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搜索文档
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行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03
贷款规模与结构 -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截至8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73.02万亿元同比增长6.6% 人民币贷款余额269.1万亿元同比增长6.8% [1]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20万亿元同比增长11.8%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87万亿元同比增长8.6% 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1] - 东部省份某银行1-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53% 较2024年全年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 [2] 贷款利率水平 - 8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1% 同比低40个基点 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1% 同比低25个基点 [1] - 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行 [1] 贷款需求驱动因素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景气度较高 企业新增融资需求对信贷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2] - 圣诞订单旺季企业开拓东南亚、南美洲等新兴市场 融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2] - 暑期消费旺季叠加"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消费需求释放 贷款需求上升 [2] 房地产与个人贷款 - 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放松非核心区域限购 调整个人住房信贷政策 [2] - 上海楼市新政出台一周后成交量显著增长 8月商品住房成交量环比由负转正 [2] - 居民购房需求回暖带动按揭贷款咨询和签约单量明显增长 [2] 社会融资与货币供应 - 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6.56万亿元 同比多4.66万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增加12.93万亿元 [3] -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 对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余额265.42万亿元同比增长6.6% [3] - 8月末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 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 M0余额1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3] 政策环境与效果 - 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保持较高水平 体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 [3]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全覆盖 发挥牵引带动作用 [3] - 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协同 增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实效 [3]
8月M2突破331万亿 存款搬家提速
北京商报· 2025-09-14 16:44
金融总量增速 -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8% [1] - M2余额331.98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1] - 人民币贷款余额269.1万亿元 同比增长6.8% [1][2] 贷款投放结构 - 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900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 环比多增6400亿元 [2] - 企业贷款回暖且短期贷款提升较多 个人贷款增长提振 [2] -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3.46万亿元 [2] 房地产政策影响 - 北上深等城市放松限购及信贷政策 上海新政一周后成交量显著增长 [3] - 居民购房需求回暖带动按揭贷款咨询和签约量明显增长 [3] - 政策推动8月商品住房成交量环比由负转正 [3] 社会融资规模 - 前8个月社融增量累计26.56万亿元 同比多4.66万亿元 [4] - 8月单月新增社融2.57万亿元 同比减少4630亿元 环比多增1.44万亿元 [4] - 表外票据融资同比多增1323亿元 因票据冲量降温 [4] 政府债券与隐性债务 - 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已发行1.9万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4] - 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少增 结束连续9个月同比多增 [4] - 隐债置换后8月贷款增速约7.8% 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仍强 [4] 货币供应与流动性 - M1余额111.23万亿元 同比增长6% M0余额13.34万亿元 同比增长11.7% [7] - 前8个月净投放现金5208亿元 [7] - M1-M2剪刀差收敛 资金更多转化为活期存款 [7] 货币政策展望 - 四季度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 MLF及逆回购操作将加量续作 [8] - 新增信贷和社融有望恢复同比多增 货币政策存在宽松空间 [8] - 财政支出加快抵消信贷少增对存款派生的影响 [7]
8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
中国证券报· 2025-09-13 01:16
信贷增长支撑因素 - 前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其中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短期贷款减少3725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2万亿元(短期贷款增加3.82万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7.38万亿元 票据融资增加8778亿元)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227亿元 [2] - 制造业贷款表现强劲 东部省份某银行前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达53% 较2024年全年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景气度较高带动融资需求 [2] - 纺织服装、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景气度处于高区间 投融资需求旺盛支撑信贷增长 [2] - 圣诞用品加工企业积极开拓东南亚、南美洲等新兴市场 多元化经营推动融资需求上升 [3] - 暑期消费旺季与"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个人消费贷款需求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房地产政策调整促进住房信贷增长 上海新政出台一周后成交量显著增长 [3] 货币供应与社融数据 -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前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6.56万亿元 同比多增4.66万亿元 [4] - 8月末M2余额331.98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财政政策发力与社融合理增长支撑M2增速 [4] - 8月末M1余额111.23万亿元 同比增长6% 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2.8% 为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 资金活期化有助于消费和投资活动 [5] - 前8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10.27万亿元 同比增加4.63万亿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力支撑社融增长 [4] 货币政策结构性优化 - 科技贷款同比增长12.5% 绿色贷款同比增长25.5% 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1.5% 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结构性工具实现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全覆盖 [6] - 未来政策重点在于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优势 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 通过结构性工具提供激励引导 增强支持重点领域的能力 [6] - 货币信贷政策将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协同 提升金融支持重点领域的实效性 [6]
