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

搜索文档
前7个月广义财政支出超21万亿,更加积极财政政策落地|财税益侃
第一财经· 2025-08-21 12:02
广义财政收支状况 - 前7个月广义财政收入合计15.9万亿元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 - 前7个月广义财政支出21.5万亿元 同比增长9.3% [2] - 广义财政支出超出收入5.6万亿元 同比增长47% [2] 财政收入结构变化 - 前7个月税收收入降幅缩窄至0.3% 较一季度同比下降3.5%显著改善 [3] -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1.7万亿元 同比下降4.6% 降幅持续收窄 [5] - 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增长 增值税等主要税种保持稳定增长 [3] 财政政策实施效果 - 广义财政支出增速9.3%明显高于上半年GDP增速5.3% 体现政策扩张性 [2] - 政府债券净融资8.9万亿元 同比增加4.88万亿元 支撑支出力度 [7] - 民生领域支出增速高于总体 社保就业/教育/卫生支出得到重点保障 [7] 未来政策展望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及特别国债加速发行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出台 [1][8] - 下半年调整后财政支出增速预计4.1%-6.7% 与上半年4.5%基本持平 [8] - 中央财政预留充足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 可根据形势变化推出增量政策 [9]
吉富星:用好用足更加积极财政政策
经济日报· 2025-08-19 00:02
财政收支状况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3% 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 [1]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4%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长30% [1]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下降2.4% 土地市场有所回暖但持续性待观察 [1][3] 财政政策亮点 - 税收收入自4月起持续增长 非税收入增速下降优化营商环境 [2] - 新增专项债发行增长45% 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超90% [2] - 超长期特别国债带动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超1.6万亿元 [2] 重点领域支出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2% 科学技术支出增长9.1% [2] - 教育支出增长5.9% 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3% 均高于总体支出水平 [2] 债务风险管理 - 发行新增置换债券3.8万亿元 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 [2] - 政府债券空间达7万亿元 为下半年政策留有余力 [3] 企业经营挑战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8% 企业所得税出现负增长 [3] - 企业面临"内卷式"竞争导致增收不增利 "抢出口"现象加大下半年压力 [3] 下半年政策方向 - 以促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 加强养老/育幼/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支持 [4] - 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使用 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4] - 统筹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投资基金等政策支持产业升级 [4] 政策工具储备 - 盘活存量资源资产 增加特定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 [5] - 可能增发特别国债或专项债 盘活存量地方债务限额 [5] - 提前下达明年地方债额度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5]
用好用足更加积极财政政策
搜狐财经· 2025-08-18 20:52
财政收支状况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3% 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 [1]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下降2.4% 但预算支出增长30% [1] - 税收收入自4月起持续增长 非税收入增速下降 [2] - 企业所得税出现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8% [3] 财政支出特点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4% 支出规模与进度均高于去年同期 [1][2]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9.2% 科学技术支出增长9.1% 教育支出增长5.9% 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3% [2] - 新增专项债发行增长45% 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超90% [2] 政策工具与实施效果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带动销售超1.6万亿元 [2] - 新增置换债券发行3.8万亿元 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 [2] - 当前政府债券剩余空间达7万亿元 [3] 行业与经济影响 - 土地市场在存量闲置土地收购政策支持下有所回暖 [3] - 企业存在"抢出口"现象 下半年外贸压力增大 [3] - 民间投资活力需通过"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激发 [4] 未来政策方向 - 聚焦消费品以旧换新 养老/育幼/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4] - 统筹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政策支持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 [4] - 增量政策工具包括盘活存量资产 增发特别国债 提前下达地方债额度等 [5] - 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外贸稳定 [5]
2025年7月经济数据点评:政策仍需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上海证券· 2025-08-18 08:16
