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理财产品收益可观,为啥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存定期?内行人士揭示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8-19 15:17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规模达29.14万亿元 同比增长9.41% [1] -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超过1.26亿人 [1] - 理财产品收益率通常在2-3%之间 显著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1.35%的利率 [1] 投资者选择定期存款的核心原因 - 定期存款安全性极高 银行破产情况下50万元以内存款本息享受全额赔付 风险接近零 [6] - 银行理财产品均为非保本型 即使最低风险等级产品仍存在亏损可能性 [6] - 保守型投资者对资金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超收益追求 [6] 流动性比较与资金配置策略 - 定期存款支持提前支取 仅损失部分利息 流动性优于理财产品 [6] - 银行理财产品设有封闭期 封闭期内无法赎回资金 [6] - 建议投资者将资金分为两部分:应急资金配置定期存款 闲置资金配置理财产品 [7] 投资者结构特征与金融知识差异 - 中老年群体成为存款主力军 具备收入稳定和低开支特征但金融知识相对欠缺 [9] - 年轻群体因收入有限和开支较大导致储蓄能力不足 [9] - 部分投资者因不了解理财产品投资方向而选择熟悉的定期存款 [9] 产品门槛对投资选择的限制 - 定期存款起存门槛仅50元 银行理财产品起购门槛通常为5万元 [11] - 普通家庭因资金规模限制被迫选择定期存款进行初始积累 [11] 当前投资环境对决策的影响 - 2024年A股股民平均亏损14万元 公募基金平均亏损达20-30% [13] - 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后所有风险由投资者承担 2025年部分产品出现亏损 [13] - 在市场风险上升环境下 定期存款成为规避风险的安全选择 [13]
投资就像看落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8-16 07:54
投资与看落日的相似性 - 投资和看落日都需要主动行动 不行动则无任何结果 [10][14] - 两者均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 如天气突变或市场突发状况 [6][9] - 选择合适时机至关重要 如避免台风天或高估值标的 [11][13] 投资时机选择 - 高估值标的(如100倍市盈率)投资风险极高 收益概率低 [13] - 杠杆过高行业(如2020年房地产)存在重大安全风险 [13] - 需基于商业规律和金融规律判断时机 适时部署部分仓位 [14] 市场环境与投资案例 - 香港市场2022-2023年大熊市导致优质公司估值降至3-5倍市盈率 [9] - 极端估值环境下即使优质公司也会使投资者承受压力 [9] - 房地产行业曾同时出现高估值和高杠杆 形成高风险组合 [13] 投资哲学与实践 - 投资需接受可能失败 但长期实践可提升经验与业绩 [14] - 不投资仅能获得银行低回报 相当于主动放弃机会 [10][14] - 不适合投资者应选择低风险方式 如银行存款 [14]
寒武纪再辟谣!公司在某厂商预定大量载板订单等相关信息为不实信息
证券时报· 2025-08-14 23:35
公司公告 - 公司发布股价异动公告 再次辟谣市场传闻 称关于在某厂商预定大量载板订单 收入预测 新产品情况 送样及潜在客户 供应链等信息均为不实信息 [2] - 公司近期股价异动 8月12日盘中大涨 收盘"20cm"涨停 8月13日小幅上涨1.31% 8月14日盘中一度涨超14% 最高达985元/股 [2] - 公司股价一个月累计涨幅超过大部分同行业公司及科创综指 科创50 上证综指等相关指数 截至8月14日收盘价为949.00元/股 [3] 财务指标 - 公司最新滚动市盈率为3058.57 市净率为68.12倍 显著高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水平的75.15和5.07倍 [3] 经营状况 - 公司自查并确认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目前经营正常 未发生重大变化 [3]
养老金风险转移(PRT)市场对我国二、三支柱发展的启示|财富与资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13 08:55
欧美国家养老金风险转移(PRT)发展历程 - PRT是企业将DB养老金计划的支付责任转移给保险公司的金融安排,旨在降低企业面临的寿命风险、投资风险和利率风险 [4] - 多重因素驱动PRT发展:人口老龄化增加DB计划成本不确定性、会计准则要求按市值计量负债、保险公司更强的资产负债匹配能力、监管机构推动 [5] - 通用汽车1983年团体年金交易是美国PRT市场早期标志性案例,涉及7.5万名退休职工 [10] - 英国1999年British Airways与Prudential完成首单代表性PRT交易,金额约5亿英镑 [13] - 2012年通用汽车将250亿美元养老金责任转移至Prudential,创历史最大规模PRT交易 [14] - 2022年AT&T与Athene达成310亿美元Buy-out交易,推动美国PRT年交易额突破900亿美元 [16] PRT主要模式比较 - Buy-in:企业购买保险合同但负债仍保留在资产负债表,转移现金流和投资风险 [22] - Buy-out:企业将养老金责任完全转移给保险公司,负债从资产负债表移除 [22] - Longevity swap:通过衍生合约转移长寿风险,预期寿命每增加一年可使10亿英镑负债增加3000-5000万英镑 [23] - 