8月份金融数据显示 广义货币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23:14
信贷增长支撑因素 - 前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其中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短期贷款减少3725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1.08万亿元)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2万亿元(短期贷款增加3.82万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7.38万亿元 票据融资增加8778亿元)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227亿元 [2] - 制造业贷款投放显著改善 东部省份银行前8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新增对公贷款比重达53% 较2024年全年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景气度较高带动融资需求 [2] - 纺织服装 专用设备 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景气度处于高区间 投融资需求旺盛 [2] - 圣诞订单旺季推动义乌企业开拓东南亚及南美洲新兴市场 多元化经营融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 - 暑期消费旺季叠加"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个人消费贷款需求上升 [3] -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放松非核心区域限购及调整住房信贷政策 上海楼市新政出台一周后成交量显著增长 按揭贷款咨询和签约单量明显增加 [3] 货币供应量表现 - 8月末M2余额331.98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财政政策发力及社融贷款合理增长形成支撑 [4][5] - 8月末M1余额111.23万亿元 同比增长6% 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2.8% 为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 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有利于消费投资活动 [5] -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前8月社融增量累计26.56万亿元 同比多增4.66万亿元 [4] - 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前8月达10.27万亿元 同比增加4.63万亿元 对社融增长起到支撑作用 [4] 政策导向与结构优化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全覆盖 7月末科技贷款同比增长12.5% 绿色贷款增长25.5% 普惠小微贷款增长11.5% 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6] - 政策重点转向优化结构 通过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和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增强重点领域支持能力 [6]
暑期经济+政策红包发力 8月企业贷款、消费贷环比均回暖
新京报· 2025-09-12 20:41
9月12日,央行发布8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 期多4.66万亿元。今年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按此计算,8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为5900亿 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金融总量仍然保持较高增速,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有力。今年以来,更 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力度提升,累计融资增量 持续高于上年同期,对社融增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行业景气恢复、出口延续韧性、暑期 消费旺季、房地产支持政策等因素为8月信贷增长提供了支撑。 暑期消费旺季、楼市新政拉高提振个人贷款增长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按此计算,8月住户贷款增加303亿元,同比减 少1597亿元,环比多增5196亿元。个人贷款虽整体仍处于低位,但增长亦有提振。 分项来看,代表个人消费贷的居民短贷增加105亿元,同比减少611亿元,但环比分别多增3932亿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8月是传统暑期消费旺季,个人消费需求的内生增长叠加"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的 外生推动,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贷款需求也有上升。 ...
8月M1、M2“剪刀差”再创年内新低
上海证券报· 2025-09-12 18:42
贷款增长与消费需求 - 8月个人贷款增长主要受暑期消费旺季内生需求增长和"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外生推动[1] - 北京 上海 深圳等地出台楼市新政后居民购房需求回暖 带动个人住房贷款咨询和签约单量明显增长[1] - 考虑地方隐性债务置换影响后8月贷款增速达7.8% 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已发行1.9万亿元[1] 社会融资规模 -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2] - 政府债券余额91.36万亿元 同比增长21.1% 对社融增速起到支撑作用[2] - 企业债券余额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分别同比增长3.7%和3.4% 直接融资占比稳步提升[2] 货币供应量 - 8月末M2余额331.98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增速与上月持平[2] - M1余额111.23万亿元 同比增长6% 增速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2] - 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2.8个百分点 为年初统计口径调整以来新低[2][3] 信贷结构与利率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20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4]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87万亿元 同比增长8.6%[4] - 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 同比低40个基点 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利率约3.1% 同比低25个基点[4] 政策展望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 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维持在8%-9%区间[4]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发挥牵引作用 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能力[5] - 需要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 风险补偿等措施的协同效应[5]
金融总量增速保持高位,8月金融数据解读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12 12:24