工业生产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环比增长0.38%,1-7月累计增长6.3%[12] - 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增长5.0%,制造业增长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供应业增长3.3%,除公共事业外均下滑[13] - 主要行业生产仅通用设备、其他运输设备、黑色金属冶炼增长,汽车生产增速小幅下降[15] 固定资产投资 -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8.8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12] - 基建投资下降1.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1.3个百分点,受高温暴雨影响[20] - 房地产开发投资5.36万亿元,同比下降12.0%,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21] 消费市场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12] - 除金银珠宝、通讯器材、中西药品外,其余商品消费均回落,汽车消费由正转负[24] - 城镇消费增长3.6%,乡村增长3.9%,城乡均下滑[23] 政策与展望 - 专项债发行加速及"两重"建设推进有望支撑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将改善[20] - 房地产政策持续显效,投资有望筑底回稳[21] - 政治局会议部署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内需潜力释放将巩固经济回升势头[32] 风险提示 - 地缘政治、国际金融形势及中美政策变化可能带来不确定性[33]
靠前发力稳大盘 新增财力惠企利民
新华网· 2025-08-12 06:27
财政收入与支出 -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037亿元 同比增长8.6% 主要受经济稳定恢复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影响 [1]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949亿元 同比增长7.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3,088亿元 同比增长9.5% [1] - 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7.7% 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4.2% [2] 财政支出与进度 -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587亿元 同比增长8.3% 进度为预算的23.8% 较去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 [1][2] - 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压缩一般性支出并倾斜基层财力 [1] 税费支持政策 - 年初以来出台20多项税费支持政策 包括延续制造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政策 [2] - 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 支持特殊困难行业税收政策 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2] - 全年预计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 [2] 专项债发行情况 - 截至3月末专项债发行1.25万亿元 占提前下达额度1.46万亿元的86% [1][3] - 发行量较去年增加1.23万亿元 内蒙古等11个省份已完成全部提前下达额度发行工作 [3]
纾解压力唤财政新招 专家建言增发特别国债
新华网· 2025-08-12 06:27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适时研究推出增量政策工具成为各方共识。专家认为,在落实新一轮税费 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考虑动用储备政策工具,比如,近期被讨论较多的特别 国债,其可用于全面加强基建、抗击疫情、助企纾困、保障民生、恢复消费等方面。 财政政策加码有必要 当前,稳的要求更显迫切。在专家看来,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加力加速,但仍有进一步加码的必要性。而 考虑到财政减收与增支并行,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可能需动用增量工具加以平衡。 "一方面,3月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加之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 限,财政收入增长料进一步放缓,同时土地市场继续调整,地方政府实际可支配财力受限。另一方面, 抗疫和纾困支出规模上升,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 志恒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今年有约9500亿元特别国债到期,加上常态化防疫支出增加、土地财 政收入下降,年内发行特别国债的必要性上升,在操作上完全可行。 "如果增发特别国债,预计会达到万亿元规模。"华泰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继强认为,可从保持GDP增 速和预算收入两个 ...
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组合拳”有强度更精准
新华网· 2025-08-12 05:42
政府债券规模上更加给力。今年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靠前发力、协同发力,"两新""两 重"促投资扩消费效果明显。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已安排资金约1730亿 元,使用进度86.5%;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已下达资金1620亿元,使用进度54%。 值得注意的是,发行加快的同时,新增专项债资金投向领域更多元。具体来看,用于项目建设的新 增专项债1.5万亿元,占比为69.6%。"这其中,1726.7亿元用作项目资本金,占比为11.5%,较去年同期 提高2.1个百分点,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资金的撬动作用。前五大投向分别为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 施、其他交通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农林水利和铁路。"罗志恒分析称。 惠民生 重点领域保障更加有力 把钱花在刀刃上。上半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进一步提升,重点领 域支出保障更加给力。 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这背后,更加积极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 给力"成效显著。进入下半年,助力促消费、扩投资,财政政策继续靠前发力。业内人士预计,财政部 门将主抓落实,加快推动存量政策落地见效。下 ...
若新藏铁路开工,影响几何?
