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竞争

搜索文档
京东回应外卖“0元购”大战:完全没参与
快讯· 2025-07-17 10:12
外卖行业竞争现状 - 近期外卖行业出现补贴大战 包括"0元购"和"18-18"等促销活动 [1] - 公司认为这些补贴行为是恶性竞争和行业严重内卷的表现 [1] - 公司明确表示未参与此类补贴活动 [1] 公司战略重点 - 自2023年3月以来 公司聚焦三大方向 [1] - 降低行业佣金 [1] - 为骑手提供五险一金保障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1] - 推动品质外卖发展 提升食品安全标准 [1]
中国企业出海怕什么?上海交大胡捷:不怕竞争对手,怕另一个中国人
凤凰网财经· 2025-07-01 13:09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 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 旨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之际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 资源对接 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系统性破解出海难题 共探生态共赢转型路径 [1] 中国企业出海挑战 - 中国企业面临恶性竞争风险 行业专家指出"第二个中国人"是主要竞争对手 导致产能过剩但利润微薄 [3] - 国内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均存在过度竞争现象 最终导致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 [3] 解决方案与建议 - 企业需要加强自律 协同与平衡 通过集体努力改善竞争环境 [3] - 高质量出海需注重软实力建设 包括应对关税战影响 适应国际产业链格局重构 [3] 专家观点 -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提出《软实力 高质量出海的硬道理》主题演讲 涵盖全球化2 0背景 企业应对策略等核心议题 [2][3]
壹快评|中国车市口水战可休矣
第一财经· 2025-06-10 11:04
行业竞争乱象 - 恶性价格战已被行业广泛认知为有害行为,会破坏供应链稳定、降低产品安全标准、削弱产业盈利能力[1] - 过度口水战危害更甚,表现为高管隔空互怼、发动粉丝舆论混战、人身攻击等,已从暗讽升级为公开点名骂战[1][2] - 典型案例包括:魏建军暗示行业存在"恒大式"危机、比亚迪李云飞用"人狗论"回应、吉利/奇瑞加入骂战、小米华为高管互怼[1][2] 舆论战本质与影响 - 企业家利用个人IP流量发动舆论战,本质是以"网络大字报"形式进行另类恶性竞争,成本低于价格战但收益可观[2] - 导致三大恶果:稀释企业注意力(技术研发精力转向舆情战报)、损害国际品牌形象、拖垮行业价值观[3] - 行业出现价值观异化:夸张营销取代产品力、同行攻击成竞争手段、"十年磨一嘴"替代技术创新[2][3] 行业发展反思 - 新能源汽车行业成功依赖四大要素:国家战略前瞻、企业家群体、完备产业链、超大消费市场[3] - 当前短板在于商业伦理缺失,需坚守生命安全底线和产业链共益责任,避免互害式竞争[3] - 有效竞争应区分"理性监督"与"情绪宣泄",揭露乱象需基于事实而非公开骂战[4] 破局之道 - 企业需重建对造车本质的敬畏,平衡竞争烈度与对产品/用户/行业的基本尊重[5] - 监管部门应严惩技术不达标、恶意诋毁、虚假宣传等突破底线行为[5] - 历史证明伟大企业均以持续创新和品质立足,而非舆论喧嚣[5]
直面“痼疾” 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热议行业“自我变革”
证券日报· 2025-06-06 16:4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面临恶性竞争问题,包括品牌泛滥、价格体系混乱、夸大宣传和资本无序搅局 [2] - 2024年降价车型超200款,2025年前四个月达60多款,5月份头部车企带动百余款车型大幅降价 [3] - 价格战和技术竞赛挤压行业利润至4%以下,并带来电池起火、自动驾驶失控等安全隐患 [3] 企业应对策略 - 长安汽车承诺坚守产品安全、质量与长期服务底线,近十年在智能化领域投入近600亿元,未来十年规划再投入2000亿元 [2][3] - 赛力斯反对内卷式竞争,构建覆盖研发、制造、服务全流程的智能安全保障体系,强调"非安全不智能、非安全不电动、非安全不豪华" [2] - 奔驰坚持"油电同智"路线,全新纯电长轴距CLA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融合本土AI大模型 [4] 技术创新与价值重塑 - 长安汽车认为智能化是未来,已形成SDA平台并向行业开放共享 [3] - 地平线强调技术规范的重要性,认为明确的技术边界将促进智能驾驶技术更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4] - 赛力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M8车型的成功印证了用户需求导向的力量 [4] 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 奥迪惊叹中国智能化领先地位,正通过深化本土合作将华为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集成至燃油车型 [4] - 博世认为可持续发展关乎生死存亡和行业地位,智能化趋势明显 [5] - 麦格纳提出可持续发展与降本增效在工业4.0、数字化方面可实现一致,通过实时监控电耗提升能源效率 [6] 行业协作与未来展望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出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占比超30%,新能源车表现抢眼,但企业普遍感到"难" [7] - 行业呼吁坚持创新发展、深化绿色转型、强化产业协作、区域协同和产学研合作 [7] - 行业领袖强调让技术回归价值,竞争重拾底线,"出海"走向共赢 [7]
钢铁业首次反“内卷” 中钢协将警示6家“卷王”
中国经营报· 2025-05-06 14:54
行业自律与政策监管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对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一季度钢铁主业现金流为负但粗钢产量仍增长的6家企业予以提醒 [1] - 中钢协秘书长姜维强调防止恶性竞争应成为行业共同准则,呼吁企业集中力量应对风险挑战,推动行业稳中有进 [1]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明确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具体措施,包括运用公告、指南、提醒告诫等方式推动依法经营 [2] - 文件要求行业协会建立价格监督员制度,加强成本监审和调查,探索建立重要行业标杆成本及成本报告制度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探索制定明确的价格行为规则,加强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与政府监管协同 [2] 行业供需与竞争格局 - 2025年1—3月中国粗钢产量达25933万吨,同比增加0.6%,而表观消费量23030万吨,同比下降1.2%,供大于求格局加剧 [3] - 钢材价格持续下行,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未改善,行业自律亟待加强 [3] - 3月中国钢材出口量达1045.6万吨,同比增长5.7%,创历史第五高水平,1—3月累计出口2742.9万吨,同比增长6.3% [3] - 出口激增主因是国内出口商与国外客户担忧国际贸易救济措施和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提前在窗口期出口 [3] 企业行为与风险警示 - 中钢协提醒6家现金流为负但粗钢产量仍增长的企业,要求全行业包括电炉钢企业加强自律 [2] - 行业需充分认识国内需求下降、国际贸易萎缩的严峻形势,扎实推进"稳运行、防风险、提质量、优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等工作 [2]