?
搜狐财经· 2025-07-01 05:02
企业运营流程优化 核心观点 - 繁琐的运营流程会降低效率、增加成本、削弱员工积极性,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 [1] - 通过打破部门壁垒、聚焦核心业务、借鉴先进经验、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反馈机制和强化执行监督等六项措施可系统性解决流程问题 [3][4][6][7][8][9] 部门协同优化 - 部门壁垒导致信息不畅、协作困难,引发推诿扯皮和重复劳动 [3] - 需通过文化建设(跨部门项目/团队活动)和制度设计(协作激励机制、跨部门考核指标)双路径打破壁垒 [3] 业务精简策略 - 非核心业务和冗余环节消耗资源,典型案例显示制造企业定制化服务可能因低收益高投入成为优化对象 [4] - 建议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剔除与核心业务关联度低、价值贡献小的环节以提升效率 [4] 外部经验借鉴 - 学习同业或跨行业最佳实践可加速流程优化,例如传统零售企业借鉴电商自动化仓储和智能物流系统后效率显著提升 [6] 人才体系建设 - 需培养具备流程建模、分析及优化技术的专业团队,通过内训(专家授课)和外聘(引进经验人才)结合实现 [7] 动态反馈机制 - 建立多渠道反馈系统(意见箱/满意度调查/复盘会议),针对问题如审批流程过长需分析具体原因并优化 [8] 执行监督保障 - 设立监督小组定期检查流程执行,配套考核机制将执行情况与绩效挂钩,确保优化方案落地 [9]
业绩持续承压,迈克生物拟出售亏损子公司
北京商报· 2025-06-12 11:47
股权转让决策 - 公司拟以1741 29万元转让控股子公司山东迈克51%股权给韩四光[1] - 转让目的是聚焦核心业务 优化资源配置 加速渠道整合 提升市场竞争力[2] - 股权转让完成后将设立山东办事处管理经销商 持续覆盖区域市场[3] 子公司财务状况 - 山东迈克2023年营收2 43亿元 净亏损1104 2万元 2024年营收2 27亿元 净亏损191 03万元[3] - 2023-2025年5月公司向山东迈克累计销售产品1 92亿元 应收账款余额2 83亿元[3] - 子公司2023年末资产总额4 16亿元 负债总额3 83亿元 净资产3317万元[2] 母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归属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 2021-2024年分别为9 57亿元 7 08亿元 3 13亿元 1 27亿元[4] - 2024年一季度营收5 1亿元(同比-17 22%) 净利润2397 96万元(同比-80 09%)[4] 募投项目调整 - IVD产业园项目延期至12月 已完成建筑建设 设备安装 进入验证调试阶段[4][5] - 延期因设备需多次测试达到稳定状态 且需完成生产体系认证[5]
高盛内部“异见者”,已被CEO亲手“清洗”完毕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5-27 10:15
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的领导与战略调整 - 大卫·所罗门因消费者贷款业务扩张导致数十亿美元损失而面临内部批评,该业务对股价和合伙人留存产生负面影响 [1] - 所罗门怀疑内部信息泄露并启动调查,董事会明确支持其领导地位 [1] - 2023年公司退出个人贷款业务并重新聚焦核心业务(企业咨询和高净值客户服务),股价于2024年2月创历史新高 [2] 管理层变动与内部冲突 - 公开批评所罗门战略的资深高管已全部离职,传递内部对立不可容忍的信号 [2] - 2022年资产管理部门11位合伙人中9位离职,频繁重组引发管理层动荡 [4] - 高级交易员埃德·埃默森和银行主管吉姆·埃斯波西托因反对消费者业务战略离职,后者曾提交质疑该业务的备忘录 [6][9] 消费者业务扩张与收缩 - 消费者业务“马库斯”储蓄账户成功,但后续产品扩张导致亏损,2021年收购GreenSky后于2023年折价出售 [4][5] - 内部批评认为消费者业务挤占核心业务资源,2022年美联储审查后公司决定缩减规模 [7] - 董事会启动调查消费者业务失败原因,所罗门角色被纳入审查范围 [9] 财务表现与战略调整成效 - 2024年初公司收入利润双增长,股价上涨55%,五年累计涨幅233%跑赢摩根士丹利(214%)和摩根大通(191%) [2][3] - 核心业务(投行、交易、资管)2023年表现强劲,受益于大选后市场活动回升预期 [10] - 所罗门获26%加薪至3900万美元,并与总裁沃尔德伦各获8000万美元留任奖金 [2][14] 高层人事动态 - 总裁约翰·沃尔德伦曾考虑跳槽阿波罗全球管理,最终接受董事会席位和奖金留任 [11][12][14] - 所罗门计划再任职五年,通过全球巡回会谈稳定400名合伙人信心 [10] - 公司成立投行与市场业务运营委员会,注入年轻管理层以优化决策 [11]
溢价88%,上海电力剥离非核心资产 控股股东旗下公司接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12:45