国信证券· 2025-08-10 07:28
行业投资评级 - 建筑装饰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新疆和西藏是未来铁路建设的重点地区,战略意义重大,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3] - 新藏铁路工程难点在于冻土路段和生态环境保护,预计总投资3000-4000亿元,工期7-8年[3] - 新藏铁路开工将显著拉动水泥需求2100万吨,钢轨需求266万吨,结构钢需求62万吨,年均拉动隧道掘进装备价值量127亿元[3] - 减水剂有望成为核心受益方向,冻土区关键结构将大规模应用高性能混凝土[3] 铁路建设背景 - 2016-2021年全国铁路投资额连续6年负增长,2023年同比+20.5%,2024年同比+18.5%[6]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铁路投资3559亿元,同比增长5.5%,累计投产新线301公里[6] - 新疆和西藏2025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3%和25%[7] 新藏铁路规划 - 新藏铁路全长1980公里,桥隧比61.5%,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18] - 新疆段全长462.592公里,设有35座车站,桥隧比61.53%[15] - 线路穿越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四大山系[18] - 沿线穿越40余处生态敏感区,80%线路位于生态极度脆弱和重度脆弱区域[21] 投资机会 - 工程承包商:中国中铁(总市值1052亿元)、中国铁建(总市值1332亿元)[5] - 基础工程龙头:中岩大地(总市值52亿元)[5] - 隧道装备:中铁工业、铁建重工[37] - 钢铁:八一钢铁、酒钢宏兴[37] - 水泥:西藏天路、青松建化[37] - 减水剂:苏博特、垒知集团[37] 五线入藏铁路对比 - 新藏铁路总投资规模预计3000-4000亿元,单公里投资1.5-2亿元[27] - 川藏铁路总投资3627.5亿元,单公里投资2.36亿元[27] - 青藏铁路总投资330.9亿元,桥隧比2.8%[28] - 滇藏铁路总投资约3000亿元,桥隧比43%[28] - 甘藏铁路总投资约3000亿元,桥隧比20.6%[28]
今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呈现三大特点
证券日报· 2025-08-08 07:28
专项债券额度与规模 - 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达3.9万亿元 为历年来规模最大 [1] - 加上2023年结转1000亿元 财政部下达各地2024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总计4万亿元 [1] 发行节奏与进度 - 截至2024年10月末各地累计发行专项债券3.9万亿元 发行进度达98% [2] - 8月至10月发行2.1万亿元 超过1月至7月发行总额 [2] 资金投向与项目支持 - 2024年1-10月专项债券投向项目超3万个 支持具有较强经济社会效益的项目建设 [2] - 各地用作项目资本金超3000亿元 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和国家重大战略项目 [2] 政府性基金支出情况 - 2024年1-10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达70107亿元 [2] - 10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7.9% 增速较上月加快13.7个百分点 [3] 政策导向与未来方向 - 专项债券规模扩大显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决心 有助于扩大有效投资和稳定宏观经济 [1] - 财政部将研究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 保持政府投资力度和节奏并合理降低融资成本 [3]
从“积极”向“更加积极”转变
广西日报· 2025-08-08 02:09
财政政策推动消费增长 - 广西从供需两侧发力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2% [2][3] -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加码,上半年参与客户占比从不到三成提升至近六成,销量明显提升 [3] - 广西下达42.1亿元支持汽车等产品以旧换新,带动581万名消费者参与,助力超2万家经营主体实现销售额超333亿元 [3] - 统筹7亿元支持"广西旅游年"活动,通过"活力夜广西"嘉年华等主题文旅活动激发消费潜力 [4] 财政政策促进投资与产业升级 - 广西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 [5] - 北海市绿色能源产业园获得6900万元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完成标准厂房建设 [6] - 安排31.43亿元支持构建跨境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实缴出资89.21亿元 [7] - 广西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基金向智平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推动"人工智能+制造"发展 [8] - 广西"1+10+N"基金集群已设立77只基金,支持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8] 财政政策助力民生改善 - 上半年广西民生支出2671.56亿元,同比增长6.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约八成 [10] - 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2亿元,同比增长逾4倍,直接扶持创业7907人,带动就业4万余人 [10]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3.90亿元,同比增加5.19亿元 [10] - 卫生健康支出393.40亿元,同比增加42.2亿元,梧州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示范项目 [11] - 教育支出691.20亿元,同比增加91.64亿元,筹措34亿元推动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