共保+长寿风险转移:再保险方按比例承接长寿风险,日本邮政保险与RGA合作为典型案例 [23] 保险公司在PRT中的作用 - 通过Buy-out和Buy-in接管企业养老金责任,利用精算能力和长期投资策略管理给付责任 [26] - 形成"企业→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三级风险分散结构,RGA、Swiss Re等再保险公司发挥核心缓冲作用 [28] - 推动保险公司从一般寿险定价能力升级为系统性长寿风险管理者,需具备更精准的精算建模和负债驱动投资能力 [28] 中国养老金风险管理现状 - 第二支柱以DC制度为主,企业不承担养老金负债风险,导致保险公司缺乏长寿风险管理能力积累 [30] - 第三支柱产品以保证领取类为主,削弱了长寿风险对冲效果,不利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体系 [31] - 缺乏专门针对养老金责任和长寿风险的监管模块,精算建模和再保险机制发展滞后 [30] 建设中国特色PRT机制建议 - 以第三支柱为核心构建责任转移机制,引导个人养老金账户转化为终身年金产品 [36] - 构建"养老金再保险平台",吸引国内外再保险公司参与形成风险共担机制 [37] - 利用上海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建立统一登记簿和长寿风险再保险沙盒 [38] - 探索"账户转换+终身年金"式路径,适用于缺乏DB制度基础的发展中国家 [39]
今年的黄金就像股市一样,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亏惨了
搜狐财经· 2025-08-12 23:55
黄金市场投机现象 - 黄金价格在2025年经历显著波动 冲上每克800元后吸引大量散户跟风进场 甚至出现抵押房产借钱买金的行为[5] - 市场情绪过热时 普通投资者(如清洁工)普遍参与投机 但资本往往在此时"收网" 导致跟风者被套牢和亏损[2] - 截至8月3日下午金价回落至776.79元/克 高位进场者亏损严重 部分投资者亏损金额达数万至数十万元[7] 散户投资行为特征 - 散户存在"买涨不买跌"心理 通常在价格高位才蜂拥进场 而低价时很少接盘[15] - 投资决策受社交媒体和朋友圈影响较大 容易因看到他人盈利案例而盲目跟风[17] - 普遍存在认知局限 认为黄金"稳赚不亏" 亏损后选择长期持有而非及时止损[17] 黄金资产属性认知 - 投资者将黄金视为分散风险稳定器 即使暂时亏损也认为实物黄金可长期持有等待回升[13] - 相比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产品 黄金被认为具有更高稳定性和可靠性[13] - 作为全球硬通货 黄金在对抗恶性通胀和维持长期购买力方面具有优势[13] 市场风险与监管反应 - 银行已快速阻止年轻人通过贷款炒金 担心亏损导致坏账风险[10] - 回收黄金的商家因价格波动停止回收 担心收购越多亏损越多[7] - 黄金已从温顺避险工具转变为充满不确定性的投机品 价格受央行购金行为和美联储利率政策影响显著[19][22] 投资建议与资产配置 - 普通投资者应控制黄金投资比例在金融资产的15%以内 避免孤注一掷[22] - 强调投资需在认知范围内进行 不应追逐热点而应依靠资源关系[8] - 存钱被认为比投资更可靠 缺乏抗风险能力的投资者应远离市场[25]
A股回暖!多重主题“开花”,有何投资秘诀?
天天基金网· 2025-08-04 05:50
市场情绪与投资行为 - 上证指数连续两周在3600点一带运行,市场赚钱效应开始显现,创新药、机器人、军工、煤炭、钢铁等多重主题表现活跃 [2] - 股市上行期间投资者持股质量可能下降,从优质个股转向高弹性甚至亏损类股票,加杠杆行为增加 [2] - 投资者在牛市中的主要败因是持股质量下降和加杠杆,可能导致牛市回调时本金重大亏损 [2] 投资原则与风险控制 - 投资应保持始终如一的谨慎原则,获胜的秘诀是减少犯错 [4] - 牛市后期投资者可能持有大量低质量股票,这些股票在熊市中难以反弹,而优质股最终会复苏 [5] - 格雷厄姆强调应自动排除不满足最低安全标准的股票,任何本金大幅损失都是灾难性的 [5] 证券分析与长期策略 - 证券分析的主要功能是寻找可疑点,如盈利问题、资产负债表异常、管理恶化等 [6] - 巴菲特的投资规则:永远不要赔钱,做任何投资前先聚焦投资风险 [6] - 长期投资成功的关键是遵守准则,避免被短期市场波动分散注意力 [6] 非受迫性失误与投资策略 - "非受迫性失误"指投资者因自身原因导致的错误,如持股质量下降和仓位管理不当 [7] - 业余网球比赛中80%的得分是"输掉"的,类比投资中减少错误比追求高收益更重要 [9] - 选择可靠的长期持有公司比频繁追逐热门股票更能减少错误,价格与价值的差距决定回报 [9]
GGLL: Great Way To Take Advantage Of Gains On Alphabet But Be Wary Of The Risks
Seeking Alpha· 2025-07-29 16:17
I am not a registered investment, tax, or legal advisor or broker and therefore cannot promise or guarantee any financial returns from my opinions on this page or sit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my own personal thoughts and research, and you should do your own due diligence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decisions. This article may be structured as such, but it is not financial or investment advice. While I do make my best effort to ensure that all information in my articles is accurate and up t ...