交易概述 - 上海电力拟以2亿元转让持有的上海明华电力科技77.8832%股权至控股股东国家电投集团所属子公司成套院 [1] - 明华电力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561.16万元,净资产1.38亿元,评估值2.6亿元,增值率88.46% [4] - 交易对价按77.8832%股权比例计算为2.02亿元,采用现金收购方式 [4] 交易背景与目的 - 明华电力成立于1996年,主营电气工程、通讯工程和科技服务业务,股东包括上海电力(77.8832%)、国家电投绿能科技(15.0001%)等 [2] - 交易为关联交易,旨在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核心业务 [2] - 上海电力2025年经营计划提出通过主动资产管理提升资产竞争力,对亏损、高风险企业进行全面整治 [3]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上海电力是集火电、风电、光伏、氢能等业务于一体的现代能源企业,国家电投集团旗下主要上市公司 [2] - 2024年利润总额51.96亿元(同比+18%),归母净利润20.46亿元(同比+28.46%),ROE 9.33%(同比+1.19个百分点) [2] - 公司是上海市主要综合能源供应商和最大供热企业 [2]
博雅生物易主四年业绩止步不前 4.87亿增资子公司仅8月拟2.13亿出售
长江商报· 2025-04-15 00:20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出售子公司江西博雅欣和制药有限公司80%股权,首次挂牌金额约为2.13亿元 [1] - 出售博雅欣和是为了聚焦血液制品主业,优化资源配置 [1][5] - 公司仍将持有博雅欣和20%股权,交易完成后博雅欣和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6] 博雅欣和财务状况 - 博雅欣和2024年全年亏损3461.87万元,2023年亏损5687.42万元 [5] - 2024年8月公司对博雅欣和增资约4.87亿元,若以2.13亿元挂牌价成交,公司将亏损2.21亿元 [7][8] - 博雅欣和2024年营业收入1017.29万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但亏损额有所减少 [5][6]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7.35亿元,同比下降34.58%,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67.18% [2][9] - 2024年净利润增长主要因2023年计提商誉减值导致基数较低,并非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9] - 2019-2023年公司营收净利波动明显,2024年营收出现罕见大幅下降 [9][10] 行业布局与研发投入 - 公司拟斥资18.2亿元收购绿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以拓展血液制品业务 [10] - 2020-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从1.26亿元降至9700.64万元,呈现缩水趋势 [10] - 2021年华润医药控股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已升至30.45% [10]
复星医药频“瘦身”
北京商报· 2025-04-14 13:52
文章核心观点 复星医药加速“瘦身”,通过转让股权等方式回笼资金,优化资产结构,聚焦创新药及高值器械等核心业务,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推动业绩增长,应对高额商誉和债务压力 [1][7][8] 降低对上海复健持股比例 - 公司拟以1399.37万元、1249.78万元、4.83万元分别向复星高科技、李凡及关晓晖转让上海复健29%、25.9%、0.1%股权,持股比例将从100%降至45%,上海复健将由合并报表子公司转为合营公司 [3] - 上海复健为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专注大健康领域基金受托管理,截至4月11日管理11只产业基金,9只处于投资期、2只处于退出期 [3] - 转让系根据中基协等规定调整股权结构,所获款项用于集团运营资金 [3] - 截至2月28日,上海复健总资产1.13亿元,所有者权益4825万元,负债总额6512万元;1 - 2月营收1469万元,净利润445万元;2024年全年营收7141万元,净利润 - 511万元 [4] 清仓和睦家 - 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实业拟向Calcite Gem转让标的公司940万股普通股,交易完成后不再持有股权 [5] - 交易对价1.24亿美元,每股单价13.2美元,预计为集团贡献税后收益约6.5亿元 [6] - 2024年以来公司多次“瘦身”,如出售Gland Pharma股份、处置六家子公司等 [6] - 出售和睦家资产是资产结构优化战略延续,有利于聚焦核心业务,款项用于补充运营资金及归还带息债务 [7] 将聚焦核心业务 - 公司未来将持续推进非战略非核心资产退出和整合,聚焦核心业务 [8] - 前期扩张带来高额商誉和增长债务等问题,2023年起强调“瘦身”与聚焦 [8] - 2024年公司净利增长,资产负债率从50.1%降至48.98%,但短期借款从147.3亿元增至187.1亿元 [8]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账上商誉约109.1亿元,出售资产可降低偿债压力 [9] - 2024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增速高于经营性利润增速,回笼资金近30亿元,整体经营及财务状况稳健 [9] - 公司将聚焦创新药和高值器械,推进精益运营、降本增效和资产轻量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