货币供应量增长情况 -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1] - 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 同比增长6% [1] - 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34万亿元 同比增长11.7% [1] - 前八个月净投放资金5208亿元 [1] 社会融资规模表现 - 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1] - 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余额265.42万亿元 同比增长6.6% [1] - 1-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6.56万亿元 较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 [1] - 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力度提升 对社融增速形成支撑 [1] 信贷与利率水平 - 1-8月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3.46万亿元 [2] - 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 同比低40个基点 [2] - 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 同比低25个基点 [2] - 2020年以来政策利率累计下调9次 LPR下降115-130个基点 [2] 政策环境与市场因素 -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形成合力 [1] - 行业景气恢复与出口韧性支撑信贷增长 [1] - 暑期消费旺季和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消费贷款需求 [4] - 多城市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放松限购要求 [4] 未来展望与政策导向 - 四季度增量政策有望同步推出 基建房地产领域将迎利好 [4] - 政府债券发行保持较快增长 融资规模有望稳定增长 [4] - 货币政策重点转向优化结构 结构性工具将发挥牵引作用 [5] - 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措施协同效应增强 [5]
8月M1-M2剪刀差收窄至四年最低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2 09:27
今年以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力度提升, 累计融资增量持续高于上年同期,对社融增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初步统计,2025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仍然保持较高增速,前八 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撑有力。 值得注意的是,8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6%,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M1增速上行也带动 M1-M2剪刀差继续收窄为-2.8%,是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有助于投入消 费、投资等经济活动。 市场权威专家表示,我国金融总量已经很大,在保持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更需要优化结构。未来货币 政策重点要在优化结构方面下功夫。结构引导重点还在于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优势,激发金融机构 内生动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继续发挥牵引带动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引导,增强金融机构 支持重点领域的能力和意愿。同时也要发挥好货币信贷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的协同效应, 不断增强金融支持重点领域的实效。 社融增速保持较高水平 数据显示,今年前8 ...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月度跟踪(2025年8月):信心十足,回购增持预案金额大幅增长-20250911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1 10:16
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A股回购和增持活动显著增强 其中回购预案金额环比增长102%至77.9亿元 增持预案金额环比激增1393.67%至118亿元 反映上市公司信心大幅提升[4]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稳步推进 截至8月底回购增持再贷款申请总额达1452.6亿元 其中回购申请占比63%(916.9亿元) 增持申请占比37%(535.7亿元)[3][7] - 港股回购活动同步升温 8月实施回购金额达114.6亿港元 环比增长14% 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和中国宏桥为前三大回购公司[4][20]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情况 -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本月无新操作 历史两次操作金额分别为500亿元(2024年10月)和550亿元(2025年1月) 质押品范围逐步扩大至限售股和港股[3][7] - 回购增持再贷款8月申请总额环比下降59%至31.1亿元 其中增持申请金额骤降85% 与当月A股主要指数上涨7.97%-24.13%形成对比[3][8] - 两项工具总申请金额占比达53.8% 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 显示工具使用率持续提高[3] A股回购动态 - 8月实施回购金额285.3亿元 环比增长36% 涉及98笔交易 其中86%资金来自自有/筹资 14%含专项贷款[4][10] - 回购预案金额77.9亿元 环比大幅增长102% 30笔预案中以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为目的占比最高(22家) 其次为注销(8家)[4][10] - 恒瑞医药(10-20亿元)、大秦铁路(10-15亿元)和盛屯矿业(5-6亿元)为预案金额前三大的公司[10] A股增持动态 - 控股股东实施增持金额16.6亿元 环比增长64% 涉及13笔交易 全部资金来自自有/筹资[4][17] - 增持预案金额118亿元 较7月的7.9亿元大幅增加110.1亿元 环比暴涨1393.67% 6项预案均无专项贷款参与[4][17] - 长江电力(40-80亿元)、贵州茅台(30-33亿元)和华熙生物(2-3亿元)为预案金额前三大的公司[17] 港股回购动态 - 8月回购金额114.6亿港元 环比增长14% 主要因股价回调促使公司稳定股价[4][20] - 腾讯控股(55.1亿港元)、汇丰控股(32.3亿港元)和中国宏桥(13.0亿港元)为回购金额前三大的公司[20] - 港股回购后均直接注销 与A股模式存在差异[20] 值得关注的公司组合 - A股重点关注盛屯矿业(拟回购5-6亿元)、招商南油(拟回购2.5-4亿元)和宏润建设(拟回购1.5-3亿元)等具有高回购比例的公司[22][23] - 港股重点关注中国宏桥(本月回购13.0亿港元)、北森控股(本月回购0.2亿港元)和IGG(本月回购0.2亿港元)等活跃回购公司[26] - 筛选标准综合考量基本面、估值水平及回购/增持金额占市值比例等因素[21]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政策精准滴灌 金融赋能科创
齐鲁晚报网· 2025-09-05 11:21
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 - 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再贷款是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升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通过低成本资金引导和精准名单化管理为科技自立自强铺设金融快车道 [1] - 政策工具历经多轮优化升级 形成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为核心的支持体系 通过财金政策协同发力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 [1] - 政策核心价值在于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同时确保金融资源流向真正具备创新潜力的企业 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政策效能 [1]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贷款落地 -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成功落地1000万元科技创新再贷款 采用央行政策资金+商业银行专业服务的协同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低成本金融支持 [1][2] - 贷款支持对象为日照某沥青有限公司 该企业是扎根日照岚山港区的技术驱动型建材企业 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 [2] - 企业依托岚山港区区位优势 深耕沥青深加工及配套服务领域 坚持高新技术研发+安全生产管理双轨并行发展路径 是区域专精特新企业典型代表 [2] 银行服务实施机制 -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构建快速响应—专业对接—全程护航服务链条 客户经理第一时间启动对接机制并组建专项工作组 [2] - 工作组提供一对一全程指导 涵盖政策解读 材料梳理 流程优化和审批推进各个环节 确保高效衔接实现贷款快速落地 [2] - 分行将持续深化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协同 聚焦地方科创企业发展需求 以更专业服务和更精准支持助力区域科技创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