金价高位横盘,“黄金平替”成市场新宠
证券时报· 2025-07-28 13:39
贵金属价格表现 - 国际金价在每盎司3500美元历史高位区间震荡近3个多月 [1] - 铂金和白银价格涨幅远超黄金 [1] - 铂金零售端克价突破350元 [3] - 白银终端零售价普遍维持在每克15元左右 [1] 终端销售市场表现 - 深圳水贝市场铂金和白银销售柜台及店铺数量增加 [1] - 银条产品销售额较6月份提升20% [1] - 铂金首饰自5月以来月均销量同比增长幅度超过30% [3] - 年轻人成为铂金消费主力 更看重设计感和性价比 [3] 产品渠道变化 - 直播平台成为银饰重要销售渠道 相关直播间数量增多 [3] - 小克重金饰在直播平台以低于780元克价销售 销量表现良好 [5] - 部分直播间出现银含量仅25%的假冒足银产品 售价每克3元左右 [3] 消费者行为特征 - 消费者选择铂金因款式美观且价格较黄金更具性价比 [3] - 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加工费较低的金豆和小金条产品 便于回收变现 [4] - 消费者普遍等待金价回调 但对当前价格接受度较高 [4] 回收市场机制 - 铂金饰品回收克价比销售价格低30元 并需额外收取9%-9%折扣作为手续费 [4] - 黄金饰品回收克价比当天售价低20元 无额外折扣 [4] - 铂金回收不分品牌 与黄金同样具备回收机制 [4] 行业基本面分析 - 德银预计铂金基本面强势将持续至2026年 因连续四年供应赤字和结构性需求支撑 [4] - 黄金转向铂金的替代趋势及工业补库存支撑铂金需求 [4] - 铂金市场规模小于黄金 流动性相对较低 [4]
Kaiser Aluminum: Hold Was Right, Now Upgrading For 2025-2026 (Rating Upgrade)
Seeking Alpha· 2025-06-26 13:50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未涉及具体公司或行业分析,仅包含分析师披露和免责声明等合规性内容。按照任务要求,以下为结构化输出: 分析师持仓披露 - 分析师持有NHYDY股票的多头仓位,包括股票、期权或其他衍生品 [1] - 文章观点为分析师个人意见,未获得除Seeking Alpha外的其他报酬 [1] - 分析师与文中提及公司无商业关系 [1] 投资风险提示 - 文章内容不构成财务建议,分析师未持有CFA等专业资质 [2] - 投资者需自行完成尽职调查,短期交易及衍生品投资具有高风险 [2] - 欧洲/加拿大股票投资涉及预扣税风险,需咨询税务专业人士 [2] 平台免责声明 - 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Seeking Alpha不提供投资 suitability 建议 [3] - 平台观点不代表整体立场,非持牌证券经纪商或投资顾问 [3] - 分析师包含专业/个人投资者,部分未取得监管机构认证 [3] 注:输出严格遵循任务要求,已过滤所有风险提示、免责声明及非相关内容,仅保留分析师持仓结构及平台属性说明。原文未提供可分析的行业/公司数据,故未输出相关研究结论。
前三季度存款增加13万亿,老百姓都不愿消费了?原因终于找到了
搜狐财经· 2025-06-25 04:55
居民存款激增现象 - 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存款新增13.21万亿元,较上年同期暴增4.72万亿元,总存款增量达22.77万亿元 [1] - 居民消费率仅为35.3%(占GDP比重),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60% [1] 存款激增原因分析 - 疫情和经济下行加剧不确定性,储蓄成为应对风险首选,封控期间收入中断使居民更重视积蓄 [3] - 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购房需求锐减,房价下跌使炒房行为减少,原购房资金大量流入存款 [3] - 反复疫情冲击重创消费市场,封控措施使线下消费停滞,非必需品消费被迫减少 [4] - 缺乏安全投资渠道:股市波动剧烈、基金大面积亏损、银行理财风险增加,存款成为低风险保值选择 [6] 专家观点分歧 - 部分专家认为应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将储蓄"逼"出银行 [1] - 业内人士指出单纯下调利率无法解决问题,需分析存款激增深层原因 [1] - 存款激增是疫情、经济下行、房市低迷和投资风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